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马斯克宣布xAI公司推出下一代AI模型Grok 3,英伟达预告进军AI PC市场,AI眼镜成CES 2025焦点
go
lg
...
计划现已顺利推进。 Grok 3被视为
OpenAI
最新旗舰模型o3的竞品。马斯克曾表示,Grok 3将成为全球最强大的AI模型之一。 此消息在全球AI领域引发了高度关注,标志着AI技术进步的重要一步。 英伟达CES 2025 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将于1月7日至10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预计展会将吸引超过13万名参会者,英伟达作为全球AI行业的领军企业,预计将在此期间宣布进军AI PC市场。 英伟达CEO黄仁勋将在展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并可能发布新一代GeForce RTX50系列显卡。美国银行分析师Vivek Arya预测,英伟达将与联发科合作,开发面向客户端PC的Arm处理器,进入高端笔记本电脑市场。 AI眼镜创新 作为CES 2025的焦点之一,AI眼镜应用创新预计将引发广泛关注。多家厂商将展示最新的AI眼镜产品,其中包括索尼、雷鸟创新与阿里云的深度战略合作。AI眼镜被看作是继智能手机后,下一个重要的移动终端设备。 此外,Meta智能眼镜MetaView的应用下载量激增,也表明市场对AI眼镜的强烈需求。根据IDC的预测,全球AI眼镜的渗透率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20%。 编辑观点 在AI技术的迅速发展下,xAI推出Grok 3和英伟达进军AI PC市场表明AI技术正在引领科技产业的变革。同时,AI眼镜的创新也代表了移动终端设备的新方向。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未来几年将是AI设备全面普及的关键时期。 名词解释 Grok 3:由xAI公司推出的下一代AI模型,预计具有比Grok 2更强大的计算能力。 AI眼镜:集成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眼镜,能够提供增强现实(AR)和其他智能功能。 CES: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展览会,每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吸引全球科技行业的重要企业展示最新产品。 英伟达:全球领先的图形处理单元(GPU)生产商,近年来积极进军AI领域。 xAI:由马斯克创办的AI公司,致力于推出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与技术。 2025年相关大事件 2025年1月7日至10日:CES 2025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AI技术创新成为展会的焦点。 2025年1月3日:马斯克宣布xAI公司推出下一代AI模型Grok 3。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1-06 00:10
马斯克宣布Grok 3即将推出,英伟达或进军AI PC市场——CES 2025科技春晚引关注
go
lg
...
界上最强大的AI,这也使得该模型被视为
OpenAI
最新旗舰模型o3的强劲竞品。值得一提的是,Grok 3原计划在2024年年底推出,但此前曾一度传出“跳票”的消息。市场分析认为,xAI团队规模较小可能是导致延迟发布的原因之一。尽管如此,Grok 3的推出仍然被视为全球AI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与此同时,全球AI巨头英伟达也传出了重磅消息。据预计,英伟达将在即将到来的CES 2025上正式宣布进军AI PC市场。这一消息使得英伟达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CES作为全球科技领域的开年重头戏,被誉为“科技春晚”,吸引了全球众多科技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据悉,今年的CES将于1月7日至10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预计将吸引超过13万名参会者和4800多家参展企业,其中包括323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参展商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300余家。 在CES 2025上,AI应用创新无疑将成为展会的核心亮点之一。多家科技厂商预计将展示其最新的AI技术和产品,其中AI眼镜有望成为展会的焦点。据报道,多家厂商将展示其最新的AI眼镜产品,掀起一场“百镜大战”。市场分析认为,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AI眼镜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重要移动终端入口,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将成为AI眼镜元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有望在2025年达到1000万副左右。 除了AI眼镜外,英伟达、AMD和英特尔等科技巨头也预计将发布一系列新品。其中,英伟达CEO黄仁勋将在展会现场发表主题演讲,并有望正式发布新一代GeForce RTX50系列显卡。此外,英伟达还被预计将在展会上宣布进军AI PC市场的计划。这一消息使得英伟达成为CES 2025上备受瞩目的企业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xAI公司在近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去年12月23日,xAI公司宣布在C轮融资中筹集了60亿美元资金,投资方包括A16Z、Blackrock等知名投资机构。此外,战略投资者英伟达和AMD也参与其中,并继续支持xAI快速扩展基础设施。此次融资将用于进一步加速xAI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出突破性产品,并加速未来技术的研发。
lg
...
金融界
01-04 21:23
苹果到底为啥涨?
go
lg
...
一开始就有人猜测,用户已经熟悉直接使用
OpenAI
的ChatGPT或谷歌来利用这些AI功能。所以,苹果需要紧密的AI集成来满足用户,而在2025年,iPhone还没有能够满足用户的功能。 最近发布的iOS 18.2增加了一些新功能,比如Genmoji和ChatGPT集成。苹果智能创造了新的表情符号,并与现有的生成式AI服务进行了整合,这似乎并不是促使消费者购买更多AI iphone的产品开发。 Open AI已经从高性能用户支付订阅使用生成性AI服务中获得超过3亿美元的月收入。苹果AI继续落后,而整个想法是边缘计算最终将取代当前的生成性AI功能。然而,这家科技巨头似乎在整合ChatGPT等AI功能方面过于缓慢,特别是考虑到新功能显然只是直接将用户发送到ChatGPT: 苹果展示了其ChatGPT集成作为Siri知识的次要部分,Siri回答某些问题,其他问题由ChatGPT回答。但在iOS 18.2中,你可以以“问ChatGPT”开始你的Siri请求,助手将自动将查询直接发送给ChatGPT。 非理性的历史新高 尽管产品再次失败,苹果在2024年结束时达到了260美元的历史新高。在此过程中,该股票的市值几乎达到了4万亿美元,从几年前首次达到的2万亿美元估值上升。 在这段时间里,苹果的市值翻了一番,同时报告了以下季度增长率。自2022年9月季度报告8%的增长以来,这家科技巨头在接下来的8个季度中有5个季度的年增长率是负的。 来源:YCharts 实际上,在此期间的收入相对持平或下降。推动股价上涨的全部兴奋点是AI潜力,但苹果进入2025年时,苹果智能是一个巨大的失望。 iPhone收入在22财年达到2050亿美元的峰值。苹果需要iPhone收入加速增长,以证明业务的大幅增长,否则服务增长不足以推动增长。 来源:sixcolors 对于24财年,服务收入仅增长了110亿美元,达到960亿美元。服务增长了13%,但收入增长率不足以产生分析师预测的6%以上的增长率。 苹果预计在25财年产生4140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230亿美元。大约一半的增长将归因于历史服务,其余的来自iPhone或与苹果智能相关。 摩根大通分析师已经暗示,iPhone 16的势头在进入12月时已经减弱。最大的问题显然是对苹果智能的低认知度,最新的数据不支持AI iPhone未来获得更多兴趣。 尽管存在这些AI问题,但像Wedbush Securities这样的分析师继续推动更高的股价。要达到325美元,苹果将不得不以近5万亿美元的市值交易。 记住,上面的数据突出显示,苹果达到260美元已经是对AI机会的提前兴奋。从这里获得更多的上涨将需要这家科技巨头生产出超越AI炒作的新产品。 Vision Pro 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失望。这家科技巨头的MR设备在VR/MR市场的市场份额仅为5%,预计2025年将销售近1000万台单位。 苹果现在迫切希望在谷歌反垄断案件中作证。苹果每年从谷歌搜索作为Safari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中获得200亿美元的费用,这些收入可能会消失。 这里的问题是,苹果的交易价格是25财年EPS目标的34倍。苹果现在比其他科技巨头更贵,所有这些都预计增长10%以上,通常增长率是苹果的两倍。微软尽管直接投资于
OpenAI
,但价格稍便宜,谷歌和Meta Platforms都已经将AI整合到他们的平台中,以推动更高的使用率和更多的广告收入。 来源:YCharts 综上,很难去找到苹果大涨的业绩原因。这家科技巨头将难以实现未来几年预测的6%销售增长率,这是一个增长率,很难证明15倍的远期P/E倍数是合理的。 苹果预计在25财年产生7.39美元的EPS。以15倍EPS目标计算,该股票的价格目标仅在110美元左右,远低于当前价格,更不用说分析师画的300美元以上的饼了。 总结 由于与Vision Pro和AI等相关产品的炒作,该股票在过去两年中急剧上涨,但两者都没有带来太多的增长。迹象表明预测的增长率过高。 $苹果(AAPL)$
lg
...
老虎证券
01-03 18:30
美元大涨!国际大行警告
go
lg
...
达的投资包括马斯克旗下的xAI,以及对
OpenAI
、Cohere、Mistral和Perplexity等知名AI模型提供商的投资。此外,英伟达的初创企业孵化器Inception也帮助了数千家初创公司的早期发展。 最近,英伟达还完成了对以色列Run:ai的收购。欧盟委员会在2024年12月20日宣布无条件批准英伟达收购Run:ai的提议,认为该交易不会引发欧洲经济区的竞争问题。Run:ai专注于通过软件优化GPU的使用效率,使其能够更好地支持AI工作负载。 英伟达的投资范围广泛,涉及医疗技术、搜索引擎、游戏、无人机、芯片、交通管理、物流、数据存储和生成、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形机器人等多个AI应用领域。其投资组合包括估值已飙升至数十亿美元的初创公司,如CoreWeave和Applied Digital。 英伟达如此频繁的交易活动引发了对其在AI行业影响力的担忧,尤其是在美国、欧洲面临反垄断审查的背景下。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Bill Kovacic表示,竞争监管机构正密切关注这种“主导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的行为。 然而,英伟达表示:“我们正在努力发展我们的生态系统,支持优秀公司并增强我们的平台。我们凭借实力竞争和取胜,这与我们的任何投资无关。” X和谷歌尚未申请马来西亚社媒运营许可证 据马来西亚互联网监管机构称,根据周三生效的马来西亚新法律,埃隆·马斯克旗下社交平台X、以及运营视频流媒体平台YouTube的谷歌尚未申请社交媒体运营许可证。 马来西亚通信与多媒体委员会(MCMC)表示,X称其在马来西亚的用户数量没有达到获得许可证所需的800万门槛。该委员会正在努力核实该平台的说法。 与此同时,谷歌正在与MCMC进行谈判,以解决其对该平台的视频共享功能和许可分类的担忧。该委员会表示,它讨论了提出的问题,并将确保YouTube和相关平台了解他们的责任。 MCMC还表示,微信与字节旗下TikTok领先其他科技巨头签署了新规则,Telegram正处于流程的最后阶段。 去年7月,MCMC曾发布公告,明确要求任何在马来西亚拥有超过800万用户的社交媒体平台必须在2025年1月1日之前获得在该国的运营许可。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规范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保障用户权益及网络安全。这也是马来西亚当局让大型科技公司对非法内容负责的一部分。MCMC表示,违反许可证要求的平台可能会受到调查或监督。 礼来官宣替尔泊肽正式在中国上市 1月2日,礼来中国透露,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 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商品名:穆峰达)正式在中国上市,同时覆盖两项适应证,包括二型糖尿病和减重。穆峰达目前在中国上市了4种规格,包括2.5 mg:0.5ml,5 mg:0.5ml,7.5 mg:0.5ml,10 mg:0.5ml。 穆峰达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 获批用于二型糖尿病和长期体重管理的每周一次GIP/ GLP-1受体激动剂。减重版替尔泊肽在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30.18亿美元,与诺和诺德GLP-1药物司美格鲁肽在全球GLP-1赛道的第一梯队。此前国内多家电商平台已经有替尔泊肽的诊疗拿药服务,平台各个商家的价格有所差异。
lg
...
金融界
01-03 09:02
AI大模型行业的2025年:智能体、多模态、更普惠
go
lg
...
智能体的元年,也将是AI终端的元年。
OpenAI
CEO奥特曼不久前也曾说:“我们会拥有越来越好的模型,但我认为下一个巨大突破来自智能体。” 这背后的驱动力在于基础大模型是由海量知识库组成的“大脑”,能按提问和任务给出相应地回答和操作,但仍有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大模型作为Copilot(助手),快思考、有广度但缺深度、欠精准;大模型回答的质量取决于提问的水平或对任务的精确描述;在共情方面,大模型在工程或医疗等领域未经实验或临床实践,书本知识难成感悟;对特定任务,基础大模型的大而全不仅大材小用且效率比较低。 而所谓AI智能体,实际上就是由AI驱动的软件工具,只需要给出最小的监督,它就可以执行多步骤任务。除了自然语言处理,AI智能体还可以做决策、解决问题、执行任务时与环境互动。智能体本身是一种可接受自然语言命令、可与场景互动并具有初步思维链的小程序,可拆分任务,具有记忆、规划、调用工具和执行行动的能力。不仅如此,智能体通过在行动中闭环长思考将大模型的知识转化为长期记忆甚至感悟,可独立于大模型执行特定任务。 在赋予了大模型“先验”的世界知识之后,AI正在学会感知、检索、分析、推理、规划、决策、执行,变成智能体。它能干活,陪伴和融入人类的场景之中。2025年,一些企业将会像培训员工一样构建智能体,让它们使用工具,在不同的应用和平台之间调用函数与功能,协助或独立完成任务。智能体之间还会协作,它们改写软件和服务。创造价值,AI就是智能体。 信息技术服务和咨询公司凯捷(Capgemini)发布的报告称,虽然目前只有约10%的企业已经开始使用AI智能体,但82%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智能体整合到工作流中。 可能的趋势二:多模态市场增长 第二个可能的趋势是多模态市场的增长。多模态是人类世界的本来样貌,AGI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朝向多模态的。技术将实现从文本、图像、视频,再到声、光、电,甚至分子、原子等各类模态,而且具备跨模态迁移的特性。 随着通用人工智能渐行渐近,大模型将走向多模态。当前,大模型正在向端侧转移,端侧大模型具有本地数据处理效率更高、节省云端服务器带宽和算力成本、对用户数据更好的隐私保护、开启更多交互新方式和新体验等独特优势,或将成为未来交互新入口。 同时,人工智能在数学推理、新药研发、材料发现、蛋白质合成等领域大显身手,“AI科学家”有望加速问世。随着数字交互引擎与GenAI等技术的加速融合,未来将打造更多超级数字场景,助力数实融合走向新高度。 因此在2025年,多模态AI或许将成为企业采用AI的主要驱动力。这种技术通过整合图像、视频、音频和文本等多种数据源,使AI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准确性从更广泛的上下文源中学习,提供更精确、定制化的输出,创造自然直观的体验。 谷歌相关报告预计,全球多模态AI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24亿美元,到2037年底达到989亿美元。 可能的趋势三:更加普惠便捷 第三个可能的趋势是更加普惠便捷。大模型天然是一个应用导向的技术,有两条大的发展曲线:一条曲线是能力上升,一条曲线是成本下降,带来技术能力快速地落地和应用。 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史,就是一个用更低的价格做出更好的产品、完成最大程度普惠的过程。 如芯片上晶体管密度在摩尔定律的指导下快速提升,但单位晶体管的制造成本却以更快的速度下降,这也才有了后来所有人都能用得起的电视、电脑、手机以及互联网。 在动辄百亿的资本开支面前,大模型作为某种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其规模效应需要尽早浮现,其商业化路径需要尽早清晰化。 关于AI普惠,国内的大厂已经开始行动。例如火山引擎旗下豆包视觉理解模型价格,每千tokens输入价格为3厘。据介绍,1元钱就可处理284张720P的图片,比行业价格便宜85%。 再如12月31日,阿里云宣布本年度第三轮大模型降价,通义千问视觉理解模型全线降价超80%。其中Qwen-VL-Plus直降81%,输入价格仅为0.0015元/千tokens,创下全网最低价格;更高性能的Qwen-VL-Max降至0.003元/千tokens,降幅高达85%。按照最新价格,1块钱可最多处理约600张720P图片,或1700张480P图片。 结语:人工智能行业迎来新起点 随着2025年的到来,人工智能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智能体的蓬勃发展、多模态市场的快速增长以及技术的普惠化,共同勾勒出一个更加智能、互联和个性化的世界。这些趋势不仅预示着技术的创新,也将深刻影响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社会结构。 智能体的兴起,让我们看到了AI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执行的转变。它们将成为我们日常工作中的得力助手,不仅提高效率,更在某些领域展现出超越人类的能力。多模态AI的发展,将使得大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响应复杂的查询,提供更加丰富和直观的交互体验。而技术的普惠化,则意味着更多的人和企业能够负担得起并利用AI技术,这将极大地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创新。
lg
...
证券之星
01-02 15:46
一文回顾2024科技圈!全球算力大战火热朝天,国产AI迎“破圈时刻”
go
lg
...
也将层出不穷,令人期待。 国外大模型:
OpenAI
领衔,苹果迈步跟上 2024年开年,AI领头羊
OpenAI
率先炸场,于2月16日推出首个AI视频生成模型Sora。 Sora可以直接输出长达60秒的视频,生成的视频demo令人惊艳,瞬间引爆全球,多模态AI成了行业热词。 随后5月,
OpenAI
还发布了多模态模型ChatGPT-4o。 临近年底,
OpenAI
又甩出“王炸”,12天12场发布会,推理大模型GPT-o1正式版、Sora、Canvas、新一代推理大模型GPT-o3等新产品轮番登场。 除了
OpenAI
等新兴独角兽,美国科技巨头也在不断加速全球AI布局。 6月11日,WWDC 2024正式拉开帷幕,苹果推出了自己的AI,并将其命名为Apple Intelligence。 同时,苹果还在与多家人工智能接洽,计划将他们的大模型技术整合进iPhone中。 海外的合作伙伴可能包含
OpenAI
、谷歌、Meta以及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Perplexity,中国包括百度、腾讯、字节等。 8月14日,马斯克旗下xAI公司正式发布新一代Grok-2大模型。 12月6日,Meta宣布推出一款新的Llama系列生成式AI模型:70亿参数的Llama 3.3、又称Llama 3.3 70B。 12月12日,谷歌新一代大模型Gemini 2.0登场,新一代模型专为AI Agent而打造。 此外,谷歌还推出了一项名为深度研究(Deep Research)的新功能,基于高级推理和长上下文能力,能直接干研究助理的活儿。 这一年,国外大模型继续进化,性能越来越强大,通过手机、电脑等渗透到用户的生活中。 国产大模型不断“破圈” 这一年,国产大模型同样一路狂奔,始终未曾停下追逐行业龙头的脚步,Kimi、智谱AI、豆包等相继“破圈”。 今年2月,成立还不满年的月之暗面完成超10亿美元融资,获得了国内AI大模型公司迄今以来的单轮最大金额融资,估值约25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 3月18日,月之暗面宣布,Kimi智能助手上下文无损输入长度提升至200万字。用户可以一次性上传长达200万字的文本让Kimi学习,只要10分钟时间,它就能迅速理解,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输出需要的答案。 以长文本出圈后,大量用户纷纷试用,Kimi的访问量一度超过了2000万。 10月25日,国内大模型独角兽公司智谱AI正式上线AutoGLM新功能,以AI Agent出圈。 AutoGLM只需通过简单的文字或语音指令,AutoGLM就能模拟人类操作手机,执行任务。 国内知名量化巨头幻方旗下旗下的DeepSeek-v3年末出击,以性价比出圈。 DeepSeek-v3的参数量高达671B,在预训练阶段仅使用2048块GPU训练了2个月,且只花费557.6万美元。但在性能上,DeepSeek-v3和世界顶尖的闭源模型GPT-4o以及Claude-3.5-Sonnet不分伯仲。 一时间,数据蒸馏、推理算力成为焦点,行业纷纷开始讨论算力需求下滑是否会大幅下滑,AI预训练时代是否终结、行业迎来推理时代等命题。 12月18日,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大模型家族迎来重磅更新, 其推出的AI 陪伴玩偶 “显眼包 ”更是引发抢购。 截至11月底,豆包APP在2024年的累计用户规模已成功超越 1.6 亿,每日平均新增用户下载量稳定维持在80万,成为全球排名第二,国内排名第一的AI app。 豆包应用的火爆,给AI算力带来了无限想象空间。 数据显示,仅2024年,字节跳动在AI上的投入就达到800亿元。市场上关于“字节明年将在算力上投入1600亿元”,“70亿美元购买英伟达芯片”等传闻不断,引得其不得不多次出面辟谣。 看到国内AI大模型的不断“破圈”之后,小米、理想坚定了“ALL IN AI”的战略。 有消息称,小米正在着手搭建自己的GPU万卡集群,将对AI大模型大力投入。 雷军放话称:“在AI硬件这件事情上,最核心的是手机而不是眼镜,小米在这个领域不‘all in’是不可能的。” 理想发布AI Talk,李想透露,他本人要从车企CEO转变为人工智能企业CEO,理想公司要做的是人工智能的汽车化,而非汽车的智能化。 这一年,尽管受到了美国对AI芯片出口的限制,但国内的大模型依然在奋力狂奔,所幸每一份努力都未曾被辜负,越来越多的国产AI应用“破圈”。 AI、量子计算芯片齐飞 软件飞速发展的同时,全球的硬件市场也迎来了重大的革新。 3月18日,英伟达正式推出名为Blackwell的新一代AI图形处理器,首款Blackwell芯片名为GB200,其运算速度比上一代芯片提升30倍。 原本GB200预计是在今年上市,不过,因一些设计缺陷,GB200延迟了交货。 12月底,又有媒体报道,英伟达预计明年3月GTC大会揭露下一代GB300 AI服务器产品线。GB300芯片性能在GB20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功率1400万,单卡FP4性能提升1.5倍,HBM容量从192GB提升到288GB。 图源:英伟达 12月12日,博通发布财报,随后股价暴涨,一举成为全球第九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公司。 博通透露,目前正在与三个大型客户开发AI芯片。到2027年,市场对定制款AI芯片ASIC(专用集成电路)的需求规模将达600亿-900亿美元。 这一下引起了市场对ASIC芯片的关注。ASIC是一种为某种特定任务设计的芯片,一般会被应用于特定设计和制造的设备中,执行必要的功能。在AI芯片中,ASIC被用来处理特定的任务,且相比GPU而言,拥有更高的处理速度和更低的能耗。 那么,未来,ASIC能抄到英伟达和GPU的老家吗? 与AI一样,量子计算有望引领下一轮的科技革命。今年,量子计算领域同样迎来了重大突破。 12月10日,谷歌宣布研发出新的量子芯片Willow,芯片尺寸仅4平方厘米,内建105个量子位元(Qubit)。 Willow芯片实现两项重大突破:一是性能也就是计算能力的大幅飞升,5分钟即可完成相当于目前运行速度最快的计算机10²⁵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二是强大的量子纠错能力。 人形机器人被看好 2024年,AI应用持续落地,AI Agent、机器人等相关产品层出不穷,人形机器人成为了最被看好的方向。 在过去的一年里,
OpenAI
多次暗示对机器人项目重燃热情,并重启了四年前解散的内部机器人软件团队。12月底,有知情人士透露,
OpenAI
最近考虑开发一种类人机器人。 国内也有类似消息,传比亚迪已开启人形机器人项目,内部代号“尧舜禹”,目前团队正处于招聘状态。 同时,已深耕行业多年的企业发布了新产品的展示视频,效果令人惊艳。 12月10日,特斯拉机器人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在复杂地形上行走的最新进展。 从视频中看,Optimus不仅能够上坡,还能下坡,虽稍显笨拙,但步速与普通人差不多,全程没有摔倒。 12月23日,宇树科技发布的一段不到2分钟的视频,展示其最新推出的Unitree B2-W工业轮足机器人最新性能。 视频中,该机器狗展示了爬山、涉水、跑酷、载人等一系列秀翻全场的操作。 这一年,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共同前进,提升产品灵活性和学习能力,为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黑悟空”搅动游戏圈 除了大模型和机器人,今年,我们还见证了国产游戏的崛起。 8月20日,中国首款3A大作《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成为现象级游戏。 《黑神话:悟空》全平台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300万人,销量一举突破2000万份,总收入或超过10亿美元,还顺便带火了山西旅游。 12月,在被喻为“游戏界奥斯卡”的The Game Awards游戏大奖(TGA)上,《黑神话:悟空》获得4项提名,包括最大奖项“年度最佳游戏”,以及最佳游戏指导、最佳动作游戏及最佳美术指导,均为中国游戏首次被提名。 最终,《黑神话:悟空》获得了最佳动作游戏及玩家之声奖项,遗憾落选年度最佳游戏。 对此,游戏科学创始人、《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发长文感慨:“必须承认,有失落,有遗憾,更多的则是放下幻想。今年入围的游戏都很出色,可我真没搞明白这次年度游戏的评选标准是啥,我特么白来了!” 尾声 步入2025年,全球的科技大盛宴只会越来越热闹,国内科技巨头纷纷加大算力投入,小米、理想、字节坐上“牌桌”,万卡集群成为了大厂标配。 海外谷歌、微软、苹果、
OpenAI
、特斯拉等仍在积极狂奔,发力大模型、AGI、AI Agent、人形机器人等,试图从这轮AI科技浪潮中捕获最大的那条“金枪鱼”。 展望2025年,科技狂潮还会继续翻滚,一切都是充满变化,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 最终,谁能够成为勇立潮头的那艘船,我们大家都将是见证者。
lg
...
格隆汇
01-02 09:09
2024年A股市场爆炒奇观:谷子、豆包、麻将齐上阵,最想不到的竟是……
go
lg
...
即燃爆 2月16日,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头
OpenAI
推出了其首个文生视频模型Sora,瞬间在全球科技界和内容创作领域引发热议。 该模型具有强大的视频生成能力,用户通过输入文本指令,即可生成长达60秒的视频,其生成的内容高度逼真,细节丰富,甚至让人难以区分AI和现实。 Sora的出现无疑是人工智能在内容创作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使得内容创作门槛大幅降低。 在未来,内容创作或将不再需要实际拍摄以及复杂的后期制作流程,仅凭简单的文字描述就能够生成高质量的视频内容,这将给影视、游戏等视频创作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 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变革浪潮中,部分个股备受关注。从全面表现来看,安诺其累计涨幅居首,科德教育、因赛集团等涨幅居前。 “低空经济”:政策护航,加速腾飞 低空经济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部分地区可延伸至3000米)的空域内,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要载体,开展载人、载货及其他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并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3月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在政策面持续不断的利好加持下,低空经济概念股在A股市场上迅速崛起,成为备受瞩目的热门风口之一。 开源证券认为,低空经济已经迎来从国家层面产业规划、空域管理到各地地方补贴再到基建招标、应用场景打造的“宏观-中观-微观”纵向落地,建议关注低空经济板块后续行情。 从全年表现来看,万丰奥威、宗申动力年度涨幅接近300%,光启技术、佳力奇、中信海直年度涨幅均超过200%。 “并购重组概念”:一路“狂飙” 自4月12日国务院重磅发布“新国九条”,明确“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综合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以来,这一政策风向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而9月24日横空出世的“并购六条”,更是将并购重组的热度推向新高潮。信达证券认为,在加速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背景下,并购重组或成为券商优化资源配置、助力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受此激励,大量上市公司闻风而动,积极筹划并购重组。 其中,双成药业拟收购奥拉股份跨界半导体行业,跑出14连板;松发股份拟置入恒力重工股权,作价80.06亿元,也实现14连板;南京化纤拟购南京工艺100%股份,录得12连板。 “首发经济”:打造消费新增长点 近来,“首发经济”频繁现身于顶层会议,已然成为我国消费市场中引人注目的新亮点。 所谓首发经济,是指企业首次发布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推进首发经济,旨在通过企业发布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等经济活动,推动消费升级和市场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形成消费增长新动能。 招商证券认为,从扩内需视角来看,消费将成为明年投资主线。通过增加“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为代表的消费场景供给,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在消费链条上形成新的增长点。 “AI眼镜”:开启智能穿戴新时代 2024年11月以来,Rokid、百度、闪极科技等众多品牌纷纷发布AI智能眼镜的相关产品,一时间,AI智能眼镜成为市场焦点,着实将这一概念炒热。 AI眼镜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新兴分支,不仅具备语音识别、物体识别等基础功能,还融合了大模型技术,可实现如外语翻译、精准导航、拍摄记录等多样化的智能应用。 中泰证券研报显示,AI智能眼镜赛道目前的发展阶段,可以对标2014年的智能手表,后续放量可期。 根据wellsennXR预测,2025年开始,AI智能眼镜将在传统眼镜销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快速向传统眼镜渗透。到2035年,AI智能眼镜销量有望达14亿副。 从全年表现来看,星宸科技年度涨幅接近400%,润欣科技年涨幅超230%,博士眼镜、恒玄科技、协创数据年涨幅均超过100%。 “麻将概念”:无厘头炒作的极致演绎 所谓“麻将概念股”,是指那些名称中含有“东、西、南、北、中、发、白”等字眼的股票,通常这类股票市值较小,多属于小微盘股票。 从11月初开始,先是名称中带有“东方”的多只股票如日出东方、大东方、东方精工等纷纷涨停。随后,名称中带有“东南西北中”等字眼的股票也集体异动,股价大面积飘红。 其中,“南”字辈的有南京化纤、南兴股份、南方精工;“西”字辈的西陇科学表现抢眼;“北”字辈虽有提及北京利尔,但实际上在炒作中北巴传媒更为典型;“中”字辈的中科金财、中化岩土也受到资金追捧;“发”字辈的川发龙蟒、松发股份更是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此外,不仅是“麻将概念股”,一些名称中带有数字的股票,如统一股份、二六三、三维化学等,同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动。 “豆包概念”:展现非凡AI魅力 12月,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豆包概念股”的炒作热潮。 豆包作为字节跳动研发的人工智能工具,自发布以来便备受瞩目,迅速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基础。 据量子位智库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豆包App在2024年的累计用户规模已超过1.6亿户,11月单日活跃用户近900万,位居AI应用全球第二、国内第一。 12月18日,在上海举行的2024火山引擎冬季FORCE原动力大会上,火山引擎总裁谭待重磅宣布豆包大模型家族的全面升级,升级涵盖豆包视觉理解模型、豆包3D生成模型,以及全面更新的豆包通用模型pro、音乐模型、文生图模型等。 浙商证券指出,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大模型具备与
OpenAI
的GPT相抗衡的潜力。从投入力度以及市场占有的角度,均展现了字节跳动有望引领行业的迹象。 从全年表现来看,乐鑫科技年度涨幅接近200%。 “谷子经济”:让年轻人纷纷“入坑” 11月26日,A股市场迎来新风口,“谷子经济”概念股集体爆发涨停潮。 “谷子经济”是指围绕二次元IP周边商品的消费文化和经济形态,“谷子”即英文“Goods”的音译。主要涉及漫画、动画、游戏、偶像等领域,涵盖周边产品包括徽章、海报、卡片、手办等。 “谷子”在年轻人中备受欢迎,再加上社交媒体上极高的讨论热度,从而推动了这一概念的崛起。 天风证券指出,中国二次元产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市场规模已达数千亿元。2023年二次元用户规模达到4.9亿人,其中核心二次元用户达1.2亿人。随着二次元文化的普及和影响力的增强,谷子经济的潜在消费者基础或持续增长。 从全年表现来看,中百集团年度涨幅接近200%,永辉超市、利安科技、三只松鼠、安诺其年涨幅均超100%。 “蛇”生肖概念:A股老传统 2024年12月初,随着2025年农历蛇年的临近,A股市场上多个与“蛇”概念相关的股票集体异动。 其中,招商蛇口无疑是最为典型的“蛇”字辈股票,因其名称中直接包含“蛇”字而备受股民关注。不过,由于字面上明确带有“蛇”的股票相对有限,股民们便充分发挥联想能力,挖掘出了一系列与“蛇”相关的股票。 比如,斯莱克和斯迪克,这两家公司因其英文名称以“S”开头,与“Snake”(蛇)的发音相近而被纳入“蛇”概念范畴;漳州发展所在的城市漳州被称为“中国蛇城”,故而也成为了股民眼中的“蛇”概念股。 葫芦娃出自经典动画《金刚葫芦娃》,因动画中葫芦娃与蛇精的激烈战斗而被股民联想为“蛇”概念股;桂发祥更是因为其主营产品麻花的外形与蛇相似,而在“蛇”概念炒作中脱颖而出。 实际上,在A股市场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炒作生肖概念的传统,如兔年的兔宝宝、虎年的湖北广电、牛年的金牛化工、猪年的牧原股份以及龙年的圣龙股份等。 然而,此类基于联想和炒作而产生的行为,本质上是受情绪驱动的投机行为,往往缺少坚实的基本面作为支撑,故而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 疯狂“蹭热点”:从“韩国概念股”到“琼瑶概念股” 在A股市场,蹭热点的概念炒作现象可谓屡见不鲜。 就在刚刚过去的12月,韩国政局陷入动荡,然而韩建河山却意外地成为了被爆炒的“韩国概念股”。 不少网友调侃称“韩国要重建河山?”实际上,韩建河山这家公司本身的业务与韩国并无直接关联。 无独有偶,早在7月,川大智胜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因其名称存在一定谐音解读空间,部分投资者便将川大智胜戏称“美国大选概念股”,可实际上川大智胜是一家从事图形图像等软件技术的公司,与美国大选毫无瓜葛。此外,哈尔斯因与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名字谐音相近,也受到市场追捧。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2月4日知名作家琼瑶去世当天,A股市场上一些被认为与琼瑶作品中的角色有“关联”的个股出现了异动。 其中,与剧中角色“尔康”同名的尔康制药、健尔康,以及与剧中角色“紫薇”听起来相近的智微智能、紫光国微,甚至还包括被部分股民强行关联上的紫燕食品(紫薇+小燕子)、久其软件(永琪)等个股,均在当日的交易中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异动。 这些看似荒诞的现象,实则反映出A股市场对热点事件的快速反应以及存在的投机行为倾向,更多的是投资者情绪面的驱动,缺乏基本面的支撑。
lg
...
格隆汇
01-01 19:52
隔夜美股全复盘(1.1) | 法拉第未来一度暴涨逾40%,收跌逾22%,其概念车FX将于下月亮相CES展
go
lg
...
提速,成本有望降至20万元以内。 4、
OpenAI
网友明年最期待产品排行:AGI、智能体、升级版Sora位列前三 12.31 当地时间12月31日,人工智能巨头
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在X(推特)公布了为期约一周征集的网友对于新产品技术的期待排行,分别是:AGI(通用人工智能)、Agents(智能体)、更好的升级版GPT-4o、更好的记忆存储、更好的上下文窗口、“grow up mode”(成人模式)、深度研究功能、更好的Sora、更个性化。 5、日本制铁提出新方案,提议美政府对美国钢铁产能削减拥有否决权 1.1 据《华盛顿邮报》,周一发送给白宫的文件显示,新日铁提议美国政府对美国钢铁产能的任何削减拥有否决权,以此作为争取拜登总统批准收购美国钢铁的最后一搏。该提案旨在安抚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对此次收购可能“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风险”的警告。两位政府官员和一位行业高管表示,随着白宫的审议继续进行,政府官员首次考虑采取一种方式,将最终决定留给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拜登面临1月7日做出最终决定的最后期限,这位官员称,拜登可能会在满足一系列额外要求的情况下批准收购,比如保留美国的就业机会。在新提案中,新日铁提供了一项为期10年的保证,即在未经财政部领导的审查小组批准的情况下,不会削减美国钢铁在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州、阿拉巴马州、得州、加州和阿肯色州的工厂的产能。除了其现有的承诺外,新日铁还需要额外投资“数十亿美元”。 04 今日前瞻 今日重点关注的财经数据 (1)2025.1.1休市
lg
...
格隆汇
01-01 06:45
年度盘点|人形机器人2024年的正反面
go
lg
...
量产成为共同关键词 过去一年,英伟达、
OpenAI
、微软、特斯拉等国际领先科技巨头纷纷加码人形机器人赛道。与此前不同的是,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技术的突破,而是更加积极地探索商业化落地场景。 日前,特斯拉发布了人形机器人Optimus-Gen2的最新视频。视频中,Optimus稳稳地接住了迎面抛来的网球并放下,反应速度与手部灵活度都有所提升。早在今年5月,特斯拉研发的二代Optimus人形机器人便已进厂实训,计划2025年底之前开始量产销售。据悉,特斯拉基本确定人形机器人在12月有望周产50台,在2025年实现至少1万台产量,预计2026年第三季度大规模量产,年产量约15万台。 11月6日,小鹏汽车发布了全新AI人形机器人Iron。据悉,Iron已经在小鹏的广州工厂初步实践,即将发布和交付的小鹏P7+部分生产岗位已由机器人操作。 12月16日,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已开启通用机器人商用量产。据悉,智元机器人通用机器人年度计划产量为962台。 在此之前,傅利叶、宇树科技、北京中科慧灵、四川天链机器人、魔法原子等企业也都宣布了有关机器人量产的消息。据悉,截至今年10月,傅利叶旗下通用人形机器人GR-1已量产交付超过100台。 正面二:从科幻走向现实,人形机器人开始“进厂打工” 除了量产外,2024年,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现实”,逐渐在多个场景中找到其用武之地。其中,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成为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引入人形机器人进行装配、检测、搬运等工作。从2024年人形机器人的进厂应用情况可以看出,汽车制造是大多数人形机器人企业工业应用的第一目的地。 例如,优必选的Walker S系列已被应用于东风柳汽、比亚迪、吉利汽车等多家车企的生产线,用于辅助生产任务的高效完成。同时,乐聚、智元、银河通用、宇树等公司也与汽车制造商合作,在工厂进行人形机器人的测试和应用探索。 此外,3C电子行业也逐步成为人形机器人应用的新领域。例如,富士康和联想等知名企业,已开始对人形机器人进行初步测试,探索其在精密组装、自动检测和物流搬运等环节中的应用潜力。 反面:通用大模型的进度阻碍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应用 从资本端看,人形机器人更是受到热捧。在资本市场愈趋保守的2024年,人形机器人成为了为数不多被风险资本热捧的赛道。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的统计数据,今年前10个月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至少已有55起融资。加上11月的融资,年内行业的融资事件已超60起。该机构还预测,未来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到2035年,To B场景销量将达75.5万台,市场规模约755亿元;To C场景销量将达125.6万台,市场规模约628亿元。 而比起资本端的热情,业内人士更担心的是如何让它做更实在的事,更快地实现创收。尽管人形机器人在多个场景中都已开始落地,但总体来看,其应用仍处于小规模试点阶段,真正的大规模商业化部署还需克服技术、成本及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有业内人士指出,供应链不一定是缺乏量产的能力,而是在没有形成完整市场链条的当下,他们并没有投入的动力。 今年8月,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王兴兴在谈到人形机器人的“iPhone时刻”时这么说:“2024年年底可能成为人形机器人大规模量产的时间节点——但是那并非是人形机器人的“iPhone时刻”,“还有一段时间,但不会超过五年。” 事实上,从打破技术垄断、让产品走入市场到步入工业化场景、人形机器人“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是一个简单由此及彼的问题。由于算力、成本、应用场景等诸多因素制约,人形机器人目前没有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阶段。 但核心原因还是目前并没有一个通用大模型来支撑人型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 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ChatGPT这样的大语言模型仅仅能解决机器人交互的部分功能,但并不能让它真正干活。 一旦有了通用模型,甚至完全不需要和机器人交流,只要给他布置一个任务,看一张照片,或者敲一个数字,它就能够在工厂拧螺丝,或者在家洗衣做饭,为人类世界真正创造价值。 一旦通用模型的问题得到解决,量产就并不是那么遥远的事。 结语:行业或将加速巨头化,未来比拼的还是算法 但由于行业门槛并没有想象得高,玩家众多,巨头林立,且缺乏商业化实践,人形机器人初创融资企业,几乎没有与投资方进行任何价格博弈的空间。 并且上一波浪潮中胜出的互联网和制造业巨头纷纷入局。国内厂商中,华为于2024年11月在深圳与16家合作伙伴签约,推动具身智能应用落地;近期字节、美团、小米、蚂蚁、百度等也纷纷在不同公开渠道表示推动具身大模型的场景落地或直接从事机器人的研发。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巨头下场,反映了初创企业在这个超多学科交织,又需大量后期资源投入的行业中所面临的尴尬境地。随着巨头的入局,会让资源开始逐步向头部聚拢,行业会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化。因此这一行业或许将加速巨头化。 展望未来,软件算法的进步是产品功能提升和应用场景扩展的关键。其中,环境理解、智能交互及推理决策等大脑算法发展相对成熟,而运动控制相关的小脑算法处于较为初期阶段。核心约束在数据采集与精细运动底层算法上,可重点观察产业界在这些方面的积极迭代与演进。
lg
...
证券之星
2024-12-31
OpenAI
重磅预告2025年!AGI、Agents、GPT-4o升级版、成人模式...
go
lg
...
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
OpenAI
又甩出重磅预告,引爆AI行业。 最新,
OpenAI
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2025年
OpenAI
即将发布的技术产品。 他们分别是:AGI(通用人工智能)、Agents(智能体)、更好的GPT-4o升级版、更好的记忆存储、更好的上下文窗口、成人模式、深度研究特色功能、更好的Sora、更好的个性化定制。 此外,Altman还表示,
OpenAI
即将还有一波大更新,但很多内容没有被提及或只说了一点。 帖子下面,有用户追问,“情报太廉价以致无法计量”为何没能入选? Altman回复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对
OpenAI
的使命至关重要。 1月将发布AI Agent? 在这所有的更新中,最让人期待的还是
OpenAI
的Agents。 目前,AI Agent的赛道竞争非常激烈,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也在该领域中卷技术和应用落地。 如今,
OpenAI
也官宣要入局,这将在该领域掀起新的狂潮,也让人越发地期待,2025年的AI Agent将迎来怎样的重磅新产品。 这也算是AI领域的一项新的里程碑,标志着AI Agent将重新定义生产力,并改变企业的运营方式。 据外媒此前爆料,
OpenAI
正准备推出一款代号为“Operator”的新型AI Agent,该AI Agent可以使用计算机帮人们采取行动,比如编写代码或预订旅行等。 据悉,
OpenAI
领导层宣布,计划于2025年1月发布改AI Agent。作为研究预览,将通过公司面向开发人员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发布。 随着大模型、AI技术的越来越成熟,应用落地成为了下一阶段,而AI Agent将是这一阶段的关键。 此前,Sam Altman曾表示:“我们将拥有越来越好的模型,但我认为下一个巨大突破将是Agents。” 成人模式引关注 此外,Altman在帖文中提及的成人模式也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或意味着,Open可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用户发布不同的产品。 对此,有网友表示,成人模式绝对期待值排名第一。 还有网友表示,“成人模式”?您可以将其标记为“ChatGPT After Dark”。 更有网友表示,等不及要试试成人模式了。
lg
...
格隆汇
2024-12-31
上一页
1
•••
85
86
87
88
89
•••
589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谈判中,特朗普几乎满足中国全部核心诉求!彭博:习近平强硬姿态奏效
lg
...
中美贸易战熄火,中国股市为何还跌了?市场害怕……
lg
...
美国威胁协议失败将重加关税!黄金疯狂崩跌后站上3250,下一走向要等CPI
lg
...
中美突发重磅!路透社独家:华为芯片伙伴融资28亿 中国准备克服美国禁令?
lg
...
美国4月通胀温和反弹,市场押注美联储9月降息?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54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