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中国
IPO
改革是“重要里程碑”?! 业内人士担忧:北京当局仍会“全面管控”
go
lg
...
,高盛表示,中国计划放宽首次公开募股(
IPO
)规则,这将允许更多中型企业吸引国内投资者,而大型企业则考虑在境内而非香港上市。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本周公布的计划放宽了所有交易所的
IPO
规定,这将简化和加快流程。监管机构目前正在征求公众对规则草案的反馈意见,截止日期为2月16日。 高盛亚洲(日本除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James Wang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旦实施,这些变化“将使中国在岸市场更接近国际惯例”。 Wang说:“这将吸引寻求建立A股市场敞口的国际投资者的进一步兴趣,尤其是目前认为它过于遥远和复杂的投资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Wang补充道,拟议的修正案以上海科创板2019年和深圳创业板2020年通过的规则为基础。由于当地投资者的强烈兴趣,在岸
IPO
在整个2022年保持活跃,尽管它们在从纽约到香港的传统市场大幅下滑。在岸
IPO
对市值在10亿至50亿美元之间的尚未盈利的中国公司尤其具有吸引力。包括消费、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快速增长的公司,可能会选择在岸
IPO
。他表示,以前赴香港上市的大公司可以考虑在岸市场。 随着流程的简化、步骤和监管参与的减少,中国发行的渠道应该会保持强劲。 Wang强调:“以前,等待需要很长时间。” 中国
IPO
改革不太可能让新股涌入市场 而路透社则报导称,业内人士表示,
IPO
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仍将由北京当局摆布。中国本周简化股票市场上市规则的举措不太可能导致大量
IPO
,因为国家可能会以国家安全和其他理由进行干预,从而导致上市延迟。 TRSD Capital合伙人Terence Lin说:“在中国的机制下,政府决定了
IPO
的方向。申请人根据国家政策进行筛选。”TRSD Capital是一家帮助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的精品投资银行。 公开文件显示,已有30多家有希望
IPO
的企业暂停了中国证监会的注册程序,而在试点注册制的交易所进行的严格审查过程中,数百家公司中止了上市计划。 中国一家大型券商的银行家匿名表示,中国的
IPO
制度虽然在形式上以注册为基础,但本质上仍需要政府批准。 他说:“如果一家公司既不够大,也不够创新,那么在国内上市(获得批准)是完全不可能的,在新的
IPO
系统中,家长作风和政治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lg
...
Elva
2023-02-03
一周透市:ChatGPT爆火,计算机板块扬眉兔气!全面注册制来了,证券板块剧震!外资疯狂买入后突踩“急刹”
go
lg
...
胞疗法、CRO跌幅超过3%、参股期货、
IPO
受益、在线旅游、中字头等概念板块本周累计下跌逾2%,水产养殖、医疗美容、辅助生殖、超级品牌、白酒等板块跌幅超过1%。 AI进入新阶段,ChatGPT的热度狂飙,再度挑逗起A股的“题材炒新”的激情,借着ChatGPT的热度,AIGC、人工智能、语音机器人等题材纷纷大热,同样也提振了科技股的整体热情,数字经济、信创、元宇宙相关题材明显升温。 春节假期中,特斯拉消息不断,开年来股价也出现大幅反弹。另外国内汽车行业的利好消息也是源源不断,同时比亚迪1月的销量也给新能源车市场注入了更多动力。机构也对新能源车乃至赛道股抱以美好期待。天风证券近期发布研报指出,光伏、锂电、风电等新能源热门赛道的拥挤度经过大约4个月的消化后均已回落至安全区间,具备反弹动能。 四、牛熊榜单 ChatGPT的热潮下,计算机板块“春暖花开”,人工智能概念股赛为智能大涨近75%领跑,ChatGPT概念股海天瑞声、云从科技、初灵信息、汉王科技分别上涨71.03%、69.99%、62.63%、61.05%,人工智能概念的同为股份也暴涨61.1%;机器人概念股智能自控上涨60.96%;航空玻璃概念股耀皮玻璃涨近55%;中航电测拟购航空工业成飞100%股权,复牌连续两日“20CM”涨停,累计上涨44.05%。 本周十大牛股(备:不含ST股及上市天数小于30天的股票) 熊股方面,多家上市公司本周倒在了“业绩预告”上面。因公司预计2022年年度净利润亏损10亿元~16亿元,佳沃食品北周大得22.67%成为第一熊股;业绩预告不及市场预期,天马科技也跌超22%;三胎概念股金发拉比、期货板块热股弘业期货双双跌超15%;10大熊股的其余6个席位都由ST股承包,除了业绩预告之外,本周全面注册制推开的消息也对“垃圾股”、壳资源形成了打击。 本周十大熊股(备注:不含ST股及上市天数小于30天的股票) 五、千亿榜单 截至周五收盘,A股共138家千亿市值公司,总数较前一周增加了4家,其中招商银行、中国人寿从万亿市值俱乐部跌回千亿榜单,宝丰能源、东方盛虹、福耀玻璃、潍柴动力、科大讯飞5家公司则因为股价上涨而进入本榜单,中国银河、分众传媒、新华保险股价下跌掉出本榜单。 与前一周五收盘时比较,从增减市值来看,近两周的千亿市值公司中,比亚迪市值增长了725.75亿元居于首位,中国电信则增长256.22亿元位居第二,洛阳钼业、万华化学、长城汽车、科大讯飞、金山办公、立讯精密、牧原股份市值均增长了超100亿元,航发动力市值增加78.9亿元;中国人寿市值单周蒸发超732亿元,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中国中免蒸发逾400亿元,美的集团、邮储银行市值蒸发超200亿元。 千亿市值公司市值增长、蒸发TOP10 从市值增幅来看(即周涨跌幅),前五名分别科大讯飞、洛阳钼业、金山办公、比亚迪、航发动力;总市值降幅来看,前五名分别为南方航空、中国中免、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国航。 当前总市值前五名的分别为招商银行(9911.4亿元)、中国人寿(9471.5亿元)、中国石油(9462.18亿元)、中国银行(9449.85亿元)、中国平安(9067亿元)。 六、新股风向 本周A股迎来了5只“新成员”。在首日表现中,主板三只新股均达到44%的涨幅限制,北交所两只新股则表现各异,田野股份收涨20.56%,乐创技术收涨0.63%盘中遭遇破发;截至目当前,上述五只个股较发行价有着不同程度的上涨,主板新股表现依旧出色。 七、主力资金 主力资金本周净流出1113.97亿元。 行业维度来看,汽车行业最吸金,主力5日净流入8.9亿元,游戏板块净流入3.1亿元,农药兽药、玻璃玻纤、家用轻工也均获得了净流入。全面注册制利好落地,证券板块遭主力“兑现”,5日净流出规模达53.4亿元,酿酒行业也遭净流出超50亿元,互联网服务、半导体、光伏设备、化学制药净流出超40亿元;电网设备净流出32.6亿元,多元金融、旅游酒店、医疗器械、电池、电力行业、通信设备、中药等净流出规模靠前。 个股方面,比亚迪大获追捧,5日净流入15.71亿元,江瀚新材净流入11.82亿元,洛阳钼业排在第三,净流入超5.5亿元,航发动力、金山办公、科大讯飞、安妮股份5日净流入超4亿元;贵州茅台5日净流出26.35亿元,东方财富净流出19.41亿元,中航产融净流出超17亿元,中国平安、中国中免净流出超15亿元。 八、北向资金 北向资金开年狂奔,自1月4日以来连续17个交易日净买入,成为近期行情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本周前四个交易日,北向资金维持连续净流入,其中,在1月30日,当天净买入186亿元,规模进历史第六,但在周四早盘曾一度净流出,不过午后重回净流入态势,而在周五北向资金全天呈现净流出状态,停止连续17日加仓步伐。 北向资金净流入情况叠加上证指数 从市值维度看,北向资金持股市值近5日增幅靠前的行业为汽车服务、工程咨询服务、房地产服务、汽车整车、珠宝首饰;而仪器仪表、电源设备、非金属材料、农药兽药、塑料制品等持股市值则降幅居前。 从净买入金额来看,北向资金本周净买入宁德时代、隆基绿能、招商银行、贵州茅台、比亚迪、中国平安等金额较多,其中,宁德时代被净买入52.45亿元,隆基绿能、招商银行被净买入逾37亿元,贵州茅台、比亚迪、中国平安被净买入超20亿元。 从净买入量看,北向资金净买入包钢股份1270.96万股,净买入京东方A 11566.36万股,净买入中国铝业7419.74万股,净买入分众传媒5580.63万股,净买入招商银行4462.7万股。 北向资金一周净流入金额、净买入量前20个股 从净卖出金额来看,本周北向资金净卖出通威股份规模居首,金额为8.7亿元,康龙化成被卖出逾7亿元,科大讯飞、长江电力、TCL中环、美的集团均被净卖出超4亿元,桂东电力、华仁药业、歌尔股份、中国联通等被净卖出超3亿元。 从净卖出量看,北向资金净卖出国电电力超6000万股,净卖出中国联通3607.34万股,净卖出农业银行3140.55万股,净卖出中色股份、中国人保超2000万股。 北向资金一周净流出金额、净卖出量前10个股 九、机构调研 春节之后,机构调研马不停蹄,科创板上市公司备受关注。已披露相关调研信息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23家,重点集中在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其中25家公司获得超100家机构调研,高测股份成为机构“宠儿”,合计有283家机构调研了该公司,同时,普源精电、接话特、温氏股份也同样获得超200家机构扎堆;兴森科技、微导纳米、骄成超声、朗新科技、科德数控、罗博特科等亦受追捧。 本周调研机构超50家的上市公司
lg
...
金融界
2023-02-03
禾赛科技申请美股
IPO
冲击“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
go
lg
...
2021年6月,禾赛科技获小米、高瓴、美团和CPE等领投的总额超3亿美元的D轮融资;11月宣布获得来自小米产投7000万美元的追融资,D轮融资总额已超过3.7亿
lg
...
金色财经
2023-02-03
禾赛科技启动赴美
IPO
有望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
go
lg
...
2019年至2022年前9个月,禾赛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48亿元、4.16亿元、7.21亿元、7.93亿元
lg
...
金色财经
2023-02-03
中国资本市场重大革新!一文看懂中国
IPO
改革全面启动 时机究竟成熟了吗?
go
lg
...
着放松质量要求,所有行业与公司都能获得
IPO
发行的想法是错误的; 2. 中国证监会加强对交易所审核工作的监督指导,对发行人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板块定位进行把关; 3. 在全面注册制实施之前,
IPO
、再融资与并购重组的事宜,仍然归于证监会的管辖范围之下。 高盛亚洲(日本除外)的ECM联席主管James Wang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旦实施,这些变化将使中国在岸市场更接近国际惯例。“这将吸引寻求建立A股市场敞口的国际投资者进一步兴趣,但目前认为它过于遥远和复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来源:彭博社) 他补充说,拟议的修正案以上海科创板2019年和深圳创业板2020年通过的规则为基础。尽管在从纽约到香港的传统场所大幅下滑,但在当地投资者的强烈兴趣下,在岸
IPO
在整个2022年仍然活跃。 Wang也提到,在岸
IPO
对市值在10亿至50亿美元之间的尚未盈利中国公司,尤其具有吸引力。潜在的候选人包括消费品、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公司。他提到说,以前会转向香港的大公司可以考虑在岸市场。 随着流程的简化、步骤和监管参与的减少,大陆发行的渠道应该会保持强劲。“以前,队伍排得很长,”Wang指出。 时机成熟了吗? “中国计划进一步放宽证券交易所的
IPO
规则”,彭博社2月2日报道称,中国证监会在前一天公布了一项被期待已久的措施。报道称,注册制改革是中国对持续多年的资本市场改革试点项目取得成功的认可,旨在让市场力量发挥更大作用,使中国股市与全球其他股市的运作模式更加接近。 注册制作为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的重点工程,从2019年在科创板率先进行试点。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都成功实施注册制,这为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此时全面推动注册制时机已经成熟。 长期以来,A股市场新股发行实行的是审核制,需要证监会的发审委审核通过才能上市。杨德龙表示,审核制对上市公司有很多要求,比如说持续3年盈利的要求,发审委相关人员要判断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这些措施是符合A股市场初创期的特点。而现在A股市场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在注册制下,公司应该以怎样的发行价发行由市场来判断。这样的新股发行更加市场化,也更能反映市场买卖双方的意愿,有利于推动一些科创企业、新经济实体在A股市场上市。 此外,这一改革措施的推出是在2022年中国
IPO
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的基础之上。彭博社报道称,数据显示,2022年A股
IPO
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并领先全球多个主要资本市场。据金融数据机构Wind数据,2022年A股首发上市企业达428家,合计募资额为5868.86亿元。
lg
...
秉哥说市
2023-02-03
IPO
打新观察:中润光学发行价23.88元/股,第一创业证券报出35.5元/股最高价
go
lg
...
2月3日,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润光学”)披露了发行公告,确定科创板上市发行价23.88元/股,发行市盈率65.36倍,而该公司所在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为27.4倍。 中润光学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为国信证券。网下询价期间,上交所互联网交易平台共收到363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8662个配售对象的初步询价报价信息,报价区间为16.5元/股-35.5元/股。 报价信
lg
...
金融界
2023-02-03
“兔”故纳新 营造全新A股生态圈 全面注册制将进一步完善优胜劣汰机制,推进更多资金向优质企业集结
go
lg
...
源证券分析师任浪指出,《征求意见稿》从
IPO
、再融资、资产重组、融资融券等方面作出了全面规定。这意味着我国的注册制改革继2019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2020年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增量+存量”改革、2021年北交所成立并同步试点注册制后,正式在全市场推广,对于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影响将逐步释放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将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完善优胜劣汰机制。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合计近1100家,首发融资1.2万亿元,均占到试点注册制以来全市场相关数据一半以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近九成新上市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同时,2019年以来,已有85家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更多资金向盈利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集中,强化优质优价趋势。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全面注册制有助于夯实直接融资体系制度基石,提升投融资效率,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业内人士指出,全面注册制改革中长期对一二级市场带来积极影响。新股市场将平稳过渡,预计年度融资额约5500-6000亿元,中短期对A股资金面影响有限。 具体到市场影响,粤开证券分析师陈梦洁指出,全面注册制推进将直接利好资本市场核心参与者券商和金融科技等板块。一方面,上市门槛的降低一定程度上代表潜在业务的增加,承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有助于投行业务体现其成长性,同时投资难度的提高势必进一步降低个人投资者比例,资产托管和投顾服务也将受益。另一方面,退市等配套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倒逼投行发挥“守门人”作用,促进承销商加强核心业务能力和主体责任意识,从而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平稳发展。在此背景下,专业能力强以及具备综合实力优势以及项目储备优势的头部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此外,尽管全面注册制与“专精特新”并不直接相关,但从推行全面注册制的目的来看,还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专利成果大幅高于其他中小企业平均水平,一大批“小巨人”企业的涌现,有利于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但鉴于不少“专精特新”企业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预计在推行全面注册制后,解决优秀“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方面预计将获得倾斜和支持。
lg
...
金融界
2023-02-03
济人药业
IPO
:只靠一款疏风解毒胶囊就能上市吗?
go
lg
...
了产品因素之外,济人药业之所以急着冲击
IPO
,另一原因可能是“被钱所迫”。 根据济人药业申报稿中的资产负债表数据,2019年至今,公司的货币资金未曾超过1亿元,短期借款却一直保持在2~3亿元的水平上,而这还没有考虑到应付账款、票据以及一年内到期负债等流动负债数据。但根据济人药业的申报稿,公司就算
IPO
能够募足需要的所有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部分只有1.2亿元,与货币资金和短期借款之间的缺口相比差距甚远。 说得明白一点,除非回款能及时跟上,否则公司的货币资金应对借款已经捉襟见肘,光靠1.2亿元的流动资金也是杯水车薪——这还没有考虑其他的日常需要。 (根据济人药业申报稿数据整理) 总结起来,济人药业拥有独家专利药品固然很好,但仅有一款产品并不够。不仅如此,如果济人仍然决定“一款产品打天下”,销售回款正常,偿债正常的情况下,各方自然皆大欢喜,如若不然,公司的偿债能力可能直接受影响,货币资金就是例子。 投资者在决定是否参与济人药业的
IPO
时,以上因素需要考虑在内。
lg
...
证券之星
2023-02-03
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950万增38% 比亚迪1月涨62%理想汽车重夺新势力销冠
go
lg
...
安预计在2023年年底或2024年年初
IPO
上市。 “蔚小理”常年占据造车新势力的局面被打破,哪吒汽车成为搅局者。 哪吒汽车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累计销量为15.21万辆,同比增长118%,实现连续29个月的同比增长,这一销量数据把“蔚小理”甩在了后面。 来到新的一年,哪吒汽车1月交付6016辆,相比上年同期的11009辆下滑45.35%。 2022年12月,哪吒S开始交付,标志着哪吒汽车正式入驻20万元至30万元级别的主流市场。2023年1月,哪吒S交付1517辆。 理想汽车新车上市月销或达2万 在哪吒汽车减速之下,理想汽车已迎头赶上。 2022年全年,理想汽车总计交付13.32万辆,同比增长47.2%。2023年1月,公司交付量达1.51万辆,同比增长23.4%,重新夺得造车新势力“销冠”。 市场预计,目前,理想汽车旗下仅有理想L9和理想L8两款车型,且售价方面也不低,不过在2月8日,理想L7将迎来上市,届时交付后有望助理想汽车月度交付量持续稳定在2万辆以上。 蔚来汽车2022年共计交付12.25万辆汽车,同比增长34%。此前,公司曾立下2022年销量15万辆的目标,显然未及预期。 据蔚来汽车官方数据显示,1月份蔚来汽车交付新车8506辆,同比下滑近12%,环比下滑46.2%。其中,公司出自第二代技术平台ET7、ES7和ET5三款车型交付量占当月总交付数的85.6%,成为销量主力车型。 新车方面,蔚来EC7、全新ES8等全新车型将于2023年上半年开启交付。 1月份,小鹏汽车的交付量惨遭“腰斩”,共交付5218辆新车,同比下滑59.63%,其中G9交付2249辆。 零跑汽车的月度交付量下滑较为严峻,1月交付1139辆汽车,较上年同期的8085辆同比下滑85.91%。 极氪汽车和岚图汽车1月的交付量也有所回落,其中极氪汽车交付3116辆,同比下滑约12%;岚图汽车交付新车1548辆,环比下降10.5%。 有业内人士指出,造车新势力1月交付量下滑主要是受到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的影响。2022年底,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正式退出,多数车企均采取了优惠政策抢抓销量,促使了部分提前消费,间接导致了1月交付量的下滑。 近日,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1月正值春节长假,全国销售门店日常运营和用户上牌均受到较大影响。 长期从事汽车研究的业内人士肖越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有限,未来新能源汽车景气向上趋势不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671.6万辆和65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7.77%和94.26%;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4.2万辆和3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84%和78.89%。 汽车观察员肖红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预计我国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950万辆,同比增长约38%。
lg
...
金融界
2023-02-03
中国启动全面注册制改革 盘活社会资本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go
lg
...
质是提高市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提高市场
IPO
的效率,高质量、高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改革后多层次市场体系将更清晰 2018年11月,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首被提出,这标志着我国注册制改革进入启动实施阶段。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创板公司上市交易。逾一年后,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落地。2021年11月,北交所揭牌开始,同步试点注册制。 经过四年的试点,证监会指出,市场各方对注册制的基本架构、制度规则总体认同,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的功能作用明显提升,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发行人、中介机构合规诚信意识逐步增强,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更趋完善,市场结构和生态显著优化,具备了向全市场推广的条件。 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则是沪深交易所主板。证监会强调,改革后主板要突出大盘蓝筹特色,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相应的,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并与科创板、创业板拉开距离。这就意味着,主板改革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更加清晰,基本覆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不仅涉及沪深交易所主板、新三板基础层和创新层,也涉及已实行注册制的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在制度规则层级方面,既有证监会规章、规范性文件,也包括证券交易场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方面的业务规则,以及规则适用指引、业务指南等具体操作性文件。在规制内容方面,除了
IPO
,还有再融资、并购重组,也涵盖了交易、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在产品方面,不仅包括股票,还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优先股、存托凭证等。 优化发行上市审核注册机制等 注册制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并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此次改革在优化发行上市审核注册机制、优化发行上市审核注册机制等方面作出详细安排。证监会的职能也将有所转变,以加强对交易所审核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 具体而言,审核注册机制是注册制改革的重点内容。此次改革证监会对发行上市审核注册机制做了进一步优化,即保持交易所审核、证监会注册的基本架构不变,进一步明晰交易所和证监会的职责分工,提高审核注册的效率和可预期性。同时,加强证监会对交易所审核工作的监督指导,切实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 同时,在主板交易制度改革方面,本次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三种,一是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二是优化盘中临时停牌制度。三是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纳入融资融券标的,优化转融通机制,扩大融券券源范围。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改革从主板实际出发,对两项制度未作调整。一是自新股上市第六个交易日起,日涨跌幅限制继续保持10%不变。主要考虑是,从实践经验看,主板存量股票及新股第6个交易日起波动率相对较低,10%的涨跌幅限制可以满足绝大部分股票的定价需求。二是维持主板现行投资者适当性要求不变,对投资者资产、投资经验等不作限制。 董登新指出,注册制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企业大开绿灯,注册制的包容主要是针对高成长性、高科技、具备较强研发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 此外,在放管结合方面,证监会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在“放”的同时加大“管”的力度,督促各市场主体归位尽职,营造良好市场生态。在注册制下对公权力运行的监督制衡方面,证监会强调下一步将建立发行人廉洁承诺机制,深入推进中介机构廉洁从业建设。 董登新表示,全面注册制改革对市场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信息披露的监管将成为市场监管的重中之重。严查严打证券违法犯罪,包括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和财务造假,这将是落实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要一环。市场在强调市场监管和法治化的同时,也会逐渐淡化过去过度的行政干预,通过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让投资者学会用脚投票。未来的退市制度,也将会发挥更强的淘汰机制作用以及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
lg
...
金融界
2023-02-03
上一页
1
•••
678
679
680
681
682
•••
799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贸易战突发重磅!中国“减持”美国国债储备 已不再是美国第二大外国债权国
lg
...
中美突传将迎第二轮“货运海啸”?黑天鹅事件震惊供应链 中国赴美货船订单暴增
lg
...
周评:特朗普愿赴华会见习近平!美国单方面关税来袭 比特币、黄金行情逆转
lg
...
中美信号模糊!彭博社:特朗普试图“孤立”中国 但美国对华鹰派人士担心……
lg
...
特朗普被控滥权!英媒:16个“神秘匿名人物”交易获利 受邀参与TRUMP晚宴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0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61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