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南方乳业闯关北交所,超9成营收来自贵州,面临经销商管理风险
go
lg
...
元,累计分红超2.4亿元。 本次北交所
IPO
,南方乳业拟募集资金9.8亿元,用于威宁县南方乳业奶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贵州南方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网络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lg
...
格隆汇
07-29 17:08
刚刚,三大重磅来袭!
go
lg
...
、针对重点行业“内卷”的政策干预、香港
IPO
市场复苏以及创纪录的“南向通”资金流入。 基于这些积极变化,高盛重申其对中国市场的“超配”立场,并将MSCI中国指数的12个月目标位上调至90点,预示着11%的潜在回报。 不过,从估值角度看,高盛认为,A股市场的估值已不再低廉,单纯押注指数的轻松获利阶段或已过去。鉴于市场年初至今已上涨超过25%,MSCI中国指数的12个月远期市盈率达到12.7倍,位于“正常化”区间,不再是此前被压制的状态。因此,投资者应更加注重个股选择(Alpha)而非市场普涨(Beta)。 具体策略上,高盛看好未来两大投资主题。 一是中国民营“十巨头”(Prominent 10),即10家有潜力在股市中提升主导地位的民营企业龙头,最新名单中加入了宁德时代。十巨头”分别是:腾讯、阿里巴巴、小米、比亚迪、美团、网易、美的、恒瑞医药、携程以及宁德时代。 二是以分红和回购为代表的“股东回报”主题。高盛的中国股东回报投资组合在过去两年中取得了44%的总回报,分别跑赢MSCI中国和沪深300指数12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充分印证了精选策略的有效性。
lg
...
证券之星
07-29 16:18
2025中国科创投资夏季峰会圆满落幕
go
lg
...
企稳回暖。退出路径也有结构性调整,A股
IPO
低位徘徊,港股募资额同比暴增718%重回全球第一,国资加速布局S基金。 之后,上海科创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天使会高级合伙人贺裴菲接受上海天使会创始人廖理的委派与会进行了致辞。并表示,对创业企业而言,天使投资是“耐心资本”,它不受传统基金“募投管退”期限约束,能为企业提供更长期、更稳定的支持,天使投资的决策流程也相对便捷高效,契合早期企业的迫切需求。 在主旨演讲环节,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先生围绕“与Al时代Founder ModeL适配的基金模态”进行了主旨演讲。王忠民表示,在“有限合伙”中需关注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投资模型。他强调“有为的无限合伙”和“有效的有限合伙”的重要性,并以黄仁勋和马斯克为例,说明创始人模式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盛世投资董事长姜明明发表了“以“退”为“进”,重塑价值”为主题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当前行业最大痛点是退出而非投入:过去十年中国私募股权全行业 DPI较低,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迪与反思。面对14万亿存量资产、
IPO
与并购通道有限的现实,S基金被赋予盘活存量、接续优质项目的使命。 耐心资本、大胆资本、长期资本到底藏在哪里?由融中董事长朱闪和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进行的双人“融中对”中给出了答案。在此环节,朱闪与厉伟的对谈围绕“募资、赛道、城市竞争、资本向善”四条主线展开。朱闪提出“耐心资本、大胆资本、长期资本到底藏在哪里”,厉伟用登珠峰的向导作喻:资本藏在专业与信任的循环里——GP用专业赢得LP信任,用持续回报加固信任,再以此撬动更大规模的钱;环境突变时,也要及时止损。 在当天的圆桌会议上,国新基金、江西江投资本、福田资本运营集团、广州产投资本、长宁国投、杨创投、洪山科投集团、广州金控基金、浦东创投、西安财金公司、武投控集团、深天使、杭州资本、一村资本、上海科创基金、华义创投、联融志道、上海国投孚腾资本、广州新兴基金、国寿资产创新投资等机构围绕“如渠清水,耐心资本集结下的产业投资突破”“投早投小,由规模扩张转向精准滴灌的资源配置”以及“殊途同归,S基金并购收益让渡,LP退出新路径”展开了一场场精彩的讨论。 本次大会期间,融中财经迭代发布“融中数据Bridge Data2.0”,为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数据解决方案和深刻的市场洞察。今年,AI大模型的发展呈现出技术突破、产业融合与全球竞争加速的三大趋势。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拥抱AI大模型,“融中数据”亦不例外。其自主研发的融中数据大模型,利用自有数据库数据、融中研究报告和行业资讯等进行训练,打造出专业的中国私募股权AI大模型。 与此同时,在当天会议上,中国母基金第十届辋川论道圆满举办,本届辋川论道邀请了来自各大金融机构、国有资本平台、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母基金等机构出席,旨在为投资机构分析行业大势、论道资本创新的专业交流平台。 7月24日,产业投资峰会以“无界生长”为主题正式开启。在会议伊始,融中董事长朱闪与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在“融中对”环节中,围绕股权投资行业多个问题展开了精彩讨论。当国资LP在新设基金中出资占比飙升至75%以上,部分机构为满足招商诉求弱化回报追求时,邝子平旗帜鲜明地宣告“为LP赚钱是永恒的必要条件”。在邝子平看来,政策性诉求与商业回报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可以通过区域选择、基金规模调控,以及基金管理人的努力实现动态平衡。 随后,同创伟业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郑伟鹤带来了《冷门处寻找热价值--从东北投资往事说起》主题演讲。郑伟鹤表示,投资要敢于在冷门处寻找热价值,更要把握当下中国资产的系统性价值重估机遇。 郑伟鹤介绍,同创伟业自 2007 年起在东北累计投资超 10 个项目,总投资额达数亿元。其中,奥来德、奥克化学等成功案例为整体组合带来近两倍的回报。在郑伟鹤看来,与热门区域相比,冷门区域同样有着价值和大量机会,“关键在于构建反脆弱投资组合,构建完善的容错机制与风险准备体系”。 在会议下午,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熊钢以《眺望未来,做持续成长的风险投资人》为题进行了分享,熊钢指出,中国创投市场正陷入“柠檬市场”困境:退出率低、DPI持续下滑,大多数基金和项目处于亏损区间。面对强概率分布下的结构性失败,熊钢强调,唯有通过精准的节点选择、严控系统性风险、重构收益结构,才能真正“战胜概率”。 在当天的圆桌论坛上,来自浙科投资、普华资本、金浦投资、尚颀资本、中科创星、达泰资本、海通开元、华睿投资、前海方舟、唐兴资本、海尔资本、国科嘉和、东方嘉富、中车转型升级基金、源星资本、同创伟业、本草资本、鼎晖VGC、芯能创投、达晨财智、恒旭资本、杭实资管、优山投资、浙创投、善达投资、正海资本、元禾璞华、浩蓝行远、西高投、中芯聚源、临芯投资、深高新投、邦明资本、基石创投、龙鼎投资、初芯基金等机构嘉宾围绕“无界之界,未来产业的非共识投资与产业布局机遇”“产业重构,大模型投资逻辑与产业落地的二次革命”“回归理性,重新审视“永恒刚需”赛道的底层逻辑”“从‘国产替代’到‘定义世界标准’的资本远征”“技术创新,先进制程、封装与AI技术并进新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进行了一场场精彩的碰撞。 值得一提的是,24日大会期间,融中财经重磅发布了《中国股权投资行业蓝皮书》。 会议伊始,万丰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以《实业为根,资本赋能,共绘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蓝图》为题目发表主旨演讲。陈爱莲分享了企业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对低空经济的深度探索与实践。她指出,低空经济已被明确纳入国家战略,正快速成为万亿级产业蓝海。万丰通过三十年制造积累、百亿级国际并购与产业基金布局,构建了从飞机制造到运营培训的全产业链,形成技术、产业、场景三大优势。同时,她强调资本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呼吁实业、资本、政府协同发力,把握股权投资窗口期,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滴灌通集团创始人及主席、前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资深金融专家李小加先生以《以滴灌式创新建立科创投资新蓝海》发表主旨演讲。 李小加指出,传统股权投资方式过于聚焦于寻找少数有望腾飞的“龙”企业,忽视了大量处于早期“虫”和中期“蛇”阶段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虽难以成为“龙”,但却是经济的中坚力量,创造了大部分财富、税收和就业机会。他提出,应采用CFO(现金流权)模式,以现金流而非股权为投资标的,通过类似债券的形式,让投资者在企业产生现金流时获得回报,同时承担风险。这种模式能帮助中小企业在早期获得资金支持,避免因资金短缺而夭折,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广泛的回报机会。 接下来,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圆通速递副总裁相峰,带来《实物互联网-中国快递演化的方向》的主旨演讲。 相峰分享了对低空物流、人工智能与快递行业的见解,阐述了快递行业的发展逻辑:中国快递凭借高效运营、AI及自动化技术应用,叠加加盟制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了规模突破,头部企业业务量早已超越国际巨头,且行业增长率约为19%,2027年业务量有预计达2000亿件。他提出“实物互联网”作为行业转型新理论框架,强调其需技术支撑与标准化体系,并透露中国将牵头成立ISO国际快递标准技术委员会,推动全球快递、物流协同网络构建,同时呼吁产学研各界合作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与行业结合的创新机遇,参与共建未来快递新生态。 三轮主旨演讲结束后,秉承着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演进、产业链不断重构的背景下,秉承着“研究创造价值”的理念,为企业决策者、为投资人提供一份有深度、有穿透力的参考图谱这一初衷,融中研究团队在大会上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 针对于AI现状,融中研究团队给出从通用智能走向产业闭环、数据价值重估,闭环比规模更关键、从模型能力竞争转向生态主导竞争、市算力基础设施正在走向普惠化四项判断。 在当天的圆桌论坛上,来自九维图灵、光鉴科技、中科闻歌、海致科技、墨芯人工智能、魔形智能、图灵量子、云天励飞、开为科技、中科紫东太初、清程极智、Z基金、金智维、云轴科技、中关村科金、唯迈医疗、佳量医疗、英矽智能、绘云生物、连心医疗、角井生物、瓦特曼、芯控智能、东声智能、研视觉科技、帕西尼感知科技、设序科技、九识智能、容祺智能、英创汇智、安擎科技、北斗智联、驭势科技、魔视智能等企业嘉宾围绕“智能数算,从芯片到云端构建AI坚实底层架构”“开源创新,智能体引爆产业新热点”“跨界融合,重塑医疗大健康产业格局”“不止具身,AI赋能制造,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低空物流,AI与出行深度融合打造出行新生态”等话题展开讨论,进行了一场场精彩的碰撞。 三天的会议中,还正式发布了融中2024-2025有限合伙人榜单、融中2024-2025年度中国产业投资榜单、融中2024-2025年度中国Power50企业榜单https://www.thecapital.com.cn/ranking三大重磅榜单。 伴随现场的阵阵掌声,本次中国科创投资夏季峰会圆满落下帷幕。
lg
...
FX168活动资讯
07-29 16:15
AI算力板块催化不断,人工智能ETF科创(588760)涨超2%,已连续5日上涨
go
lg
...
方向发展,AI应用仍值得期待,叠加宇树
IPO
,建议关注AI端侧芯片、模组等产业链。 华西证券研报表示,海外AI需求尤其是新增企业需求快速增长,Token量呈现加速增长态势,持续推动AI Capex保持高投入。中长期看AI应用仍处于极早期,作为算力集群拓展的基础组件,光模块行业仍然具备高增长能力。 人工智能ETF科创(588760),一键布局科创板30家人工智能企业龙头,行业兼顾软硬件,更符合当下AI发展趋势。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7-29 15:18
港股午评:恒指跌0.95%、科指跌1.76%,科技股、金融股低迷,医药及餐饮股强势
go
lg
...
流动性投放、南向资金和外资持续净流入、
IPO
市场火热、以及港股公司加速回购,整体港元流动性环境仍保持宽松。接下来半年报业绩公布期即将开启,目前市场预期较高。后续若因预期差出现回调,预计将会从拥挤度较高的新消费、创新药和银行等板块,往拥挤度较低、估值偏低、业绩有望超预期的板块轮动,比如科技板块,AI产业链相关等。
lg
...
金融界
07-29 12:17
大明电子
IPO
:正副董事长及背后家族全盘控股,关联交易形成“内循环”,曾“清仓式分红”
go
lg
...
(简称:大明电子)向证监会提交沪市主板
IPO
注册。然而,从以往招股说明书等资料来看,大明电子呈现出正副董事长所代表的两大家族实现100%控股的情形,且在相对高负债的情况下,
IPO
前(2020至2022年)竟累计分红2.53亿元,分红占累计归母净利润比值超过70%,以及研发费用占比持续走低,这些问题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两大家族持有100%股权,张氏家族企业长期为第一大供应商 大明电子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车身电子电器控制系统设计、开发、生产及销售,并能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从2022年至2024年经营表现来看,大明电子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51亿元、2.05亿元和2.82亿元,呈现双位数增长的良好态势。 但从股权结构来看,该公司的家族特色十分凸显。董事长周明明带领的周氏家族,与副董事长张晓明带领的张氏家族,合计持有公司100%的股权。 再从大明电子董监高的任职情况来看,周、张两大家族也占据了主要位置。周氏家族中,周明明担任董事长,其妻子吴贤微、儿子周远分别担任副总经理,周远还兼任董事会秘书,弟弟周招会担任总经理。张氏家族中,张晓明担任副董事长,女儿张霓担任董事。若剔除独立董事以及2025年6月新上任的职工董事张小平,在张小平上任之前,公司的非独立董事席位均被周、张两大家族成员占据。 对于这一情形,从股权及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分析,大明电子由周、张两大家族100%控股,没有外部机构股东参与,这种情况在资本市场较为少见,同时也存在较大的控制权集中风险。 除此之外,湖北《长江商报》曾刊发题为《大明电子背债4.46亿分红2.31亿掏空公司 张晓明家族低价入股兼大供应商涉利益输送》的报道。该报道指出,张晓明家族控制的企业长期是大明电子的第一大供应商,市场质疑公司被两大家族“掏空”。 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大明电子的第一大供应商始终是四川润光、润美迪、重庆驰野这三家公司。而这三家公司实际上是由张晓明的兄弟张洪权及其配偶杨四兰控制的,属于大明电子的关联方。在这期间,大明电子向上述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公司当期年度关联采购的比重分别为67.32%、79.27%、77.18%和68.65%。 此外,大明电子的供应商洪玉宇是由张晓明的兄弟张洪武及其配偶周琼控制的企业;百发浩则是由张晓明的兄弟张小洪控制的企业,同样属于关联方。张洪武、张洪权还分别将洪玉宇、重庆驰野的部分股权委托他人代持。而且,大明电子还向张晓明的姐妹张凤控制的如露亦采购餐饮服务。 根据大明电子最新版招股书,在2023年、2024年这两个会计年度里,张氏兄弟控制的上述三家公司,依旧分别位居大明电子第一、第二大供应商之列。 对此,大明电子在问询回复中表示,与张氏家族控制的这些企业产生关联交易是必要且合理的,原因在于这些企业距离较近,能够降低沟通和运输成本。 2020至2022年现金分红占比超过70%,研发费用占比持续下行 在上市公司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新“国九条”以及证监会出台的相关监管规则,明确要求限制上市前的突击“清仓式”分红行为。 从大明电子2020年至2022年的经营状况来看,这三年间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73.15%,短期借款金额分别为1.34亿元、0.75亿元和0.89亿元。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公司当时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负债压力。 然而,大明电子在这三年间的现金分红金额却分别为1.05亿元、1.72亿元和0.02亿元,累计现金分红超过2.5亿元。而同期这三年公司实现的归母净利润为3.46亿元,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超过了70%。大明电子被周氏家族和张氏家族全盘控股,尤其是2020年和2021年的现金分红,大部分都落入了这两大家族的口袋。 与此同时,再从研发投入来看,汽车电子行业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创新、不断研发新技术以保持竞争力的领域。大明电子在2024年的研发费用达到了1.19亿元,同比增长4.62%,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不过,大明电子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情况却不容乐观。2024年这一比例为4.37%,且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2022年为5.77%,2023年为5.30%。与同行可比公司相比,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的研发占比分别达到8.17%、7.52%。由此可见,大明电子在研发投入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lg
...
金融界
07-28 21:37
澜起科技冲击A+H双重上市!专注于高速互连芯片,2023年业绩下滑
go
lg
...
。 目前,A股已有80余家公司冲击港股
IPO
,寻求A+H双重上市(表格见文末)。 01 总部位于上海,专注于高速互连芯片领域 澜起科技的总部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其历史可追溯至2004年5月,由杨崇和博士和Stephen Kuong-Io Tai创办,致力于解决数据交换和传输方面的难题。 目前,公司无单一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相对分散,采用无控股股东且无实际控制人的治理模式。 公司的两位创始人目前在公司担任执行董事。 杨崇和博士今年67岁,在公司担任董事会主席、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他在工程、研发及企业领导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此前他曾创立新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并担任总裁。 杨博士分别于1987年6月及1989年12月获得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硕士及博士学位。 Stephen Kuong-Io Tai今年54岁,目前担任董事兼总裁,负责集团的日常运营及管理,重点分管市场和销售。Stephen Tai先生在工程设计、研发、企业管理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此前他曾参与创办Marvell Technology Group,担任工程及研发总监。 Stephen Tai先生于1992年5月21日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士学位,并于1994年1月6日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学硕士学位。 澜起科技是一家无晶圆厂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致力于为云计算及AI基础设施提供创新、可靠及高能效的互连解决方案。 公司目前有两大产品线:互连类芯片产品线及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线。 其中,互连类芯片主要包括内存接口芯片(包括RCD及DB)、内存模块配套芯片(包括SPD、PMIC及TS)、高性能运力芯片解决方案(包括MRCD及MDB芯片、CKD芯片、PCIe Retimer及CXLMXC)及时钟芯片。 津逮服务器平台主要由津逮CPU及数据保护和可信计算加速芯片组成。 按业务线来划分,2024年,澜起科技来自互连类芯片的收入占比为92%,来自津逮服务器平台的收入占比为7.7%。 按业务线划分的收入占比,来源:招股书 在数据交换量激增、传输速率持续提升及互连系统日益复杂的推动下,互连解决方案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其效能可以直接影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性能与可靠性。 02 2023年业绩下滑,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在半导体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下,近几年澜起科技的收入有所波动。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3月(报告期),公司的收入分别为36.72亿元、22.86亿元、36.39亿元、12.2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99亿元、4.51亿元、13.41亿元、5.04亿元,总体毛利率分别为46.4%、58.9%、58.1%及60.4%。 2023年,公司的收入大幅下降,主要是受整个行业范围内的去库存的影响所致。 不久前,澜起科技发布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6.33亿元,同比增长约58.17%;归母净利润约11亿元至12亿元,同比增长85.5%至102.36%。 关键财务数据,来源:招股书 作为一家半导体设计公司,技术实力及基础设施是取得成果的关键,公司一直对研发工作进行重大投资。 报告期内,澜起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5.64亿元、6.82亿元、7.63亿元、1.53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5.3%、29.8%、21%、12.5%。 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创新速度非常快,未来,如果公司误判了技术开发的方向,将可能会导致研发项目无法实现或开发周期延长。 市场端,澜起科技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海外销售额占比在7成左右。公司的客户主要包括内存模块制造商、服务器OEM/ODM及云服务提供商。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为84.3%、74.8%、76.7%及80.1%。 当然,这也与下游的竞争格局有关,全球存储芯片市场集中度较高,2024年,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科技、铠侠、西部数据几家存储芯片公司的市场份额合计超90%。 公司的供应商主要包括晶圆代工厂、封装测试服务提供商及产品必要组件提供商。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89.4%、68.0%、77.8%及80.0%。 未来,如果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遭遇延误、中断、地缘政治变化、产能限制等问题,那么公司的经营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此外,澜起科技在报告期内累计分红约11.23亿元。 03 行业集中度较高,澜起科技的市场份额为36.8% 随着现代数据基础设施的发展,互连在数据传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AI时代,尤其是大模型爆发式发展以来,数据中心和服务器对于高速互连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直接拉动高速互连芯片市场扩容。 AI围绕三大支柱重塑了系统设计:算力、存力、运力,每个支柱在AI时代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三大支柱中,运力已成为系统功能的基石,实现不同组件之间的顺畅通信及协调。 互连需要全面的解决方案,不仅要解决数据进出内存的问题,还要实现服务器内部、机架级服务器之间以及集群之间整个系统基础架构的顺畅通信。由此推动了高速互连芯片的发展。 按技术类别区分,高速互连芯片主要分为三大类:内存互连芯片、PCIe/CXL互连芯片和以太网及光互连芯片等。 其中,内存互连芯片包括内存接口及模块配套芯片,主要用于提升内存数据访问的速度及可靠性; PCIe/CXL互连芯片包括PCIeRetimer、PCIeSwitch、CXLMXC、CXLSwitch等芯片,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和服务器单机多卡连接、内存池化、内存扩展等; 以太网及光互连芯片包括EthernetRetimer/Switch、oDSP、NIC、硅光芯片等,主要用于数据中心集群组网等长距离、高带宽的互连方案。 产业生态,来源:招股书 高速互连芯片以服务器领域为主要应用场景,在PC领域也有部分应用。 2024年全球高速互连芯片市场规模为154亿美元,预计将在2030年进一步将增长至49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2%; 其中,中国市场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2024年其市场规模占全球约为25%,2030年预计提升至30%,市场占比增长的主要原因为未来中国AI服务器需求增速预计将高于全球。 其中,内存互连芯片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是预计未来增速最快。 高速互连芯片市场规模,来源:招股书 竞争格局方面,内存互连芯片市场的主要厂商稳定在三家,市场竞争份额高度集中,目前前三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0%。这些企业凭借长期技术积累、对行业标准的理解以及多年的产品设计及产业化经验,已形成技术壁垒。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收入计算,澜起科技是全球最大的内存互连芯片供应商,2024年占据36.8%的市场份额。行业内其他参与者还包括瑞萨电子、Rambus等。 内存互连芯片市场排名,来源:招股书 总体而言,澜起科技所处的高速互连芯片行业具备周期成长的属性,一方面将受益于AI的需求增量,另一方面仍然存在周期性波动。未来,公司能否持续绑定核心客户、拓展新客户,在行业的周期中保持稳健经营,格隆汇将保持关注。
lg
...
格隆汇
07-28 18:10
割韭菜再见!Figma用"荷兰式拍卖"叫板华尔街潜规则
go
lg
...
)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正采用类似拍卖的
IPO
定价机制,以获得更精确的股票估值信息 什么是拍卖式
IPO
?打破传统定价的革新机制 拍卖式
IPO
(又称荷兰式拍卖
IPO
)是一种通过投资者公开竞价确定发行价的上市定价方式。与传统
IPO
由投行主导定价不同,拍卖式
IPO
要求投资者主动提交限价订单(指定价格和数量),系统根据所有投标从高到低排序,以售罄全部股票的最低中标价作为最终发行价,所有中标者均按此统一价格成交。 核心优势是其公平性和定价精准,散户与机构同台竞价,削弱投行配售特权。反映真实需求,减少传统
IPO
常见的“首日暴涨”(如Circle上市后暴涨500%)。 当然,也需要再投资者需理解竞价规则、需求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可能导致发行失败或定价偏低。 历史案例 拍卖式
IPO
在市场狂热期更易成功,但熊市中易遇冷。 $谷歌(GOOG)$ (2004年)开创性尝试的拍卖式发行 首例科技巨头拍卖
IPO
:采用荷兰式拍卖发行,定价85美元,但因市场冷遇最终发行价低于预期区间(原计划108-135美元)。 上市首日仅涨18%(传统
IPO
平均首日涨幅约50%),但长期表现优异——因排除投机资金,吸引长期持有者。 $爱彼迎(ABNB)$ 与 $DoorDash, Inc.(DASH)$ 在疫情中的逆袭 2020年,Airbnb精准定价成功,通过拍卖式
IPO
确定发行价68美元,但由于当时特殊环境,首日仍暴涨112%;DoorDash发行价102美元,首日涨85%。 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疫情期间对科技股需求激增,拍卖机制捕捉到隐藏投资热情,避免定价低估。 而今年6月上市的 $Circle Internet Corp.(CRCL)$ 以传统
IPO
发行价31美元上市,首日飙升168%,当前股价较发行价涨超500%,说明定价严重低估市场预期。 当前
IPO
市场科技股强势与Figma的野心 当前市场环境下,科技
IPO
强势复苏,Figma重启拍卖机制(此前DoorDash、Airbnb采用),反映投资者对优质科技股需求回升。2025年上半年美股
IPO
募资额同比增长40%,科技板块占比超60%。同时,对Figma这样的行业头部公司也有稀缺性溢价,Figma是当前“市场上唯一的选择”,投资者也愿为稀缺标的支付溢价。 Figma对标200亿估值 发行细节定价区间25-28美元,募资10.3亿美元,估值164亿美元(接近Adobe 2022年收购报价的82%)。 利用拍卖机制筛选“高价投标者”,塑造“热门交易”形象;同时,顶级承销商阵容(摩根士丹利/高盛)背书,强化市场信心。 科技公司
IPO
新趋势是效率与风险并存。传统
IPO
首日平均抑价率约20%(即“让利”二级市场),而拍卖式
IPO
可减少这部分损失。 Figma的尝试也代表着两项革新,包括股权代币化:其招股书预留“区块链普通股”发行权限,未来或通过链上股权碎片化提升流动性。去中介化加速:中小科技公司可借拍卖机制降低上市成本(承销费降至3-5%,传统
IPO
为7%)。 资本市场始终在效率与公平间寻找平衡。Figma的拍卖式
IPO
,既是科技股需求回暖的注脚,也是华尔街权力结构迭代的序章。
lg
...
老虎证券
07-28 17:38
冯柳最新出手!新进一只医药股
go
lg
...
中芯国际。 随着港股市场热度上升,港股
IPO
也格外活跃,今年以来融资总额已经位居全球第一。 截至7月25日,2025年已有52家公司登陆港股上市,接近2024和2023年全年的75%(均为70家)。 这其中的一个新趋势是,自去年9月美的港股上市以来,越来越多的A股公司也选择赴港上市。目前已有包括美的集团、宁德时代与恒瑞医药等13家A股龙头企业登陆港股,后续更有超过50家A股披露赴港上市计划,呈现A to H上市持续火热的势头。 融资规模方面,今年港股
IPO
首发募集资金已达1273.6亿港元,创2021年以来新高,接近过去两年的总和(2024年877.4亿港元与2023年462.9亿港元)。 3 散户暴动再现!机构拉响警报 美股主要股指攀升,接连刷新历史纪录。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均于上周五收于历史最高点位。 美股散户彻底疯狂,Opendoor Technologies、柯尔百货和Krispy Kreme等一批被严重做空的迷因股突然爆发疯狂涨势。 迷因股(Meme Stock)是指因社交媒体或网络论坛的集体炒作而短期内股价剧烈波动的股票,其价格波动往往与公司基本面无关,更多由散户投资者的情绪、叙事传播和投机行为驱动。这类股票通常具有高度投机性、高风险性和娱乐化特征,是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中新兴的现象。 早在2021年,散户集体涌入AMC、游戏驿站等迷因股,掀起散户大战华尔街,当时机构紧急“拔网线”才平息了风波。 随着“迷因股”热潮卷土重来,华尔街机构拉响警报。 美国金融业监管局最新数据显示,券商6月向美股投资者放贷超过1万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 截至6月30日的两个月内,纽交所保证金债务飙升18.5%,这是自1999年末或2007年中以来投资者加杠杆购买美股的最快速度。 市场分析认为,如此之高的杠杆规模反映了散户的交易情绪高涨,是一个潜在的危险信号。 美国银行分析师哈特内特警告称,随着货币政策趋松以及金融监管的放宽,美国股市出现泡沫的风险正在上升。 Mapsignals首席策略师Alec Young指出,迷因股现象确实令人不安,但问题在于市场可能过于聚焦于此,市场不是根据“好与坏”,而是“好于预期与差于预期”来定价,从贸易协议来看,目前每项协议都比4月初定价时的情况要好。 高盛策略师发出警告称,美股中高风险活动增加,衡量市场投机情绪的指标已飙升至历史最高水平,仅次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2021年散户抱团股狂潮时期。
lg
...
格隆汇
07-28 16:08
恒坤新材
IPO
遭暂缓:高研发难转换成专利优势,自研产品增收难增利,客户依赖隐忧待解
go
lg
...
新材所处的赛道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本次
IPO
,公司选择了科创板。众所周知,科创板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一直比较看重。那么,公司的创新力究竟如何呢? 证券之星了解到,恒坤新材的产品主要包括自产产品和引进产品两大类。光刻材料属于高度定制化产品,即在产品完成导入前,供应商并不存在无需改良调整即可直接销售的成熟产品。因此,在引进产品的模式中,公司根据客户需求,与境外供应商对接产品引进,在引进过程中,公司需全面跟进客户送样测试、反馈改良以及产品调整等核心环节,并根据客户工艺制程情况,对产品配方改良、参数调整以及定制开发工作提出技术建议,与供应商合作定制光刻材料产品。 2022年—2024年(以下称报告期内),公司的引进产品的营收占比不断下降,从61.06%砍半降至36.23%;而自产产品营收占比则从38.94%提升至63.77%。 报告期内,公司已量产供货产品包括SOC、BARC、i-Line光刻胶、KrF光刻胶等光刻材料以及TEOS等前驱体材料。同时,公司持续开发新产品,包括ArF光刻胶、SiARC、Top Coating等光刻材料和硅基、金属基前驱体材料均已进入客户验证流程,ArF光刻胶已通过验证并小规模销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自产产品在研发、验证以及量供款数累计已超过百款。 从数据上看,恒坤新材的研发投入并不低。2022年至2024年,恒坤新材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274.36万元、5366.27万元、8860.85万元,累计增长约107%;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3.28%、14.59%、16.17%,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7.58%、8.55%、9.06%,研发费用率远高于同行均值。 但公司近三年的研发人员数量并不多,分别为36人、45人、54人,研发人员以本科生为主,分别为22人、29人、35人。公司同期离职的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2人、18人、9人,变动并不小。 从专利上看,恒坤新材的发明专利数量落后于同行。截至招股书披露日,恒坤新材拥有专利89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而截至2024年末,公司可比同行彤程新材、艾森股份、上海新阳、南大光电、飞凯材料、晶瑞电材拥有的发明专利分别为421项、37项、389项、186项、708项、74项,均超过恒坤新材。 也就是说,公司高额研发投入未完全转化成竞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上市问询中,上市委员会要求恒坤新材结合自产光刻材料和前驱体主要产品初始技术来源、研发方式、研发核心人员、研发投入和对应的专利技术,说明相关产品技术是否存在知识产权纠纷风险。 报告期内增收不增利 证券之星注意到,虽然公司自产产品已逐渐取代引进产品,成为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在利润贡献层面,引进产品依旧是恒坤新材最核心的利润来源。 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恒坤新材引进产品的毛利分别为18940.9万元、16791.56万元、19230.92万元,而自产产品的毛利分别为4142.52万元、5772.07万元、9970.85万元。可见,尽管自产产品毛利呈现增长态势,但引进产品的毛利占比始终保持在65%以上,是公司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 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的自产产品毛利率较低、赚钱能力较差。2022年至2024年,恒坤新材的自产产品毛利率不断走低,分别为33.52%、30.29%和28.97%。 具体来看,2022年至2024年,恒坤新材的自产光刻材料产品毛利率分别为39.17%、35.70%和33.47%。恒坤新材表示,2023年至2024年,由于产品结构变化及客户协商降价,毛利率小幅下降。对于公司与客户协商降价的原因,恒坤新材并未明确给出。 另一款产品的毛利率更为“惊人”。2022年至2024年,恒坤新材的自产前驱体材料毛利率分别为-329.59%、-19.91%和-1.56%,毛利率持续为负值。对此,恒坤新材表示,主要是该产品目前仍处于市场推广期,产量较低,单位固定成本较高。 受上述因素影响,恒坤新材报告期内“增收不增利”的特征显著。2022年—2024年,恒坤新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176.52万元、36770.78万元、54793.88万元,大幅提升,但净利润分别为9972.83万元、8976.26万元、9691.11万元,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2024年,公司营收较2022年同比增长70.29%,但净利润却比2022年低了近300万元。证券之星发现,目前,这种趋势还在延续,今年1—6月,恒坤新材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9433.73万元,同比增长23.74%,净利润为4158.05万元,同比下滑5.7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25.18%。 在招股书中,恒坤新材坦诚,主要原因受部分引进产品合作终止的影响,公司引进业务毛利有所下降,但同时公司自产业务毛利大幅增加4179.72万元,较大程度上抵消了引进业务毛利下降的影响,但整体毛利金额小幅下降5.62%;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推进自产产品的开发,研发投入费用有所增长;此外,安徽工厂已具备逐步投入运营的条件,相关长期资产陆续完成转固,致使2025年折旧费用及日常经营费用有所增加,而前述研发和资产投入短期内尚未产生效益,故导致公司利润总额出现阶段性下滑。 第一大客户贡献超六成营收 诚然,光刻材料在国产化过程中势必会经历“牺牲”毛利率的阶段,这是光刻材料国产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段路。抛开这些,证券之星发现,在恒坤新材冲击上市的过程中,另存在两个点反复被市场质疑。 其中之一便是大客户集中度过高问题。 2022年至2024年间,恒坤新材对第一大客户(客户A)的销售收入分别达2.30亿元、2.40亿元和3.4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虽从72.35%小幅降至64.07%,但连续三年均超过60%。同期内,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均超过97%。这种近乎极端的客户集中度意味着,若与核心客户合作关系生变,公司业绩将直面剧烈波动,经营稳定性面临严峻考验。 而根据《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5号》,发行人来自单一客户主营业务收入或毛利贡献占比超过50%的,一般认为发行人对该客户存在重大依赖。根据上述规定,恒坤新材对第一大客户A构成重大依赖,因此,公司反复被要求论证单一大客户重大依赖的合理性、客户稳定性和业务持续性,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等。 而另一个质疑的点则是有关公司的募资用途。 从募投项目上看,恒坤新材此次
IPO
欲募集10.07亿元分别用于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 目前,恒坤新材自产的主要产品包括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和TEOS前驱体材料,但以上产品2024年的产能利用率最高57.42%,最低17.55%,产能均未饱和。叠加报告期内,恒坤新材自产产品中的前驱体材料的毛利率分别为-329.59%、-19.91%、-1.56%,始终处于亏本销售的状态。 因此,在自产产品亏损,产能利用率较低的情况下募集资金大幅扩产,其必要性合理性被一些投资者质疑。 此外,此次
IPO
,恒坤新材募投项目之一为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实施主体为大连恒坤,本项目拟投资51911.33万元人民币,分60个月投入,公司上会招股书中并未明确说明上述募投项目已开工建设。 根据恒坤新材上会稿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4年在建工程余额分别为16127.48万元、38930.71万元、34453.90万元。公司称2023年,公司在安徽一期工程、大连二期工程厂房建设以及漳州二期、大连二期产线投入较高金额,导致2023年期末在建工程余额较2022年末增长141.39%。2024年,安徽一期工程、大连二期工程陆续转固,在建工程余额较上年末有所下降。 那么,恒坤新材在建工程中提到的“大连二期工程”与募投项目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以及公司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中表述的“大连工厂二期正在紧张筹备中,预计今年年底将全面竣工”中的“大连工厂二期”是否为同一项目呢?对此,公司也未给出明确答复。(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于莹)
lg
...
证券之星
07-28 13:48
上一页
1
•••
36
37
38
39
40
•••
929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三个月来首次:中国CPI跌入负值!经济今夏开始全面放缓?
lg
...
中国反腐突传重磅!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当局拘留一名高级银行家
lg
...
究竟发生了什么!?黄金惊现大跳水 金价创新高后暴跌近50美元 接下来如何走
lg
...
【直击亚市】中国CPI又跌破零!特朗普准备对中印出手,今日PPI打头阵
lg
...
PPI数据意外下滑,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锁死”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