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陈立武执掌英特尔:股价飙升10%,芯片制造与AI竞争仍是隐忧
go
lg
...
13日,英特尔正式宣布任命陈立武为新任
CEO
,这位半导体行业老将将于3月18日履新,结束了自2024年12月以来由David Zinsner和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担任临时联席
CEO
的过渡期。陈立武的上任不仅为公司带来了稳定信号,更点燃了投资者的热情,英特尔股价在盘前交易中飙升超10%。然而,在芯片制造困境、拆分争议以及AI竞争落后的背景下,陈立武面临的挑战远超预期。本文将深入剖析其上任背景、市场反应及未来战略方向。 新帅上任:股价暴涨背后的期待 陈立武接掌英特尔的消息一经公布,市场迅速做出反应,英特尔股价在周四盘前交易中大涨逾10%,反映出投资者对其领导能力的信心。作为曾任Cadence Design Systems
CEO
超过10年的资深高管,陈立武成功将该公司股价推高3200%以上,营收翻倍,奠定了其在半导体行业的声誉。他在内部邮件中承诺:“英特尔将以工程驱动为核心,重塑世界级产品公司地位,并打造顶级代工业务。”这一表态激发了市场对公司转型的乐观预期。 以下是陈立武履历与前任
CEO
的关键对比: 维度 陈立武 Pat Gelsinger 从业背景 EDA与风投专家 技术与制造出身 战略倾向 精简运营或拆分 扩张代工业务 业绩记录 Cadence股价涨3200% 英特尔股价跌50% 芯片困局:制造与拆分争议加剧 英特尔当前深陷芯片制造的技术落后和高成本泥潭。陈立武接手时,公司代工业务正面临巨额亏损,前任
CEO
Pat Gelsinger推行的IDM 2.0计划虽雄心勃勃,却未能扭转颓势。陈立武去年8月退出董事会时,曾因反对Gelsinger维持制造业务一体化的策略而备受关注。如今,他虽未明确表态是否拆分,但业内普遍猜测其倾向于剥离制造部门。Futurum Group
CEO
Daniel Newman指出:“拆分争议可能重燃,陈立武或将通过精简结构提升效率。” 与此同时,市场传言英特尔可能与台积电合作运营工厂,但Bernstein分析师Stacy Rasgon对此持怀疑态度:“两家技术路线差异过大,合作前景渺茫。”陈立武若选择保留代工业务,则需建立严格的业务隔离,以消除客户对数据安全的顾虑。 AI短板:英特尔如何突围 在AI竞争领域,英特尔明显落后于英伟达和AMD。过去一年,公司股价累计下跌近50%,市值缩水至约900亿美元,远不及竞争对手。尽管陈立武强调工程驱动,但其如何补齐AI短板仍是关键。Newman预测,陈可能效仿博通
CEO
Hock Tan的强硬风格,通过裁员和成本控制释放资源,同时加速AI芯片研发。他近期在内部邮件中提到:“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这或许暗示其将加大对AI市场的投入。 机构观点:陈立武能否力挽狂澜 “陈立武的上任为英特尔注入新活力,其在Cadence的成功证明了他扭转局面的能力。我们预计股价短期内仍有上涨空间,但代工业务亏损需尽快止血。” ——高盛分析师Tammy Qiu,2025年3月13日 “英特尔面临的结构性问题非一日可解。陈立武若坚持‘一个英特尔’,需在代工与设计间建立防火墙;若选择拆分,则需迅速执行以重获市场信任。”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Joseph Moore,2025年3月13日 “股价上涨更多是对新领导的信心溢价,而非基本面改善。AI竞争的落后可能拖累长期表现,建议观望其首份财报后再做判断。” ——花旗分析师Christopher Danely,2025年3月13日 “陈立武的工程背景和成本控制经验是亮点。他可能通过精简运营和外部合作(如台积电)提振代工业务,但AI领域的突破仍需时间。” ——瑞银分析师Timothy Arcuri,2025年3月13日 “市场对陈立武寄予厚望,但英特尔的技术差距和债务压力不容忽视。若无法快速提升竞争力,股价反弹可能是昙花一现。” ——巴克莱分析师Tom O’Malley,2025年3月13日 编辑总结 陈立武的上任为英特尔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转型记录为股价上涨提供了支撑。然而,芯片制造的困局、拆分争议的悬而未决以及AI领域的短板,仍是其必须直面的难题。未来数月,其战略方向和执行力度将决定英特尔能否重拾往日荣光,市场需保持谨慎乐观。 名词解释 英特尔: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以处理器和芯片制造著称。 AI竞争: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技术与份额争夺。 代工业务:为其他公司生产芯片的制造服务。 2025年相关大事件(截至3月13日) 3月12日:英特尔宣布陈立武为新任
CEO
,股价盘前涨超10%。 2月15日:英特尔发布代工业务重组计划,拟引入外部合作伙伴。 1月10日:美国政府拨款50亿美元支持英特尔本土制造项目。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3-14 00:11
英伟达飙升6%、特斯拉反弹11%、美国航空累跌近40%:期权市场揭示美股新动向
go
lg
...
斯拉中长期走势持谨慎乐观态度。 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近期表示:“2025年将是自动驾驶技术突破之年。”这或许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 美国航空:跌近5%,航空股盈利预警加剧 美国航空隔夜下跌近5%,年内累计跌幅近40%,期权成交量激增至50万张,约为30日均值的3倍,看跌占比达54.7%。期权链上,4月17日到期、行权价10美元和12美元的put成交量均接近5万张,后者未平仓量超5万张,显示市场悲观情绪浓厚。航空板块近期风波不断,继达美航空下调盈利预期后,美国航空和美联航相继预警,称经济不确定性导致需求疲软。美国航空高管周二表示:“一季度亏损可能扩大,收入增长放缓超出预期。” 机构观点:市场分化下的投资策略 “英伟达的涨势由AI需求驱动,看涨期权热潮反映市场对其增长的信心。但短期波动风险上升,建议关注125美元支撑位。” ——高盛分析师Tammy Qiu,2025年3月13日 “特斯拉反弹显示投资者对其自动驾驶前景的乐观预期。3660万美元call卖单表明大户看好中长期价值,但需警惕回调风险。”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2025年3月13日 “美国航空的盈利预警加剧了航空股的下行压力,看跌期权占比上升反映市场避险情绪,短期内难见反弹。” ——花旗分析师Stephen Trent,2025年3月13日 “科技股与航空股的分化凸显市场结构性机会。英伟达和特斯拉仍是资金宠儿,而航空股需等待宏观环境改善。” ——瑞银分析师David Lesne,2025年3月13日 “期权数据显示,英伟达短期看涨动能强劲,但美国航空的看跌情绪可能拖累板块表现,投资者应分散配置。” ——巴克莱分析师Brandon Oglenski,2025年3月13日 编辑总结 美股市场当前呈现明显分化,英伟达凭借AI热潮带动股价与期权交易双升,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预期下反弹强劲,而美国航空因盈利预警承压加剧。期权市场数据揭示了投资者对科技股的追捧与对航空股的避险情绪并存,短期内科技板块仍具吸引力,但航空股需更多积极信号扭转颓势。 名词解释 看涨期权(Call):赋予持有者在到期日以约定价格买入股票的权利。 看跌期权(Put):赋予持有者在到期日以约定价格卖出股票的权利。 未平仓量:尚未结算或执行的期权合约数量。 2025年相关大事件(截至3月13日) 3月11日:达美航空下调一季度盈利预期,航空股集体承压。 2月20日:特斯拉发布自动驾驶技术更新,股价单日涨超8%。 1月15日:英伟达宣布Blackwell芯片量产计划,股价创年内新高。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3-14 00:10
美国2月CPI超预期降温:纳指涨超1%,英伟达备战GTC,特斯拉交付恐创三年最差
go
lg
...
达GTC备受瞩目 英伟达备受关注,因其
CEO
黄仁勋将于3月19日发表GTC大会主题演讲,聚焦AI智能体和机器人技术。美银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200美元,称当前股价极具吸引力。Wedbush认为,GTC大会或成科技股转折点,过去8次活动中英伟达上涨概率达87.5%,涨幅区间为-0.59%至21.80%。彭博数据显示,苹果、微软、亚马逊等7巨头的估值已回落至5年均值以下,Meta逼近均值,显示科技股抛售或接近尾声。 特斯拉承压:交付预期下调 与科技股普遍反弹不同,特斯拉面临悲观预期。Evercore ISI将目标价从270美元下调至235美元,质疑其“实惠车型”创新性;摩根大通警告,Q1交付量或创近三年最差,股价可能再跌50%。最新FSD技术表现不佳,用户干预频次高,加剧市场疑虑。特斯拉
CEO
马斯克近期未就交付问题表态,投资者对其增长动能信心减弱。 机构观点:抄底时机与风险并存 “CPI降温和估值收缩为科技股反弹奠定基础,英伟达GTC大会前是买入良机,目标价200美元。” ——美银分析师Vivek Arya,2025年3月12日 “GTC或推动科技股重估,英伟达、微软值得关注,但特朗普关税政策仍是隐患。” ——Wedbush分析师Dan Ives,2025年3月13日 “特斯拉Q1交付恐创新低,FSD短板明显,股价下行风险未消。” ——摩根大通分析师Ryan Brinkman,2025年3月12日 “美股反弹属战术性,非长期买入机会,关税与流动性压力将主导二季度走势。” ——野村分析师Charlie McElligott,2025年3月13日 “CPI利好有限,短期反弹后抛售压力仍存,需关注PPI与美联储决议。” ——高盛分析师David Kostin,2025年3月13日 编辑总结 美国2月CPI降温提振科技股,纳指领涨显示抄底意愿增强,英伟达GTC大会或成催化剂。然而,特朗普关税阴影与特斯拉交付疲软拖累市场信心。机构观点分化,短期反弹机会与长期不确定性并存。投资者需关注PPI、美联储决议等关键节点,理性把握节奏。 名词解释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衡量通胀水平的关键指标。 GTC大会:英伟达年度技术大会,聚焦AI与计算创新。 动态市盈率:基于未来预期收益的股票估值指标。 2025年相关大事件(截至3月13日) 3月12日:美国2月CPI超预期降温,美股科技股反弹。 2月20日:特朗普宣布扩大关税计划,美股震荡加剧。 1月15日:特斯拉FSD更新延迟,股价跌破240美元。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3-14 00:10
特斯拉携手百度优化FSD V13版,中国市场自动驾驶升级在即
go
lg
...
SD系统对中国道路的适应能力。 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近期在2025年初的一次公开活动中表示:“中国市场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要求极高,我们必须与本地伙伴合作,确保技术落地。”这一言论进一步印证了合作的必要性。 合作细节与技术整合 知情人士透露,百度在近几周内从其地图团队抽调了一组工程师,派往特斯拉位于北京的办公室。这些工程师的主要任务是将百度的车道级导航地图与特斯拉的FSD V13版软件进行深度整合。尽管具体人数未被披露,且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工程师是否仍驻扎在特斯拉办公室,但双方合作的重点已十分明确:通过百度的地图技术,优化FSD对中国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及乡村小道的识别能力。 百度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徐宝强在2025年2月的采访中提到:“地图数据的实时性和精确性是自动驾驶成功的关键,我们与特斯拉的合作将为行业树立新标杆。”这一技术整合不仅涉及静态地图数据,还包括动态交通信息和道路施工更新,确保FSD系统在复杂场景下的稳定性。 对中国市场的潜在影响 此次合作可能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带来多重利好。首先,FSD V13版的性能提升有望挽回此前用户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巩固特斯拉在高端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其次,结合百度的高精度地图技术,特斯拉或将加速其全自动驾驶功能在中国的落地进程,甚至可能推动Robotaxi等创新服务的试点。此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特斯拉的本地化策略还可能引发其他国际车企效仿,与国内科技公司合作的趋势或将加剧。 然而,合作也面临挑战。数据隐私和监管合规性仍是双方需共同应对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对自动驾驶数据跨境传输的严格要求下。 特斯拉FSD与竞争对手对比 为更清晰展示特斯拉FSD的定位,以下是对比其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术特点: 公司/技术 地图供应商 自动驾驶级别 中国市场进展 特斯拉 FSD V13 百度(车道级导航) L2+(逐步向L4推进) 优化中,预计2025年全面落地 小鹏NGP 高德地图 L2+ 已覆盖300+城市 华为ADS 四维图新 L2+(部分场景L3) 2025年计划扩展至50城 从表格可见,特斯拉通过与百度的合作,在地图精度上占据优势,但其FSD在中国的落地进度略滞后于小鹏和华为。未来能否凭借技术升级实现弯道超车,仍需市场验证。 编辑总结 特斯拉与百度的合作体现了全球车企在面对中国市场时的战略调整。借助百度的高精度地图技术,特斯拉有望解决FSD系统在本地化适应性上的短板,同时为后续全自动驾驶布局奠定基础。然而,竞争对手的快速推进和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仍将考验这一合作的实际成效。市场表现和技术落地速度将是衡量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 名词解释 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指通过传感器和算法辅助驾驶员提升安全性和便利性的技术。 FSD:完全自动驾驶,特斯拉开发的旨在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软件系统。 车道级导航:基于高精度地图的导航技术,能精确到具体车道级别。 2025年相关大事件(截至3月13日) 2025年2月20日:百度发布年度自动驾驶技术报告,宣布与特斯拉合作进入新阶段。 2025年1月15日:特斯拉中国宣布FSD V13版内测启动,用户反馈积极。 2025年1月8日:中国工信部发布新规,加强自动驾驶数据安全管理。 国际知名投行与专家点评 “特斯拉与百度的合作是中国自动驾驶市场的一个转折点。百度地图的本地化优势弥补了特斯拉在导航精度上的不足,FSD V13版若成功落地,可能推动特斯拉股价在2025年再创新高。不过,监管风险仍需密切关注。” ——Morgan Stanley分析师Adam Jonas,2025年3月10日 “此次合作表明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但其FSD技术仍需证明在复杂城市环境下的可靠性。与小鹏、华为相比,特斯拉的本地化进度稍显滞后,百度地图的加持能否扭转局面,值得期待。” ——Goldman Sachs分析师Fei Fang,2025年3月5日 “百度与特斯拉的联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也可能重塑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格局。FSD的优化将直接影响消费者信任度,但数据合规性将是双方必须解决的难题。” ——JPMorgan分析师Nick Lai,2025年3月8日 “特斯拉选择百度作为合作伙伴,凸显了中国地图数据在自动驾驶中的战略价值。FSD V13若能适应中国道路,其全球推广前景将更加明朗,但短期内仍需克服技术整合的挑战。” ——UBS分析师Paul Gong,2025年3月12日 “从投资角度看,特斯拉与百度的合作短期内提振了市场信心,但长期效果取决于FSD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表现。竞争对手的快速迭代将迫使特斯拉加速创新步伐。” ——Barclays分析师Brian Johnson,2025年3月11日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3-14 00:10
欧洲电池产业梦碎,Northvolt宣布破产
go
lg
...
户交付产品并向主要供应商支付款项。公司
CEO
彼得·卡尔森在辞职时表示,公司急需10亿至12亿美元的资金才能恢复业务。 欧洲电池产业的困境与挑战 Northvolt的破产并非孤例。自2023年以来,英国电池制造商Britishvolt和AMTE Power等多家欧洲电池企业相继宣告破产,这显示出欧洲在电池生产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尽管资本充足、市场需求强劲,欧洲的电池产业依旧未能突破技术瓶颈,无法与中国电池制造商竞争。 根据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分析,欧洲电池制造商面临着设计、工艺流程和设备方面的缺陷。欧洲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往往遇到设计和生产环节中的问题,无法有效预见和解决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和副反应。此外,欧洲电池制造商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差距,缺乏足够的电化学专业人才,而这一点正是中国企业在电池行业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企业主导全球电池市场 当前,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依旧由中国企业主导。根据SNE Research的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销售数据,中国厂商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已升至67.1%,相比2023年的63.4%增长了3.7个百分点。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和欣旺达等中国企业继续巩固其在全球市场中的领导地位。 Northvolt的破产以及其他欧洲电池企业的困境,进一步凸显了欧洲在电池产业的技术短板和生产能力上的不足。尽管市场需求巨大,但要想在全球电池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欧洲还需要在技术创新、生产规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这一切也让人反思,欧洲是否能在未来打破当前的困局,继续追求绿色能源转型的目标,或许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跨国合作以及长期的技术投入。
lg
...
琳琳总总
03-13 23:59
美股盘前要点 | 小摩称美股最差回调时期或已结束!英特尔任命陈立武为新任
CEO
go
lg
...
小摩称美股最差回调时期或已结束!英特尔任命陈立武为新任CEO;消息称特斯拉正与百度合作改进ADAS表现;谷歌开源最新多模态大模型Gemma-3。
lg
...
格隆汇
03-13 20:40
陈立武能给Intel带去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go
lg
...
布陈立武(Lip-Bu Tan)接任新
CEO
,整个华人圈都抑制不住地兴奋,毕竟NAAI( $英伟达(NVDA)$ 、 $博通(AVGO)$ 、 $美国超微公司(AMD)$ 、INTC)目前都是华人
CEO
。以陈立武的背景、资质,也完全配得上目前的位置,因为他之前就是Intel的董事,只是因为理念不同在24年8月辞去职务。 为何市场为认为陈立武真的能改变Intel? 此前董事会辞职的主要原因,就是对“臃肿”的组织结构和“保守陈旧”的组织文化不满,而Intel从财报上看,费用端的支出也是远远超过NVDA/AMD,所以投资者认为它会解决这个问题; 他的行业资历使得它成为真正理解如何为代工生态系统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支持的人,因此市场相信他会比前任Pat Gelsinger干得好,并且可能在不依赖“台南派”(指NVDA/TSM)等技术的情况下实现盈亏平衡。下一步也不排除像 $GLOBALFOUNDRIES Inc.(GFS)$ 一样单独上市。 虽然台积电在2nm先进制程上领先,但如果Intel通过新技术(如 High NA EUV 光刻机)在1.8 nm或1.4nm上优化架构,理论上可以实现追赶或反超。 真能成功吗? 理论上的投资者乐观预期都可以体现在股价上,但具体来看,比较容易实现的是“降本增效”,比如大幅裁员实现组织结构优化(向Elon学习) 不少人在讨论他对IFS业务的看法,从目前他的上任誓词中看到的是,他明确支持Foundry战略,认可Gelsinger推动的传统芯片制造商向代工厂(为外部客户生产芯片)的战略转变,并且重点在效率和责任导向:比如加快技术迭代、解决制造工艺瓶颈,调整供应链管理等等,从而减少执行缓慢、成本高昂等问题。 至于追赶技术上的差距,目前来看,Intel并没有这个大环境,很重要的一点是半导体的人才、竞争环境、供应链等等,几乎都集中在东亚,也就是华人圈+日韩。这本身就是全球最追求效率的地区(内卷文化)。所以要在北美单独开这条线,恐怕不仅仅是通过“关税”or其他国家机器能强迫而来的。 $台积电(TSM)$ 的优势更多还是软实力。
lg
...
老虎证券
03-13 17:10
Robinhood加密貨幣交易量下滑,我們應該如何解讀?
go
lg
...
幣戰略是否可行? Robinhood
CEO
弗拉德·特內夫(Vlad Tenev)多次強調,代幣化(Tokenization)將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此外,公司正在積極擴展機構市場,例如透過整合Bitstamp來吸引更多專業投資者。 問題在於,Robinhood的品牌基因一直是以「零手續費交易」吸引散戶為主,轉向機構市場是否真的能夠成功?畢竟,專業交易者對於交易平台的要求與散戶截然不同,他們更重視交易深度、流動性和機構級別的風險管理。 如果Robinhood真的想要在機構市場分一杯羹,那麼它需要做的不只是提供一個入口,而是要真正提升交易環境,讓專業投資者願意將資金託付給這個平台。 加密貨幣市場的未來走向 雖然Robinhood的交易量在2月份有所回落,但從長期趨勢來看,散戶對加密貨幣的興趣依舊濃厚,特別是在監管風險降低的情況下。隨著比特幣突破10萬美元、更多資金流入加密市場,交易量的波動只是短期現象。 對於投資者而言,現在最重要的不是關注單月數據的漲跌,而是看整體趨勢。加密貨幣市場仍在發展,監管環境逐步明朗,這可能為下一波牛市鋪平道路。 從我的角度來看,Robinhood的加密貨幣業務仍然有巨大潛力,但關鍵在於它如何在零售與機構市場之間取得平衡,並且能否在監管放寬的時機下,迅速佔據市場先機。 參考文章: https://financefeeds.com/robinhoods-crypto-trading-drops-29-percent-in-february-to-14-4b/
lg
...
金融委员会(Financial Comission)
03-13 15:53
带领铿腾电子暴涨45倍,EDA传奇领袖陈立武能否拯救英特尔?
go
lg
...
p-Bu Tan(陈立武)将成为新一任
CEO
,3月18日生效! 陈立武是Cadence Design Systems( $铿腾电子(CDNS)$ )前任
CEO
,在职期间,铿腾电子股价暴涨45倍,缔造了EDA传奇神话! 值得注意的是,陈立武是马来西亚华裔,与英伟达的黄仁勋、AMD的苏姿丰、博通的陈福阳、台积电的张忠谋有相同的背景。 华人在半导体领域的成就令人震惊! 受此影响,英特尔盘后股价大涨10.44%: 陈立武能否拯救英特尔? 先来看看陈立武的背景。 陈立武1960年1月出身于马来西亚,16岁考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主修物理。1978年,陈立武来到麻省理工学院,开始学习核能源工程。之后,陈立武在旧金山大学攻读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毕业后,陈立武不仅陆续尝试过从能源到投资的一众公司中的不同职位,还短暂地当过老牌英国音乐发行商/钢琴生产商Chappell的副总裁。 1987年,年仅28岁的陈立武正式在旧金山创立华登国际(Walden International),初创管理资金300万美元,专注于早期阶段的技术投资。 华登国际在国内投资了诸多耳熟能详的公司,包括新浪、创维、中芯国际、大疆、美团、当当、迈瑞等,在海外,华登国际投资了定制芯片龙头Marvell Technology(迈威尔)、FPGA芯片龙头Xilinx(赛灵思,后被AMD以498亿美元收购)、另一家领先的 FPGA 设计公司Altera(后被英特尔167亿美元收购)等。 可见,陈立武对半导体行业颇为青睐。 2004年2月,陈立武加入铿腾电子董事会,2009年1月,出任
CEO
,拯救陷入危机的铿腾电子。 当时,铿腾电子面临着来自Synopsys(新思科技)和Mentor Graphics日益激烈的竞争,加上公司在技术和市场上的定位不够明确,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和客户服务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了其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客户对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的需求下降,铿腾电子陷入财务困境,股价暴跌! 2009年1月,陈立武出任
CEO
后,领导铿腾电子进行技术创新,强化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市场领导地位,进行多次重要收购,如 Tensilica(IP 业务)、Palladium(验证技术),增强产品竞争力。推动 AI、云计算、系统设计等新技术在 EDA 领域的应用,使公司实现高速增长。在他的领导下,铿腾电子的股价暴涨45倍,成为 EDA 行业的顶级企业之一。 如此辉煌的履历,自然让人遐想万千,英特尔真的能复制铿腾电子的奇迹吗? 两年前,陈立武曾经加入英特尔董事会,以帮助扭转运营颓势,恢复其作为芯片制造商的地位。2023年10月,Lip-Bu Tan的职责范围扩大至监管英特尔的制造业务。 有消息指出,作为半导体行业的资深人士,陈立武对英特尔臃肿的员工队伍、风险规避和滞后的人工智能(AI)战略表示失望,私底下表达了诸多不满,这表明英特尔要想尽快恢复盈利的努力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在陈立武看来,英特尔内部的官僚机构作风已形成惯性,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层管理人员,阻碍了桌面和服务器部门的创新。 陈立武希望晶圆代工业务更加以客户为中心,并消除不必要的官僚主义,但英特尔管理层拒绝了建议,这让他感到沮丧。传闻英特尔一些作用相似的团队里,人数是竞争对手的五倍! 大公司病并不是英特尔的秘密,诸多业内大佬都曾谈过英特尔决策缓慢,内部派系互相争夺利益,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半导体行业。 考虑到陈立武成功拯救过铿腾电子,在应对管理问题上,我相信他能够解决英特尔的问题。 但是,从现有的信息来看,陈立武仍然坚持并希望英特尔保持现有的IDM模式,即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都由英特尔自己来完成。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半导体行业技术越来越精密,晶体管数量从几万个增加到数百亿个,制造技术也从微米跨入到3纳米。 每一次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对业内玩家来说,都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比如,早期建设一座晶圆厂10亿美元就够了,但是,现在假设一座3纳米的晶圆厂,投资额逼近200亿美元! 超高的投资,让半导体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有专门做芯片架构的ARM,有只设计CPU芯片的AMD,只做手机芯片的高通,只做GPU的英伟达,只做芯片制造的台积电,只做光刻机的阿斯麦… 在半导体领域实现上下游通吃的,几乎只有英特尔和三星,这两家公司在芯片设计领域,分别被苹果和AMD超越,在芯片制造领域,被台积电反超。 如果不是美国政府限制阿斯麦出售EUV光刻机给中芯国际,恐怕在制造商,三星和英特尔还要被反超。 总而言之,保持并将IDM模式发扬光大,难度非常高,陈立武的前任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未能成功,已是敲响警钟。 如今,英特尔在芯片设计上面临AMD和英伟达的激烈竞争,芯片制造上又有台积电这个巨无霸,英特尔若想在这两个方面实现反超,希望并不大。 去年12月,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表示,英特尔应专注于人工智能(AI)领域,而非尝试成为晶圆代工厂。他认为,英特尔前
CEO
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复兴英特尔制造领先地位的战略上遇到了困难,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陈立武会分拆芯片制造业务吗?如果他敢壮士断腕,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不过,从中短期市场情绪来看,陈立武的加入起码让英特尔有了复苏的希望,至于长期走势,不妨边走边看,毕竟,投资者不是圣人,谁又能确定陈立武肯定能拯救英特尔呢? $英特尔(INTC)$
lg
...
老虎证券
03-13 14:20
官宣!胡彦斌出任BOSS直聘产品体验官
go
lg
...
被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深入认同,使用直聘的
CEO
、创始人不在少数。胡彦斌老师作为一个老板担任产品体验官,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收集用户声音,迭代产品,我们也将继续投入产品与研发力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老板不“跳海”,怎么捞到“鱼”? 回归到一个老板的身份,同中国众多中小企业主一样,胡彦斌同样需要为公司的人才引入操心。 据网友爆料,每一个加入“牛班”的成员,他都要亲自面试。在纪录片中,胡彦斌说:“很多老板招不到人会怪HR,但实际上一个公司最好的HR就是老板自己。”他认为,如果商业是海,各行各业就如同江河分支,想要找到最会游泳的“鱼”,老板必须亲力亲为。“只有你自己跳下去了,互相才能遇到。” 实际上,招人的哲学也是经营的哲学。在纪录片中,胡彦斌用逛线下菜市场来表达自己下场招人、做事的实感,“你买到手的东西啊,就比较有真实感”。 熟悉他的人对他的这种亲力亲为不会感到意外。胡彦斌不止一次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是一个音乐的受益者,很希望可以作为一名老师,把毕生所学教给大家。互联网让这件事能够更高效、规模化地实现。 不论是在和技术人员的交流、产品设计、外部资源对接,还是在融资方面,都能看到这位老板的身影。他不喜欢假手于人,有媒体评价他因为做“牛班”而变得非常像个产品经理,写歌要分析“使用场景”,找准“定位人群”,把握“核心用户”。 随时随地招聘与AI分身 观众在记录片中可以看到,与大多数的老板一样,胡彦斌招人的场景穿插在生活、工作的间隙中。他可能在喝咖啡的间隙查看求职者简历,也可能在菜市场买菜或散步时回复信息。随时随地招人,正是BOSS直聘这样的移动招聘平台的价值所在——让人才评估不只发生在公司的会议室。 如今这种“随时随地”变得更加便利,招聘者甚至可以在大模型的帮助下,在散步时顺手就完成职位要求撰写并发布职位。近期,随着DeepSeek受到广泛的关注,业界对人工智能与招聘求职的结合也有了更多期待。 作为一个用户,胡彦斌也分享了他对AI与招聘结合的期待。 他谈到,老板招人遇到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时间不够用”,不仅源于自身事务繁琐,也在于跟众多求职者做到有效沟通需要一定的时间,“每个老板也应该自我介绍一番,告诉大家我公司的愿景是什么,价值观是什么,我在寻找一群什么样的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在胡彦斌的构想中,未来如果BOSS们和求职者们都可以在BOSS直聘的平台上建立属于自己的“分身”,在真正的线下面试前,“分身”们先在线上匹配、沟通,那么会极大地提高招聘效率,“我相信到真正见面的那一刻,应该60%能达成共识了吧”。 实际上,这样的构想既不科幻也不遥远。最新版本的BOSS直聘App在一些场景中已经接入DeepSeek-R1审慎灰度测试。并且,产品上采取了自研模型“南北阁”提供服务。据公开资料显示,其中一项测试的功能为雇主与智能体交流招聘诉求。智能体在庞大的求职者数据库中自主开始选择和匹配,向雇主推荐候选人,并辅之以具体推荐理由。 未来,和胡彦斌有着同款期待的BOSS们,或将因为BOSS直聘与AI的结合升级进一步提升招聘效率,进而完成新一轮的职场生态战略。
lg
...
证券之星
03-13 14:00
上一页
1
•••
209
210
211
212
213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突传重磅!彭博独家:中国考虑处理地方政府拖欠民企逾1万亿美元债务问题
lg
...
中国股市顶住“资本主义过度”警告!市场提前定价降息25基点,美元冷门交叉盘走弱
lg
...
中国警告墨西哥!在提高关税前“三思后行”,并威胁要……
lg
...
中美大消息!南华早报:美中官员通话为特朗普访华铺平道路 时间点可能在...
lg
...
特朗普突发罕见举动!特朗普撤销对华鹰派出任中美科技战关键职位提名 释放什么信号?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