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谷歌全面突围!开源大模型“迎头赶上” OpenAI已达技术瓶颈?|每日财经大小事
go
lg
...
GPT-4问世一年后,各大科技巨头争相别发布同级别大模型了,包括谷歌近日在Cloud Next 24大会上正式宣布Gemini 1.5系列,进一步开放给用户。一个差异化不大的市场里,究竟OpenAI如何比拼最基本的商业竞争能力?
lg
...
芷莹
2024-04-10
探讨Web3.0全球合规之路:3EX AI交易平台打造智能合规的交易体验
go
lg
...
高效率的投资工具。其核心是基于最先进的
ChatGPT
人工智能技术,为投资者提供全面、实时的交易决策支持和更个性化、更智能化的交易体验。通过与AI进行对话,用户可以定制自己的交易策略、调整参数设置、模拟历史盈亏,并实现自动执行交易指令,实现一站式的智能交易功能。除了自主定制交易策略外,用户还可以选择一键跟随优质策略,享受到专业交易者的投资体验和效果,实现轻松、稳健的资产增值。 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国际合规成为了项目抓住机遇,实现全球扩张和发展的关键。3EX AI交易平台将继续坚持全球合规化运营,为全球用户提供智能化和安全合规的加密投资交易解决方案。 3EX相关链接: Twitter(EN): https://twitter.com/3exglobal Twitter(CN): https://twitter.com/3EX_ZH Telegram(EN):https://t.me/global_3ex Telegram(CN):https://t.me/chinese_3ex Discord:https://discord.gg/KHVVnPgpeT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2234370403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3EX.Exchange/ Medium: https://medium.com/@3ex Reddit: https://www.reddit.com/r/3EX_AITrading/ Youtube: https://youtube.com/@3EXGLOBAL?feature=shared Linkedin: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3ex-com/about/ TikTok: https://www.tiktok.com/@3ex_exchange?_t=8klgxCKAz8A&_r=1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4-04-10
ChatGPT
官宣免注册,国内首个AI程序员入职阿里云,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上涨近2%,小鹏汽车领涨超7%
go
lg
...
医生等个股飘红。 消息面上,4月2日,
ChatGPT
不用注册即可直接使用,就像搜索引擎在2000年后逐渐成为了全世界互联网的大门一样,
ChatGPT
现在作为全球用户量最大的AI服务,它的无门槛使用标志着互联网从此真正进入了GenAI时代,意味着
ChatGPT
可取代搜索引擎,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根据OpenAI官方介绍,全球有遍布185个国家的超过1亿用户每周都会使用
ChatGPT
学习新知识、激发创意或解答疑惑,用户与
ChatGPT
的互动可帮助OpenAI优化模型,惠及所有用户。根据流量追踪器SimilarWeb,
ChatGPT
在2月大概有16亿访问者,是全世界访问量最高的AI聊天机器人应用。现在的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50亿,因此
ChatGPT
的访问量有望完成从16亿到50亿的跃迁。 4月2日,阿里云宣布内部全面推行AI编程和“通义灵码”正式入职成为程序员的AI助理。通义灵码拥有自己的头像和工号“AI001”,是首个AI编程程序员入职阿里,主要帮助人类程序员完成真实世界的工作。在最新的版本中,通义灵码新增了代码优化功能,能够深入分析代码及上下文,快速定位语法错误、性能瓶颈等问题,并给出具体优化代码建议。通义灵码每天会有数百万行的代码被程序员采纳,推理次数超两千万次,是国内最受欢迎的AI编程工具之一。功能方面,通义灵码可以解释遗留代码、进行代码优化、代码补全、用数据库来存储照片、生成测试框架、为老代码生成单元测试、运行调试错误、编写运维脚本、查找运维问题解决方案等。全球首个AI工程师Devin能24h不间断自主改写代码、训练模型、构建和部署应用,但目前所有的AI编程工具还完全不足以替代程序员。 上海证券表示,我们认为通义灵码提升了程序员的工作效率,编程语言的边界从此被打破,Java程序员能完成Python、C等不同编程语言的代码编写,通义灵码在阿里云正式上岗,标志着编程率先成为大模型技术落地的领域之一。在大语言模型百花齐放阶段,我们认为国内大厂持续投入大语言模型,有望打造出更适合中国的AI生产力工具。目前AIGC行情已有所分化,未来主题性机会有望逐步切换向案例兑现、甚至基本面兑现,龙头及龙头板块需重点关注。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2024-04-10
开启未来之门:Victoria VR 与 OpenAI 整合,引领 Web3 AI+AR 风潮
go
lg
...
和创造力。用户无需编程技能,可以利用
ChatGPT
的 AI 提示来创建各种内容,从游戏中的物品到整个元宇宙平台,都可以通过 AI 算法来实现。 与 OpenAI 的集成扩展了平台的功能,使用户能够创建各种内容类型,能够设计 3D VR 体验,包括游戏和应用程序,以及游戏内物品和虚拟配件。借助区块链,用户在 Victoria VR 上创建的内容被铸造为不可替代代币 (NFT),使其可交易并具有潜在的货币化能力。虽然如此,AI 和 VR 也存在一些技术局限性,例如 VR 硬件的高成本以及人工智能出现幻觉的情况,这是 AI 模型产生的意外结果。Victoria VR 计划在未来集成其他人工智能技术,例如DALL-E、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以进一步增强其平台的能力。Victoria VR首席执行官认为,AI将是未来五年VR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有望改变 VR 开发的各个方面,包括文本生成、代码创建、图像渲染等。Victoria VR 和 OpenAI 的整合为虚拟现实创作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使更多人能够轻松参与到虚拟世界的创作中来。这一整合不仅提升了用户的创作能力和体验,还为创作者带来了更多的收益机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AR 和 Web3 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而 Victoria VR 则是引领行业变革的先驱!关于 Victoria VRVictoria VR 是基于区块链的虚拟现实元宇宙,是为数不多的,经过了熊市仍然活跃并不断更新和开发产品的元宇宙项目。 虚拟现实类产品,画面和玩法是核心竞争力,Victoria VR 由目前业界最先进的游戏引擎虚幻5进行开发,具有逼真、高度详细的图形呈现。并通过精心的策划,将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 MMORPG 和独特的社交体验游乐场结合在一起,为玩家提供沉浸式的虚拟世界。Victoria VR 规划使用 PC+VR 设备接入,并在积极准备登陆 Apple Vision Pro,官方 X 近期也放出了使用 VR 的测试画面,表示正在进一步的开发和探索。其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Ondřej Dobruský 曾谈到 Victoria VR 的愿景:“《Victoria VR》非常注重探索——不仅探索游戏的“世界”,还探索你、你的联系以及你在虚拟宇宙中的创造力。” Victoria VR 于 2021 年 11 月公布了一次战略融资,获得了包括 Dominance Ventures、Non-Fungible Fund、Wave Financial、Neon、DAOMaker、Altered Ventures 等机构在内的共 550 万美元战略投资,使其总资金达到了1350万美元!Victoria VR 的虚拟现实元宇宙无论用户是想玩游戏、开发数字房地产(VR 土地)、拥有一家企业、工作还是获得一些娱乐,都能够在 Victoria VR 实现,唯一的限制是自己的想象力! 玩家会面对一个集娱乐、探索和学习于一体的虚拟现实世界:玩游戏并完成任务、购买和销售商品和服务、参加课程和讲座、参观虚拟画廊、观看体育赛事、创建自己的游戏和任务、社交、交易真实商品、探索充满冒险和用户内容的世界,以及获得奖励...用户可以享受虚拟宇宙中的生活,探索广阔的世界,并且角色和生活都能够随着游玩的深入进行升级。玩家在探索过程中所创建的游戏世界和因角色行为而产生的资产,将以非同质化通证 NFT 的形式存在。Victoria VR 生态核心 — VR 代币VR 是 Victoria VR 生态系统中的治理代币,所有交易和游戏内购买都需要使用 VR 代币。VR 代币同时也用于 DAO,并且是 VR AI Builder 中每个创作都必需的,它是整个 VR 平台经济系统的核心! VR 的持有者还可以通过质押获得更多奖励,质押VR通证在每个月都有可能获得具备不同品质的神秘宝箱,以兑换游戏上线后各个种类的道具。随着质押数量越多、时间越长,用户获得游戏收入分享、游戏土地 NFT 白名单、VR 通证质押本身的 APY 的比例就越高。目前有3.71亿的 VR 已经被质押,平均质押时长 3215 天,分发 VR Lands 门票43万余张,魔法空杸门票 262万+ VR 已经上线多个知名 CEX,其中 Bitget 2024 年 2 月份刚刚官宣上线 VR。 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将成为虚拟现实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AI 和 AR 的发展为虚拟元宇宙提供了更多有趣的玩法和探索空间。元宇宙概念曾经在加密市场红极一时,众多元宇宙项目层出不穷,但真正坚持下来的可谓是凤毛麟角。能够在快速更迭的加密市场坚持初心是难能可贵的,Victoria VR 的表现足以说明项目韧性和团队长期运营的决心。Victoria VR 和 OpenAI 的整合只是时代大趋势的一个缩影,预示着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多样化。在未来的五年里,人工智能或许会成为虚拟现实中的重要组件,使虚拟体验变得更加真实和丰富。因此,Victoria VR 和 OpenAI 的整合将有力推动加密市场的科技创新,为 Web3 带来全新的发展和机遇!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4-04-10
OpenAI:API现提供经过大幅改善的GPT-4 Turbo模型
go
lg
...
善的GPT-4 Turbo模型,并正在
ChatGPT
中逐渐推出。
lg
...
金融界
2024-04-10
储能领域再掀波澜:宁德时代发布王炸技术
go
lg
...
的基石。 OpenAI的首席执行官、“
ChatGPT
之父”山姆·奥尔特曼曾深刻指出:“未来的两种重要货币将是算力和能源。如果我们在能源领域无法取得突破,那么技术目标的实现将无从谈起。” 确如奥尔特曼所言,传统能源的能效瓶颈已成为技术革命的关键卡点。 而新兴清洁能源仍受制于输出不稳定的特点,储能技术的改进不可或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苏波指出,储能对于消纳新能源、调节电网和提高系统效率及安全性具有关键作用。 共识之下,全球储能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2023年全球储能累计装机功率294.1GW,新增装机量占比升至16.5%,从覆盖面来看未来依旧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白皮书亦预测到2025年预计该行业CAGR或超22%。 另据马克姆资本集团(Mercom Capital Group)数据所示,2023年全球储能风投92亿美元,同比增59%创历史记录。 但随着行业快速发展,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储能行业发展初期,诸多隐患开始凸显,比如模糊的技术规范、调度规则、产品检测;不完善的电力交易模式和地区政策;市场低价竞争、劣币驱逐良币;储能产品设计参差、软硬件不兼容等,正汇聚成乱流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副秘书长陈永翀在解读《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报告(2023)》时就直言,储能行业面对激烈竞争,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导致利润下降和内卷问题,行业或面临重新洗牌。 02 化解矛盾的方法论 “因此,不能走先追求速度再追求质量的老路,必须从一开始就坚持高质量发展。”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博士在2023年世界储能大会上呼吁道。 吴博士认为,就像房子的核心价值是“住”而非“炒”,“储能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撑门面、做摆设、换条路的”。 储能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化解新能源落地的痛点,尤其是锂离子电池路径的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长寿命和环保特性,能更好满足对电能存储容量、补充速度、更换成本和频率、环境友好等诸多方面的高要求,故而满足下一个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 其中,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在过去,中国储能电站事故率较低,主要因为很多地方强制配储、配而不用,或者使用率非常低,问题未充分暴露。关键在于,储能作为基础设施,要在几十年时间跨度内、多种复杂条件下安全稳定高质量运行,需全行业长期攻坚。 任何技术的价值确认都离不开风险与收益的对比。越是低质发展,长期风险就越显著;竞争越是内卷短视,收益空间就越有限。发扬长板、规避风险才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正确思路,同时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对此,吴博士提出了“安全体系、实证标准、生态融合”三个核心要素:安全体系是基石,要确保储能系统安全和可靠;实证标准是关键,通过完善测试评价标准和实证平台确保电池寿命和性能;生态融合提供广阔空间,共融产业平台实现行业间相互促进。 03 三个核心要素的“落地生根” 这三个核心要素,眼下正在得到积极践行。世界储能大会不久之后,4月9日,宁德时代正式推出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以下简称“天恒储能系统”),号称全球首款实现“4维真安全、5年零衰减、6.25兆瓦时”的标准20尺集装箱式储能系统。 “5年零衰减、6.25兆瓦时”描述系统的高性能,高性能的背后,直接指向了旨在为客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提升项目全生命周期的IRR,也实现了单位储能成本的相对下降,概括起来的一句话就是,降本增效。 从更多的产品细节来观察,20尺集装箱做到6.25兆瓦时级容量,能量密度提升30%,占地面积减少20%;它搭载的储能专用长寿命电芯L系列,实现了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的高能量密度——430Wh/L。 使用寿命方面,天恒储能系统采用更高效的补锂技术、锂离子自修复技术并结合仿生SEI和自组装电解液等,成功地解决了“零衰减”电池中锂金属高度活性的难题,有效遏制了氧化反应引发的热失控现象,实现大规模量产5年零衰减系统。 更值得重视的是,天恒储能系统的出现,直接让同业其他的大多数只存在“PPT”概念的产品和系统原地“下架”,因为,天恒储能系统是现存行业内唯一一个经过真实数据测试,且可大规模生产落地的解决方案。“5年零衰减、6.25兆瓦时”并非广告词或者一句空话,其更像是一个长期严肃论证而得到的精准结果。 高标准、高门槛的安全性,如何强调也不为过,其本质是对“可信、可续”的承诺。 吴博士对于“体系安全”的论述是这样的:“系牢安全带,储能才能真正驶入发展‘高速路’。储能的高质量发展,要稳中求进。稳,就是在安全上,必须严格把关。” 可见,天恒储能系统的出现,完全就是宁德时代对产业发展规律的高度把握下,融合其理念与实践所诞生的最终产物。 而借助核心技术的长期累积与创新突破,天恒储能系统取得了储能行业破天荒的领先,或许是意料之外预期之内的事,其有望进一步发挥宁德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路径的长板,从而更好满足储户端和发电端、B端和C端等一系列用户核心痛点和需求。 实际上,天恒储能系统对高性能与安全性的极致追求,或来源于宁德时代内部的“生态融合”。 这里决定一个事儿的走向——为什么这么先进的、能够带来降维打击的储能系统最初就诞生在宁德,而非别人手里。 因为,单打独斗很难解决系统性的问题,没有速成的道路。 “所以,我们希望行业能够打造一个生态共融的产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共享技术、分享数据、分享信息,让每一个伙伴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滋养,获得成长。”吴博士曾这么分享过他的想法。 宁德时代借全球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已形成研发销售的正向反馈。其电池技术积累足以赋能储能业务,让锂离子电池的两大应用场景的生态融合开始换挡加速。 从这点上看,作为宁德时代第二增长曲线,储能很可能复现其汽车行业的领头羊作用——政策驱动市场初步发展的阶段结束,下一步将在技术变现及制造落地水平方面,发挥1+1>2的集聚效应,正向作用于相关业务与生态伙伴的现金流。 据SNE Research,宁德时代2023年储能电池全球市占率40%,连续3年居首。 公开资料亦显示,宁德时代的技术积累经过市场的长时间实践检验,已拥有广泛客户基础。 在国内,该公司不仅成功入围多个电力央企的储能系统设备框架采购,还与多家行业巨头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储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在亚、欧、非、美及大洋洲等所有主要储能市场,与众多优秀EPC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客户遍布全球。其助力Nextera实现全球最大光储单体项目并网,为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和西澳电力公司Synergy交付了大规模的储能项目,均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充分展现了全球储能领域领导地位和强劲实力。 结合《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预测的22%行业年复合增速,即便保守假设宁德及合作伙伴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不变,“全生态”模式和打法,在未来发展中的估值增长潜力都是不可估量。 可以进一步推演,透过此次发布的天恒储能系统,宁德时代将以一系列产品和技术积累所形成的极高门槛的安全标准和高性能标准快速的在全市场铺开。在天恒储能系统出现之前,宁德凭借原有领先的综合竞争优势,就拿到了全球五分之二的市场份额,确立了无可辩驳的阶段领导者地位。 而在天恒储能系统推出之后,或意味着宁德的储能业务“破圈”机会来了——在储能产品和储能系统实现全面降维打击的推进下,宁德将有机会快速对剩余的全球五分之三的市场份额形成替代。所以,未来除了这种情况之外——要将全球储能市场确定性较高且增速较好的大趋势,以及公司领先市场地位纳入考量范围内,还要为宁德储能业务插上一双打开了增量空间和替代市场的翅膀。 据公开资料,宁德时代2023年储能业务营收599亿元,同比增长33.17%,占总营收的14.94%。如此看来,未来公司储能业务在两至三年内将会突破千亿规模,且持续提升收入占比,是完全可期的。 04 尾声 放眼储能行业的发展之路,全行业要做的其实还很多。 行业的大趋势是材料低成本、高储能密度、高循环稳定性、长周期存储;装备也正在从关注单体设备效率、成本,转向满足差异性需求的高品质供能、储用协调,然而关于储能的产业标准设定,在国内外尚属空白。 加上任何储能产品的检验,都必须经历长时间跨度且足够严格的论证实践,而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的出现给出的范例作用,为全行业即将迈入高质量新阶段,打响了头炮。 从更加长远的发展角度看,社会和行业所共同展望的是通过智能化储能解决方案,平衡生态与效率,引领科技与经济可持续共进。 这条道路上,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先行者开始展现出别树一帜的创新精神和前瞻性布局,昭示了未来能源之路不是单纯的技术和成本竞赛,而是对安全、可靠和环境友好解决方案的不懈探求。 这些先行者正在持续发挥其在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方面的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储能技术不断进步和落地,以优质产品填补国内乃至全球储能解决方案在技术甚至标准上的空白,向着资源优化利用和能源结构根本性变革迈进。(全文完)
lg
...
格隆汇
2024-04-09
储能领域再掀波澜:宁德时代发布王炸技术
go
lg
...
的基石。 OpenAI的首席执行官、“
ChatGPT
之父”山姆·奥尔特曼曾深刻指出:“未来的两种重要货币将是算力和能源。如果我们在能源领域无法取得突破,那么技术目标的实现将无从谈起。” 确如奥尔特曼所言,传统能源的能效瓶颈已成为技术革命的关键卡点。 而新兴清洁能源仍受制于输出不稳定的特点,储能技术的改进不可或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苏波指出,储能对于消纳新能源、调节电网和提高系统效率及安全性具有关键作用。 共识之下,全球储能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2023年全球储能累计装机功率294.1GW,新增装机量占比升至16.5%,从覆盖面来看未来依旧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白皮书亦预测到2025年预计该行业CAGR或超22%。 另据马克姆资本集团(Mercom Capital Group)数据所示,2023年全球储能风投92亿美元,同比增59%创历史记录。 但随着行业快速发展,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储能行业发展初期,诸多隐患开始凸显,比如模糊的技术规范、调度规则、产品检测;不完善的电力交易模式和地区政策;市场低价竞争、劣币驱逐良币;储能产品设计参差、软硬件不兼容等,正汇聚成乱流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副秘书长陈永翀在解读《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报告(2023)》时就直言,储能行业面对激烈竞争,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导致利润下降和内卷问题,行业或面临重新洗牌。 02 化解矛盾的方法论 “因此,不能走先追求速度再追求质量的老路,必须从一开始就坚持高质量发展。”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博士在2023年世界储能大会上呼吁道。 吴博士认为,就像房子的核心价值是“住”而非“炒”,“储能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撑门面、做摆设、换条路的”。 储能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化解新能源落地的痛点,尤其是锂离子电池路径的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长寿命和环保特性,能更好满足对电能存储容量、补充速度、更换成本和频率、环境友好等诸多方面的高要求,故而满足下一个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 其中,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在过去,中国储能电站事故率较低,主要因为很多地方强制配储、配而不用,或者使用率非常低,问题未充分暴露。关键在于,储能作为基础设施,要在几十年时间跨度内、多种复杂条件下安全稳定高质量运行,需全行业长期攻坚。 任何技术的价值确认都离不开风险与收益的对比。越是低质发展,长期风险就越显著;竞争越是内卷短视,收益空间就越有限。发扬长板、规避风险才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正确思路,同时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对此,吴博士提出了“安全体系、实证标准、生态融合”三个核心要素:安全体系是基石,要确保储能系统安全和可靠;实证标准是关键,通过完善测试评价标准和实证平台确保电池寿命和性能;生态融合提供广阔空间,共融产业平台实现行业间相互促进。 03 三个核心要素的“落地生根” 这三个核心要素,眼下正在得到积极践行。世界储能大会不久之后,4月9日,宁德时代正式推出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以下简称“天恒储能系统”),号称全球首款实现“4维真安全、5年零衰减、6.25兆瓦时”的标准20尺集装箱式储能系统。 “5年零衰减、6.25兆瓦时”描述系统的高性能,高性能的背后,直接指向了旨在为客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提升项目全生命周期的IRR,也实现了单位储能成本的相对下降,概括起来的一句话就是,降本增效。 从更多的产品细节来观察,20尺集装箱做到6.25兆瓦时级容量,能量密度提升30%,占地面积减少20%;它搭载的储能专用长寿命电芯L系列,实现了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的高能量密度——430Wh/L。 使用寿命方面,天恒储能系统采用更高效的补锂技术、锂离子自修复技术并结合仿生SEI和自组装电解液等,成功地解决了“零衰减”电池中锂金属高度活性的难题,有效遏制了氧化反应引发的热失控现象,实现大规模量产5年零衰减系统。 更值得重视的是,天恒储能系统的出现,直接让同业其他的大多数只存在“PPT”概念的产品和系统原地“下架”,因为,天恒储能系统是现存行业内唯一一个经过真实数据测试,且可大规模生产落地的解决方案。“5年零衰减、6.25兆瓦时”并非广告词或者一句空话,其更像是一个长期严肃论证而得到的精准结果。 高标准、高门槛的安全性,如何强调也不为过,其本质是对“可信、可续”的承诺。 吴博士对于“体系安全”的论述是这样的:“系牢安全带,储能才能真正驶入发展‘高速路’。储能的高质量发展,要稳中求进。稳,就是在安全上,必须严格把关。” 可见,天恒储能系统的出现,完全就是宁德时代对产业发展规律的高度把握下,融合其理念与实践所诞生的最终产物。 而借助核心技术的长期累积与创新突破,天恒储能系统取得了储能行业破天荒的领先,或许是意料之外预期之内的事,其有望进一步发挥宁德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路径的长板,从而更好满足储户端和发电端、B端和C端等一系列用户核心痛点和需求。 实际上,天恒储能系统对高性能与安全性的极致追求,或来源于宁德时代内部的“生态融合”。 这里决定一个事儿的走向——为什么这么先进的、能够带来降维打击的储能系统最初就诞生在宁德,而非别人手里。 因为,单打独斗很难解决系统性的问题,没有速成的道路。 “所以,我们希望行业能够打造一个生态共融的产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共享技术、分享数据、分享信息,让每一个伙伴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滋养,获得成长。”吴博士曾这么分享过他的想法。 宁德时代借全球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已形成研发销售的正向反馈。其电池技术积累足以赋能储能业务,让锂离子电池的两大应用场景的生态融合开始换挡加速。 从这点上看,作为宁德时代第二增长曲线,储能很可能复现其汽车行业的领头羊作用——政策驱动市场初步发展的阶段结束,下一步将在技术变现及制造落地水平方面,发挥1+1>2的集聚效应,正向作用于相关业务与生态伙伴的现金流。 据SNE Research,宁德时代2023年储能电池全球市占率40%,连续3年居首。 公开资料亦显示,宁德时代的技术积累经过市场的长时间实践检验,已拥有广泛客户基础。 在国内,该公司不仅成功入围多个电力央企的储能系统设备框架采购,还与多家行业巨头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储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在亚、欧、非、美及大洋洲等所有主要储能市场,与众多优秀EPC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客户遍布全球。其助力Nextera实现全球最大光储单体项目并网,为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和西澳电力公司Synergy交付了大规模的储能项目,均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充分展现了全球储能领域领导地位和强劲实力。 结合《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预测的22%行业年复合增速,即便保守假设宁德及合作伙伴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不变,“全生态”模式和打法,在未来发展中的估值增长潜力都是不可估量。 可以进一步推演,透过此次发布的天恒储能系统,宁德时代将以一系列产品和技术积累所形成的极高门槛的安全标准和高性能标准快速的在全市场铺开。在天恒储能系统出现之前,宁德凭借原有领先的综合竞争优势,就拿到了全球五分之二的市场份额,确立了无可辩驳的阶段领导者地位。 而在天恒储能系统推出之后,或意味着宁德的储能业务“破圈”机会来了——在储能产品和储能系统实现全面降维打击的推进下,宁德将有机会快速对剩余的全球五分之三的市场份额形成替代。所以,未来除了这种情况之外——要将全球储能市场确定性较高且增速较好的大趋势,以及公司领先市场地位纳入考量范围内,还要为宁德储能业务插上一双打开了增量空间和替代市场的翅膀。 据公开资料,宁德时代2023年储能业务营收599亿元,同比增长33.17%,占总营收的14.94%。如此看来,未来公司储能业务在两至三年内将会突破千亿规模,且持续提升收入占比,是完全可期的。 04 尾声 放眼储能行业的发展之路,全行业要做的其实还很多。 行业的大趋势是材料低成本、高储能密度、高循环稳定性、长周期存储;装备也正在从关注单体设备效率、成本,转向满足差异性需求的高品质供能、储用协调,然而关于储能的产业标准设定,在国内外尚属空白。 加上任何储能产品的检验,都必须经历长时间跨度且足够严格的论证实践,而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的出现给出的范例作用,为全行业即将迈入高质量新阶段,打响了头炮。 从更加长远的发展角度看,社会和行业所共同展望的是通过智能化储能解决方案,平衡生态与效率,引领科技与经济可持续共进。 这条道路上,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先行者开始展现出别树一帜的创新精神和前瞻性布局,昭示了未来能源之路不是单纯的技术和成本竞赛,而是对安全、可靠和环境友好解决方案的不懈探求。 这些先行者正在持续发挥其在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方面的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储能技术不断进步和落地,以优质产品填补国内乃至全球储能解决方案在技术甚至标准上的空白,向着资源优化利用和能源结构根本性变革迈进。
lg
...
格隆汇
2024-04-09
这只暴涨111%的妖股什么来头?
go
lg
...
争对手EpicGame、以及当下最火的
ChatGPT
的母公司OpenAI。 主要的持仓如下,其中SpaceX的在组合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达到了34.6%。也就是买了这只CEF,等于买了很高比例的SpaceX。 太空含量甚至高于木头姐的 $ARK Space Exploration & Innovation ETF(ARKX)$ 为何会有如此剧烈的价格波动? 一般来说,封闭式基金通常不会有很大的波动,并不是因为流动性好,恰恰是因为而流动性不好,投资者不愿意购买。 因此,只要有够热门的话题,瞬间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就有可能炒作使得交易量攀升、价格波动。 同时,封闭式基金的份额是固定且有限的,也无法像普通公司那样说增发就增发,因此也从货源上有限制。 另外,这些未上市的公司,也就是DXYZ的底层资产价格很难确定,因为它们不像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那样每天都 "按市价计价"。 它们的价值基本上是由市场上买卖双方愿意为封闭式基金股票支付的价格决定的。 现在的价格合理吗? 根据该基金的年报,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总资产为53461960,也就是5300万美元。其中这些投资的未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Fair Value)是4837万美元。 而以4月8日的收盘价来算,是10.857亿美元,也就是溢价21倍。 就算SpaceX和OpenAI这样的明星公司今年以来的估值翻3倍也打不住这个溢价。 同时,这个公司有2.5%的高额管理费,如果每年公允价值增长超不过这个,基金投资者也会亏。 这个票的交易有点像当年的 $游戏驿站(GME)$ ,未必适应价值,但是投资者热情不断,前赴后继。由于封闭式基金也没有期权等衍生品的加持,短期内的波动可能依然很大。
lg
...
老虎证券
2024-04-09
AI爆发,芯片强受益获持续关注
go
lg
...
益。 AI爆发,算力是当前的关键主线
ChatGPT
之所以能引爆全球关注,在于人们看到AI对人类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已经从AI辅助创作阶段进化到AIGC的阶段。所谓AIGC(AI-GeneratedContent),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指的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GAN和大型预训练模型等,通过已有数据找出规律,并以适当的泛化能力生成相关内容,通俗来说就是不需要人的辅助,AI能自行创作文本、图像、音乐、视频等各种内容,实现了从分析到创造的飞越。 图:
ChatGPT
开启AIGC奇点 那,AIGC是怎样实现的呢?说到底,AIGC的本质是内容与场景,其发展需要AI技术、后端基础设施以及算法、算力和数据三要素的结合。我们以
ChatGPT
的迭代为例,从GPT到GPT-3,三要素的进化如下: 图:三要素逐步成熟,推动行业进入爆发期 算法方面,GPT-3引入了"人工标注数据+强化学习"的方法进行训练,相较于之前的版本,更加精细和智能化。模型参数量从GPT的1.17亿增加到GPT-3的1750亿,这使得模型更加庞大和复杂,能够处理更加复杂和丰富的语言任务。 数据方面,GPT-3的预训练数据量大幅增加,从GPT的5GB增加到GPT-3的45TB。这意味着GPT-3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大规模的语言数据,提高了模型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境理解能力。 算力方面,GPT-3的训练成本非常高,单次训练成本甚至达到了数百万美元以上。它在微软云计算AzureAI超算基础设施上进行训练,总计算力消耗约3640PFs-days。这种庞大的算力支持了GPT-3的训练和推理能力,使其具备了更高的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这其中,算力是当下市场更关注的主线,毕竟要实现AI的终极目标——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即通用人工智能),算力是必由之路。产业链的众多玩家也正在持续增加算力投入,以提升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性能。 尤其是,在以往,算力基础设施需求主要来源于数据中心、超算中心以及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云计算中心,需求量和
ChatGPT
相比几乎是九牛一毛,且以往的应用场景主要是推理端像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而大模型的爆发导致训练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对训练算力的需求会大幅增长,增长幅度能达到10倍甚至100倍。 据IDC预测,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017亿美元,2025年将超过2000亿美元。人工智能非常依赖于相关基础设施,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等,随着人工智能向多场景化、规模化、融合化等高应用阶段发展,数据体量呈现出急剧增长态势,算法模型的参数量也呈指数级增加,以加速计算为核心的算力中心规模将不断扩大,对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AI带来海量算力需求 据IDC预测,到2022年,中国的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268.0EFLOPS,超过通用算力规模。预计到2026年,智能算力规模将进入ZFLOPS级别,达到1,271.4EFLOPS。在2021-2026年期间,中国的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52.3%,而同期通用算力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5%。根据《IDC中国服务器市场季度跟踪报告》及CPU双精度(FP64)运算能力数据,测算了中国通用算力规模。2021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达47.7EFLOPS,预计到2026年通用算力规模将达到111.3EFLOPS。2021-2026年期间,预计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52.3%,同期通用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8.5% 图:算力规模及预测(数据来源IDC) 无芯片,不AI 那么,这样强大的算力,是什么在支撑?答案是芯片。准确说,AI芯片是AI算力的核心。 有说法称,对标
ChatGPT
,做好一个大模型的最低门槛就是1万块A100的芯片。前面说到,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数据规模的扩大,算法模型的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特别是深度学习成为主流,需要更快的计算速度。虽然CPU可以执行AI算法,但由于内部逻辑多,对于AI算法来说效率不高。因此,出现了专门的AI芯片,它们设计用于高效并行计算,加速AI计算过程,并提高性价比。 广义而言,AI 芯片指的是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的模块,除了以 GPU、FPGA、ASIC 为代表的 AI 加速芯片,还有比较前沿性的研究,例如:类脑芯片、可重构通用 AI 芯片等。狭义的 AI 芯片指的是针对人工智能算法做了特殊加速设计的芯片。 图:AI芯片技术架构 这里面,GPU是AI芯片主力军,因为它拥有卓越的高性能计算能力和通用性,适用于处理复杂算法和通用型人工智能平台。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和终端的不断成熟,随着视觉、语音、深度学习的算法在FPGA以及ASIC芯片上的不断优化,此两者也有望逐步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图:主要AI芯片的功能特性比较(资料来源:IDC) 图: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占比(数据来源IDC) 根据VMR数据,全球和中国的GPU市场规模预计将继续快速增长。2021年全球GPU市场规模达到334.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4773.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4.4%。2020年中国GPU市场规模为47.39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增至345.5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8%。这表明GPU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需求将继续扩大,并将成为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 寻找中国版英伟达,期待国产替代空间 对于AI在下一轮科技革命中的地位,各国已经形成共识,都在纷纷抢滩。从中美对比来说,竞争优势的争夺就主要涉及前面提到的算法、大数据资源和算力三方面。在算法设计方面,双方没有明显差距,主要依赖设计团队的智慧和灵感;在大数据资源方面,中国占据着绝对优势,双方在大数据分析技术上相近。然而,决定人工智能产品的关键要素还包括“算力",计算能力是计算机的核心能力,这也是中美两国长期竞争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原因之一。国内大模型与国外的主要差距也体现在算力层面,没有算力基础,后面算法等发展都无法进行。 在AI芯片领域,国外的芯片巨头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有着明显的先发优势,比如英伟达、AMD、英特尔的营收几乎代表整个GPU行业收入。而国内的AI芯片产业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国内AI芯片市场也较为分散,集中度较低,发展空间巨大。 图:AI芯片产业图谱 图:AI的核心驱动与英伟达的三重壁垒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 不过,国内一批新兴力量正在崛起,竞争梯队越发丰富。从国内AI芯片厂商格局来看,以大算力或者高性能计算芯片为代表,一梯队,有成熟产品、批量出货的企业,主要包括寒武纪、华为海思、百度昆仑芯、燧原科技,这四家有2-3代更多的产品,技术能力、软件能力都有一定积累;二梯队,主要包括以AI芯片起家的壁仞科技、天数智心、摩尔线程、沐曦等。壁仞科技去年发布的产品规格很高,但主要还停留在纸面数据,实测数据、实际性能方面业界和第三方评测机构评价没有那么高,软件层面从使用角度来讲也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其他几家也陆续有产品推出,但技术能力还停留在推理层面,不像一梯队企业有更成熟的产品经验;三梯队,如海光、景嘉微等。技术能力还有待市场的认可和验证。 图:国内AI厂商成立时间表(来源甲子光年) 从产品来说,目前国内已经批量生产的产品大多都是A100的上一代,如昆仑芯三代、思远590、燧思3.0等,不过,各公司正在研发更新一代产品,缩小国内外差距。天弘基金指出,向后看,基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中国厂商有望迎来更大的国产升级机遇。而如果国内产品能够替代英伟达的算力产品,将会是非常大的机会。数据中心建设方面也需要服务器,会带动国内提供大型服务器的厂商,比如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以及光模块、调节芯片和散热技术,需求都会受益于大模型浪潮。相信随着国内企业的持续投入和创新,以及政府的支持,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势头仍然很强,有望逐步缩小与国外竞争对手的差距。 AI的一切才刚刚开始,其带来的潜在生产力提升和劳动力供应的增加等结果不可低估。而从当下的投资时点来看,2024年半导体芯片板块投资或许可以关注三条主逻辑:一是周期底部,景气复苏;二是人工智能推动超级创新周期,AI芯片迎来发展机遇;三是国产升级研发成果正在逐步落地,突破性产品发布。关注相关投资机会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芯片产业ETF(159310)进行布局,覆盖芯片领域高研发投入、高技术壁垒的50家优质成长型企业,把握芯片板块的持续增长机遇。4月8日开始,芯片ETF(159310)正在火热发售中,中信、中信建投、华泰、光大等渠道均可购买。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提及企业客观列示,不作为推介。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购买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2024-04-09
AI爆发,芯片崛起!
go
lg
...
益。 AI爆发,算力是当前的关键主线
ChatGPT
之所以能引爆全球关注,在于人们看到AI对人类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已经从AI辅助创作阶段进化到AIGC的阶段。所谓AIGC(AI-GeneratedContent),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指的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GAN和大型预训练模型等,通过已有数据找出规律,并以适当的泛化能力生成相关内容,通俗来说就是不需要人的辅助,AI能自行创作文本、图像、音乐、视频等各种内容,实现了从分析到创造的飞越。 图:
ChatGPT
开启AIGC奇点 那,AIGC是怎样实现的呢?说到底,AIGC的本质是内容与场景,其发展需要AI技术、后端基础设施以及算法、算力和数据三要素的结合。我们以
ChatGPT
的迭代为例,从GPT到GPT-3,三要素的进化如下: 图:三要素逐步成熟,推动行业进入爆发期 算法方面,GPT-3引入了"人工标注数据+强化学习"的方法进行训练,相较于之前的版本,更加精细和智能化。模型参数量从GPT的1.17亿增加到GPT-3的1750亿,这使得模型更加庞大和复杂,能够处理更加复杂和丰富的语言任务。 数据方面,GPT-3的预训练数据量大幅增加,从GPT的5GB增加到GPT-3的45TB。这意味着GPT-3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大规模的语言数据,提高了模型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境理解能力。 算力方面,GPT-3的训练成本非常高,单次训练成本甚至达到了数百万美元以上。它在微软云计算AzureAI超算基础设施上进行训练,总计算力消耗约3640PFs-days。这种庞大的算力支持了GPT-3的训练和推理能力,使其具备了更高的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这其中,算力是当下市场更关注的主线,毕竟要实现AI的终极目标——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即通用人工智能),算力是必由之路。产业链的众多玩家也正在持续增加算力投入,以提升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性能。 尤其是,在以往,算力基础设施需求主要来源于数据中心、超算中心以及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云计算中心,需求量和
ChatGPT
相比几乎是九牛一毛,且以往的应用场景主要是推理端像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而大模型的爆发导致训练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对训练算力的需求会大幅增长,增长幅度能达到10倍甚至100倍。 据IDC预测,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017亿美元,2025年将超过2000亿美元。人工智能非常依赖于相关基础设施,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等,随着人工智能向多场景化、规模化、融合化等高应用阶段发展,数据体量呈现出急剧增长态势,算法模型的参数量也呈指数级增加,以加速计算为核心的算力中心规模将不断扩大,对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AI带来海量算力需求 据IDC预测,到2022年,中国的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268.0EFLOPS,超过通用算力规模。预计到2026年,智能算力规模将进入ZFLOPS级别,达到1,271.4EFLOPS。在2021-2026年期间,中国的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52.3%,而同期通用算力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5%。根据《IDC中国服务器市场季度跟踪报告》及CPU双精度(FP64)运算能力数据,测算了中国通用算力规模。2021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达47.7EFLOPS,预计到2026年通用算力规模将达到111.3EFLOPS。2021-2026年期间,预计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52.3%,同期通用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8.5% 图:算力规模及预测(数据来源IDC) 无芯片,不AI 那么,这样强大的算力,是什么在支撑?答案是芯片。准确说,AI芯片是AI算力的核心。 有说法称,对标
ChatGPT
,做好一个大模型的最低门槛就是1万块A100的芯片。前面说到,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数据规模的扩大,算法模型的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特别是深度学习成为主流,需要更快的计算速度。虽然CPU可以执行AI算法,但由于内部逻辑多,对于AI算法来说效率不高。因此,出现了专门的AI芯片,它们设计用于高效并行计算,加速AI计算过程,并提高性价比。 广义而言,AI 芯片指的是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的模块,除了以 GPU、FPGA、ASIC 为代表的 AI 加速芯片,还有比较前沿性的研究,例如:类脑芯片、可重构通用 AI 芯片等。狭义的 AI 芯片指的是针对人工智能算法做了特殊加速设计的芯片。 图:AI芯片技术架构 这里面,GPU是AI芯片主力军,因为它拥有卓越的高性能计算能力和通用性,适用于处理复杂算法和通用型人工智能平台。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和终端的不断成熟,随着视觉、语音、深度学习的算法在FPGA以及ASIC芯片上的不断优化,此两者也有望逐步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图:主要AI芯片的功能特性比较(资料来源:IDC) 图: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占比(数据来源IDC) 根据VMR数据,全球和中国的GPU市场规模预计将继续快速增长。2021年全球GPU市场规模达到334.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4773.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4.4%。2020年中国GPU市场规模为47.39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增至345.5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8%。这表明GPU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需求将继续扩大,并将成为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 寻找中国版英伟达,期待国产替代空间 对于AI在下一轮科技革命中的地位,各国已经形成共识,都在纷纷抢滩。从中美对比来说,竞争优势的争夺就主要涉及前面提到的算法、大数据资源和算力三方面。在算法设计方面,双方没有明显差距,主要依赖设计团队的智慧和灵感;在大数据资源方面,中国占据着绝对优势,双方在大数据分析技术上相近。然而,决定人工智能产品的关键要素还包括“算力",计算能力是计算机的核心能力,这也是中美两国长期竞争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原因之一。国内大模型与国外的主要差距也体现在算力层面,没有算力基础,后面算法等发展都无法进行。 在AI芯片领域,国外的芯片巨头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有着明显的先发优势,比如英伟达、AMD、英特尔的营收几乎代表整个GPU行业收入。而国内的AI芯片产业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国内AI芯片市场也较为分散,集中度较低,发展空间巨大。 图:AI芯片产业图谱 图:AI的核心驱动与英伟达的三重壁垒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 不过,国内一批新兴力量正在崛起,竞争梯队越发丰富。从国内AI芯片厂商格局来看,以大算力或者高性能计算芯片为代表,一梯队,有成熟产品、批量出货的企业,主要包括寒武纪、华为海思、百度昆仑芯、燧原科技,这四家有2-3代更多的产品,技术能力、软件能力都有一定积累;二梯队,主要包括以AI芯片起家的壁仞科技、天数智心、摩尔线程、沐曦等。壁仞科技去年发布的产品规格很高,但主要还停留在纸面数据,实测数据、实际性能方面业界和第三方评测机构评价没有那么高,软件层面从使用角度来讲也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其他几家也陆续有产品推出,但技术能力还停留在推理层面,不像一梯队企业有更成熟的产品经验;三梯队,如海光、景嘉微等。技术能力还有待市场的认可和验证。 图:国内AI厂商成立时间表(来源甲子光年) 从产品来说,目前国内已经批量生产的产品大多都是A100的上一代,如昆仑芯三代、思远590、燧思3.0等,不过,各公司正在研发更新一代产品,缩小国内外差距。向后看,基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中国厂商有望迎来更大的国产替代机遇。而如果国内产品能够替代英伟达的算力产品,将会是非常大的机会。数据中心建设方面也需要服务器,会带动国内提供大型服务器的厂商,比如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以及光模块、调节芯片和散热技术,需求都会受益于大模型浪潮。相信随着国内企业的持续投入和创新,以及政府的支持,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势头仍然很强,有望逐步缩小与国外竞争对手的差距。 AI的一切才刚刚开始,其带来的潜在生产力提升和劳动力供应的增加等结果不可低估。而从当下的投资时点来看,2024年半导体芯片板块投资或许可以关注三条主逻辑:一是周期底部,景气复苏;二是人工智能推动超级创新周期,AI芯片迎来发展机遇;三是国产替代研发成果正在逐步落地,突破性产品发布。关注相关投资机会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芯片产业ETF(159310)进行布局,覆盖芯片领域高研发投入、高技术壁垒的50家优质成长型企业,把握芯片板块的持续增长机遇。4月8日开始,芯片ETF(159310)正在火热发售中,中信、中信建投、华泰、光大等渠道均可购买。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提及企业客观列示,不作为推介。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购买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
lg
...
证券之星
2024-04-09
上一页
1
•••
152
153
154
155
156
•••
735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周评:特朗普贸易战突发重磅消息!美元美股狂泄、金价暴涨 传以色列准备袭击伊朗核设施
lg
...
特朗普突传大消息!英国金融时报:特朗普清洗了数十名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
lg
...
黄金下周预测:金价惊人暴涨后 这些因素将点燃行情!FXStreet分析师金价技术分析
lg
...
中国重大突发!路透:中国已经降低存款利率上限以保护银行息差
lg
...
许浩:5.26关税再助涨黄金,下周黄金行情走势分析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02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75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