各类商品参与闲置交易/回收减碳量) 据阿里巴巴集团2023年7月发布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2023)》显示,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期间,用户通过闲鱼参与闲置交易和回收,带来的减碳量达314.2万吨。 其实,这次的闲置运动会,只是闲鱼在绿色低碳环保路上践行的冰山一角。 闲鱼开展了一系列的碳减排实践探索,除了参与减碳量化标准的建设外,还上线了个人碳积分账户。闲鱼的碳账户属于1.0版本,未来还不断调整和改版,让用户的碳积分涵盖更多品类、绿色行为,并通过上链让碳减排的价值实现全面流通,使得买卖主体都能获得相应收益。 用户参与闲置交易和回收行为就可以累积相应的减碳量,目前已经覆盖3C产品、家电产品等22个交易的大品类以及6个回收品类。“变浪费为消费”是闲鱼是种提倡的闲置交易理念。在闲鱼上,用户每年挂出的闲置物品超10亿件,几乎涵盖了消费品的全部品类。 据悉未来,闲鱼会把更多的品类加入其中,也会把更多绿色行为加入碳积分。闲鱼未来会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碳积分机制,从而实现碳积分的价值可流通。 不论是现在的闲置流通还是未来居民在闲鱼上的每笔闲置交易积累的碳积分将会获得收益。闲鱼用商业规则去引导公益发展,用户参与度高,可落地,够长期性,自循环,这本质是社会型企业的属性。 从现代国家的结构和治理来看,自上而下主要分为三大部门,即政府(第一部门)、企业(第二部门)、非营利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对于一些公共社会问题,往往需要在第一部门的引导下,第二部门与第三部门共同参与解决。比如社会救助、扶贫等领域。 要想从根源上解决一些公共问题,更有效的方式可能是在政府给出指导和方向后,由企业自发性的去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解决。 由此便进化出“第四部门”:社会型企业。 如果说社会型企业是闲鱼的一种态度,那么闲鱼定位的背后是绿色价值,闲鱼依靠低碳绿色占领了用户心智,闲鱼的商业逻辑也契合于绿色经济,这是闲鱼的一种能力。 在做厚绿色资产这个事上,闲鱼可谓是态度与能力兼备,这也是闲置运动会能做的风生水起的底层逻辑。 写在最后: 这两年,ESG概念走俏,不少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频繁发力ESG,在找寻商业与社会、环境的结合点,ESG评级甚至是投资人看企业的“第二张财报”。 闲鱼身处绿色经济赛道,天然具备这个基因,而且很会玩,闲置运动会为企业如何实现商业与公益的平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但是相比能力而言,绿色低碳,不如说是闲鱼的价值观更为允妥。 正如《从绿到金》一书中所说的:“ESG投资实践必将助推新一代企业家的成长,为社会创造更大的长期持久价值”。 而对于闲鱼而讲,种善因,也必得善果——公益落地生根、品牌价值成长。 来源:金色财经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