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科拓通讯冲击
IPO
,专注于智慧停车,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超80%
go
lg
...
帮助3亿辆车停车缴费的小程序要
IPO
了! 格隆汇获悉,4月29日,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拓通讯”)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其保荐人是中金公司和民银资本。 科拓通讯是一家城市停车场景数智化服务提供商,已累计为超过6.8万个停车场以及3亿辆车提供支持,在A股的同行有捷顺科技(002609.SZ)、百胜智能(301083.SZ)、大华股份(002236.SZ)等上市公司。 不过这并非科拓通讯首次冲击
IPO
。 2017年4月,科拓通讯首次提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不过在2017年10月自愿撤回了。 2021年6月,公司第二次提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并于2022年8月30日上会,但是由于发售条件、上市条件、资料披露情况不符合规定,遭到发审委否决。 那么,经过几年的发展,科拓股份的近况如何?让我们透过招股书来一探究竟。 01 专注于提高停车场运营效率,为3亿辆车提供支持 科拓通讯于2006年成立,2011年8月完成股改,总部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截至2025年4月21日,孙龙喜及黄金练两位创始人共同控制公司53.65%的投票权。 孙龙喜今年47岁,目前任董事长、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主要负责整体战略规划、业务方向及管理。 他于1999年7月获得中国长春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软件学士学位,该大学于2000年11月并入吉林大学;后于2019年7月获得中国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黄金练今年53岁,1996年3月获得日本城西国际大学管理与信息科学学士学位,1998年3月获得日本拓殖大学大学院商业硕士学位。他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和经营经验,此前曾在多家公司担任董事长,目前任科拓通信执行董事。 此外,科拓通讯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引了不少知名机构投资者参投,包括腾讯、俞敏洪(通过洪泰致盈基金)、彭建虎(巨人网络002558.SZ的前董事长及总裁)、余云辉(中国知名经济学家、欧林生物688319.SH董事)等。 在2025年的一轮股权转让中,科拓股份的投后估值为19.11亿元。 科拓股份是一家综合性停车产业集团,专注于结合智能化技术,连接城市停车三要素(即人、车和场)。 一方面,为停车场资产方及运营商提高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为车主和驾驶员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价值主张,例如快速缴停车费等。 科拓股份已累计为超过6.8万个停车场以及3亿辆车提供支持,覆盖全球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300万停车位。 其中,2022年至2024年,公司所服务的停车场数目超过3.4万个,2024年的临时停车订单及交易额分别达日均210万笔及2050万元,年度交易额累计超过75亿元。 针对停车场运营方,科拓股份在2023年推出了数智化停车运营系统—永策Pro,能高效管理多个停车场。 而针对个人用户,科拓股份的产品有“速停车”小程序,主要特色包括简化停车费支付、电子优惠券发放、自动化电子发票、停车月卡在线服务、逃费车辆追缴及找车导航辅助。 速停车微信小程序页面,来源:微信 02 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超80%,销售费用率远高于研发费用率 随着数智化解决方案、数智化管理、数智化经营在越来越多的场景及全球多个地区应用,科拓股份的收入也有所增长。 2022年、2023年、2024年(报告期),公司的收入分别为6.49亿元、7.38亿元、7.99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30万元、8703万元及8671万元。 再往前看的话,根据公司此前A股的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科拓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4.42亿元、5.61亿元、7.19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4099.73万元、7559.79万元、9490.01万元。 可以看到,自2021年至2024年,公司的收入近几年增长并不多,但是净利润几乎坐了一轮过山车,2022年净利润同比降幅超过了80%。 关键财务数据,来源:招股书 从收入构成来看,科拓股份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块:数智化解决方案、数智化管理及数智化经营。 数智化解决方案的收益主要来自智慧停车硬件及软件系统的销售。报告期内,这块业务带来的收入占比在60%左右。 数智化管理的收益主要来自固定月服务费,以及根据收益分成机制基于停车场收益按预定比例分成产生的服务费。报告期内,这块业务的占比由26.8%降至24.4%。 数智化经营的收益主要来自:停车场运营产生的收益(在停车场运营中,公司通常可保留运营所得全部收益,或与停车场资产方分享超过指定门槛的部分收益)、增值运营、平台运营。报告期内这块业务的收入占比由12.7%提升至15.5%。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来源:招股书 报告期内,科拓股份的毛利率分别为43.1%、46.4%及45.9%。2024年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是因为路侧车位管理服务试验所致,这类服务通常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且对整体盈利能力造成影响。 销售端,科拓股份的客户主要是停车场资产方及运营商,科拓股份已与华润集团、中海集团及万科等知名客户密切合作;报告期内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益占比在17%以内。 采购端,公司的供应商主要包括智慧停车系统开发所使用的若干硬件组件、建筑外包及其他原材料及外包生产服务供应商。 截至2024年年末,科拓股份的研发团队有204人,占员工总数的10.5%。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成本分别为4440万元、4260万元及4500万元,分别占同期收益总额的6.8%、5.8%及5.6%。 科拓股份的数智化解决方案业务以直销为主,分销为辅。各报告期,公司的销售开支分别为1.39亿元、1.54亿元和1.6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1.4%、20.9%及20.0%。 可以看到,公司的销售费用率要远高于研发费用率,同行业上市公司捷顺科技也是如此。招股书称,公司能否成功保持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工作是否有效。 关于重营销这一点,可能与整个行业下游客户的特点有关,物业公司本身较为分散,拓展这些客户需要耗费大量的营销资源,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停车空间运营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03 市场竞争激烈,科拓通信在智慧停车空间运营行业中排第二 城市停车是城市出行系统的重要节点,其效率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的流畅性、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居民的出行体验。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是全球汽车保有量规模最大的国家,截至2024年底,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达3.457亿辆。同时,中国的停车位数量仅为1.9亿个,中国汽车保有量与停车位数量的比例约为1:0.5,远低于中国住建部所建议的1:1.1至1:1.5的理想比例。 停车位供不应求是造成车主及驾驶员在市区面临停车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停车场供需之间的差距,加之中国停车需求的持续增长,共同催生出扩大停车基础设施及优化现有停车场使用率的需求,进而推动中国停车空间运营行业的发展。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停车空间运营的市场规模(按收益计)预计由2024年的7777亿元继续增长至2029年的1196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0%。 根据商业模式,中国的停车空间运营商主要分为智慧停车空间运营商和传统停车空间运营商两大类型。 传统停车空间运营商较早进入市场,目前占据了市场内的主导地位。但是传统运营商存在一系列缺点,例如经营方式传统、粗放,且停车资源使用效率低,限制了增加收入及利润的能力。 因此,城市停车行业亟需转型,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升级。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智慧停车空间运营的市场规模(按收益计)预计将从2024年的245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91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3%。 按业务模式划分的中国停车空间运营行业的市场规模,来源:招股书 中国智慧停车空间运营行业竞争激烈,市场格局相对分散。按2024年智慧停车空间运营的收益计,前五大智慧停车空间运营商的市场份额总计达约17.4%。按2024年相关收益计,科拓通信在中国智慧停车空间运营行业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3.3%。 其中,行业龙头是捷顺科技,此外其他竞争对手还包括首程控股、百胜智能、大华股份等上市公司。 当然,如果放到整个停车空间运营市场当中来看,这些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比就微乎其微了。 智汇停车空间运营商排名,来源:招股书 总体而言,科拓股份在过去几年营收相对平稳,但是净利润波动较大。未来公司能否留住现有客户、吸引新客户或增加客户消费的能力,实现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格隆汇将保持关注。
lg
...
格隆汇
1小时前
伯希和赴港
IPO
:主营高性能户外服饰
go
lg
...
民币。 根据聆讯资料集披露,伯希和本次
IPO
募集资金将用于加强研发能力及完善增强产品设计及创新流程、强化品牌定位及提高品牌知名度等用途。 (文章序列号:1917061237070499840/CJT)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知识产权声明:面包财经作品知识产权为上海妙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lg
...
面包财经
9小时前
沪上阿姨通过港交所聆讯:门店总数超9000间
go
lg
...
情况 根据聆讯资料集披露,沪上阿姨本次
IPO
募集资金将用于提升数字化能力,提高原材料及食材的品质,打造*产品,丰富产品种类,以及升级设备及机器等用途。 【看新股】是由新华财经与面包财经共同打造的一档以新股和次新股解读为主要内容的栏目。新华财经是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全面覆盖全球股市、汇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lg
...
面包财经
10小时前
港股开盘:恒指涨0.14%、科指涨0.21%,汽车股及机器人概念股普涨
go
lg
...
5%。 企业消息 曹操出行在港交所提交
IPO
申请。 新华保险 (01336.HK) :拟出资不超过100亿元认购私募基金(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二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份额。 工商银行 (01398.HK) :一季度营收2046.88亿元,同比减少2.61%;净利润841.56亿元,同比减少3.99%。 建设银行 (00939.HK) :一季度经营收入1859.9亿元,同比减少4.76%;净利润833.51亿元,同比减少3.99%。 农业银行 (01288.HK):一季度营收1867.35亿元,同比增长0.32%;净利润为719.31亿元,同比增长2.2%。 中国银行 (03988.HK) :一季度营收1649.11亿元,同比增加2.41%;净利润586.44亿元,同比减少2.22%。 邮储银行 (01658.HK):一季度营收894.06亿元,同比减少0.1%;净利润252.46亿元,同比减少2.62%。 招商银行 (03968.HK) :一季度营收837.31亿元,同比减少3.11%;净利润372.86亿元,同比减少2.08%。 交通银行 (03328.HK):一季度净经营收入664.4亿元,同比减少1.13%;净利润253.72亿元,同比增加1.54%。 汇丰控股 (00005.HK):一季度收入176.49亿美元,同比减少14.95%;除税后利润75.7亿美元,同比减少30.15%。 中国人寿 (02628.HK):一季度营收1101.77亿元,同比减少8.9%;净利润288.02亿元,同比增长39.5%。 新华保险 (01336.HK):一季度营收334.02亿元,同比增加26.1%;净利润58.82亿元,同比增加19%。 中国中免 (01880.HK):一季度营收167.46亿元,同比下降10.96%;净利润19.38亿元,同比下降15.98%。 中国国航 (00753.HK):一季度营收400.23亿元,同比减少0.11%;净亏损20.44亿,同比扩大22.07%。 中信证券 (06030.HK) :一季度营收177.61亿元,同比增加29.13%;净利润65.45亿元,同比增加32%。 中国银河 (06881.HK) :一季度营收约75.58亿元,同比增长4.77%;净利润约30.16亿元,同比增长84.86%。 华泰证券 (06886.HK) :一季度营收约82.32亿元,同比增长34.83%;净利润约36.42亿元,同比增长58.97%。 中国铁建 (01186.HK):一季度营收2567.62亿元,同比减少6.61%;净利润51.51亿元,同比减少14.51%。 中国石油股份 (00857.HK):一季度营收7531.08亿元,同比下降7.3%;净利润468.09亿元,同比增长2.3%。 中国海洋石油 (00883.HK):一季度营收1068.54亿元,同比下降4.1%;净利润365.63亿元,同比下降7.9%。 中国能源建设 (03996.HK):一季度营收1003.71亿元,同比增加3.05%;净利润16.12亿元,同比增加8.83%。 中信建投证券 (06066.HK) :一季度营业收入49.19亿元,同比增加14.54%;净利润18.43亿元,同比增加50.07%。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 (01339.HK):一季度营收1565.89亿元,同比增加12.8%;净利润128.49亿元,同比增加43.4%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 (01071.HK):一季度营收265.7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4.14%;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加3.66%。 机构观点 华泰证券指出,坚定看好港股相对收益表现,原因是:产业上,市场中业绩与关税敏感性较高的出口链及中游制造企业市值占比较低;科技企业盈利表现或将持续支持港股行情演绎;外部扰动下,市场或对内需政策存在预期。 国信证券指出,本轮新消费应以“新质消费”来理解,这些品牌逆势破局的关键点在于对新的消费需求洞察后,从品质、情绪价值和实用痛点三个维度实现了产品的升级创新,从而带动了品牌溢价的逆势提升。再依托兴趣电商、内容营销等杠杆工具,实现了指数级的爆发。
lg
...
金融界
11小时前
分红比例超65%,迈瑞医疗(300760.SZ)底气何来?
go
lg
...
股份回购)已达341.11亿元,相当于
IPO
募资总额的近6倍。据Wind数据,公司最新年度现金分红规模位列医疗健康行业首位。 机构分析指出,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持续稳定的高股息资产配置价值凸显。广发证券研报认为,高股息资产标的既能提供分红收益安全垫,亦存在估值修复空间。华夏基金资产配置报告同样提示,当前市场环境下,高股息资产仍是组合防御性的重要配置方向。 02 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双增长 高质量发展彰显韧性 迈瑞能够持续稳定分红,底层逻辑还是迈瑞医疗这份能打的成绩单,尤其是将时间拉长来看,公司能够穿越行业周期波动,一如既往的“稳”。 在收入端上,迈瑞医疗在外部环境挑战的背景下,营业收入表现稳健。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7.26亿元,同比增长5.14%,过往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43%。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37亿元。 在支出端上,迈瑞医疗创新迭代,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40.08亿元,同比增长6.07%,占营业收入比重10.91%。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8.4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0.28%。 在盈利端上,迈瑞医疗持续保持经营业绩高质量发展。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16.7亿元,同比增长0.7%,剔除财务费用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4%,过往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2.77%。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6.3亿元。 分业务板块来看,体外诊断领域正迎来关键发展期。国内市场中,进口品牌主导格局逐步松动,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海外市场则显现持续突破态势,国际体外诊断业务连续三年保持超30%的复合增长率。 2024年体外诊断营收达137.65亿元,同比增长10.82%,首次超越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技术突破推动市场地位显著提升:化学发光业务跻身国内前三,生化业务市占率突破15%并持续攀升。作为国产化率最低的领域,随着化学发光智能流水线等创新产品的全球竞争力逐步显现,体外诊断业务的长期成长空间正在打开。 在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领域,公司的技术水平已经跃居全球前列,其高端医院渗透率有望与海外市占率同步提升,展现出高质量增长韧性。 2024年该业务实现营收135.57亿元,其中微创外科业务延续30%以上高增速,海外市场依托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产品竞争力,首次实现双位数增长。尽管当前海外市占率仍具提升空间,但核心产品已进入全球多家顶级医疗集团采购体系,为后续市场拓展奠定基础。从市占率上来看,生命信息与支持产品在海外市占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有望长期保持平稳且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医学影像领域,公司的高端突破达到了新的高度,持续向超高端产品发力。 2024年公司在医学影像业务上取得74.98亿元收入,其中国际业务同比增长15%,超高端超声Resona A20上市首年即创收超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国内超声业务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了持平,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30%,进一步巩固了市占率第一的行业地位。同时,高端及超高端型号占国内超声收入的比重达到了六成。2024年底,公司首款也是国产首款妇产超高端超声Nuewa A20的推出,标志着公司开始改写超高端领域进口垄断格局。随着在研心脏超高端机型即将面世,医学影像业务的国产替代进程正进入深水区。 03 高端客户群突破 加速发展中国家成新引擎 值得关注的是,凭借在全球优质的产品、服务以及快速的交付能力,2024年迈瑞医疗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获得大量订单,在诸多当地顶尖医疗机构中实现高端客户群突破。 其中,在国内市场,公司已经实现从中低端到高端、从科室到全院的整体化、集成化、数智化解决方案全覆盖,包括近11万医疗机构以及99%以上三甲医院,并在多条业务线上市场份额位列TOP1,如: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的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麻醉机、输注泵、灯床塔等大部分子产品,体外诊断领域的血球、生化业务,医学影像领域的超声业务等,国产加速扩容效应显现。 在海外市场,公司长期进行市场耕耘和品牌建设,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血球、超声2024年全球市占率已实现市场前三的地位,2024年公司国际高端战略客户贡献收入占国际整体收入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至14%,在高端突破客户群体的广度和深度上均有靓丽表现。 广度上来看,继2020至2023年分别实现超700家、超700家、超680家以及近950家全新高端客户群突破后,2024年公司再填补近520家海外全新高端客户群空白。伴随着新增高端客户群体不断提升,未来有望持续为公司带来新业务订单。 深度上来看,2024年公司在原有高端客户群体基础上,多产品业务条线发力,渗透率不断提升,海外市场上超过460家高端客户群实现横向突破,其中多个新兴市场实现大规模突破,正在成为业绩增长新引擎。 04 接下来,看哪里? 实际上,作为中国本土医疗器械公司,想要打开全球市场并非易事,更何况想要敲开当地顶级医疗机构的大门,拿到入场券,甚至与全球医疗器械巨头一决高下更是难上加难。而面对灰犀牛之下,迈瑞后续的发展又该如何看? 一方面,可以期待国内采购复苏带来的业绩增量。 2024年,国内业务承压主要源于三重因素叠加:1)地方财政支付能力阶段性收紧;2)医疗专项债发行规模收缩;3)医疗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对常规招标形成短期挤出效应。值得关注的是,随着2025年政策窗口期的开启,行业有望迎来结构性拐点。 根据企业预警通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地方专项债、尤其是用于支持医院新改扩建和设备采购的医疗专项债,其发行规模实现同比较快增长。国家也明确提出了要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 根据众成医械的数据,不同品类医疗设备的月度招标情况自2024年12月以来均在持续复苏,虽然从招标到收入确认需要一定时间,但这对于2025年公司国内业务的复苏有重要意义。同时,医疗行业整顿已经基本步入常态化阶段,更加合规、透明的采购环境也能帮助公司进一步提升招标的赢单率。 当前时点来看,医疗反腐形成的短期扰动已基本完成出清,规范化采购环境的形成反而强化了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政策端(专项债放量)、需求端(设备更新周期启动)、支付端(财政健康度改善)三重利好共振下,2025年国内医疗设备采购市场的结构性复苏,国产替代加速,将为具备完整产品矩阵和本地化服务能力的厂商打开确定性增长通道。 另一方面,国际业务上,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将成为公司新增长引擎。 在国际化战略布局中,新兴市场正崛起为战略级增长极。作为产品覆盖1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医疗设备供应商,迈瑞已构建起横跨五大洲的运营网络——深圳总部辐射全球,40个国家设立63家境外子公司,配合国内36家子公司及30余个分支机构,形成研发-生产-服务的全链条全球化能力。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当前发展中国家医疗设备可及市场规模约1300亿元,而公司2024年在该区域实现收入109亿元,市占率刚突破8%关口。 相较于成熟市场,这片蓝海展现出的战略纵深极具想象空间——若市占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对应增量空间即超13亿元。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疗基建投入持续加码,新兴市场对高性价比医疗设备的需求释放,将成为撬动全球份额的关键支点。 05 结语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当时代大考来临,如何穿越周期?迈瑞医疗给出了这样的答卷。 从一穷二白到能够在全球医疗器械PK中获得一席之地,这一路的发展是众多医疗器械厂商的缩影。 从公司发展的路径来看,自主创新驱动下,一路升级至高端乃至超高端的技术储备,使得公司拥有行业内最丰富的产品线与解决方案,在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的同时,不仅敲开了发达地区高端医院的大门,也在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居民,市场空间广阔。 对比起全球医疗器械TOP1全年营收高达300亿美元的企业,就知道迈瑞医疗367亿人民币的营收成绩单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后续的路还很长。(全文完)
lg
...
格隆汇
昨天21:17
信通电子深主板
IPO
,客户集中度较高,毛利率存在波动
go
lg
...
继新恒汇电子之后,山东淄博又跑出一家
IPO
公司。 格隆汇获悉,近期,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信通电子”)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注册稿,保荐人为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此前,发哥在文章《“芯片首富”虞仁荣又将收获一个
IPO
,来自山东淄博》中写过半导体公司新恒汇电子,其总部也在山东淄博。 许多人只知道淄博的烧烤好吃,却不知道淄博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在山东省内也名列前茅。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4月27日,有33家A股上市公司的注册地为淄博,仅次于青岛(57家)和济南(47家),在山东的各大城市中排名前三。 说回信通电子,这是一家以电力、通信等特定行业为核心服务目标的工业物联网智能终端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客户群体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公司,业务领域与之前写过的山大电力有些类似。 信通电子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1 三个60后山东淄博创业,干出一家
IPO
1996年信通有限在淄博成立,当时由李全用、王乐刚、王丙友三人共同出资设立,经营范围为仪器仪表、低压电器、防盗器材的制造、销售、计算机软件开发、家用电器销售。2014年信通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如今的信通电子。 值得一提的是,信通有限设立时,李全用、王乐刚、王丙友三名原始股东拟以房产、设备、技术及现金方式出资并办理验资手续,但因实物资产及技术出资需要评估作价,所需时间较长、程序复杂,三人决定先以现金方式完成出资,因在短期内无法凑齐50万元现金,向朋友张洁借款50万元才完成验资。 信通有限设立后,三名股东根据公司当时的营运资金情况,决定向公司借出闲置的资金,一次性向张洁偿还了50万元。后来又根据公司运营情况,通过归还公司借款、垫付营运资金等方式在2年内将借出的资金全部归还。 本次发行前,李全用直接持有公司47.27%的股权,为信通电子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同时,王乐刚、王丙友均为公司股东。 李全用出生于1964年,本科学历。在1984年至1995年期间,李全用历任淄博无线电七厂技术员、淄博市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开发室主任、淄博电器厂副厂长;后来他在1996年创办淄博信通,曾任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2014年7月至今任信通电子董事长。 王乐刚出生于1960年,在1981年至1995年期间历任淄博无线电七厂质检员及科长、淄博电器厂采购部经理,后来还担任过信通电子董事、财务总监等职务,如今为信通电子基建主管。 王丙友出生于1967年,他曾担任淄博第二棉纺厂计量科科长、淄博市计量所室主任等职务,还曾任淄博信通营销经理、副总经理,如今为信通电子普通销售人员。 公司本次发行前的前十名自然人股东及其在公司处任职情况,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2 超7成营收来自电力行业,面临税收政策变化风险 信通电子的主要产品为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变电站智能辅控系统、移动智能终端等产品。其中,2024年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业务为公司贡献了64.88%的营收,占比较大。 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输电领域,用于输电线路通道的图像/视频监控,实现对输电线路通道环境和杆塔本体的远程巡检。 变电站智能辅控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变电、配电领域,用于监测变电站内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也可用于配电站运行情况的监测。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通信行业宽带装维等多行业,用于通信运营商的宽带网络的开通、维护,非营业厅场所办理电信业务时需要实名认证的场景,多行业的移动数据采集等。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类别分类情况,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信通电子的主要业务领域为电力行业和通信行业。其中,2022年至2024年,公司在电力行业的营收占比从70.39%上升至83.37%,而在通信行业的营收占比从24.25%降至11.18%。 未来如果下游通信运营商的采购计划推迟或采购规模下降,或者公司产品未能满足通信运营商需求,可能导致公司通信行业相关产品销售收入下降。 业绩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简称“报告期”),信通电子的营业收入分别约7.82亿元、9.31亿元、10.05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约1.17亿元、1.24亿元、1.43亿元。 信通电子预计2025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至1.65亿元,同比增长2.47%至12.71%;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50万元至730万元,同比增长3.08%至15.77%。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信通电子及子公司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率;同时公司享受软件产品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近三年信通电子享受的税收优惠金额占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30.88%、31.94%和32.4%,如果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公司不再具备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可能会影响其经营业绩。 截至2023年末,信通电子在输电线路智能巡检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较高,预计细分行业排名第二,仅次于智洋创新,但在变电站智能辅控系统业务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报告期内,信通电子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7.21%、32.99%、33.03%,存在一定波动,且2022年及2023年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平均值。 公司毛利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综合毛利率比较情况,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3 客户集中度较高,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均值 信通电子深耕工业物联网智能终端制造领域,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报告期内,信通电子对前五大客户(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口径)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1.53%、54.13%和57.27%,其中对国家电网及其下属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最高,分别为31.66%、32.35%和47.30%,占比较大,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近几年,随着公司营收规模的增加,应收账款规模也呈上升趋势。报告期各期末,信通电子的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余额分别约3.92亿元、5.82亿元、6.7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11%、62.51%和67.21%,占比较大,如果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可能导致相关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或合同资产发生减值损失。 信通电子的相关产品定制化程度较高,需要及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研发与设计,持续改进产品性能,并紧跟行业技术变革,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相关产品进行赋能。 由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速、市场对相关人才需求加大,如果公司不能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和培养机制,可能导致相关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或无法吸引优秀研发人才,从而影响公司的技术研发。 最近三年,信通电子累计研发投入金额约2.09亿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7%。截止2024年末,公司员工合计689人,其中研发人员的占比为32.51%,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分别占34.54%、27.43%。 信通电子的研发费用率明显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主要由于其所处的山东省淄博市平均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而申吴科技、映翰通分别地处杭州、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研发人员薪酬相对较高,以及信通电子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产品结构、研发领域存在差异导致。 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整体而言,处于工业物联网智能终端制造行业的信通电子,尽管近几年业绩呈增长趋势,并在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细分市场拥有一定地位,但公司也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税收优惠金额占净利润的比例超过30%等经营隐忧,未来公司能否适应市场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来增强竞争力,格隆汇将持续关注。
lg
...
格隆汇
昨天16:16
阿里千问3炸场!AI竞争进入新阶段?
go
lg
...
,直接把增量资金C位焊死在港交所。再看
IPO
,今年港股
IPO
数量同比+30%,A+H两地上市已经是主流了,妥妥的“融资分流器”,中长期估值持续提升几乎可以预见,怪不得大家今年偏爱港股,互为因果了这是。 不过比起追涨,低吸显而易见性价比更高,南向也是这么实战操作的:一跌就净流入,一涨就净流出。 最近比较热门的T+0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踪的就是港股科技指数,今天药明系集体暴走,CXO业绩反转+政策松绑双击,直接跟上。相信后面在人工智能叙事+业绩落地双buff下,弹性可以期待。 不管是关税反复还是美联储变脸都是噪音,核心逻辑就一条——中国科技自主可控是国运之战,不要等到高位了再追。 作者:三好金融民工
lg
...
金融界
昨天13:56
冲击A股无下文,腾讯“压哨入局”的户外品牌伯希和赴港
IPO
go
lg
...
2025年3月才突击入股3亿元,这种“
IPO
前的临门一脚”在资本市场并不罕见。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上市前突击分红4200万元。 品牌命名争议成为隐形炸弹。网友指出“伯希和”源自劫掠敦煌文物的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尽管公司辩称灵感源于“伯牙子期”,但招股书对此风险只字未提。历史敏感性可能引发舆论反噬,或需公司进一步关注。 转战港股的选择本身也暗藏玄机。相较于A股对盈利持续性的严苛要求,港交所更看重增长故事。浦银国际研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2025年港股新股首日破发率为28%,去年同期为50%。 站在年销17亿的关口,伯希和亟需证明高增长并非昙花一现。中国户外服饰市场正在高速增长中,国际品牌也加速本土化、例如安踏收购亚玛芬构筑护城河,行业洗牌正在加剧。当资本热潮退去,这个靠“种草”起家的品牌,能否在研发、渠道、品牌多维战场守住阵地,或许比上市本身更具挑战性。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昨天13:36
三只松鼠冲刺港股:百亿营收背后的渠道革命与战略变局
go
lg
...
成为其平衡品类扩张与质量管控的关键。
IPO
背后的战略焦虑 尽管“全渠道、多品类、数字化”的战略叙事足够宏大,但投资者更关注三个现实问题: 抖音流量红利消退后,24.8%的短视频渠道占比能否持续增长? 砍掉近半线下门店的战略调整,是否意味着承认“新零售”实验受挫? 宠物食品、婴童零食等新业务尚处培育期,如何应对量贩零食店的低价冲击? 从招股书中或可窥见答案:30%的募集资金将用于并购整合,潜在标的或涉及区域供应链企业与健康零食品牌。章燎原在路演中强调的“数字铁三角”(全域数据中台、AI选品系统、柔性供应链)能否兑现,将决定这场百亿之后的二次增长是惯性滑翔还是动力重启。 站在香港交易所门前,三只松鼠需要证明的不仅是财务数据的成长性,更是一个互联网原生品牌在流量规则剧变时代的进化能力。当直播间里的“家人们”仍在抢购9.9元试吃装时,资本市场的“主人们”更想知道:这个曾定义“网红零食”的企业,能否在效率与规模、流量与质量的平衡木上走出新路径。
lg
...
金融界
昨天11:46
中伟股份赴港上市:镍系电池材料贡献主要收入
go
lg
...
伟股份在创业板上市,近日再向港交所申请
IPO
。 中伟股份主要生产新能源电池材料,其中镍系材料为主要收入来源,收入近年来稳定增长。相比之下,磷系、其他创新材料持续出现亏损,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在2024年出现下滑。再加上各类费用支出的增加,公司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4.9%。 公司本次募资将主要用于扩大全球版图、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及推进数字化、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镍系新能源电池材料龙头 中伟股份是一家新能源材料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和新能源金属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的产品包括镍系、钴系、磷系、钠系和其他创新新能源电池材料,以及新能源金属产品。公司产成品进一步加工制造成锂电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等领域。 图1:中伟股份产品 从收入结构来看,新能源电池材料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91.7%下降至2024年的47.5%,其中镍系材料为主要收入来源,总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1.2%降至2024年的40.2%。镍系材料的终端产品为三元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公司预期镍系材料的生产及销售在短期内将继续占公司新能源电池材料总收入的很大比例。 此外,2022年至2024年,新能源金属产品收入占比从0%增至33.5%,产品绝大部分均是由镍中间品及电解镍组成的镍产品;其他产品收入从8.3%增至19%,主要包括金属交易、转售外购镍原材料(如冰镍)以及合约制造服务。 近几年,中伟股份的海外(主要包括韩国、新加坡、印尼)销售比例持续增加,2022年销售占总收入的33.7%,2024年增至44.5%。 自2020年以来,中伟股份的镍系和钴系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pCAM)方面连续五年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一。2024年,公司镍系、钴系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3%、28%。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为全球外销市场出货量第一的磷系pCAM供货商。 磷系、其他创新材料拉低毛利率 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中伟股份的营收持续保持增长,2024年营收达402.23亿元,同比增长17.4%。相比之下,2024年净利润为17.88亿元,同比减少14.9%;毛利率为12%,同比减少1.4个百分点。 图2:中伟股份财务数据 分析发现,公司销量主力镍系产品毛利率近年来持续增长,从2022年的12.5%增至2024年的19.9%。同期,钴系材料的毛利率同样逐年递增,从5.7%增至10.6%。然而,磷系材料自2023年以来接连亏损,2024年毛利率约-10.4%;其他创新材料在2024年毛利率达-21.4%。 图3:中伟股份各产品毛利率 2024年,新能源金属产品、其他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7.5%、5.9%,分别较2023年变动-1.4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 2022年至2024年,中伟股份的研发支出分别达到9.29亿元、10.56亿元、11.09亿元,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3.1%、3.1%、2.8%。 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达59.62%,同比增加超4个百分点。同期,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100.84亿元,连续两年出现下滑;短期计息银行借款105.39亿元,短期应付债券10.25亿元。 冲刺A+H股 实控人持股56.37% 中伟股份成立于2014年,2020年9月在创业板上市。 中伟股份的A股发行价格为24.6元/股,实际募资约14.01亿元。上市后,公司股价于2021年最高记录214.77元/股,随后波动下滑。截至2025年4月285日收盘,中伟股份A股报收31.6293元/股,总市值超290亿元。 2025年4月,中伟股份向港交所递交聆讯资料集,称本次募资将主要用于扩大全球版图、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及推进数字化、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根据招股书,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为9.37亿股,其中约56.37%由公司控股股东邓伟明夫妻、中伟控股、弘新成达控制。 图4:中伟股份股东 【看新股】是由新华财经与面包财经共同打造的一档以新股和次新股解读为主要内容的栏目。新华财经是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全面覆盖全球股市、汇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lg
...
面包财经
昨天10:29
上一页
1
2
3
4
5
•••
787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关税对中国经济冲击的首个重大信号来了!中国出口订单惊现暴跌
lg
...
马斯克准备离开!特朗普突然发话:特斯拉电动车不是每个人想要的……
lg
...
中美贸易战升温!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进口、拒绝特朗普谈判 A股表现跑赢美股
lg
...
中国突发重磅!习近平在上海考察 路透: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传递这一信息
lg
...
特朗普突然被激怒了?关税战重大进展:美国总统紧急致电亚马逊……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82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22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