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港股AI医疗板块大涨,恒生医疗指数ETF(159557)上涨3.17%
go
lg
...
,适合商业模式的创新。 国信证券表示,
AI
技术
快速发展,医疗健康是
AI
技术
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医疗健康产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变革期,医疗健康是
AI
技术
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具备广阔前景及想象空间,建议关注AI+多组学、AI+精准诊断、AI+医疗设备、AI+慢病管理、AI+制药、AI+医疗服务等板块的应用机会。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13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药明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石药集团、京东健康、中国生物制药、阿里健康、巨子生物、再鼎医药,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5.43%。 没有股票账户的场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恒生医疗指数ETF联接基金(018433)布局港股医疗板块投资机遇。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3-14 11:10
结构性行情下,调整仓位可以看哪个方向?
go
lg
...
作为资产配置长期工具,投资价值突出。
AI
技术
赋能消费互联网龙头,政策助力消费复苏 近期,政策层面对于文旅消费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港股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文化旅游消费,推动消费升级;
AI
技术
的快速发展也正在深刻改变消费互联网的格局,以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和小米为代表的港股消费互联网龙头,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广泛的用户基础,正在加速
AI
技术
的应用落地,推动业务模式的创新与升级。 中金公司认为,
AI
技术
正在重构消费互联网的价值逻辑,港股消费龙头凭借技术迭代与场景创新,有望迎来估值重估。例如,快手的AI推荐算法优化提升用户粘性,小米的智能生态链布局强化产品竞争力。此外,港股市场的流动性改善与政策支持进一步夯实板块上行基础。 港股消费ETF(513230)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涵盖了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泡泡玛特等优质消费企业,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键布局港股消费龙头的机会:一方面,成分股涵盖了港股市场中最具代表性和竞争力的消费企业,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拥有强大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成分股中不仅涵盖了互联网、电商、金融科技等新兴消费领域,还包含了文旅、娱乐、餐饮等传统消费行业,能够全面反映港股消费市场的整体表现。 展望未来,随着
AI
技术
的不断深化应用、IP衍生品市场的持续繁荣以及政策对文旅消费的持续支持,港股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港股消费ETF作为布局港股消费赛道的重要工具,将为投资者提供分享港股消费市场增长红利的机会。 以自由现金流质量为锚,以科技赋能为翼 中金公司认为,行业上,中期还是以结构行情为主,有产业趋势加持的科技为主线。但是短期,如果调整仓位的话,可以选择部分平衡至前期跑输的分红类资产。长期看,我们依然建议当前配置关注四条主线: 1)稳定回报(分红+回购,尤其是净现金占比较高的增长性公司); 2)科技(DeepSeek相关AI算力与AI应用),如云服务器、国产算力厂商、AIDC、AI应用软件、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及消费电子等; 3)出海,以中端制造、传媒与新零售为主 ;4)新消费,满足当前人口和消费习惯的新式消费龙头。 当前,A股传统核心资产出清加速,资金流向更注重业绩确定性与产业趋势。自由现金流ETF与港股消费ETF形成错位互补。一方面,自由现金流ETF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具备较高吸引力;另一方面,港股消费ETF持续受益于AI应用落地与消费升级。两者结合可形成“防御+进攻”的组合,前者以自由现金流质量为锚,后者以科技赋能为翼,助力投资者在结构性行情中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相关产品: 自由现金流ETF(159201) 港股消费ETF(513230),联接A/C(017832/017833) 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2020-2024年完整会计年度业绩为:9.12%、43.81%、1.53%、21.87%、28.07%。 中证港股通消费指数2020-2024年完整会计年度业绩为:70.89%、-17.21%、-26.72%、-19.89%、25.22%。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3-14 10:59
东方雨虹数智科技公司启幕暨AI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京举行
go
lg
...
业积淀与全球化资源网络,雨虹数智将聚焦
AI
技术
场景化落地,为传统行业注入智能化变革动力。 东方雨虹董事长李卫国在仪式上首次披露企业AI战略框架:"东方雨虹将以‘技术纵深、场景横拓、生态共赢’为三大战略支点,系统性推进AI与行业场景的融合创新。依托雨虹数智与AI实验室双轮驱动,东方雨虹未来将重点锻造‘技术穿透力、场景重构力、生态聚合力’,深度融入国家‘人工智能+’行动。通过技术赋能与模式革新,助力传统建筑业向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全面转型。" 雨虹数智:AI产业化落地的"场景引擎" 雨虹数智的成立标志着东方雨虹数字化转型跨入"深水区"。自2020年系统推进"数字雨虹"战略以来,经过四载体系化建设,企业已完成"研、产、供、销、服"全业务链条线上化、流程端到端拉通、数据治理和数据资产的沉淀,并且在深度业财融合、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供应链、智能工厂、数据运营、AI应用等领域取得众多创新成果。更关键的是,通过数据资产沉淀与智能引擎部署的双螺旋推进,东方雨虹已锻造出横跨建筑建材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能力图谱,培育出数百名兼具产业思维与数字技术的复合型数字尖兵,为传统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树立起"数字雨虹"范式。 在
AI
技术
重构产业格局的浪潮中,东方雨虹洞悉到: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已跨越操作层效率提升阶段,正迈向决策智能升维与价值创造链重构的战略深水区。这恰是雨虹数智确立"AI驱动、数据赋能"双轮战略的底层逻辑——将沉淀的海量工程数据资产与百余个场景的数字化实践,转化为重构产业价值链的智慧动能,驱动行业向认知智能与价值共创的新生态加速演进。 锚定"技术穿透产业"战略目标,雨虹数智构筑起"5+1"全栈AI赋能体系:聚焦智能制造、数据运营、协同办公、数字营销、智慧供应链五大核心领域,打造覆盖"生产-管理-服务"全链路的
AI
技术
矩阵;同步构建智能体应用生态,自主研发的"数字人助理"智能服务体系已在供应链优化、智能施工培训、工程监理智能化等场景落地十余个智能体解决方案。通过"顶层设计-技术中台-场景工程化"的三层赋能架构,形成从战略规划到价值落地的完整闭环,推动建筑产业构建智能时代的核心护城河。 作为东方雨虹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枢纽,雨虹数智历经四年筑基已构建起全业务链的数字化支撑体系。通过组织架构变革、全域数据治理、标准化体系构建三重引擎驱动,实现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的数字化贯通。所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矩阵、研产供销服一体化平台及其他核心数字化平台协同打通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支撑多家智能生产研发物流基地标杆落地,并先后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案例,荣获工信部2024年"数字领航"企业、IDC中国工业领航者大奖等权威认证。这些都为AI战略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如东方雨虹董事兼雨虹数智总经理冯彬所言:"当数字化基建完成‘从0到1’的突破,
AI
技术
就是实现‘从1到N’价值裂变的关键密钥。我们不仅要成为建筑建材业的智能转型专家,更要打造跨产业赋能的数字生态。" 雨虹AI实验室:产业智能化的创新策源 此次揭牌的AI创新实验室,定位为"产业智能化的核心研发枢纽",聚焦三大使命: 01关键技术攻坚:研发行业场景多模态大模型,突破性能预测、智能预警等关键技术,实现行业Know-how与AI算法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创新为产业智能化提供引擎驱动。 02场景化应用开拓:积极探索
AI
技术
在行业的实际应用场景,开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AI解决方案,推动
AI
技术
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营销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助力产业升级和转型。 03行业生态共建:积极构建产业智能化的生态系统,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共聚。 北京东方雨虹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雨虹数智)成立于2025年,由东方雨虹战略投资。作为产业数智化转型的实战派,公司以"AI驱动、数据赋能"为核心理念,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原生等先进技术架构体系,聚焦"AI+智能制造""AI+智慧运营""AI+办公协同""AI+营销零售""AI+供应链"等领域多场景应用,为企业提供"数字人助理"应用产品,以及"战略咨询-技术实施-场景落地"全周期数智化转型服务,助力客户构建智能时代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lg
...
格隆汇
03-14 10:41
港股强势反弹,科网股走强,京东、阿里涨近2%,恒生科技ETF基金(513260)高开涨超1%,规模、份额续创新高
go
lg
...
Agent产品的推出,不仅展示了内地
AI
技术
的快速发展,也为相关企业的估值带来了正面影响。 看好DeepSeek带来的历史性投资机遇,不妨关注全市场费率最低档的$恒生科技ETF基金(513260) ,管理费仅为0.15%,较其他同类ETF显著更低,也是全市场唯一一只管理费仅15BP的$恒生科技ETF基金(513260) ! DeepSeek浪潮下,恒生科技指数较为全面覆盖了AI带来的软件、硬件板块机遇,不仅囊括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AI上游算力领域,也覆盖腾讯科技、阿里巴巴、百度等中、下游互联网软件板块,覆盖互联网平台经济、智能驾驶、先进工业等板块。指数前10大重仓股还包括小米集团、京东集团、腾讯控股、美团、快手等。(来源:恒生指数公司) 恒生科技ETF基金(513260)还设有场外联接基金(A类:013127;C类:013128)方便7*24申赎。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恒生科技ETF基金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请投资者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以及集中投资于单一指数成分股的持有风险,请关注部分指数成分股权重较大、集中度较高的风险,请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ETF运作风险、投资特定品种的特有风险等;以上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为所投资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3-14 09:49
隔夜美股全复盘(3.14) | 特斯拉跌3%,警告可能成为报复性关税目标,或提高美产汽车成本
go
lg
...
有自己的大模型研发团队,前期的重心是用
AI
技术
赋能自身业务。DeepSeek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腾讯的决策,腾讯看到了“规模化”的可能。 台股遭遇史上最严重的外资抛售 3.13 据悉,台湾股市遭遇史上最严重的外资抛售,截至周四(13日)全球基金在过去13个交易日内共净抛售总值4145.8亿台币的台湾股票。台湾证券交易所资料显示,周四外资及陆资在台股卖超236.24亿台币,上日为卖超172.1亿台币,连续13个交易日共卖超4145.8亿台币。 市场人士指出,以科技股为主的台湾股市受到今年以来全球芯片股下跌的冲击,在深度求索(DeepSeek)高性价比的人工智能模型取得成功后,投资者对芯片股高估值的担忧加剧。 美国监管机构据悉推进对微软的大规模反垄断调查 3.13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在推进拜登政府执政末期对微软的大规模反垄断调查,表明审查科技巨头是特朗普的新任FTC主席Andrew Ferguson的优先事项。知情人士表示,FTC的工作人员近几周一直在继续进行调查,与企业和其他团体会面以收集信息。FTC去年年底向微软发出了所谓的民事调查要求,类似于传票。这份文件要求微软交出大量关于其人工智能运营的数据,包括训练模型和获取数据的成本,这些数据可以追溯到2016年。该机构寻求有关微软数据中心的详细信息,以及为满足客户需求而寻找足够算力的努力等。FTC还在仔细审查微软在与OpenAI达成协议后削减自身人工智能项目资金的决定,这可能被视为损害了人工智能市场的竞争。 消息称本月底微软许可到期:华为再无Windows可用! 3.13 据快科技,国内媒体称,华为自研商用AI笔记本预计将在四月发布,搭载全面集成的DeepSeek大模型,在芯片和操作系统上采用鲲鹏CPU、鸿蒙PC系统。报道中提到,这个月微软对华为的供货许可也到期,之后就只能完全国产化,采用中国芯+中国系统的PC。 事实上,之前余承东也已经暗示会有这个结果出现了。 2024年9月20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央视新闻直播间透露,由于制裁影响,“Windows PC可能停止供货了,可能是最后一批了,以后只有用我们的鸿蒙PC了。” 另外,有经销商透露,华为将推出首款搭载Linux系统的笔记本电脑——MateBook D16 Linux版。这款产品的硬件配置与现有的MateBook D16保持一致,主要区别在于操作系统采用Linux,而不是Windows。 4、美国科技巨头大力研发人形机器人 高盛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或超1500亿美 3.13 当地时间12日,谷歌旗下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宣布推出其人工智能新模型,该模型将语言、视觉和身体动作融合在一起,为一系列更有能力、适应性更强且可能更有用的机器人提供动力。据悉,Meta、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科技公司都在大力研发人形机器人产品。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提到,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十年科技投资的最大主题之一。而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 机构:欧美车用固态电池验证加速 预计最快2026年逐步实现量产 3.13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固态电池为具备商业化潜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欧美等全球厂商正致力于开发大规模生产技术,加速车用固态电池性能验证。目前Factorial Energy、QuantumScape和SES AI等新兴企业开发半固态、准固态电池已进入样品交付和中试样品验证阶段,预估最快于2026年左右将逐步量产第一代产品。 5、先礼后兵 美欧关税大战开始升级 美国关税措施: 1. 1月20日:特朗普表示,如果欧盟不从美国购买更多的天然气和石油,将对来自欧盟的商品征收关税。 2. 2月10日:特朗普表示将对所有国家的钢铁进口征收25%的关税,并将铝关税从10%提高到25%。 3. 2月27日:特朗普称已决定对欧盟征收25%关税,并将“很快”宣布,还称欧盟拒绝购买美国汽车、农产品。 4. 3月10日:美商务部长称,3月12日起对进口钢铝征收25%关税。 5. 3月13日:特朗普称,如果欧盟的50%烈酒关税不立即取消,美国将对欧盟所有葡萄酒和香槟征收200%的关税。 欧盟抚慰和反制: 1. 2月7日:欧盟提议将包括美国汽车在内的汽车进口关税从10%降至接近美国2.5%的水平。 2. 2月27日:欧盟称将“坚决立即”对特朗普的关税作出回应。 3. 3月12日:欧盟宣布下个月开始对价值260亿欧元(威士忌、摩托车等)的美国产品征收反制性关税,以回应美国钢铝关税。 瑞银策略师建议先不要抄底美股 预计标普500指数再跌5% 3.14 瑞银策略师建议不要在当前水平逢低买入,因为标普500指数近期可能会再跌5%,至5300点。Bhanu Baweja领导的团队表示,未来3个月,美国仍是他们最不看好的股票市场,因为他们认为美国成长股在向欧洲价值股“大规模轮动”。瑞银表示,鉴于政治前景有凝聚力、财政支出计划增加、欧洲资产从美国回流以及能源价格走低,继续战术性超配欧洲股票。 摩通策略师称美股回调最糟糕的部分或已结束 3.13 摩根大通表示,美国股市的回调可能已经结束,信用市场尚未像股票一样将衰退风险纳入定价。“如果美国股票ETF继续像迄今一样大多是资金流入,那么美股当前的回调很可能大致已经结束,”Nikolaos Panigirtzoglou和Mika Inkinen等人在报告写道,在过去两年的经济衰退疑虑中,信用市场保持相对平静,“再次比股票或利率市场更加不在意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 04 今日前瞻 今日重点关注的财经数据 (1)22:00 美国3月一年期通胀率预期初值 (2)22:00 美国3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
lg
...
格隆汇
03-14 07:11
英伟达371.99亿美元成交领跑美股:特斯拉目标价下调至120美元
go
lg
...
宽松的信心,推动科技股估值修复。此外,
AI
技术
热潮持续发酵,英伟达、Meta等受益于芯片与AI应用的突破。谷歌与Snowflake洽谈Gemini AI合作,计划提升数据安全性,进一步凸显AI领域的竞争加剧。博通则因台积电牵头的晶圆代工合作意向上涨,显示半导体产业链整合趋势。 然而,风险犹存。特斯拉交付量预期下调与苹果AI进度延迟反映出增长放缓的隐忧。阿里巴巴董事长蔡崇信表示:“民营企业将在信心驱动下加大投资,阿里未来三年将在AI和云领域投入超500亿美元。”这一表态暗示中国科技企业也在加速布局,或对美股科技板块形成潜在竞争压力。 编辑总结 周三美股科技股在CPI数据利好下普遍上扬,英伟达和特斯拉凭借高成交额领跑市场,显示出投资者对AI和新能源领域的持续热情。然而,特斯拉目标价下调和苹果增长预期调整表明,市场对头部科技股的分歧正在加深。美联储降息预期为短期反弹提供支撑,但长期增长仍需依赖技术创新和需求复苏。半导体与AI产业链的整合将成为未来关注重点,而企业间的估值分化可能进一步显现。 名词解释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关键指标。 美联储降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降低基准利率以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 AI芯片:专为人工智能计算设计的高性能半导体芯片。 2025年大事件 2025年3月12日:美国2月CPI数据发布,同比增长2.8%,低于预期。 2025年2月20日:台积电提出与英伟达、AMD、博通合作投资英特尔晶圆代工厂。 2025年1月15日:阿里巴巴宣布三年内投资超500亿美元于AI和云计算。 国际投行专家点评 “英伟达的高成交额和股价上涨反映了AI热潮的持续推动力,但特斯拉的交付预期下调显示新能源车市场正面临需求疲软风险。美联储降息预期提振了科技股,但投资者需警惕估值泡沫,尤其是在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半导体领域的合作趋势值得关注,可能重塑行业格局。” ——James Carter,高盛首席科技分析师,2025年3月12日 “Meta的自研AI芯片计划标志着科技巨头在降低外部依赖上的新尝试,若成功,可能削弱英伟达的市场主导地位。特斯拉股价虽反弹,但摩根大通的悲观预测凸显其短期风险。市场对美联储6月降息的信心增强,但长期增长仍需更多数据验证。” ——Sophie Laurent,摩根士丹利科技研究主管,2025年3月11日 “苹果因Siri改造延期承压,反映出AI竞争中的落后风险,而谷歌与Snowflake的合作则展现了数据安全领域的创新潜力。科技股短期受政策利好驱动,但特斯拉和苹果的增长瓶颈提醒投资者关注基本面变化。” ——Michael Zhang,瑞银集团市场策略师,2025年3月12日 “博通受益于半导体产业链整合,而英伟达的强势地位短期难以撼动。特斯拉目标价下调反映了市场对其增长预期的重新评估。美联储降息预期为科技股提供支撑,但原材料成本和全球需求波动仍是潜在挑战。” ——Emma Thompson,巴克莱银行科技分析师,2025年3月10日 “阿里巴巴的500亿美元AI投资计划显示中国科技企业的雄心,可能对美股科技板块形成竞争压力。英伟达和Meta的上涨得益于AI热潮,但特斯拉的交付压力和苹果的创新瓶颈表明,科技股内部的分化正在加剧。” ——David Liu,花旗银行全球市场顾问,2025年3月12日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3-14 00:12
Adobe Q1营收57.1亿美元创新高:盘后跌超4%
go
lg
...
Cloud订阅收入的稳步提升,但市场对
AI
技术
变现速度及竞争压力的担忧,叠加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成为股价波动的潜在因素。 财报表现分析 Adobe Q1营收57.1亿美元,同比增长10%,创历史新高。GAAP每股收益为4.14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36美元大幅增长204%,而调整后每股收益(non-GAAP)为5.08美元,同比增长13%,超出分析师预期的4.97美元。数字媒体业务收入达42.3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Creative Cloud和Document Cloud表现突出。经营现金流创纪录达24.8亿美元,显示公司盈利能力强劲。 Adobe CEO尚塔努·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表示:“我们在Q1实现了创纪录的57.1亿美元营收,AI创新推动了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然而,市场关注点转向其AI变现策略的进展。 指标 Q1 2025 Q1 2024 同比增长 营收(亿美元) 57.1 51.8 10% GAAP每股收益(美元) 4.14 1.36 204% 调整后每股收益(美元) 5.08 4.48 13% 未来预期与市场反应 Adobe预计2025财年全年营收为233亿至235.5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237.8亿美元,暗示全年增长率仅约8%-9%。第二季度指引为营收57.7亿至58.2亿美元,每股收益4.95至5美元,基本符合预期。CFO Dan Durn表示:“我们对AI驱动的增长战略充满信心,预计AI相关业务到年底将翻倍。”尽管如此,投资者对增长放缓的担忧导致盘后股价下跌超4%。 AI领域的竞争加剧(如OpenAI的Sora)及订阅收入增速放缓,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但公司计划在即将召开的Adobe Summit上展示更多AI创新,或为股价提供支撑。 编辑总结 Adobe Q1财报展现了稳健的增长势头,57.1亿美元的创纪录营收和强劲的现金流凸显其核心业务的韧性。然而,全年营收指引不及预期,叠加AI变现的不确定性,引发市场谨慎情绪。短期内,股价波动反映了投资者对增长前景的分歧,但长期看,
AI
技术
落地和订阅模式优化仍是关键驱动因素。市场需密切关注其后续战略执行效果。 名词解释 GAAP每股收益:根据公认会计准则计算的每股收益,反映真实盈利情况。 调整后每股收益: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更能反映核心业务表现。 Creative Cloud:Adobe的创意软件订阅服务,包括Photoshop等工具。 2025年大事件 2025年3月12日:Adobe发布Q1财报,营收57.1亿美元,盘后股价跌超4%。 2025年2月15日:Adobe推出Firefly视频模型,强化AI产品线。 2025年1月20日:Adobe宣布新一轮25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国际投行专家点评 “Adobe Q1营收超预期,但全年指引疲软显示AI变现仍需时间。57.1亿美元的成绩证明其订阅模式的稳定性,但投资者对增长放缓的担忧占主导。短期股价承压,但AI战略若落地,可能重振信心。” ——James Carter,高盛首席科技分析师,2025年3月12日 “调整后每股收益5.08美元反映了Adobe的盈利能力,但233亿至235.5亿美元的指引低于预期,表明市场对AI竞争的担忧加剧。投资者需关注其在Adobe Summit上的新动作。” ——Sophie Laurent,摩根士丹利研究主管,2025年3月12日 “Adobe在数字媒体领域的领先地位未变,现金流创纪录显示其财务健康。但贸易战及经济不确定性可能拖累订阅收入增长,市场反应过度悲观或提供买入机会。” ——Michael Zhang,瑞银集团策略师,2025年3月11日 “Q1表现亮眼,但全年预期保守表明Adobe在AI领域的投入尚未转化为显著收入。盘后跌超4%反映市场情绪波动,长期投资者可关注其技术突破进展。” ——Emma Thompson,巴克莱银行分析师,2025年3月12日 “57.1亿美元营收和24.8亿美元现金流彰显Adobe的实力,但贸易战风险和AI竞争可能抑制增长。短期调整不可避免,需观察其如何平衡创新与盈利。” ——David Liu,花旗银行市场顾问,2025年3月12日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3-14 00:11
高盛看好力拓:铜当量产量到2030年增20%,超必和必拓
go
lg
...
潜力更受青睐。 全球铜需求因能源转型和
AI
技术
激增,力拓的铜生产战略备受关注,而必和必拓则因项目周期较长面临增长瓶颈。 高盛报告分析 高盛分析师指出,力拓的铜当量产量到2030年预计增长20%,得益于蒙古Oyu Tolgoi铜矿扩产及锂业务布局。高盛表示:“力拓在铜和低排放原材料领域的战略使其在清洁能源供应链中占据优势。”相比之下,必和必拓的主要项目,如智利Escondida扩建,时间跨度较长,短期内难以显著提升产量。高盛预测,必和必拓产量在本十年末将保持平稳。 力拓CEO雅各布·斯塔乌斯霍姆(Jakob Stausholm)曾表示:“我们正通过Oyu Tolgoi和Simandou项目,确保未来十年的盈利增长。”高盛强调,力拓的自由现金流增速也将超必和必拓,成为估值之外的关键看点。 公司 资本支出(亿美元/年) 2030年铜当量产量变化 高盛评级 力拓 100-110 +20% 买入 必和必拓 100-110 基本持平 买入 产量与投资前景 力拓计划到2030年实现年产铜100万吨,Oyu Tolgoi地下铜矿预计2028年产量增至50万吨/年,Simandou铁矿项目也将于2025年底投产。相比之下,必和必拓虽拥有全球最大铜矿Escondida,但其扩产计划需耗时8-10年,短期增长有限。高盛预计,铜价若因供需缺口升至1.2万美元/吨,力拓将更受益。 市场反应积极,力拓股价年内跌幅收窄至12%,而必和必拓受铁矿石价格波动影响更大,跌幅达15%。投资者需关注全球铜需求及中国经济复苏对两家公司的差异化影响。 编辑总结 高盛看好力拓,因其铜当量产量到2030年增20%及自由现金流增速超必和必拓。尽管两家公司资本支出相当,力拓凭借Oyu Tolgoi和Simandou项目展现更强增长潜力,而必和必拓受长周期项目制约。铜需求上升为力拓提供支撑,但必和必拓的多元化资产仍具稳定性。短期内,力拓投资价值更高,中长期需观察铜价和全球经济走势。 名词解释 铜当量产量:以铜为基准换算的多种金属总产量。 自由现金流: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扣除资本支出后剩余部分。 资本支出:企业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 2025年大事件 2025年3月12日:高盛报告预测力拓2030年铜当量产量增20%。 2025年2月25日:力拓完成对Arcadium锂业务的6.7亿美元收购。 2025年1月15日:必和必拓宣布智利铜项目投资超100亿美元。 国际投行专家点评 “力拓20%的产量增长预期使其在铜市场更具优势,高盛的买入评级合理。必和必拓项目周期长,短期难追赶,但其多元化资产仍有价值。铜价上涨是关键驱动。” ——James Carter,高盛首席矿业分析师,2025年3月12日 “力拓的Oyu Tolgoi项目提振市场信心,2030年产量目标可期。必和必拓虽稳定,但增长乏力,高盛预测凸显了两者差异。投资者应关注铜需求。” ——Sophie Laurent,摩根士丹利策略师,2025年3月12日 “高盛看好力拓因其铜战略领先,必和必拓则受制于项目进度。20%的产量增幅为力拓股价提供支撑,但全球经济波动可能影响预期兑现。” ——Michael Zhang,瑞银集团分析师,2025年3月11日 “力拓的增长潜力优于必和必拓,高盛报告抓住了铜市场的核心趋势。Oyu Tolgoi和Simandou是亮点,但必和必拓的长期稳定性也不容忽视。” ——Emma Thompson,巴克莱银行矿业专家,2025年3月12日 “力拓到2030年增产20%符合能源转型需求,高盛预测具前瞻性。必和必拓虽稳健,但短期增长受限,铜价走势将决定两者的投资回报。” ——David Liu,花旗银行市场顾问,2025年3月12日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3-14 00:11
摩根士丹利下调苹果目标价至252美元:Siri升级延迟恐拖累iPhone销量
go
lg
...
e 16系列中推出的升级版Siri,因
AI
技术开发
滞后被推迟至“未来一年”逐步上线,未给出具体时间表。摩根士丹利指出,Siri的延迟将直接削弱iPhone销量增长曲线斜率。AlphaWise调查显示,50%的iPhone用户因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延期未升级至iPhone 16,且“更先进的AI功能”已成为换机前五大驱动力,其中升级版Siri被视为“头号AI应用”。苹果高管曾表示,新Siri将具备个人上下文理解与深度应用交互能力,但目前进度缓慢,或错失2025年换机热潮。 关税冲击:成本上升挤压利润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为苹果带来额外挑战。摩根士丹利预计,2025年苹果将因关税面临20亿美元的进口成本压力。虽然苹果可能通过谈判争取部分豁免,但若无广泛减免,利润率将受明显挤压。研报分析,若苹果选择转嫁成本,可能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若自行消化,则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承压。特朗普政府重启的贸易战已导致苹果股价年内跌幅超标普500,市场对其供应链韧性提出质疑。 机构观点:苹果AI战略前景分歧 “Siri延迟将拖累iPhone换机周期,叠加关税成本,苹果短期增长面临阻力。但长期看,AI战略落地仍具潜力,建议逢低布局。”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Erik Woodring,2025年3月12日 “苹果错失AI驱动的换机窗口,iPhone作为核心收入来源的地位受撼动,短期内难见反弹动力。” ——花旗分析师Christopher Danely,2025年3月11日 “尽管Siri推迟令人失望,苹果在硬件与生态上的优势未变,252美元目标价仍具吸引力。” ——高盛分析师Tammy Qiu,2025年3月13日 “关税和AI进度双重打击下,苹果需加速非英语市场布局,否则估值溢价将持续缩水。” ——瑞银分析师David Lesne,2025年3月12日 “苹果AI战略的缓慢推进可能让竞争对手抢占先机,但其现金流与品牌力仍是护城河。” ——巴克莱分析师Tom O’Malley,2025年3月13日 编辑总结 摩根士丹利下调苹果目标价反映了市场对其短期增长的担忧,Siri升级延迟削弱了iPhone换机动力,关税成本则加剧了盈利压力。然而,苹果在硬件与生态系统上的长期优势仍未动摇,252美元目标价暗示一定上行空间。未来AI战略的执行效率与供应链调整能力,将决定其能否重拾增长动能。 名词解释 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推出的人工智能功能模块,旨在提升设备智能化体验。 Siri:苹果的数字语音助手,提供语音交互与任务执行功能。 换机周期:消费者更换智能手机的平均时间长度。 2025年相关大事件(截至3月13日) 3月7日:苹果宣布Siri升级推迟,预计2026年上线。 2月14日:特朗普政府确认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影响科技供应链。 1月10日:iPhone 16销量不及预期,苹果股价跌破220美元。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3-14 00:10
A股收盘后港股科技持续修复!港股科技30ETF(513160)连续6个交易日获得资金净流入,过去5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15.71亿元
go
lg
...
Agent产品的推出,不仅展示了内地
AI
技术
的快速发展,也为相关企业的估值带来了正面影响。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3-13 19:11
上一页
1
•••
53
54
55
56
57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突发重磅!中美将举行经贸高层会谈 金价暴跌50美元、离岸人民币短线急涨
lg
...
特朗普突然拒绝“关税豁免”,究竟怎么回事?
lg
...
没人想看特朗普悬念片、全球又跌了!小心反向亚洲货币危机,美联储来者不善
lg
...
中美突传重大“关税”谈判!比特币喷涨9.7万 黄金3399避险回落 鲍威尔讲话来袭
lg
...
黄金暴涨的背后原因找到了!金价强势冲击3400,小心美联储当头一棒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3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