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AI驱动台积电股价创历史新高,年度涨幅有望达84%刷新25年记录
go
lg
...
。 2024年10月:英伟达公布新一代
AI
芯片
,台积电为主要代工厂。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2024-12-25
分手费高达4亿元!A股再现天价离婚案,白天股价刚创历史新高,晚上实控人公告离婚,液冷概念妖股欧陆通真会玩!
go
lg
...
长133.94%。 中泰通信指出,国产
AI
芯片
受工艺制程与良率影响,能效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对设备散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液冷具有低能耗、高散热、低噪声、低TCO等优势,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根据该机构测算结果,2027年国内液冷数据中心市场有望突破千亿元,2023—2027年CAGR约76%,其中冷板式/浸没式分别约510亿/567亿元,CAGR分别为52%/142%。
lg
...
金融界
2024-12-23
AMD:不要被唱反调的人愚弄
go
lg
...
消极。 尽管管理层宣布了一个强劲的长期
AI
芯片
TAM直到2028年,但投资者并没有吃下这个大饼。AMD的5000亿美元市场机会本应激发投资者更热烈的回报,但市场情绪仍然冷淡。 英伟达的投资者可能会强调,AMD最近的疲软并非错位。市场仍在等待AMD管理层提供更大幅度的AI收入指引升级,表明它能够自信地缩小差距。虽然管理层相信AI竞赛可以容纳多个赢家,但AMD的执行风险需要投资者小心一些,因为英伟达开始批量生产其Blackwell
AI
芯片
,预计这些芯片将在2025年发货。 英伟达在2024年11月发布的财报导致了对AMD股票的悲观情绪增加。英伟达宣布它已经解决了之前与台积电的挑战,这些挑战影响了其产量。随着这一问题的解决,英伟达准备为其最先进的
AI
芯片
采取更积极的发布节奏,这可能会影响AMD在领先超大规模计算公司中获得份额的能力。英伟达在过去几周因为市场热情转向博通而进入盘整阶段。博通以出色的三年展望震惊了投资者,表明其AI收入的SAM在600亿至900亿美元之间。博通是半导体行业的风向标,在AI网络和定制
AI
芯片
方面拥有领先的投资组合。它一直在与三家超大规模计算公司紧密合作,同时寻求将其客户基础增加两家潜在的超大规模计算公司。因此,如果与这两家超大规模计算公司的谈判更加成功,公司强调的SAM有可能进一步上调。 随着AI霸权竞赛的势头增强,博通能够预示其AI前景的重大升级,这有利于其竞争优势。这为迈威尔科技最近提供的稳健前景增加了更多可信度。因此,定制
AI
芯片
领导者的机会已经显著增强。因此,最近对AMD的悲观情绪并非没有道理,投资者需要重新评估苏姿丰及其团队是否有能力在与英伟达的主导地位竞争的同时,应对与博通和迈威尔科技更激烈的竞争。 AMD需要回应博通的威胁 AMD决定将其2024年的AI收入展望保持在50亿美元,这对寻求更多信息的AI投资者来说还不够。鉴于博通所指示的强劲中期指导,AMD投资者有理由对AMD的积压和执行风险感到担忧。此外,投资者应该注意,这远远低于英伟达近12个月的AI收入近1000亿美元。英伟达凭借其完整的生态系统(由其CUDA软件锁定支持)保持对AMD的优势,随着Blackwell开始大量发货,这种优势可能会进一步巩固。 AMD并没有停滞不前。它正确地识别了英伟达全栈方法对AI主导地位的重要性。因此,收购ZT Systems指向了正确的方向,因为AMD寻求缩小与黄仁勋及其团队之间的差距。尽管如此,投资者不应忽视AMD最近收购的整合风险,因为公司需要时间来适应ZT Systems。英伟达能够为其最先进的
AI
芯片
实现年度发布节奏,这增加了AMD的执行风险,要求公司在抵御博通和迈威尔科技的同时,完美执行。 华尔街最近也对AMD的前景变得更加悲观。亚马逊的AWS并没有帮助,因为AWS强调它尚未观察到AMD
AI
芯片
的强劲采用。因此,市场可能担心定制
AI
芯片
领导者是否能够与AMD竞争。《信息报》最近的报告指出,苹果一直在与博通合作开发定制
AI
芯片
,这可能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对AMD的信心。 迈威尔科技与AWS在其AI产品套件上达成多年合作伙伴关系的能力,加强了定制
AI
芯片
与AMD竞争的案例。因此,AMD必须在其Q4财报发布时给予投资者更多信心,以说服市场它能够成功执行以捕捉之前指出的TAM。鉴于博通的AI收入前景从本财年的仅122亿美元大幅跃升,投资者有理由期待更多。 AMD管理层在处理其AI收入前景或定价变化的修订时必须谨慎考虑,以获得市场份额。鉴于AMD的
AI
芯片
尚未实现其数据中心CPU业务的规模,投资者应考虑其毛利率可能的稀释影响。因此,公司可能在提高整体盈利能力方面受到限制,降低了近期购买情绪改善的前景。 AMD是否过于悲观? 来源:Seeking Alpha 鉴于过去几个月的打击,AMD的估值已经改善。其“B”级估值代表了从六个月前的“D-”评级的显著提升。因此,投资者可以认为市场对其增长潜力(“A”增长评级)的评估存在分歧。此外,AMD的前瞻性调整PEG比率为0.9,这证明了市场对股票的打击过于严重。它比其科技行业的中位数低50%以上。 然而,短期内谨慎是合理的,因为AI PC复苏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管理层强调,推动这种上升周期的周期性顺风可能会被推迟。因此,投资者必须相应地管理他们的期望,因为影响可能只在下半年感受到。 投资者也不应完全忽视AMD在数据中心CPU方面对英特尔的收益。在前CEO Pat Gelsinger“退休”后,英特尔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转型期。此外,即使
AI
芯片
获得更多关注,CPU预计在近期和中期仍将是主流。AMD在英特尔CPU领导地位上获得更多份额的能力仍可能对AMD有利,有助于潜在地缓解其
AI
芯片
路线图上的执行风险。 来源:TIKR 尽管分析师下调了AMD的预期,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对公司的信心。预计AMD的调整后收益仍将在2026年恢复,同时提高其营业利润率。因此,华尔街对AMD在争夺第二名的比赛中的前景仍然持谨慎乐观态度。尽管英伟达的主导地位无可置疑,但鉴于AI基础设施投资格局的快速发展,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此外,AMD吸引人的增长调整后的估值应支撑更强劲的复苏,因为它应对博通和迈威尔科技带来的挑战。 AMD前景如何? AMD的价格行动表明,买家尚未有决心回归以抵御最近的打击。必须强调的是,它已进入中期下跌趋势,可能影响其近期复苏前景。AMD买家必须更果断地回归,以帮助股票在2024年8月低点上方触底,尽管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投资者不要急于抛售股票,因为AMD的长期上升趋势尚未被颠覆。在苏姿丰的领导下,公司在过去几年已被证明是对抗英特尔的高度竞争挑战者。虽然英伟达自成一格,但巨大的AI TAM有利于AMD的信心,所以比赛还为时过早,因为公司更积极地投资以试图撼动英伟达的领导地位。 $美国超微公司(AMD)$
lg
...
老虎证券
2024-12-23
战略布局新风口,阿尔特的实力何在?
go
lg
...
运用了AI技术来提升效率。 阿尔特还是
AI
芯片
巨头英伟达信赖的合作伙伴。公司2024半年报显示,阿尔特已正式成为英伟达Solution Advisor: Consultant合作伙伴(解决方案顾问),受到了英伟达在技术、软硬件等多个方面的赋能,未来有望基于英伟达开发工具以及公司产业经验,在多个业务领域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在未来,AI技术还可应用于更多领域,如多物理场仿真试验、能量管理平台、软件代码生成、用户研究画像生产、痛爽点分析、车队管理等,随着公司数字化和AI平台化发展的进程,将与更多学科进行直接耦合发展,进而形成基于数据和大模型的新业务模式。 03 不过,汽车智能化最具价值的部分,恰好在于自动驾驶的实现。 这项技术的纳入颠覆了原有的整车设计开发,譬如10月份特斯拉的Robotaxi发布会上,一系列无人驾驶车型向人们清晰地展示了开创性的形态创新,车型去掉了方向盘和踏板,完全依赖自动驾驶系统进行驾驶和制动的决策。 随着智能驾驶等级的提升,汽车形态和零部件的创新已经诞生了一片新的蓝海领域,而阿尔特也已经进行了布局。公司定位为系统集成方案解决商,可为客户提供 L2-L4级别的整车解决方案,覆盖整车设计、系统及部件开发、测试服务、场景运营等全栈式服务。 具体来看,在整车开发方面,阿尔特已经参与到头部客户L4级别自动驾驶车型的研发项目中,并协同产业伙伴一同参与设计了两款针对不同场景的L4级别无人驾驶小巴。同时,公司内部自研无人驾驶车Q-BIC,其同样具备L4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相关车型与特斯拉采取的方案类似,同样去掉了方向盘和踏板,并已在亦庄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展出,充分展现了阿尔特的造型内饰设计、整车方案构造、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网联能力; (公司官网) 在零部件配套方面,阿尔特自研了L2级行泊一体域控制器,目前正积极与意向客户洽谈量产合作,同时完成了动力域控制器、智控平台、智控平台PLUS、区域控制器等产品的设计、样件制作、测试工作,预计将通过承接项目研发、技术授权、产品化推广等多形式实现商业化落地; 在智驾执行层方面,阿尔特较早布局了滑板底盘相关能力,自研RUBIK、ISDC滑板底盘,集成了线控底盘相关能力,并将车身和底盘实现解耦分离,能够适配多样化的车型开发及自动驾驶需求。 04 2024年三季度,阿尔特单季度业绩放量增长,第三季度营收取得2.24亿元,同比增长109.6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1.59%,业绩逐步改善。 展望未来,"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顺利推进,预计将陆续贡献收入增量。8月,四川阿尔特新能源与香港HDI公司签订混合动力变速器(DHT)采购合同,合同总金额预计不低于14.51亿元;11月,阿尔特与日本YAMATO、SBS合作推进的改装电动卡车正式完成,计划在明年春季前开始量产供货。随海外订单逐步交付,预计阿尔特将进入第二轮成长周期,业绩有望在2025年明显改善。 11月13日,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计划,预计2025-2027年每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不低于40%,展现了对未来战略推进、企业经营和市场拓展的信心。 阿尔特在AI、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极具发展前景,同时"技术+供应链"出海模式也有望在海外得到进一步复制,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性提升伴随新兴业务成长,看点将更加丰富多元,值得关注。
lg
...
格隆汇
2024-12-23
AI需求激增推动英伟达季度收入创新高至351亿美元,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go
lg
...
纪录的增长。这一年中,公司凭借其领先的
AI
芯片
技术取得了超出预期的销售业绩,其股票市值也突破了3万亿美元大关。尽管近期股价有所回调,但分析师普遍看好其未来增长潜力。 指标 2024年表现 股票市值 超3万亿美元 季度收入 35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数据中心收入 同比增长超100%,达308亿美元 人工智能驱动需求推动增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需求的激增,英伟达的下一代Blackwell AI系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该系统被视为行业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其需求量呈现“惊人”增长。 此外,英伟达通过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和与主要云服务提供商的紧密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其在AI市场中的领导地位。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认为,英伟达在短期内仍将保持其技术和市场优势。 重大活动展望 即将到来的消费电子展(CES)和GPU技术大会(GTC)是分析师关注的两个关键节点。1月6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将在CES发表主题演讲,可能带来新的业绩预测以及下一代产品的发布。 CES可能重点介绍Blackwell销售增长及工业机器人需求。 GTC可能公布新一代芯片Rubin的更多细节。 编辑观点 英伟达在2024年的表现体现了其在
AI
芯片
领域的领导地位,其技术优势和市场战略为公司带来了持续的增长动力。尽管当前市场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英伟达凭借创新能力和强大的研发支持,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名词解释 Blackwell AI系统:英伟达推出的下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平台。 消费电子展(CES):每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全球科技展会。 GPU技术大会(GTC):英伟达主办的技术创新会议,主要展示其最新技术及应用。 相关大事件 2024年12月:英伟达季度收入创新高,达351亿美元。 2024年11月:英伟达在东京AI峰会上展示Blackwell系统。 2024年3月:GTC大会上推出Blackwell平台及多项战略合作。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2024-12-23
ETF复盘日报|A股震荡盘整,泛科技逆市走强,电子ETF盘中涨近3%!AI+国防军工或成新风向,国防军工ETF豪取三连阳!
go
lg
...
”量47%,含“果”量33%,全面覆盖
AI
芯片
、消费电子、汽车电子、5G、云计算等热门产业龙头公司,一键布局A股电子核心资产。看好消费电子和半导体发展机遇的投资者,或可重点关注。 二、市场核心主线!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159363)收涨1%创新高,日线“智取”三连阳! 上周五,AI方向依然是市场核心主线,硬件、应用端全面走强,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逆市上涨1%,50只成份股中42只收涨!其中,算力硬件股涨幅居前,兆龙互连盘中一度涨停收盘仍大涨15%,星宸科技、锐捷网络涨超7%,银信科技、协创数据、飞利信等多股涨超5%。 热门ETF方面,全市场首只、也是目前唯一一只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159363)场内继续走高收涨1.08%,收盘价为1.034元新高,日线“智取”三连阳!全天成交额达1.97亿元,换手率超34%,交投维持活跃。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159363)单日场内涨幅、成交额、换手率均居同类主题ETF前列! 分析来看,近期AI产业链下游应用端商业化落地提速,带动上游硬件端需求,叠加政策的支持,共同助推AI行情。周度来看,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单周逆市上涨2.05%,周线斩获四连阳! 下游应用端,AI眼镜掀起涨停潮,智能穿戴设备成为市场风口。根据Wellsenn X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后,AI+AR智能眼镜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到2035年,AI+AR智能眼镜最终实现对传统智能眼镜的替代,全球AI+AR智能眼镜销量将达到14亿台,与智能手机规模相当,成为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和终端。 上游硬件端,受益于“政策支持+需求爆发”双驱动!政策方面,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表示每年发放最高5亿元“训力券”,降低人工智能模型研发和训练成本。民生证券认为随着国产模型持续迭代,下游应用场景有望不断扩展,而高企的交互推理需求势必会带来硬件侧的新兴需求。 多重利好催化,AI产业链继续成为市场主线,引领上攻。从同类AI主题指数表现来看,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中长期业绩更优。数据显示,截至2024.12.19,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自2023年以来累计涨幅超119%,大幅跑赢中证人工智能、科创AI等同类主题指数! 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3.1.1-2024.12.19。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2019-2023年年度涨跌幅分别为:51.87%、20.1%、17.57%、-34.52%、47.83%,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 展望后市,兴业证券指出,AI应用商业化落地提速,重视全产业链业务机会!①AI应用方面,关注专业软件工具厂商、传统行业信息化厂商业务机会;②大模型方面,重点关注垂类大模型厂商业务机会,尤其关注服务于支付能力较强行业的部分厂商;③算力方面,建议围绕传统IDC改造、算力优化、推理算力建设等方面寻找业务机会。 全方位把握AI主题机会,建议重点关注全市场首只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159363)。资料显示,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159363)被动跟踪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根据主题特征,指数一键布局AI产业三件套“硬件+软件+应用”,更高效地捕捉AI主题行情,成份股“光模块”含量高,能充分享受全球AI产业链红利。 三、新风向,AI+国防军工!航锦科技涨停封板,国防军工ETF(512810)涨近1%三连阳!重视新质战斗力成长机遇! 国防军工科技股领衔大涨!中证军工指数成份股航锦科技爆量涨停,华丰科技涨7.05%,光启技术、中航电子、中航电测等大幅跟涨。船舶板块跌多涨少拖累指数,中国海防大涨5.67%,不过权重股中国船舶、中国重工跌逾1%。 国防军工ETF(512810)紧密跟踪中证军工指数,全天红盘震荡,午后一度上探1.5%,场内收涨0.91%报1.220元,日线三连阳,成交额4055万元,换手率超7%。 当周(12月16日-20日),国防军工ETF(512810)场内价格累跌0.89%,周线两连阴,伴随行情调整,场内交投活跃度同步下降,当周累计成交1.99亿元,连续两周缩量。 值得关注的是,当周后三个交易日,国防军工板块反弹显著,海陆空尖端科技股表现尤为亮眼。结合A股盘面来看,或受益于连日来的AI行情。 12月12日,高层重磅工作会议强调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与国防科技相结合,有望改造和完善国防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引领着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 目前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在加紧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防、军事等领域的部署与应用。据中国军号,俄罗斯近期对外宣布其S-350“勇士”防空导弹系统首次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方式对目标实施了攻击。美军在2024财年预算中申请近5000万美元启动“毒液”项目,以期将人工智能引擎广泛应用于当前和未来的各型飞机上,从而使飞机获得自主飞行能力。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在军事市场规模为92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388亿美元,CAGR为33.3%。银河证券指出,未来,AI向军事领域的渗透将由点及面迅速铺开,细分赛道增速可观。 “AI+”赋能,国防军工行业后市可期。回到二级市场来看,立足当前如何看待国防军工板块? 银河证券研判,国防军工板块或进入布局期。 短期看,行业订单拐点仍未出现,中证军工指数或将延续震荡格局; 中期看:2025年,板块业绩反转,β机会凸显。未来四年,全球军费或将快速提升,国防工业成必选投资; 长期看:2027年建军百年近在咫尺,高景气有望持续。外延并购+资产注入预期再起,资本运作依然是重要投资主线。 积极把握国防军工布局期,配置工具认准选国防军工ETF(512810),该ETF被动跟踪中证军工指数,是一键投资海陆空尖端科技的“利器”!成份股汇聚国防军工行业龙头公司,覆盖航发、船舶、航空航天等传统军工装备产业,同时兼顾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大飞机+军工信息化』等各细分领域。 注: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近期市场波动可能较大,短期涨跌幅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投资可能产生亏损。请投资者务必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理性投资,高度注意仓位和风险管理。 本文图片、数据来源于Wind、沪深交易所、华宝基金等,截至2024.12.20。风险提示: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被动跟踪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18.12.28,发布于2024.7.11;电子ETF被动跟踪中证电子50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8.12.31,发布于2009.7.22;智能制造ETF被动跟踪中证智能制造主题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12.6.29,发布于2016.7.20;金融科技ETF被动跟踪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14.6.30,发布日期为2017.6.22;信创ETF基金被动跟踪中证信创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17.12.29,发布于2012.12.21;国防军工ETF被动跟踪中证军工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于2013.12.26。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不作为任何个股推荐,不代表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投资方向。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华宝基金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根据基金管理人的评估,电子ETF、智能制造ETF、金融科技ETF、信创ETF基金、国防军工ETF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宜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适宜积极型(C4)及以上的投资者,适当性匹配意见请以销售机构为准。销售机构(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销机构和其他销售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以上基金进行风险评价,投资者应及时关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销售机构所出具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基金产品并自行承担风险。中国证监会对以上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该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lg
...
金融界
2024-12-22
ETF盘后资讯|半导体+AI眼镜,双热点强攻!电子ETF(515260)盘中逆市涨近3%,电子板块领涨两市,狂揽220亿主力资金!
go
lg
...
”量47%,含“果”量33%,全面覆盖
AI
芯片
、消费电子、汽车电子、5G、云计算等热门产业龙头公司,一键布局A股电子核心资产。看好消费电子和半导体发展机遇的投资者,或可重点关注。 本文图片、数据来源于iFinD、沪深交易所、华宝基金等。 特别提醒:近期市场波动可能较大,短期涨跌幅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投资可能产生亏损。请投资者务必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理性投资,高度注意仓位和风险管理。 风险提示:电子ETF(515260)被动跟踪中证电子50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8.12.31,发布于2009.7.22,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该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宜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适当性匹配意见请以销售机构为准。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lg
...
金融界
2024-12-22
半导体巨头的供应商即将IPO上市,明天申购!
go
lg
...
26亿美元。中信证券预计2026年国内
AI
芯片
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国产芯片份额有望提升。 在半导体自主可控的大趋势,以及国产替代加速背景下,未来国产企业在中国半导体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半导体是现代电子学的大脑,应用范围很广。 具体来看,半导体产业链上游包括半导体材料、生产设备和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等;中游包括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汽车、工业自动化、通信设备等。 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中,半导体材料领域包括沪硅产业、立昂微等企业;半导体设备企业包括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半导体设计企业有海光信息、紫光国徽、兆易创新等;圆晶代工企业主要是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做半导体封测的包括长电科技、华天科技等。 半导体产业链,资料来源:交银国际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个月以来,A股半导体板块已经出现过一波大涨,像灿芯股份、中芯国际等半导体公司累计涨幅均超110%,一些企业的估值已来到历史相对高位。 尽管在未来国产替代提速背景下,身处高科技行业的半导体公司出现溢价有其合理性,但如果溢价过高,也存在一定的估值回撤压力。 02 今年A股打新收益亮眼,明天又有半导体新股申购 明天,A股又有新股申购,还是热门的半导体公司。 格隆汇获悉,12月23日,创业板新股黄山谷捷(301581)申购,公司来自安徽省黄山市,专业从事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黄山谷捷的发行价格27.5元/股,发行市盈率为15.14倍,明显低于24.52倍的行业市盈率。鉴于今年A股打新赚钱效应较好,加上黄山谷捷身处热门的半导体板块,建议积极参与申购。 截止12月20日,今年A股市场共有97家新股上市,其中仅1家新股在上市首日破发,破发率很低,且上市首日平均涨幅高达250%。可见打中新股后,在上市首日卖出,赚钱的概率很大。 从12月上市的8家新股情况来看,这 8家新股上市首日全部收涨,其中涨幅最猛的要属半导体新股先锋精科,首日暴涨超533%。 平均涨幅方面,这8家新股首日平均涨幅约249%,尽管涨幅较前两个月有所下降,但打新收益依然亮眼。 根据上市首日成交价和发行价的差额计算,12月沪深市场的5家上市新股每签获利在2万元至5万元之间;北交所新股每签获利稍微低一些,林泰新材、科隆新材中一签分别能赚4911元、3301元。 03 半导体巨头的供应商要上市了,超9成收入来自新能源车 黄山谷捷深耕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领域,主要服务于国内外知名功率半导体厂商,产品直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用功率半导体模块,主要为IGBT功率模块。 公司通过下游车规级功率模块制造商间接为新能源整车提供零部件支持,产品广泛应用于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城汽车、理想、蔚来等各大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 图片来源:招股书 公司所产铜针式散热基板配套的主要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厂商及最终配套整车厂商,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具体来看,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简称“报告期”),黄山谷捷有90%以上的收入来自铜针式散热基板产品。按终端应用领域来看,公司超过90%的收入来自于新能源汽车行业。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黄山谷捷也发展很快。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黄山谷捷的营业收入分别约2.55亿元、5.37亿元和7.59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8.19%、34.37%、36.26%,对应的净利润分别约0.34亿元、1.02亿元、1.63亿元,业绩呈增长趋势。 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和在手订单,公司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约7.6亿元至7.67亿元,同比上涨0.12%至1.1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1.29亿元至1.32亿元,同比下降17.98%至16.01%。 其中,2024年上半年受国外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影响,国外销量有所下降,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黄山谷捷的产品销售价格有所下滑。2024 年下半年下游功率半导体厂商需求增加,订单量恢复增长。 目前,黄山谷捷是全球功率半导体龙头公司英飞凌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用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的最大供应商,同时还与博世、安森美、日立、意法半导体、中车时代、斯达半导、士兰微等国内外知名功率半导体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60%左右,占比较大,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竞争格局方面,目前全球IGBT市场大部分份额被国外企业所占据。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英飞凌占全球IGBT模块市场份额的36.50%,处于龙头地位。 图片来源:招股书 本次上市,黄山谷捷拟投入募集资金使用金额约5.02亿元,用于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智能制造及产能提升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lg
...
格隆汇
2024-12-22
引爆!强势板块持续跑赢大盘
go
lg
...
外报道,美国预计或将在本周出台一项关于
AI
芯片
的新的出口管制,据机构分析,措施将有可能聚焦两方面。 其一,对7nm芯片的代工实施许可要求。可能会延续此前对台积电代工A1芯片的限制标准,境外产能暂停部分中国大陆AI/GPU客户的7nmn及以下代工业务,若触发以下一个条件,即受限制: 1、芯片面积在300mm00B2及以上;2、使用了HBM或CoWoS工艺;3、晶体管数大于300亿个(此前是500亿个晶体管)。 其二,为
AI
芯片
设定全球出口限制,未来非盟友国家可能仅VEU白名单企业可以采购。 不过,最终是否会出台这个管制,还需要等待证实。 在
AI
芯片
的售卖和代工逐渐收紧的趋势下,国产先进制程的重要性进一步拉升,半导体自主可控产业链的市场价值再次得到认可。 譬如整体国产化率约15%的半导体材料,先进封装材料是制备先进制程的关键,去年我国先进封装渗透率约39%,低于全球的48.8%。国内厂商正在积极切入前驱体、环氧塑封料、Low-a 球铝、环氧树脂、封装基板、底部填充胶等HBM相关细分领域。 除了外部环境刺激,半导体作为众多下游行业的基础,直接受益于像AI,人形机器人等高质量发展领域的成长。而这些领域的迅速发展,都在倒逼上游芯片的迭代。 据不完全统计,特斯拉Optimus、魔法原子MagicBot、华为夸父、字树科技G1等人形机器人明年有望迎来量产。国内巨头布局的动作加速起了产业链的整合步伐。上月华为新成立了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并且与乐聚机器人、大族机器人、拓斯达、兆威机电等16家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 从特斯拉近期公布的Optimus演示视频中,机器人秀了一把“蒙眼行走”的能力,在环境感知和自主决策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上个月刚刚升级了配置有2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视频中接球所展示的迅速响应能力也得到了体现。 训练机器人,如同FSD一样,本质就是用大量的现实数据教会机器人如何决策。今年以来,已经陆续有机器人整机厂和制造企业达成合作,譬如优必选机器人就开始到比亚迪工厂里“打工”。 而中国庞大而丰富的制造业态对于机器人是比较优质的学习资源,预计在宁德时代、长安汽车等更多制造业巨头加入后,明年国产人形机器人产业能够更早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类似的,AI硬件也处于从0到1的阶段,明年或将是各类智能穿戴硬件迎来爆发的一年。 本周AI眼镜概念反复活跃,周五华灿光电、亿道信息、国星光电等领涨。 消息面上,周五闪极科技正式发布旗下首款AI眼镜,首发售价999元。据介绍,闪极A1搭载闪极自研全球首款AI记忆系统——Loomo OS。该系统融入AI云盘、AI闪记、Agent Store、云端AI中心、数据安全系统、Hi闪极等服务。 其实今年以来,AI眼镜新品就在密集发布,而且科技巨头正在加速布局,包括Meta、百度、Rokid、XREAL等厂商均发布新品AI眼镜,据媒体报道,目前,OPPO、vivo、华为、腾讯都在评估AI眼镜项目。 譬如近期火爆的字节豆包,曾在10月份推出一款接入豆包大模型的同名耳机,有不少知名硬件厂商的手机/电脑助理已经接入该大模型服务。 科技巨头布局AI硬件的战略意义,目前在于普及他们的AI大模型使用。尤其在训练端,Scaling Law由于训练数据的限制,已经触及到了瓶颈,但模型依然能在推理端继续学习和思考,重点就在于深度结合私域用户数据学习提高准确率,同时降低推理成本。 并且,智能穿戴硬件的迭代,往往围绕主要功能的提升,譬如之前要求的是低延迟,低功耗,快速响应,而将来的重点方向将是多模态的处理能力,比如视觉,听觉的分辨感知,这对于系统集成芯片(SOC),自然提出了新的要求。 02 能否持续? 实际上,半导体、机器人、消费电子这些板块走强,并不意外。 首先是,12月科技圈的催化非常多。 国外的open AI、谷歌、特斯拉、苹果、博通,国内的字节、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等,都传出关于AI技术和产品的新进展。 如此密集的催化,给已经沉寂了一段时间的AI主题新的刺激。 其次,自11月中旬之后,不管是整体市场,还是科技板块,都已经调整过一轮,加上总体流动性宽松,本就利好科技股。从技术面上看,这些板块也回调至支撑位。 于是,资金重新涌入AI、半导体、机器人等领域。 其实,从中长线逻辑上看,AI这类科技产业,以及相关的配套产业链,特别是核心部分,都是有强力支撑的。 从一个技术的生命周期看,参考最近两次技术革命,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从基建到应用,一般都需要十年以上,而AI才刚起步,未来有长长的坡,厚厚的雪。 更重要的是,AI的基建热潮尚未结束,AI应用又开始崭露头角,这是很好的承接。 可以确定的是,未来随着各种应用产品的推出,商业价值、投资价值会持续释放,上、中、下游都能享受到产业红利,特别像中上游的核心--半导体,下游的AI消费电子、自动驾驶、机器人等等,值得长线看多。 当然,具体到股价层面,波动是难免的。 因为影响价格走势的因素很多,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以及市场情绪等等,市场错误定价也时有发生。 不过,拉长时间看,只要有向上趋势确定,螺旋式上涨才是常态,即涨得多会回调,跌得多又会有资金去抄底。 从近段时间的走势上看,似乎也验证了这个逻辑。 不管是做长线还是做短线,大方向都应该长期看多。 短线投资者可以考虑根据股价波动做高抛低吸,而对于长线投资者,指数基金这类兼具稳健和收益的投资工具,在合理的价位介入,然后长期持有,也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如果是机器人主题的ETF,可以看看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是机器人ETF(562500),其最新规模为33.9亿元,今年日均成交额超1亿元,期内净流入23.5亿元,全部位居同类产品第一名。 如果是半导体,则可以看看同类产品中规模最大的芯片ETF(159995),它跟踪的指数是国证芯片指数,从芯片产业中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等选取样本股,涵盖了国内芯片产业上下游的优质企业,具有很强的市场代表性和产业链代表性。 相比同类指数,国证芯片更聚焦龙头股,30只成分股里就囊括了芯片行业市值最大的25只股票,能受益于芯片行业恒强越强带来的龙头溢价。 从历史业绩看,自2012年1月1日以来,在同样的回撤幅度和更低的波动率下,国证芯片指数年化收益率15%,高于同期中华半导体芯片指数与中证全指半导体指数。 芯片ETF(159995)的交投也相当活跃,年内日均成交额高达6.3亿元,位居同类产品第一梯队,最新规模逼近300亿元。 更上游一点的,像半导体材料、设备行业,可以关注半导体材料ETF(562590),它跟踪的40只成分股,均是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等领域的上市公司。 03 结语 过去两年,因为AI产业革命,催化出了全新的科技浪潮,全球资本都疯狂地涌入像英伟达这类科技公司。 虽然国内由于经济下行压力,股市整体处于盘整状态,但科技板块的涨幅一直都不错,尤其是在“924”之后,像AI、半导体、新能源、机器人板块率先跑出,并持续跑赢大盘,显示出不一般的吸金力。 投资收益,就是企业未来盈利的折现。 实际上,从198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科技股的收益率一直位列股票市场前列,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公司有强大的盈利能力,且能够以快速增长的业绩去兑现市场预期,尽管中间出现过跌宕起伏,甚至有类似2000年科网股泡沫破裂的极端事件,但瑕不掩瑜,拉长时间看,科技公司依然位居C位。 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规律。 目前,以AI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越来越显示出其有能力复制,甚至超越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能力。 作为投资者,不应该错过这场多年一遇的科技盛宴。 而选择一个好的投资工具,如指数基金,或能更好地参与这场盛宴,也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收益。(全文完)
lg
...
格隆汇
2024-12-22
一周复盘 | 芯原股份本周累计上涨15.69%,半导体板块上涨3.35%
go
lg
...
重仓上述标的。消息面上,美股ASIC
AI
芯片
巨头博通2024财年AI相关收入暴增至122亿美金,同时公司展望2027年其超级算力客户有望带来600-900亿美金空间,周五博通股价暴涨24%。据悉,ASIC 芯片是一种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集成电路芯片,与通用的 CPU、GPU 等不同,它针对某一特定任务或领域进行了专门的优化,具有高度的定制性和专业性。投资者可借道芯片ETF基金(159599)进行配置,低位抄底50只芯片产业链龙头。 【同行业公司股价表现——半导体】 代码 名称 最新价 周涨跌幅 10日涨跌幅 月涨跌幅 688981 中芯国际 94.28元 13.60% 6.02% 4.64% 603986 兆易创新 113.20元 21.75% 31.66% 31.97% 688256 寒武纪-U 675.95元 19.01% 22.1% 20.49% 600171 上海贝岭 43.56元 3.71% 11.32% 13.23% 002371 北方华创 414.20元 7.17% 2.12% -0.36%
lg
...
金融界
2024-12-22
上一页
1
•••
74
75
76
77
78
•••
289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周评:中美贸易战突传劲爆消息!亚币罕见集体疯涨,中国降息降准大放水
lg
...
是什么让中国重启与特朗普的关税谈判?路透揭露背后内幕
lg
...
下周展望:小心中美失望消息逆转市场!美国CPI或没那么糟,别忘了日英GDP
lg
...
市场对中国新一轮刺激不买账!中美贸易谈判恐复杂且耗时,北京把大招留到以后
lg
...
中国最新数据很危险!CPI连续三个月下降,PPI通缩加剧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5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46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