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信通电子深主板
IPO
,客户集中度较高,毛利率存在波动
go
lg
...
继新恒汇电子之后,山东淄博又跑出一家
IPO
公司。 格隆汇获悉,近期,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信通电子”)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注册稿,保荐人为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此前,发哥在文章《“芯片首富”虞仁荣又将收获一个
IPO
,来自山东淄博》中写过半导体公司新恒汇电子,其总部也在山东淄博。 许多人只知道淄博的烧烤好吃,却不知道淄博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在山东省内也名列前茅。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4月27日,有33家A股上市公司的注册地为淄博,仅次于青岛(57家)和济南(47家),在山东的各大城市中排名前三。 说回信通电子,这是一家以电力、通信等特定行业为核心服务目标的工业物联网智能终端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客户群体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公司,业务领域与之前写过的山大电力有些类似。 信通电子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1 三个60后山东淄博创业,干出一家
IPO
1996年信通有限在淄博成立,当时由李全用、王乐刚、王丙友三人共同出资设立,经营范围为仪器仪表、低压电器、防盗器材的制造、销售、计算机软件开发、家用电器销售。2014年信通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如今的信通电子。 值得一提的是,信通有限设立时,李全用、王乐刚、王丙友三名原始股东拟以房产、设备、技术及现金方式出资并办理验资手续,但因实物资产及技术出资需要评估作价,所需时间较长、程序复杂,三人决定先以现金方式完成出资,因在短期内无法凑齐50万元现金,向朋友张洁借款50万元才完成验资。 信通有限设立后,三名股东根据公司当时的营运资金情况,决定向公司借出闲置的资金,一次性向张洁偿还了50万元。后来又根据公司运营情况,通过归还公司借款、垫付营运资金等方式在2年内将借出的资金全部归还。 本次发行前,李全用直接持有公司47.27%的股权,为信通电子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同时,王乐刚、王丙友均为公司股东。 李全用出生于1964年,本科学历。在1984年至1995年期间,李全用历任淄博无线电七厂技术员、淄博市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开发室主任、淄博电器厂副厂长;后来他在1996年创办淄博信通,曾任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2014年7月至今任信通电子董事长。 王乐刚出生于1960年,在1981年至1995年期间历任淄博无线电七厂质检员及科长、淄博电器厂采购部经理,后来还担任过信通电子董事、财务总监等职务,如今为信通电子基建主管。 王丙友出生于1967年,他曾担任淄博第二棉纺厂计量科科长、淄博市计量所室主任等职务,还曾任淄博信通营销经理、副总经理,如今为信通电子普通销售人员。 公司本次发行前的前十名自然人股东及其在公司处任职情况,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2 超7成营收来自电力行业,面临税收政策变化风险 信通电子的主要产品为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变电站智能辅控系统、移动智能终端等产品。其中,2024年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业务为公司贡献了64.88%的营收,占比较大。 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输电领域,用于输电线路通道的图像/视频监控,实现对输电线路通道环境和杆塔本体的远程巡检。 变电站智能辅控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变电、配电领域,用于监测变电站内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也可用于配电站运行情况的监测。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通信行业宽带装维等多行业,用于通信运营商的宽带网络的开通、维护,非营业厅场所办理电信业务时需要实名认证的场景,多行业的移动数据采集等。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类别分类情况,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信通电子的主要业务领域为电力行业和通信行业。其中,2022年至2024年,公司在电力行业的营收占比从70.39%上升至83.37%,而在通信行业的营收占比从24.25%降至11.18%。 未来如果下游通信运营商的采购计划推迟或采购规模下降,或者公司产品未能满足通信运营商需求,可能导致公司通信行业相关产品销售收入下降。 业绩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简称“报告期”),信通电子的营业收入分别约7.82亿元、9.31亿元、10.05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约1.17亿元、1.24亿元、1.43亿元。 信通电子预计2025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至1.65亿元,同比增长2.47%至12.71%;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50万元至730万元,同比增长3.08%至15.77%。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信通电子及子公司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率;同时公司享受软件产品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近三年信通电子享受的税收优惠金额占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30.88%、31.94%和32.4%,如果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公司不再具备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可能会影响其经营业绩。 截至2023年末,信通电子在输电线路智能巡检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较高,预计细分行业排名第二,仅次于智洋创新,但在变电站智能辅控系统业务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报告期内,信通电子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7.21%、32.99%、33.03%,存在一定波动,且2022年及2023年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平均值。 公司毛利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综合毛利率比较情况,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3 客户集中度较高,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均值 信通电子深耕工业物联网智能终端制造领域,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报告期内,信通电子对前五大客户(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口径)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1.53%、54.13%和57.27%,其中对国家电网及其下属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最高,分别为31.66%、32.35%和47.30%,占比较大,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近几年,随着公司营收规模的增加,应收账款规模也呈上升趋势。报告期各期末,信通电子的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余额分别约3.92亿元、5.82亿元、6.7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11%、62.51%和67.21%,占比较大,如果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可能导致相关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或合同资产发生减值损失。 信通电子的相关产品定制化程度较高,需要及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研发与设计,持续改进产品性能,并紧跟行业技术变革,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相关产品进行赋能。 由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速、市场对相关人才需求加大,如果公司不能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和培养机制,可能导致相关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或无法吸引优秀研发人才,从而影响公司的技术研发。 最近三年,信通电子累计研发投入金额约2.09亿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7%。截止2024年末,公司员工合计689人,其中研发人员的占比为32.51%,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分别占34.54%、27.43%。 信通电子的研发费用率明显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主要由于其所处的山东省淄博市平均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而申吴科技、映翰通分别地处杭州、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研发人员薪酬相对较高,以及信通电子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产品结构、研发领域存在差异导致。 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整体而言,处于工业物联网智能终端制造行业的信通电子,尽管近几年业绩呈增长趋势,并在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细分市场拥有一定地位,但公司也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税收优惠金额占净利润的比例超过30%等经营隐忧,未来公司能否适应市场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来增强竞争力,格隆汇将持续关注。
lg
...
格隆汇
04-29 16:16
阿里千问3炸场!AI竞争进入新阶段?
go
lg
...
,直接把增量资金C位焊死在港交所。再看
IPO
,今年港股
IPO
数量同比+30%,A+H两地上市已经是主流了,妥妥的“融资分流器”,中长期估值持续提升几乎可以预见,怪不得大家今年偏爱港股,互为因果了这是。 不过比起追涨,低吸显而易见性价比更高,南向也是这么实战操作的:一跌就净流入,一涨就净流出。 最近比较热门的T+0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踪的就是港股科技指数,今天药明系集体暴走,CXO业绩反转+政策松绑双击,直接跟上。相信后面在人工智能叙事+业绩落地双buff下,弹性可以期待。 不管是关税反复还是美联储变脸都是噪音,核心逻辑就一条——中国科技自主可控是国运之战,不要等到高位了再追。 作者:三好金融民工
lg
...
金融界
04-29 13:56
冲击A股无下文,腾讯“压哨入局”的户外品牌伯希和赴港
IPO
go
lg
...
2025年3月才突击入股3亿元,这种“
IPO
前的临门一脚”在资本市场并不罕见。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上市前突击分红4200万元。 品牌命名争议成为隐形炸弹。网友指出“伯希和”源自劫掠敦煌文物的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尽管公司辩称灵感源于“伯牙子期”,但招股书对此风险只字未提。历史敏感性可能引发舆论反噬,或需公司进一步关注。 转战港股的选择本身也暗藏玄机。相较于A股对盈利持续性的严苛要求,港交所更看重增长故事。浦银国际研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2025年港股新股首日破发率为28%,去年同期为50%。 站在年销17亿的关口,伯希和亟需证明高增长并非昙花一现。中国户外服饰市场正在高速增长中,国际品牌也加速本土化、例如安踏收购亚玛芬构筑护城河,行业洗牌正在加剧。当资本热潮退去,这个靠“种草”起家的品牌,能否在研发、渠道、品牌多维战场守住阵地,或许比上市本身更具挑战性。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4-29 13:36
三只松鼠冲刺港股:百亿营收背后的渠道革命与战略变局
go
lg
...
成为其平衡品类扩张与质量管控的关键。
IPO
背后的战略焦虑 尽管“全渠道、多品类、数字化”的战略叙事足够宏大,但投资者更关注三个现实问题: 抖音流量红利消退后,24.8%的短视频渠道占比能否持续增长? 砍掉近半线下门店的战略调整,是否意味着承认“新零售”实验受挫? 宠物食品、婴童零食等新业务尚处培育期,如何应对量贩零食店的低价冲击? 从招股书中或可窥见答案:30%的募集资金将用于并购整合,潜在标的或涉及区域供应链企业与健康零食品牌。章燎原在路演中强调的“数字铁三角”(全域数据中台、AI选品系统、柔性供应链)能否兑现,将决定这场百亿之后的二次增长是惯性滑翔还是动力重启。 站在香港交易所门前,三只松鼠需要证明的不仅是财务数据的成长性,更是一个互联网原生品牌在流量规则剧变时代的进化能力。当直播间里的“家人们”仍在抢购9.9元试吃装时,资本市场的“主人们”更想知道:这个曾定义“网红零食”的企业,能否在效率与规模、流量与质量的平衡木上走出新路径。
lg
...
金融界
04-29 11:46
中伟股份赴港上市:镍系电池材料贡献主要收入
go
lg
...
伟股份在创业板上市,近日再向港交所申请
IPO
。 中伟股份主要生产新能源电池材料,其中镍系材料为主要收入来源,收入近年来稳定增长。相比之下,磷系、其他创新材料持续出现亏损,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在2024年出现下滑。再加上各类费用支出的增加,公司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4.9%。 公司本次募资将主要用于扩大全球版图、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及推进数字化、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镍系新能源电池材料龙头 中伟股份是一家新能源材料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和新能源金属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的产品包括镍系、钴系、磷系、钠系和其他创新新能源电池材料,以及新能源金属产品。公司产成品进一步加工制造成锂电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等领域。 图1:中伟股份产品 从收入结构来看,新能源电池材料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91.7%下降至2024年的47.5%,其中镍系材料为主要收入来源,总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1.2%降至2024年的40.2%。镍系材料的终端产品为三元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公司预期镍系材料的生产及销售在短期内将继续占公司新能源电池材料总收入的很大比例。 此外,2022年至2024年,新能源金属产品收入占比从0%增至33.5%,产品绝大部分均是由镍中间品及电解镍组成的镍产品;其他产品收入从8.3%增至19%,主要包括金属交易、转售外购镍原材料(如冰镍)以及合约制造服务。 近几年,中伟股份的海外(主要包括韩国、新加坡、印尼)销售比例持续增加,2022年销售占总收入的33.7%,2024年增至44.5%。 自2020年以来,中伟股份的镍系和钴系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pCAM)方面连续五年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一。2024年,公司镍系、钴系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3%、28%。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为全球外销市场出货量第一的磷系pCAM供货商。 磷系、其他创新材料拉低毛利率 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中伟股份的营收持续保持增长,2024年营收达402.23亿元,同比增长17.4%。相比之下,2024年净利润为17.88亿元,同比减少14.9%;毛利率为12%,同比减少1.4个百分点。 图2:中伟股份财务数据 分析发现,公司销量主力镍系产品毛利率近年来持续增长,从2022年的12.5%增至2024年的19.9%。同期,钴系材料的毛利率同样逐年递增,从5.7%增至10.6%。然而,磷系材料自2023年以来接连亏损,2024年毛利率约-10.4%;其他创新材料在2024年毛利率达-21.4%。 图3:中伟股份各产品毛利率 2024年,新能源金属产品、其他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7.5%、5.9%,分别较2023年变动-1.4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 2022年至2024年,中伟股份的研发支出分别达到9.29亿元、10.56亿元、11.09亿元,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3.1%、3.1%、2.8%。 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达59.62%,同比增加超4个百分点。同期,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100.84亿元,连续两年出现下滑;短期计息银行借款105.39亿元,短期应付债券10.25亿元。 冲刺A+H股 实控人持股56.37% 中伟股份成立于2014年,2020年9月在创业板上市。 中伟股份的A股发行价格为24.6元/股,实际募资约14.01亿元。上市后,公司股价于2021年最高记录214.77元/股,随后波动下滑。截至2025年4月285日收盘,中伟股份A股报收31.6293元/股,总市值超290亿元。 2025年4月,中伟股份向港交所递交聆讯资料集,称本次募资将主要用于扩大全球版图、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及推进数字化、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根据招股书,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为9.37亿股,其中约56.37%由公司控股股东邓伟明夫妻、中伟控股、弘新成达控制。 图4:中伟股份股东 【看新股】是由新华财经与面包财经共同打造的一档以新股和次新股解读为主要内容的栏目。新华财经是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全面覆盖全球股市、汇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lg
...
面包财经
04-29 10:29
沪上阿姨(02589.hk)正式开启招股,都有哪些投资亮点?
go
lg
...
整体展现出较强的投资吸引力,其这场赴港
IPO
,或许亦是资本市场校准新茶饮估值坐标的又一里程碑。有理由对其抱以乐观预期,不妨保持关注。
lg
...
格隆汇
04-29 09:46
迈瑞医疗:2024年国际业务增长21.28% 发展中国家成重要增长引擎
go
lg
...
亿元(包含回购股份20亿元),达到公司
IPO
募资额的近6倍。 迈瑞医疗表示,在未来全球医疗新基建的浪潮中,迈瑞医疗将以中国和发展中市场国家为主要增长动力,同时通过在发达国家持续耕耘构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速全球化渗透。公司有信心在未来进入全球医疗器械榜单前20名,并在全面实现引领者的道路上不断开拓迈进。公司也将继续兼顾战略发展规划和股东回报,保障公司内外部业务拓展的情况下,持续加大对股东的回报力度,以此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lg
...
金融界
04-29 07:36
港交所Q1业绩前瞻:营收或增30%,阿里巴巴回流提振市场信心
go
lg
...
港交所的上市费及交易量,预计2025年
IPO
市场将迎来复苏。”数据来源于杰富瑞研究报告。 Laura Wang, Morgan Stanley分析师,2025年4月22日:“港交所的衍生品市场表现强劲,但投资收益下降可能拖累整体盈利,建议关注财报细节。”数据来源于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 Kenny Ng, Everbright Securities分析师,2025年4月21日:“港股市场的活跃度为港交所Q1业绩提供了坚实支撑,投资者应关注中概股回流带来的长期机会。”数据来源于光大证券研究报告。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4-29 00:11
厦门银行2024年全年拟现金分红8.18亿 分红率31.53%再创新高
go
lg
...
.36亿元(含2024年年度分红),为
IPO
募集资金总额的近2倍。 与此同时,该行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授权中期分红,拟制定并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延续2024年全年开展二次分红的频率,坚持长期回报投资者信任。 不良率降至历史低位,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截至2024年末,厦门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实现双降,不良贷款率降至0.74%的历史低位,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不良资产管控能力持续加强;拨备覆盖率高达391.95%,继续处于高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继续保持充足的风险抵补能力,为长期稳健经营构筑了坚实屏障。 自上市以来,该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2020年-2024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98%、0.91%、0.86%、0.76%、0.74%,连续五年处于1%以下,资产质量持续保持优异水平。 在行业资产质量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厦门银行资产质量保持优异的原因:一是福建地区雄厚的经济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市场活力为该行保持优良的资产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持续构建数智化自主风控能力,充分挖掘行内外数据,深度运用金融科技,开发迭代信贷产品风控模型、可疑交易监测模型等,提高风险感知能力和风控效率。三是持续迭代零售风控策略,提升零售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通过搭建大数据风控体系,有效控制当年新发放零售贷款业务不良水平。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在行业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厦门银行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小微等领域的资源投入,在绿色金融、科技金融领域构建日渐凸显市场竞争优势,逐步培育出新的业务增长极,推动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厦门银行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实现绿色金融业务的稳健发展与创新突破。2024年,该行率先落地福建省首笔“海洋碳汇质押贷款”“钢铁行业转型金融贷款”和行内首笔“碳减排挂钩贷款”等多项创新业务,助力企业低碳转型;并推出“节能减排贷”“绿色生活贷”等创新产品精准对接绿色产业与消费端需求。 截至2024年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30.70亿元,较年初增幅达61.96%,绿色贷款户数较上年度增长88.40%;累计发行绿色债券35亿元,使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贷款3.03亿元,为区域绿色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ESG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核心议题的当下,厦门银行将ESG理念深度融入战略内核,构建了由董事会及下设战略与ESG委员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推进领导小组,以及工作小组组成的三层治理架构,并制定了《2024-2026年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致力于打造环境友好、治理优良的价值领先银行。2024年,该行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成为福建省首家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的地方法人银行,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在科技金融领域,厦门银行聚焦科技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成立科技金融工作专班,发行15亿元“两岸科创债”优先投向科技创新领域,设立22家科技特色支行(团队),打造科技金融专属服务体系及科技金融专属产品,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该行还通过“高新贷”等特色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2024年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19.67亿元,增幅达33.69%,科技贷款户数较上年度增长10.72%。 在普惠金融方面,该行坚持做小微企业的主办行,以标准化信贷工厂模式提升服务效率,持续为小微企业业务发展引进“愿贷”活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732.93亿元,占全行贷款和垫款比重近36%。 2025年,厦门银行将秉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的理念,继续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持续加强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特色化经营,强化服务台胞台企的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以数字化转型为业务运营与管理赋能,为广大投资者、客户以及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lg
...
金融界
04-28 23:37
纳芯微冲击A+H双重上市,270亿市值,近两年累计亏损约7亿元
go
lg
...
来,已有超过50家A股企业披露了拟港股
IPO
的计划或已提交申请(文末附拟A+H上市的公司列表)。 其中,纳芯微是继峰岹科技、天岳先进、江波龙之后,A股今年第四家递表港交所的半导体公司。 纳芯微是一家模拟芯片厂商,聚焦传感器产品、信号链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三大类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泛能源及消费电子等领域。 2022年4月,纳芯微顶着“车芯第一股”的光环在A股上市,股价一路涨到2022年8月,接近翻倍。 不过,好景不长,受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近两年纳芯微主要产品的价格经历了大幅下降,2023年至2024年净利润累计亏损约7亿元,股价自最高点也一度下跌超70%。 截至4月28日收盘,纳芯微A股股价为190.1元/股,市值为270.9亿元。 纳芯微月K走势,图片来源:格隆汇 那么,纳芯微的近况如何?模拟芯片行业的前景如何?接下来,让公司透过招股书来一探究竟。 01 北大学霸29岁创办公司,华为、小米、深创投助力 纳芯微全称为“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 公司于2013年5月成立,由王升杨及盛云创办。2016年至2018年,纳芯微在新三板上市;2022年4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截至2025年4月20日,王升杨、盛云及王一峰是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三人合计可控制公司34.54%的表决权。 王升杨于1984年6月出生,2009年7月取得北京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创业之前,他曾在亚德诺半导体、无锡纳讯微电子从事研发相关的工作;2013年5月创办纳芯微,目前担任担任董事、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 1982年出生的盛云是复旦大学硕士,创业之前,他与王升杨就是多年的同事;纳芯微成立后,他主要负责研发相关的工作,目前担任董事、副总经理、研发负责人。 王一峰今年40岁,也是北京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他在2013年9月加入纳芯微,最开始任监事及销售总监,后又担任过董事会秘书一职;目前任副总经理、董事。 根据此前A股的招股书,纳芯微曾吸引了不少知名投资机构押注,比如深创投、小米长江、红土善利、中芯聚源、元禾璞华、国科投资、元禾重元、汇川技术等。其中,红土善利是由深圳市引导基金与华为等共同成立的私募基金。 纳芯微是一家fabless模式的模拟芯片提供商,主要产品是传感器产品、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 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报告期),公司三类芯片的总销量分别为14.31亿颗、19.16亿颗及30.01亿颗。 这三大品类构成了从感知、信号处理到系统供电及功率驱动的完整系统链路,在真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连接和交互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公司的产品主要提供给关键行业及领域,包括汽车电子(如电动化场景及热管理)、泛能源领域(如工业控制、光伏及风力发电系统、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储能系统、数据中心及服务器)及消费电子(如白色家电、智能手机及计算设备)的终端客户。 典型电子系统中三个产品类别下的若干产品,来源:招股书 从产品收入结构来看,2022年至2024年,传感器产品的营收占比由6.7%提升至14%,信号链芯片的营收占比由62.6%降至49.1%,电源管理芯片的占比由30.5%提升至35.9%。 从应用领域来看,2022年至2024年,来自汽车电子领域的收入占比由23.1%提升至36.7%;来消费电子领域的收入占比也有所提升,而泛能源领域的收入占比则有所下降。 按应用领域划分的收入明细,来源:招股书 纳芯微的车规级芯片已用于包括总部位于中国深圳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发哥推测大概率是比亚迪,以及长城、东风、广汽、吉利、零跑、蔚来、小鹏等终端厂商。据招股书,纳芯微已进入中国所有十大国产新能源汽车车型供应链(按2024年销量计)。 02 近两年陷入亏损,部分产品价格大幅下降 不过,受泛能源下游需求及产品价格变化的影响,近几年纳芯微的收入和利润经历了较大的波动。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纳芯微的收入分别为16.7亿元、13.11亿元及19.6亿元。 2023年收入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泛能源领域(如工业、光伏及储能行业)的需求减少所致。 归母净利润方面,2022年为2.5亿元,但随后就陷入了亏损,2023年及2024年分别录得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及-4.03亿元。 此外,尽管公司2023年业绩亏损,但依然派息8090万元,此外,2022年也派息了8090万元。 关键财务数据,来源:招股书 2023年及2024年净利润陷入亏损,原因主要有3点: 1、市场竞争加剧 报告期内,纳芯微的毛利率分别为48.5%、33.9%及28.0%,逐年下滑,主要是由于定价压力增加及竞争势态不断变化所致。 具体来看,2023年,信号链芯片及电源管理芯片的平均售价同比分别下降了53%、13%。 此外,传感器产品的平均售价更是由2023年的2.63元/颗下降至2024年的0.94元/颗,降幅高达64%,这主要是由于通过麦歌恩(2024年收购而来)销售的磁性传感器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且销量较大所致。 报告期内主要产品的平均售价,来源:招股书 价格的下降导致了三类产品的毛利率逐年下滑;不过,纳芯微并不是个例。根据沙利文的资料,大部分中国模拟芯片上市公司于2022年至2024年录得毛利率下降,净利润下降或甚至录得净亏损。 2、持续投钱搞研发 报告期内,纳芯微的研发支出分别为4.04亿元、5.22亿元及5.4亿元,分别占各年总收入的24.2%、39.8%及27.5%。 2024年年底,纳芯微一共有1172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有560人,占比47.8%。 3、以权益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交易 纳芯微在A股上市后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报告期内,公司分别产生以权益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交易人民币1.97亿元、2.21亿元及人民币7090万元。 销售端,纳芯微的客户主要包括经销商及直接客户,其中经销为主,直销为辅。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43.8%、43.0%及36.9%。 采购端,纳芯微的供应商主要包括晶圆厂,及提供芯片封装测试服务的厂商;由于下游存在资本与技术壁垒,因此供应商的集中度较高。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分别占采购总额的90.5%、86.8%及82.3%。其中,向最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分别占采购总额的40.1%、39.9%及32.8%。 03 供应链依赖国际厂商,纳芯微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排名第14位 模拟芯片是集成电路的一种,专门用于捕捉、处理和传输连续的模拟信号,例如声音、温度和光。模拟信号使用一系列连续变化的电磁波或电压信号来表示信息内容。 集成电路(或称芯片)可分为模拟芯片、微处理器、逻辑芯片和存储器。微处理器、逻辑芯片和存储器可统称为数字芯片。模拟芯片按2024年销售收入计约占整体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的15%。 集成电路行业分类,来源:招股书 模拟芯片按照功能及产品类型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信号链芯片及电源管理芯片。 信号链芯片是具有接收、传送、转换、放大、滤波模拟信号功能的集成电路,其产品种类主要包隔离器、比较器、信号转换、接口、放大器、计时器、时钟及其他。 电源管理芯片是用来管理电池与电路关系的集成电路,负责电能的转换、分配、检测与监控。 模拟芯片的分类,来源:招股书 2024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到5657亿元,较2020年增长47.4%。在强劲的市场需求带动下,中国模拟芯片市场实现了快速扩张,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953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5%。 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中,消费电子是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2024年占据37%的市场份额,市场规模达到722亿元。 此外,在汽车应用领域,2024年的市场规模为371亿元。在泛能源领域中,模拟芯片的市场规模为507亿元。 按下游产业划分的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来源:招股书 由于中国模拟芯片供应链发展相对较晚,市场供应仍然严重依赖国际供应商。2024年模拟芯片国产化率方面,消费电子领域为40-50%,通讯领域为20-25%,工业领域为10-15%,及汽车领域为5%左右。 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1953亿元,纳芯微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排名第14位;在所有fabless公司中排名第6位。 以2024年汽车模拟芯片收入计,在中国汽车模拟芯片市场中,公司分别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及全部fabless厂商第二名。 目前,中美及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的发展仍不明朗。未来,如果美国施加贸易限制,可能会增加美国客户的购买成本,进而可能降低公司的竞争力。 纳芯微此次寻求H股上市,由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建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三家担任联席保荐人。筹集资金计划用于业务增长及扩张、多元化集资渠道、巩固行业地位、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及竞争力等。 总体而言,纳芯微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占比较高,不过受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公司近两年的净利润累计亏损约7亿元。未来,纳芯微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突围,格隆汇将保持关注。
lg
...
格隆汇
04-28 17:17
上一页
1
2
3
4
5
•••
787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关税对中国经济冲击的首个重大信号来了!中国出口订单惊现暴跌
lg
...
马斯克准备离开!特朗普突然发话:特斯拉电动车不是每个人想要的……
lg
...
中美贸易战升温!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进口、拒绝特朗普谈判 A股表现跑赢美股
lg
...
中国突发重磅!习近平在上海考察 路透: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传递这一信息
lg
...
小非农ADP数据“大爆雷”!特朗普关税阴影下,美国4月私营部门新增就业创9个月来新低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82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22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