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报告:2023 年 GameFi 将迎来「大重塑」
go
lg
...
世界中主要的基础设施。比如: 威乐在
Steam
平台上全面禁止使用加密货币和 NFT。 游戏制造 Mojiang 与微软:禁止在 Minecraft 内使用 NFT。 苹果:强制要求所有交易必须通过他们的系统,确保他们对所有应用的购买获得 30% 分成,并限制其他 Web3 工具 但也有一些平台支持 Web3 游戏,比如 Blankos 和 GalaGames 的游戏 Grit。 目前的市场合规仍不清晰,因此导致项目在构建计划时无从下手,对提升创新、招聘员工、投资等都带来阻力。 2022 年合规方面发生了以下几件大事件,也许会对决定未来走向: SEC 调查 NFT 与 $APE 是否能被认定为证券 BlockFi 因借贷服务被罚款 1 亿美元 SEC 将可能继续大刀阔斧地调查加密领域,尤其关注那些大型、利润高的公司。 免费铸币:这是一种强大的获客策略,可防止资产被视为证券(另外避免苹果 30% 的费)。 当前消费者市场情绪低迷、预期较低,这种策略能够帮助 NFT 项目上线。 2023 年的预测 更多合作:目前空间太小,公司之间不应过度竞争。越来越多的协议正在开放其基础设施供所有人使用,比如 Sequence, HyperPlay。 更多游戏:越来越多的优秀游戏将入场,比如 Ember Sword、Illuvium、Guild Of Guardian 和 DigiDaigaku。 早期阶段过热:游戏物品的代币化会导致管理的复杂,从而导致经济的脆弱性。与这些尚未开发完全的游戏进行互动,往往会在游戏发展和经济的早期阶段造成过热。 一些潜在的解决方案: 在游戏的早期阶段限制消耗品的转让,只有在一段时间后,才可以申领与该账户相关的资源。尽早设定目标,保证资产不会无限期地产生投资回报。 限制游戏中资产的经济相关性或寿命,可以采用战斗通行证系统或季度性经济重置,这些做法被《暗黑破坏神 2》、《流放之路》和《逃离塔尔科夫》、《堡垒之夜》等游戏采用。 新模式:链游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执行风险高,技术性强,吸引了大量人才。其独特的概念在于建立完全存在于链上的自主世界,用户可以永恒存在于这个虚拟世界中。 理论上,如果这些模型能够运作并持续下去,玩家将会愿意在这些世界中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一些可以关注的项目有:@darkforest_eth、@0xPARC、@topology_gg、@latticexyz、@matchbox_dao、@influenceth。 PlayFi 和电竞货币化:PlayFi 模式指的是核心游戏循环不受资本影响。货币化是通过一系列围绕游戏的元游戏进行的,比如赌博、票务、奖金池等。 小结 尽管该领域中黑客事件、欺诈、庞氏骗局层出不穷,代币也曾自由落体式下跌,但大量人才和资金涌入,也令人欢欣鼓舞。在过去的 24 个月里,有大约 120 亿美元的资金涌入该领域。 该领域许多的第一代团队和项目将在未来一年面临生存威胁。2023 年可能不是加密货币游戏真正进入主流的一年。上一个炒作周期将在短期内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在分销限制、监管不确定性和用户体验摩擦(如用户与钱包的互动)等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阻力。加密货币解锁了数字产权、二级市场流动性、共享所有权等,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的筹资选择。 制作高质量的产品和体验需要耐心——但这恰恰是在这样一个迅猛发展的领域中所缺失的。 撰文:Insightful,Delphi Digital 研究员 编译:倩雯 来源:DeFi之道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11
GameFi下半场:盘点8款Web3游戏大制作
go
lg
...
mes发行。其非web3版本已经登录了
steam
。web3的玩家将通过
Steam
直接和web2的玩家联通竞技。敢于直接上
Steam
和其他web2的游戏同台竞技,本身也说明了游戏制作的精良品质。 4、Yuliverse Yuliverse的游戏世界参考了知名AR游戏PokemonGo的形式,以真实世界地图作为世界版图,玩家在角色扮演下通过完成任务P2E,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优化P2E模型。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收获探索、社交和人物养成的乐趣。丰富的主线故事情节也十分引人入胜。 5、TownStory TownStory Galaxy是一款社交经营类游戏,用户可以在游戏中建造自己的小镇,还可以在开放世界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玩家进行交流与游戏道具的交易,TownStory的1.0版本将打造成一个web3版本的《动物森友会》,并将会不断升级,最终发展成为一个以社交为主的、集成交易、defi、娱乐等多种基础设施的元宇宙平台。 6、Abyss World 深渊国度《Abyss world》是一款第三人称ARPG游戏。游戏基本是结合开放世界探索玩法的「类魂游戏」,可以自由选择要探索攻略的区域,完成各种主线、支线剧情,而本作的动态任务系统会根据玩家作出的不同行动和决定,改变某些地区人们的结局以及令关卡出现或变化,透过操作不同角色玩家将会创造独一无二的故事。 喜欢丰富故事情节和探索庞大世界观的玩家不容错过。作为魔兽世界深度玩家,看到官方释放的预告片就已经心动了。但是和区块链结合的部分暂时还没有看到,期待官方释放出更多的信息。 7、Undead Blocks Undead Blocks 是一款多人第一人称僵尸射击游戏,玩家扮演幸存者对抗僵尸入侵,喜欢《使命召唤》这款游戏的玩家不要错过。由 Kevuru Games 开发的 Undead Blocks 充分利用了团队在提供令人愉悦和令人上瘾的游戏玩法方面的经验,另外在经济模型上也有独特的创新。 8、Yolofox game Yolofox game是基于“共创”理念打造的旅行放置类休闲游戏,在Yolofox Game中,玩家将会参与游戏内容、文化、玩法的创建和决策,并共享项目收入。团队成员均曾就业于动视暴雪、拳头游戏、育碧、网易等业内头部大厂,有丰富的游戏设计经验。 以上游戏只是web3游戏众多优秀产品的一部分,小编时间经历有限,不能做到每个优秀的游戏都发掘出来,另外好玩也不是衡量web3游戏成功的唯一条件,可能资产市场表现也会一般。小编着重突出了这些游戏的玩法,弱化了游戏的经济系统描述。各位玩家在试玩过程中,避免踩坑。多多在社区交流。 NFTFI经过去年一整年的发展,NFT借贷,租赁,衍生品,碎片化等等飞速发展,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项目,这些优秀项目将作为Web3游戏的基础设施,反向推动web3游戏的发展;而这些NFTFI的项目,也最需要能为虚拟世界创造真实价值的web3游戏来提供资产,带来巨大的用户。 原文:《2023不可错过的大制作web3游戏盘点》 作者:fishman 来源:panews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11
Epic激战
Steam
GameFi在Web2夹缝求生
go
lg
...
要得到了大型发行商的青睐,就很容易在
Steam
这样的平台上得到推荐,出现在玩家们的视野里。 而在 Web3 和区块链游戏世界里呢?我们目前已看到了许多打造 Web3 链游平台的尝试,但到目前为止,它们都还差些火候,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声量都远没有传统游戏平台强大。并且在短期内,我们很难指望它们快速地进化。 既然原生平台尚不成熟,那么现今的链游们只能零敲碎打地在推特、Youtube 这样的综合性平台上展开宣传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传统游戏平台的大门并未完全关闭。
Steam
的区块链禁令 2021 年 10 月 15 日,全世界最大的电子游戏分销平台
Steam
扩充了他们的上架规则,明确指出建立在发行并允许交换加密货币或 NFT 的区块链之上的应用,将不被允许在
Steam
上发布。 在发布新规的同时,
Steam
也开始整顿已有的链游。被
Steam
移除的第一款链游,是 Age of Rust 这款将 NFT 和比特币作为游戏内奖励的游戏。Age of Rust 的开发商在 Twitter 表示,他们与
Steam
官方进行了沟通,对方给出移除游戏的理由是他们游戏内的物品具有价值,
Steam
不允许在其平台上具有现实价值的物品。 然而在
Steam
市场中,有大量的游戏内物品直接以法定货币计价和交易。为了购买这些物品,玩家需要向自己的
Steam
账户里充值,却无法将自己账户内的任何一分钱提回到银行账户中。这些游戏内物品算不算具有现实价值? 几个月后,在接受采访时,
Steam
联合创始人,被玩家们称为「G 胖」的 Gabe Newell 解释了
Steam
为什么会选择对 NFT 与加密货币下达禁令。 「区块链是一项伟大的技术,但目前对区块链的使用是粗鲁的, 50% 的加密货币交易是欺诈性的,这非常糟糕。并且,加密货币的波动性意味着人们不知道他们究竟支付了多少价值,因为大多数人的工资并不以加密货币的形式计算。今天你为这个东西花了 99 美分,明天这个数字却可能变成 498 美元,这会让人很暴躁。我认为目前加密货币支付不是个好的模式。」
Steam
虽然如一尊填满了整个海洋的冰山般庞大,但它并不是唯一的 PC 游戏平台。 拥抱 Web3 的 Epic Games 在
Steam
驱逐区块链的同时,它的最大对手 Epic Games 发现了机会。 Epic Games 商城于 2018 年上线,为了与近乎垄断 PC 游戏市场的
Steam
展开竞争,Epic 将平台对游戏销售的抽成降低到了 12% ,若使用 Epic Games 的推出的虚幻引擎开发,还会额外减免 5% 。
Steam
的抽成是多少呢? 30% 。Epic 希望以此吸引开发者与厂商在自己的平台上架游戏,并伺机收购游戏的独占发行权。 为了从
Steam
手中抢得市场,Epic 最疯狂的举动要数直接向游戏开发商支付上千万美元,然后以每周一款的速度将这些游戏免费赠送给玩家们,每逢佳节甚至还会提高赠送频率。当
Steam
直接将一种超越了类型,仅仅带有一类要素的游戏全部踢出了自己的平台,Epic 出手了。 就在
Steam
宣布 Web3 禁令的当天,Epic Games 的 CEO Tim Sweeney 直接在 Twitter 上表示欢迎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游戏,不过要遵守相关法律、平台条款并按年龄进行分级。他还特别强调,Epic Games 欢迎科技和金融领域的创新。 然而就在十几天前,Tim Sweeney 刚刚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会触及 NFT,因为那整个领域目前都被各种棘手的骗局、有趣的去中心化技术基金会和骗局纠缠在一起。」Epic Games 对于区块链游戏和 NFT 的看法究竟是怎样的? 轨道还是脚镣? 虽然 CEO 表示欢迎区块链技术,但在更具体的层面,Epic Games 还是向链游们掷出了诸多限制。在 Epic Games 商城发布使用区块链技术的产品时,必须遵守以下要求: 1. Epic Games 商城不允许使用区块链技术的产品提供付费商品和服务。利用了区块链技术的产品不能将 Epic Games 商城支付机制用于任何商品和服务,包括基础游戏商品和服务与非区块链的相关交易。 2. Epic Games 商城页面上不允许出现任何区块链、NFT 或加密货币商城的链接。 3. 使用区块链技术的产品不能提供给中国和韩国的用户(区块链产品在这些地区被列入了黑名单)。 4. 产品不得为赌博提供便利。产品不得支持使用传统货币或可直接兑换为传统货币的数字货币进行赌博(即加密货币、数字货币或其他数字资产不能兑换成传统货币或其他加密货币)。 5. Epic Games 商城有权基于市场行动(例如为了响应可能对玩家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随时从商城中移除使用区块链技术的产品。 除了这些之外,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必须签署《区块链附加条款》(以及发行协议)。 2. 必须在所有发行地区进行评级。 3. 应当遵守产品发行地区的所有相关区块链技术法律和法规。 4. 应当理解并接受对产品相关的支付、客户支持、欺诈检测和退款 100% 负责。 5. 必须明确披露涉及产品中区块链技术使用情况的所有条款、条件、风险和其他相关信息。 还没完,Epic 对于区块链游戏的商城详情页面同样也有要求。在上架区块链游戏时,需要填写额外的信息: 区块链/NFT 产品标签。在上架游戏时,需要在常见详细信息中将 NFT 和区块链设置勾选为「是」。勾选后,产品页面中会额外显示区块链/NFT 标签。 FAQ 页面。使用区块链技术的产品必须额外创建一个常见问题解答页面,向用户解释更多相关信息,告知所使用的特定技术以及对消费者可能造成的影响。以下问题必须包括在常见问题解答页面中: 1. 该产品是如何使用区块链、NFT 或加密货币的? 2. 这会给产品带来什么样的效用? 3. 该产品需要连接外部钱包吗?支持哪些钱包? 4. 在使用产品时可以不与区块链、NFT 或加密货币交互吗? 5. 该产品使用什么链?该链使用工作量证明还是权益证明? 6. 该产品内有商城吗?我赚取(或购买)的东西能拿来做什么? 吃螃蟹的链游们 额外的规定和要求虽然繁琐,不过对许多链游来说并非不能接受。 2022 年 6 月 6 日,链游平台 Gala Games 宣布将在 Epic Games 商城推出 Web3 大逃杀类游戏 Grit,推出时间尚未确定。看到这个消息时,我很期待主流游戏平台上的第一款链游会是什么模样,可没想到,直到今天 Grit 的上线时间仍然尚未确定。 2022 年 9 月 16 日,Blankos Block Party 成了登陆 Epic Games 商城的第一款区块链游戏。 Blankos Block Party 是一款开放世界多人游戏,风格类似于「糖豆人」Fall Guys,玩家可以自由设计、构建自己的关卡,并收集和交易被称作 Blankos 的游戏内化身 NFT。Blankok Block Party 使用的区块链是其开发商 Mythical Games 的私有区块链。 Blankos Block Party 的开发商 Mythical Games 估值约 12 亿美元,总融资额接近 3 亿美元,资金来自 a16z、Binance、Galaxy Digital、WestCap 等众多知名机构。3 亿美元在传统游戏领域意味着什么?史上开发成本最高游戏的记录由赛博朋克 2077 创造,也不过 1.74 亿美元。 然而在数额夸张的融资支持下,Mythical Games 和 Blankos Block Party 的表现却并不如人意。化身 NFT 的交易十分冷清,游戏本身也没有掀起什么讨论。 原计划于 2023 年 3 月 6 日上线的 Chainmonsters,是链游试图进入传统游戏平台的最新尝试。Chainmonster 是一款类宝可梦的多人在线游戏,玩家可以使用被称为 Chainmons 的宠物进行战斗,并以 NFT 形式收集和交易 Chainmons,区块链服务基于 ImmutableX。 然而在 3 月 6 日当天,原定同时于 Epic Games 商城、iOS 商店、Google Play 上线的 Chainmonsters,在游戏本身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只成功上线了 Google Play,而在其他两个平台都遇到了审核问题。 结语
Steam
将链游一脚踢开,Epic Games 的动机也像是为了攻击
Steam
而非区块链游戏本身,不过虽存在着诸多限制和麻烦,由于 Epic 的存在,传统游戏平台的大门确实并未对链游完全关闭。 或许需要更长时间的磨合,链游们才能找到与 Epic Games 这样的平台相处的办法,并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链游的进化需要更多、更广泛玩家的参与,无论是为游戏本身能吸引更多用户,还是为了 Web3 的大规模采用,都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的链游登陆传统游戏平台。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8
Zonff Partners:Web3游戏行业观察十问
go
lg
...
后,游戏玩家将一直玩到游戏结束。如今,
Steam
和 Origin 等平台通过用户可以下载的数字副本提供此类游戏。 第二种是免费游戏。玩家可以免费下载游戏或在线玩游戏,但游戏中也有付费的机会,例如购买物品。王者荣耀和绝地求生就是在此类的佼佼者,每年在全球给腾讯带来数以亿计的收入。 第三种是让用户赚钱。天堂和许多其他 MMORPG 游戏都属于这一类。这种类型不会仅限于游戏,而会衍生出许多与真实世界融合的场景,如职业游戏商人。 在主机游戏时代,总销量破 3000 万份已经是顶级游戏产品的存在。而进入网络游戏时代,MAU 破千万的游戏都比比皆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除了游戏的娱乐属性,网络给游戏还融入了社交属性。许多原先不玩游戏的人因为朋友的影响而开始下载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游戏,朋友间共同玩局游戏已经成为了年轻人重要的社交方式。 传统网络游戏区别于单机游戏 — 社交 而对于 Web3 游戏来说,除了延续网络游戏重要的社交属性,区块链的特性也将虚拟经济中的所有权概念变为现实。不仅是游戏,Crypto/NFT 资产产出、消耗、交易所产生的经济激励会吸引大量玩家入场。即使 CSgo/梦幻西游等网络游戏都存在场外游戏装备的法币交易,但标的物本质还是一串可复制代码。之前爆出 CSgo 高管偷偷改代码复制枪械去偷卖盈利,NFT 则可以避免此类事情发生。亦如房地产登记制度表面上是调整人与物的关系,实际上是调整人与人的关系。Web3 使得虚拟资产/经济所属关系的调整成为可能。 Web3游戏区别于单机游戏 — 社交 + 资产交换 借用 Web1 与 Web2 的概念,我们认为传统网络游戏的状态类似于 Web1 – 用户偏向于读取而非写入。游戏玩家可以玩一把英雄联盟但无法直接参与其角色和技能的规则设计,只是被动消费游戏开发者开发的游戏内容和逻辑。我们称这种范式称为 1.0 ,而区块链将带来游戏 2.0 。在强不可变执行平台上强制执行所有权,这些平台的计算能力随着可验证计算(证明系统、证明递归和聚合、Rollup 层架构、硬件加速等)的不断创新而扩展,并且其编程范例力求无许可的可组合性和互操作性。许多玩家可以无国界地直接参与核心游戏系统的创造和发展 — 不仅仅是装饰物品、自定义游戏模式和地图,还有底层角色设计、人工智能系统和物理系统 — 进行模块化组合(可组合性)并拥有跨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创作(互操作性)。 Web 3 游戏区别于传统网络游戏 — 玩家参与治理设计 图片来源:https://www.guiltygyoza.xyz/2022/08/game 2-in-schematics) 问题二:Web3 游戏的从业者画像有何变化? 自 2021 年上半年 Axie Infinity 爆火所引发的一轮 GameFi 牛市到如今已近两年,一个明显的感觉是这个赛道的创业者画像从 crypto native 的创业者尝试游戏场景,转变为传统游戏大厂的从业者开始尝试结合 crypto 领域。虽然看似两者都是 crypto 加 game 的形式,但往往底层逻辑有所不同。 Web3 游戏发展时间线 前者 crypto native 的创业者尝试游戏场景所做的项目,能在 2021 年下半年成功火起来,即意味着其团队最晚也是在 2021 年上半年看到了市场机会并开始准备资金寻找团队开发产品。即使当时众多的游戏(如 Cryptomines/BNBH/BNX 等)以其 Ponzi 的经济模型受到不少人诟病,并被后来许多玩家认为那根本不属于游戏,但团队本身的市场判断力与执行力是很强的。这部分创业者熟悉区块链行业的基本逻辑,知晓公链、NFT、Tokenomics、DeFi、Twitter/Discord 市场宣传等方面的玩法,放弃了游戏的 “可玩性” 转为以代币价格上涨套利(短期赚钱)为主要目的。 而后者本身作为多年的游戏行业从业者,对于游戏性本身往往更加热忱,更加注重游戏本身的 “可玩性”。长期看这是个非常好的出发点,但部分开发者一味追求游戏可玩性反而对 Token/NFT/Crypto 社区等文化嗤之以鼻,认为只要做出好游戏简单套上 Token/NFT 等元素即可降维打击那些 crypto native 做游戏的创业者,我们认为这是不对的。许多传统游戏从业者在尝试 Web3 市场时,应当懂得 Web3 的游戏规则,而不应当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去对 Web3 玩法全盘否定。比较基本的问题如上哪条公链,是否需要做市商,如何建立和维护项目的社区等都应当在前期有所考虑和准备。作为蝉联了 14 年手机销售冠军的诺基亚,拥有多年的手机设计生产销售经验,但在智能手机时代却被苹果公司打败。同样的,传统游戏从业者如果过于坚持原有游戏开发路径依赖,经验也可能变为 Web3 游戏领域的绊脚石。 问题三:游戏大厂下场 Web3,走传统游戏 + Tokenomics 的模式(链改)是可行的吗? 这里的传统 Web2 游戏的 “链改” 是指,将传统游戏进行区块链经济化改造,结合如 Token/NFT 等要素使之成为区块链游戏。 在回答传统 Web2 游戏的 “链改” 方案前可以先思考另一个问题:这款 Web2 游戏为什么要进行 “链改”?比较遗憾的是在和开发者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往往是由于原有 Web2 游戏比较难做下去,转而硬着头皮进行链改,寄希望于搭上 GameFi 的热点来获得投资和市场关注。换言之,本身在 Web2 做的比较成功的游戏在当下则没有那么大的链改需求,即使有兴趣尝试区块链游戏领域也会另起炉灶小范围尝试,而非将原推进到一半的 Web2 游戏改为 Web3。 这个领域掘到金可以探讨的是韩国 Wemade 公司的 Mir 4 (传奇 4 )。2021 年 8 月 26 日,Wemade 推出链改游戏 Mir 4 ,一上线便受到全球新老玩家的追捧,在多个国家谷歌商店畅销榜稳居 TOP 5 ,高峰时全球同时在线人数超过 140 万,月活一度达到 623 万人。玩家可以挖黑铁兑换 Draco 币,Draco 币可以转换成能在 Exchange 买卖的 WEMIX Token 从而进行出售获利。虽然这波操作给其背后的公司 Wemade 股价带来了很大的利好,但对于游戏本身来说,其还是受到不少传统游戏玩家的强烈抵制。 不可否认的是,从公司公布的财报来看,Mir 4 确实带动了游戏收入的增加。Mir 4 在 4 Q2 1 净收入为 4247 亿韩元,约为 3.37 亿美金,由此 Wemade 经营情况有了大幅好转。但 Wemade 2021 Q4 的净收入暴涨,很大程度来源于 Wemix 代币抛售,且此项收入目前看来并不具有连续性。因为在随后的 Wemade 1 Q2 2、 2 Q2 2 财报中可以看出,公司 Web3 布局成本的增加并未持续给公司带来收入的提升。Wemade 在 2022 年一季度的净收入只有 3.22 亿韩元,甚至在二季度财报中,Wemade 合并营业亏损 332.58 亿韩元,净收入也进入亏损 316.42 亿韩元的状态。 数据来源:https://www.wemade.com/IrEn/EarningsRelease 而在 Wemade 官网最新发布的三季度财报中,公司并未抑制住亏损的势头,并由于财务性收入上的损失,使得公司净收入亏损达到 884.97 亿韩元。 数据来源:https://www.wemade.com/IrEn/EarningsRelease 从此也可以看出,市场对现阶段传统游戏链改,P2E 元素的粗暴植入和道具 NFT 化等模式并不买账。与其中途从传统游戏改为区块链游戏,最初就根据 Web3 生态特性和公链承载能力而设计的游戏可能在 crypto 生态中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问题四:“元宇宙” 游戏场景的普及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随着元宇宙概念掀起热潮,众多国内游戏企业纷纷布局元宇宙相关领域。而在线下交流中,许多公司也频频询问我们作为从业者,对于部分媒体中所谈到 “元宇宙” 的到来是否抱有很乐观的态度,是否有许多新的商业机会。对于这点我们对于 “元宇宙” 商业化长期是乐观的,但短期并不建议传统行业公司贸然入场。 现有对于元宇宙概念的布局主要分为四个板块:底层架构(如区块链、NFT)、后端基建(如 5 G、云化)、前端设备(如 AR/VR、可穿戴设备)、场景内容(如游戏内容)。目前约四成中国上市游戏企业先后已有不同领域的元宇宙业务布局,包括腾讯游戏、网易游戏、世纪华通、中手游等代表性游戏企业。除内容布局外,部分企业在 XR、人工智能、云化领域也有显著投入。游戏企业外,部分企业也在技术侧为中国游戏产业元宇宙的发展提供支撑,如元境、Unity 等,通过与游戏企业的深入合作推动中国元宇宙的发展。 尽管热情高涨,但媒体中所报道的元宇宙新闻与实际行业的发展情况往往有较大出入,将未来 10 年 20 年可能发生的场景描绘成为 3 - 5 年即将到来的事物。Sandbox(SAND)和 Decetraland(MANA)作为元宇宙游戏概念的龙头,在 2021 年火爆过后归于平静。对于这两者来说,其获得的资金支持和团队人员配置应当超过市面上 95% 的团队了,但其并未成为我们所期待的 Web3 Roblox 或 Minecraft,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当前的底层技术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当然元宇宙的终极形态到底是怎么样,不是我们现在规划出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探索、不断演化的一个结果。要想实现这一结果还需要跨过三个难点: 难点一,底层算力支持。元宇宙游戏拥有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因此其内容量非常大,对算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现在游戏所谓的客户端的分工模式可能达不到云宇宙游戏对算力的大量要求。举例来说,在《堡垒之夜》与 Travis Scott 联袂举办的巨型音乐会中,活动方宣称共有 1250 万名观众参与其中。但是,这些观众并不处于同一个分区内。他们其实被分散在无数个虚拟音乐会场景中,每个分区大约容纳 50 位观众,观众彼此之间并未能实现完全同步。虽然目前的技术能力较当时已有很大提升,但面对数十万甚至百万的同时在线承载力依然有提升空间。 难点二,跨行业技术融合。元宇宙游戏不仅涉及游戏方面的技术,还有数字孪生、信号捕捉、人工智能、AR/VR 等多个行业多项技术的融合。这也会派生出未来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复合型、跨行业型人才的需求会不断增长。 难点三,开放生态以及虚拟要素的构建。元宇宙游戏会在上下游涉及多个行业和公司,对多样化的流媒体都会产生影响。而这也需要各行业和公司之间能够共同搭建开放生态,为广泛的可访问性和互操作性建立新的标准和协议。另一方面,对于监管来说也需要针对元宇宙生态建立新的治理规则,包括内容审核、知识产权保护、隐私保护、金融管理等各项标准。 纵观下来,目前最接近元宇宙的公司可能并非 Meta 或 Roblox,而是拥有多年社交和游戏经验的腾讯。在 2021 年的腾讯年度游戏发布会上,腾讯对元宇宙相关的战略布局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腾讯将整体布局可以解释为 “超级数字场景”,这也是 “早期” 元宇宙所呈现的趋势。这些趋势包括通过扩展内容、社交互动和增加线下活动来模糊现实和虚拟世界之间的界线。尽管腾讯无论从生态还是技术水平上都有着先天的优势,但目前腾讯并未大踏步走向元宇宙,而是提出了偏向产业经济的 “全真互联”,让虚拟经济技术更多的服务于实体产业,值得期待。无论怎样,以当下的发展进度来看,元宇宙的普及场景都需要至少 5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见证到。 问题五:MMO 类游戏是不是下一轮 GameFi 市场爆点? 市场中许多人在 Web3 领域看好 MMO 品类游戏的原因也很明显,因为资产和交易是此类游戏的重点,而将虚拟资产 NFT 化/Token 化进行交易天然符合 Web3 的属性,满足了许多加密原生玩家需求。 但在看过市面上的许多 MMO 类游戏的一个感触是,做好一款 MMO 游戏其实是很难的。2021 年底出现的许多 Ponzi GameFi 游戏可以套模版在三个月的短时间搭建完成并快速上线, 2022 年的许多 P2E 游戏 6 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设计开发运营。但一款好的 MMO 游戏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的设计打磨,并在运行中不断调整参数从而达到游戏内经济、人物道具/属性等方面的动态平衡。作为 MMO 领域的优秀前辈,北美的魔兽世界、中国的梦幻西游、日本的最终幻想 14 无不是经过 10 年以上不断打磨,中间进行了多次经济模型、玩法的调整迭代才形成稳定的生态圈和游戏人群。一个创业团队从零开始六个月内完成一款 MMO 游戏是有比较大难度做成的,而过长的周期又会增加团队成本负担。 此外另一个现象是,即使是传统的 MMO 类游戏,其在整体品类游戏的占比也在逐渐下降。MMO 内玩法多样,但也往往存在替代品,比如希望玩 PvP 的可以直接玩 MOBA 或 FPS,喜欢养成的可以直接玩养成类游戏,MMO 的逻辑是需要先进行角色养成,而后再进行 PvP、刷副本、经营等玩法体验,大而全的游戏设计就会使得细分玩法很难纵深。 另外一个好的 MMO 游戏必须要增进玩家之间的互动,不能做成一款玩家在同一服务器上玩的单机游戏。即需要设计出一套市场机制,同一玩家的角色成长必须借助其他玩家的产出交换才能持续。而这种市场机制设计会比直接的 PvP 或休闲游戏等模式难度高出许多。 因此,相较于 MMO 模式,我更看好 “小而精” 或 “新而奇” 的游戏模式会成为下一波 Web3 游戏的增长点,这点还有待观察。 问题六:Web3 游戏内经济模型设计可能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Web3 去中心化的特性本身就有市场经济特点,也是众多 Web3 native 玩家反对游戏项目方过多干涉/调控游戏经济系统的原因(违背了去中心化的初衷)。但从过往成功的 Web3 游戏 Axie Infinity 以及 StepN 来看,项目方对于游戏中心化的调控似乎不可或缺。由此,我们观察到市场上有两种对于 Web3 游戏内部经济设计的观点。 观点一:好的 Web3 游戏至少在早期,不能放任完全的市场经济模式将游戏内经济/代币模型交由玩家/社区自行设计、交易,而应当采取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模式。即项目方既要设计和控制好游戏内的主要经济循环保证游戏的整体平衡,也要将部分管理权限交给玩家/社区提升参与感。 梦幻西游就是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梦幻币的产出消耗由网易进行控制,但极品装备/召唤兽/珍宝可以放归市场玩家自行交易。 计划经济:在梦幻西游的角色成长过程中,当需要提升角色伤害/防御修炼值时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梦幻币,由此形成玩家做任务赚取梦幻币,提升角色数值花费梦幻币的经济循环。类似修炼系统的设计在梦幻西游比比皆是,由此网易严格控制梦幻币的产出端与消耗端,游戏内部也比较难出现通胀实现经济系统平衡。 市场经济:装备/召唤兽/珍宝/兽决则可以由玩家自行刷副本等任务产出后自行交易,物品在游戏藏宝阁内甚至可以进行法币交易。 对于 Web3 游戏的早期,项目方运用些中心化的调控方式来维持游戏稳定无可厚非,以下为推荐的几种方式供项目方参考: 控制代币释放与新玩家入场速率的比例。为避免短期内大量新玩家入场而导致的需求增加代币价格暴涨,项目方可以通过邀请码的方式来控制新玩家的入场速率。从而整体维持游戏代币价格和经济系统稳定。 时间税和锁定门槛。项目方可以根据玩家获得 token 的预期,来设定一个提取收益的税率,该税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少。例如获得的 token 直接卖掉要交 20 % 的收益税,十天后再卖就是 10 %。此外项目方也可以锁定玩家获得的 token 收益,并设定一个固定的门槛才可提取,以此降低游戏 token 的集中抛压。 设立 DAO 金库。项目方可以将部分游戏 token、市场手续费或交易滑点等协议收入存放到固定地址,作为游戏金库供玩家根据议事规则决定怎么去使用 DAO 金库里的资产。加强玩家对于游戏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建立货币内循环的闭环。区分治理代币和消耗量大的游戏代币,因为治理代币的获取难度要比后者大得多,而且治理代币需要有在关键阶段被消费的场景。对于游戏货币建立更加多样的消耗和获取机制,使得分发的游戏货币能够在游戏内有能消耗的场景,例如引入升级制度和提升游戏角色属性能力来增加消耗场景。 观点二:游戏内经济系统甚至物品的设计产出应当交由玩家,即纯粹的去中心化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在 2021 年 9 月的 Loot 生态中得到实践并引发市场关注。不同于传统 Web3 游戏项目,创作者设计创作 NFT 卖给收藏者,Loot 收藏者也会参与到游戏生态的建设中。尽管 Loot 生态在后续的表现欠佳,但在 2023 年全链游戏进入视野时 Loot 又成为了人们的讨论话题。(有意思的是, 2022 年底大火的 MAGIC 平台生态也是由 2021 年的 Loot 衍生出的项目) 图片来源:Twitter: tandavas.eth @tandavas 其实纯粹的市场经济模式游戏并非仅仅伴随区块链游戏的产生才出现。2021 年 9 月 Amazon 历经五年研发的《New World)》就是利用这一理念进行运营,取消商人 NPC 放手让用户自产自销,玩家所需材料都得亲自去采集并制作。但不幸的是系统很快发生通缩,玩家不敢乱花钱,使得游戏内商品价格不断贬值,经济系统难以维持。 尽管如此,一个去中心化的游戏内经济系统也会有着更大的叙事空间。依赖项目方中心化设计调控的游戏往往前期简单,但在后期则会遇到诸多问题影响游戏平衡。项目方的强调控能力需要实时在线,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而一个纯粹的去中心化市场经济模型游戏在早期比较难以启动和运行起来,因为许多重要游戏要素和系统都依赖玩家自行填补构建。但当游戏内部经济循环搭建完成后,逐渐形成的正向飞轮会吸引更多玩家入驻和参与建设,从而达到由难到易的过程。 对于上述两种观点,目前的市场中都有许多 Web3 游戏在进行着实践,可以持续关注项目发展情况和市场反应。 问题七:GameFi 当中的 Ponzi 经济模型要完全否定吗? 虽然市场当中尤其是传统游戏开发者对 GameFi 的金融属性诟病较多,但我们理解 Ponzi 其实是个比较中性的事,早期用来启动游戏吸引 Web3 用户无可厚非。在控制好新用户/新资金进入与代币释放速率的比例的前提下,保持游戏经济的总体平衡避免 token 价格快速暴涨暴跌,这也有利于项目的长远发展。 Web3 游戏性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淡化其资产交易属性,弱化 Token/NFT 价格波动的重要性,其与传统网络游戏相比的优势又体现在哪里。就如 DeFi 发展的过程当中许多优秀项目在早期通过高 APR 吸引 LP 进行流动性挖矿,Web3 游戏也可以在合理控制的情况下运用金融方式吸引早期用户。 但另一方面,这里的 Ponzi 并非不计后果的抬高收益率吸引新资金模式。好的 Ponzi 标准是资产通胀率和用户增长率保持一致。当资产通胀率高于用户增长率就会出现死亡螺旋,而如果用户增长率高于资产通胀率则会引发货币价格暴涨,影响游戏内经济系统稳定。 通货膨胀率 =(现期物价水平 - 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上述公式为消费指数折算法,其中基期就是选定某时刻的物价水平作为一个参照,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价水平通过与基期水平作一对比,从而通货膨胀率。 用户增长率 =(现期玩家数量 - 基期玩家数量)/基期玩家数量 注:代币供应量不加控制即会产生图中阴影部分大量抛压 上图中 token 红色线的斜率代表了通货膨胀率,Player 蓝色线的斜率代表了用户增长率。项目方可以关注玩家数量的变化,重点关注玩家激增期间的动态调整,控制玩家的增长速度和货币供应量。货币过度超发是不可取的,随着玩家数量的增加,货币供应应该放缓。建议对游戏币总量实行固定分配制度,由官方制定每日或每月发放的代币总量,然后根据比例进行宏观调控,控制通胀率,使代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与用户增长率保持动态平衡从而延长游戏的寿命。因为一旦新玩家的数量跟不上货币供应量,就会迅速导致货币贬值,无处消费,从而引发加速退出的恶性死循环。 问题八:Web3 游戏流量及发行平台应当注意什么? 游戏发行在传统游戏行业是个很清楚的商业模式,共识度很高。作为 Web3 游戏赛道火热的一个创业方向,不少平台项目获得了很好的融资成绩。我们请教过部分 Web3 游戏平台的创业者选择这个方向的原因,因为单款游戏应用产品失败率较高,而平台作为流量入口,后续可以持续合作新上游戏应用,游戏成功的同时也会带给平台巨大流量。 目前在市面上可以看到主要三种模式的流量及发行平台: 轻量级游戏发行平台 - 如 MAGIC(TreasureDAO)生态平台。此类平台会搭建多种小游戏生态,让平台 token 可以在各种小游戏之间流通使用。2022 年 11 月开始大火的 Beacon 游戏在短期内就为 Magic 生态平台带来巨大流量,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 Magic 后续其他游戏产品的期待。 数据来源:https://dune.com/treasuredao/the-beacon 轻量级游戏的开发难度和成本低,与区块链的适配性也会更好些,好的轻量级游戏也能带来巨大流量。Magic 适时的结合了 Arbitrum 作为底层公链,降低了许多 Web3 游戏所面临的高 gas 费和延迟等技术问题。这点也值得许多其他平台参考借鉴。 不过现在也有许多此类平台小游戏原创比例很低,大部分是复制 Web2 传统小游戏然后进行资产上链炒作或买流量。不否认这种模式短期内会有好的流量表现,但单纯的依赖复制,原创度较低也往往造成产品护城河低,热度长期难以维持。另外也遇到过一些开发者想要通过 Web3 小游戏出海赚取广告费补贴 token 价格的思路,但这个方向恐怕也难以达成。因为该模式如果可行即可以直接在传统游戏出海赛道赚取法币广告收入了,无需绕道 Web3。广告补贴模式目前看到做成的一款产品是 Pi Network,但其就是另一套玩法了而非游戏。 强生态位发行平台 - 如 Gala Games 平台。Gala 作为最早火起来的龙头 Web3 平台产品,占据着很好的生态位。许多优质游戏 CP 都期待与 Gala 进行合作,这是许多其他平台所不具有的优势。不过有点遗憾的是 Gala Games 中的许多优质游戏还处于开发中,面向玩家开放的目前仅有 Spider Tanks 一款游戏,期待后续的优秀产品登陆。 公会发行平台 - 如 YGG/GUILD 公会平台。最早随着 Axie Infinity 的崛起,也带起了诸多 Web3 游戏公会。与前两者不同,公会往往聚集了许多 Web3 玩家,也往往更贴近游戏社区风向和市场偏好。而对于开发者来说,公会也更容易给到更加及时和真实的游戏反馈,使其可以快速调整方向应对变化。在游戏冷启动方面,公会平台也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 目前的 Web3 游戏市场当中可以感受到游戏平台不少,但好 Web3 的游戏产品不是很多。当然如果平台本身拥有自研能力或优质 CP 资源,能够不断推出优质游戏产品,这个问题也许会好许多。此外,一款 Web3 游戏火爆后很可能自己会再衍生上下游生态产品,而非只是寻找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如此一来,又会挤压其他平台产品的生存空间。这点也是腾讯和任天堂护城河会强于许多其他游戏开发商的原因。这些问题都值得流量及发行平台开发者持续关注。 问题九: 3 A 游戏在 Web3 目前来看可行性高吗? 3 A 游戏的定义标准一直比较模糊,通常认为是指高成本、高研发时长、高体量的游戏,在具体游戏的等级的划分中可能存在分歧。但可以看到的是,传统 Web2 游戏市场当中 3 A 游戏开发已经进入到比较难的阶段。 2021 年 2 月 10 日育碧公司 CFO Frederick Duguet 表示育碧在未来将不再以 3 A 游戏为重心。CD Projekt RED(CDPR)筹备数年的 3 A 游戏大作《赛博朋克 2077 》也在 2020 年 12 月发售后由于质量未达到玩家期待使得其口碑和销量一路下滑。 公平而论,《赛博朋克 2077 》的框架场景设定宏大,与公认的开放世界优质游戏《塞尔达荒野之息》《荒野大镖客 2 》《上古卷轴 5 》相比也毫不逊色。而真正使其作品还未完全成型就中途发售的原因就是 3 A 的长制作周期与成本。《赛博朋克 2077 》的发售价格为 60 美元,与开发成本低许多的《精灵宝可梦 钻石重制版》同样价格。发售后《赛博朋克 2077 》的销量仅有 1300 万份,约 7.8 亿美元的销售额。去掉零售商、发行商、平台抽水,开发商到手 2.6 - 3 亿美元的营收。CDPR 曾官方表示其 2077 的开发团队超过 400 人,按国外游戏开发者平均年薪 15 w 美元计算光薪水一年就要支付 6000 万美元。2077 如果等做完善后再发售很可能会让开发商入不敷出。 《赛博朋克 2077 》游戏画面 《精灵宝可梦钻石重制版》游戏画面 CDPR 尚且如此,何况小的游戏开发公司。这就是 3 A 游戏的问题,高昂的开发成本和长制作周期无异于让公司在进行一场赌博。而 Web3 游戏中的 3 A 游戏往往宣传大于实际, 2021 年宣传 3 A 的 Web3 游戏大作 Star Altas 最终在发布了几次令人振奋的 demo 视频后产品最终也不了了之。Illuvium、Bigtime 是这些产品中发展比较好的,尤其近期 Illuvium 的开放世界内测版本出来后还是让人对 3 A 链游有所期待。但另一方面,目前的 3 A 链游基本上还是仅有 PC 端,如果同步移动端又是不小的成本。但放弃移动端在当前无异于放弃至少一半的市场,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 数据来源:Newzoo Global Games Market Report 2022 3 A 游戏的开发制作适合实力较强的游戏公司或创业团队,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小的创业团队适合尝试的赛道了。我们认为 25 年会有 1 - 2 个 3 A 级 Web3 游戏跑出来,这不仅是从供给端的角度考量,也是市场对于一款 3 A 级 Web3 游戏的期待。 另一方面,独立游戏可以和 3 A 游戏一样好(甚至更好),而且大的营销和制作预算并不一定意味着游戏质量和受玩家欢迎程度。目前最成功的独立游戏《我的世界》,在这款游戏以 25 亿美元的惊人价格卖给微软之前,其背后的小公司已售出 5400 万份盈利颇丰。因此,对于大多数创业团队来说,尝试 “小而精” 的方向可能会比 “大而全” 更好切入 Web3 当中。 问题十:下一轮 Web3 游戏的市场爆发点可能是什么? 引用 StepN 团队在 2021 年 Solana Hackerson 上的一句话:“一个好的 Game-Fi 项目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游戏,其次是一个运行流畅的应用程序,然后是一个有意义的代币经济学”。对于未来 Web3 的游戏的增长点市场一直有不同猜测,从早期的 P2E、MMO 到发行平台,而目前我们认为下一轮游戏赛道可能的增长点为全链游戏。 全链游戏(Fully On-chain Game) 不同于许多之前的 Web3 游戏仅将资产上链,全链游戏的逻辑都以智能合约的形式 100% 存储于链上,是真正的链上自主世界 - Onchain Autonomous World。但碍于现有公链的计算速度与成本,全链游戏的发展速度一直进展缓慢,而随着 OP/ZK Rollup 技术的发展 Layer 2 生态的完善这一问题也会有所改善。回顾我们在 2018 年看 NFT, 2019 年看 DeFi,也许未来真正大火的 Web3 游戏不同于传统游戏赛道的任何一种游戏品类,全链游戏则可能填补这部分空白。 如前文提到的,现有的游戏类似于 Web1 的互联网时代,玩家参与游戏的过程更偏向于读取而非写入。而区块链的特性可以在游戏中融入更多的可组合性和互操作性。大量玩家可以无国界地直接参与核心游戏系统的创造和发展,将游戏带入玩家共创的 2.0 时代。过往许多 Web2 游戏依旧依赖于传统游戏设计观念和逻辑,而全链游戏可能打开新的路径。 以 Dark Forest 为代表,Opcraft、Curio、Topology 都可以归于这个赛道。2021 年 9 月大火的 Loot 生态虽然 NFT 价格下跌许多,但其依然给市场很高的叙事想象空间。上述全链游戏虽然可玩性还不是很高,但随着 Gas 费在技术发展过程中逐渐降低,其链上可承载的内容的复杂性也会逐渐升高。V 神在 2019 年时提出金融与游戏会是区块链最先落地的两个场景,随着 DeFi 与 NFT 的大火,全链游戏也可能成为下一步市场的发展方向。 数据来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v=XhMCsvoCkQQ&list=PLNK 7 oFq 6 eaEwzgXeL 6 omjG 06 q 6 TpP 8 _Jd&index= 4 最后,将多款全链游戏在 2022 年伦敦活动中进行公开 Demo 演示的视频附在 “阅读原文”,供参考。 视频:Autonomous Worlds Residency: Demo Day (Winter 2022) 注:文中提及项目,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当下观点,不能代表 Zonff Partners,文中所发布信息及观点有可能因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 原文来源:Sullivan,Zonff Partners 投资总监,Twitter: @devicex_w 来源:星球日报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5
AI正在悄悄“杀死”画师
go
lg
...
ush进行建模与着色处理。 此外,
Steam
平台上,由独立游戏开发商Thunderful Publishing开发中的恐怖风格横版动作游戏《疯狂之源(Source of Madness)》也曾采用AI生成怪物和场景。更有推特网友通过AI绘图工具Midjourney生成设定图自制了一款横版射击游戏《shoon》。 在漫画领域,《夏日岛》就是由创意总监史蒂夫·科尔森(Steve Coulson)用AI绘图工具制作的,有趣的是,漫画讲述的是一个怪物被社区接受的故事,映射的便是现实中的AI绘图工具。 显而易见,AI绘画已经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体现出人类画师难以企及的两大优势。 一个是超高的工作效率。这点从各个企业应用AI后,数倍、数十倍的提升效率中就能体现。 另一个是超强的学习能力。 一个画家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通常也只能熟悉特定的绘画方式和画派风格,很难找到一个同时精通素描、漫画、油画、国画等类型的画家。 但对AI来说,所有的绘画类型都是一样的,都是需要归类、学习的数据。只要数据足够丰富,AI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所有绘画方式与风格。因此,它可以应用在游戏、动漫、工业设计等各种领域,跨越二次元、写实、抽象等各种风格。 可以看到,AI绘画正逐步地、深刻地改变着与美术、设计相关的各行各业。 03 弊端 当然,AI绘画技术如此崭新,在很多领域,技术的浪潮还未席卷而至,还有很多人、很多企业没有受其影响。 有的人在驻足观望,等待着技术进一步的发展。 “目前还没对我产生什么威胁,我就是自己画自己的。”自由商业插画师波波对商隐社说,“我要先把基础打好,再考虑AI绘画”。 某品牌策划公司负责人郭炯明也表示:“目前(AI绘画)对我来说没有影响,身边的同行还不会被影响,以后很难说。” 炯明擅长的设计领域颇为广泛,品牌logo、产品包装设计、活动海报都可以做,工作之外,也是一名AI绘画的玩家,思考着AI绘画与行业的结合。 (郭炯明用AI绘制的机甲) 也有人唱衰AI绘画,认为AI创造出来的作品毫无艺术性可言,如同被拼凑出来的“尸块”。 这些人无论立场如何、态度如何,在意的都是AI绘画不容忽视的弊端。 首先,最常被人提及的是,AI绘画生成的内容不能被精确控制。 波波主要负责条漫的绘制。所谓条漫,就是以单格(两格或以上数量并排出现)画格由上自下依次排序,通过连续画面叙述故事的多格长条形漫画。 条漫插画师和设计师的接单流程很类似,“先讲好需求和时间,然后下定金,开始画,画完验收完没问题后打尾款。” 这期间虽然也会存在多次修改、沟通和效率的问题,但条漫这样的绘画形态本身就相对不容易被AI绘画影响到。 画漫画需要画风统一,条漫中连续的场景需要保持相同的人物风格,和连贯的人物动作,但AI绘画生成的图片是随机的,很难保持每张图的背景、人物和细节的统一性。 前文说的漫画《夏日岛》画风保持统一的前提是,作者科尔森输入了某些漫画家的名字作为关键词来限制画风。 在一次采访中他对此也提出了质疑:“这里存在一个巨大的伦理问题。如果我让AI以尼尔·亚当斯(代表作《绿灯侠和绿箭侠》)的风格生成图像,这对他本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个弊端放在动漫设计中也有体现。比如,AI生成了一个角色的正面图,现在设计师想要这个角色的背面图,AI能生成人物姿势、服饰类型甚至每一处褶皱都能和正面图相对应的背面图吗?不能。如果设计师想要侧面图呢?AI也做不到。 在汽车设计应用中,小文说:“汽车外观之间有AI掌控不了的细微差别,奥迪A4和A6之间,你可能会觉得A4年轻一些,A6稳重一些,就是这种很微妙的变化AI控制不了,你要不断试,而不是有目的性地去投喂各种图片,只有尝试很多组合,最后才能出来你满意的效果。” 2022年6月11日,《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就是通过Midjouney生成大量图片筛选出来的。编辑部表示,生成图片本身较为轻松,但是找到能生成合适图片的指令却并不简单,他们尝试了250次,生成1000张图片后才最终确定了这个拼贴风格的封面。 (《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 其次,AI绘画不能理解语言逻辑。 知乎上有答主输入指令“腌咸菜的小女孩儿”,结果AI给出了小女孩站在咸菜缸里的图片;让AI画“婴儿肥”,结果AI画出了一个胖乎乎的小婴儿;让AI画河里的三文鱼,结果画中河里的三文鱼都是三文鱼片。 AI绘画并不能真正理解语义,它只能识别出一个个标签。 在训练模型的过程中,每一种图片都对应一系列标签,如果输入指令“腌咸菜的小女孩儿”,它就会把带有“腌咸菜”和“小女孩儿”图片中的对应元素拟合在一起,生成含有这两个标签的新图片,但AI本身不能理解“腌咸菜”是一个什么动作。 对于这个缺陷,知乎24万粉丝的答主“画画的花噎菜”还说了一个梗: “前几天群里有人发了个特别帅的火人,一群人惊呼,画的真好,风格真棒,体积感特效质感都在线,焦虑感max! 然后我在旁边轻飘飘说了一句,它画火人这么好,那让它掏出个打火机点烟试试? 于是乎所有人都笑了,因为大家都能想象出那副画面,估计能把手指头塞嘴里吃了,或者直接表演咬打火机。” (笔者用Midjourney绘制的男人用打火机点烟) 最后,是AI绘画上手有一定门槛。 面向普通用户,以开源模型Stable Diffusion为例,人们想要使用AI绘画,需要在本地部署SD程序,好在1月份有B站up主利用开源代码作出了绿色汉化版的安装包,省去了很多麻烦,否则不擅长英语不懂程序的用户都没有入场资格。 就算成功部署了SD,使用过程中的报错,如果不是程序员,普通用户很难看懂,硬件上还必须要有最新几代的NVIDIA显卡,否则根本带不起来AI绘画。 面向企业,外饰设计实习生小文也向商隐社吐槽:“(AI绘画软件)不能算作一个很好的工具,工具推出后,它没告诉企业怎么去用,怎么才能把它用好。很多用法都是企业自己摸索的。” 当新的技术来临,人们去担心它、质疑它,看重它的缺点,再正常不过。19世纪的“新技术”摄影出现的时候,也曾被画家联名反对;当数字绘画出现的时候,也会被传统画师不屑。 只是AI绘画的发展不会因为人们的观念发生改变,它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进化着。 04 发展 2021年1月,OpenAI推出了Dall-E(mini)模型,你只要给出一段文字描述,它就能立刻把图给你画出来。当时它做出来画还比较粗糙。 (Dall-E(mini)模型绘制的图片) 仅仅一年后,2022年1月,现象级的AI 图像生成程序Disco Diffusion就出现了,它开始能画复杂一点的氛围图了,但还无法完成人脸。 三个月后,OpenAI迭代了DALL-E模型,给它喂了6.5亿张图片训练后,DALL-E 2不但清晰度比上一代高4倍,还可以生成准确的五官了。 紧接着,号称最强的AI绘画软件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相继于去年的7、8月份出现。 前者,辅助生成了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艺术博览会上一举夺冠的画作《太空歌剧院》,而后者则以精美的二次元图片席卷绘画圈。 (图源自civitai.com) 也正是这个时候,很多人第一次了解到AI绘画。 “大概半年前,我关注的博主‘和菜头’每天都会发一些AI绘画,一开始看他发的画都比较抽象,一涉及到具象的东西就不太像。”郭炯明说,“但是上周身边有个同行带我入门,自己玩了一下,发现AI绘画已经进化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此时的Stable Diffusion还不能生成真人系图片,但仅仅过了四个多月,今年1月末,新版的Stable Diffusion整合了一种名为LoRA的模型训练方式。 LoRA模型可以让Stable Diffusion生成非常逼真的真人图片,引发了一阵“赛博coser”的浪潮。 “赛博coser”的制作者、B站up主勘云工造表示,自己的赛博coser不仅在国内获得了颇高关注,转发到推特后还被很多画师、coser的知名从业者也关注了。 技术的发展还没完,此时的真人系图片骨骼走向、姿势还不能精确控制,就有论坛大佬研究出了ControlNet插件,可以完成对人物骨骼走势、形态、动作、姿势的精确控制。 随着Stable Diffusion的不断发展,其早期版本遗留的透视问题、光影问题、场景拼贴等问题得到了一一修正,1.5版本中最典型的手部模型错乱的问题也得到了修正,目前SD已经发展到了2.2版本。 到了今年2月份,向量图形编辑器、原型设计工具Figma以及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都引入了AI绘图插件Stable Diffusion。 Stability AI创始人兼主要投资人埃马德·莫斯塔克表示,创始团队看到这些更新很惊喜,并进一步透露出SD接下来会公开的功能,包括AI视频剪辑与音频剪辑功能:“实际上我们已经能做到很多,只是不想吓到大家,所以一点一点公布。” 与此同时,从去年8月开始,国内也迎来了一波AI绘画的热潮。 百度发布了业内首个AI艺术和创意辅助平台文心一格,用户只需输入自己的创想文字,即可快速获取由AI生成的相应画作。 腾讯上线了“QQ 小世界AI画匠”活动,用户上传照片一键生成专属异次元形象。抖音则上线了 AI 绘画特效,美图秀秀也上线了AI绘画板块。 从2021年1月只能生成简陋的图片开始,AI绘画仅仅用两年时间,就已经创作出精美的超越人们想象的画作。 从简陋的实物图到复杂风景图的跨越用了1年,从风景图到卡通人像的跨用用了3个月,到能画出真人照片用了3个月,AI绘画技术在加速进步。 两年前人们对AI绘画的结果不以为意,两年后已经有人开始心生焦虑,那么以后呢? 实际上,上面提到的三种AI绘画典型的弊端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弥补着。ChatGPT的出现让AI绘画有了理解语言逻辑的可能,OpenAI团队正在向着这个方向研发;不能精准控制的问题已经在ControlNet等插件的辅助下初步解决。 至于上手成本,Disco Diffusion模型时代,在专业显卡上算一个草稿级别的作图, 也需要耗费以小时计算的时间,而Stable Diffusion则实现了在消费级显卡上不到一分钟就能出图。 AI绘画正以超过人们想象的速度进化,如果不及时拥抱技术,或许很多画师会被AI“杀死”。 中国围棋王者柯洁,在某站的动态问了一个灵魂问题:美术生或相关从业人员如何看待AI绘画。评论区第一时间就反问柯洁:你对AI围棋怎么看。 2017年,阿尔法狗凭借强硬的实力席卷围棋界,现在许多职业棋手都不彼此约棋了,而是找AI训练,甚至有的去背AI的棋谱,这就是AI技术带来的改变。 按照国泰君安研报预计,未来5年,AI绘画在图像内容生成领域的渗透率将达到10%—30%。AI绘画已然站上数字时代的风口。 画师与AI自然不是对立的关系,但在需求固定的前提下,绘画设计类的市场总要让渡一部分给AI绘画,在这场行业变革的浪潮中,不知道多少画师被掀翻于浪底。 05 结语 90年代是纸媒动画的巅峰时期,2002年左右国内才逐渐普及了数字绘画,那时候没有板绘,一大波动画人学着用鼠标画画,在之后发展出三维动画、Flash等等技术。而现在,出现的是AI绘画。 跟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描述的一样,照相技术让大量的文本复制变得轻而易举,从而把艺术从一向被人们所崇敬的神圣“祭坛”上拖了下来,它在摧毁传统的同时,使现代艺术具有了新的特点、价值和接受方式。 两点十分产品总监黎平伟曾说: “将近10年一个大周期,出现一次技术突破,往后甚至可能带来指数爆炸级的改变,所以永远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向前……因为我们相信一句话:不变的是永远在改变。” 来源:钛媒体、DeFi之道 文:商隐社 作者:第二人生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4
Web3游戏行业观察十问
go
lg
...
后,游戏玩家将一直玩到游戏结束。如今,
Steam
和 Origin 等平台通过用户可以下载的数字副本提供此类游戏。 第二种是免费游戏。玩家可以免费下载游戏或在线玩游戏,但游戏中也有付费的机会,例如购买物品。王者荣耀和绝地求生就是在此类的佼佼者,每年在全球给腾讯带来数以亿计的收入。 第三种是让用户赚钱。天堂和许多其他 MMORPG 游戏都属于这一类。这种类型不会仅限于游戏,而会衍生出许多与真实世界融合的场景,如职业游戏商人。 在主机游戏时代,总销量破 3000 万份已经是顶级游戏产品的存在。而进入网络游戏时代,MAU 破千万的游戏都比比皆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除了游戏的娱乐属性,网络给游戏还融入了社交属性。许多原先不玩游戏的人因为朋友的影响而开始下载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游戏,朋友间共同玩局游戏已经成为了年轻人重要的社交方式。 传统网络游戏区别于单机游戏 — 社交 而对于 Web3 游戏来说,除了延续网络游戏重要的社交属性,区块链的特性也将虚拟经济中的所有权概念变为现实。不仅是游戏,Crypto/NFT 资产产出、消耗、交易所产生的经济激励会吸引大量玩家入场。即使 CSgo/梦幻西游等网络游戏都存在场外游戏装备的法币交易,但标的物本质还是一串可复制代码。之前爆出 CSgo 高管偷偷改代码复制枪械去偷卖盈利,NFT 则可以避免此类事情发生。亦如房地产登记制度表面上是调整人与物的关系,实际上是调整人与人的关系。Web3 使得虚拟资产/经济所属关系的调整成为可能。 Web3游戏区别于单机游戏 — 社交 + 资产交换 借用 Web1 与 Web2 的概念,我们认为传统网络游戏的状态类似于 Web1 – 用户偏向于读取而非写入。游戏玩家可以玩一把英雄联盟但无法直接参与其角色和技能的规则设计,只是被动消费游戏开发者开发的游戏内容和逻辑。我们称这种范式称为 1.0 ,而区块链将带来游戏 2.0 。在强不可变执行平台上强制执行所有权,这些平台的计算能力随着可验证计算(证明系统、证明递归和聚合、Rollup 层架构、硬件加速等)的不断创新而扩展,并且其编程范例力求无许可的可组合性和互操作性。许多玩家可以无国界地直接参与核心游戏系统的创造和发展 — 不仅仅是装饰物品、自定义游戏模式和地图,还有底层角色设计、人工智能系统和物理系统 — 进行模块化组合(可组合性)并拥有跨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创作(互操作性)。 Web 3 游戏区别于传统网络游戏 — 玩家参与治理设计 图片来源:https://www.guiltygyoza.xyz/2022/08/game 2-in-schematics) 问题二:Web3 游戏的从业者画像有何变化? 自 2021 年上半年 Axie Infinity 爆火所引发的一轮 GameFi 牛市到如今已近两年,一个明显的感觉是这个赛道的创业者画像从 crypto native 的创业者尝试游戏场景,转变为传统游戏大厂的从业者开始尝试结合 crypto 领域。虽然看似两者都是 crypto 加 game 的形式,但往往底层逻辑有所不同。 Web3 游戏发展时间线 前者 crypto native 的创业者尝试游戏场景所做的项目,能在 2021 年下半年成功火起来,即意味着其团队最晚也是在 2021 年上半年看到了市场机会并开始准备资金寻找团队开发产品。即使当时众多的游戏(如 Cryptomines/BNBH/BNX 等)以其 Ponzi 的经济模型受到不少人诟病,并被后来许多玩家认为那根本不属于游戏,但团队本身的市场判断力与执行力是很强的。这部分创业者熟悉区块链行业的基本逻辑,知晓公链、NFT、Tokenomics、DeFi、Twitter/Discord 市场宣传等方面的玩法,放弃了游戏的 “可玩性” 转为以代币价格上涨套利(短期赚钱)为主要目的。 而后者本身作为多年的游戏行业从业者,对于游戏性本身往往更加热忱,更加注重游戏本身的 “可玩性”。长期看这是个非常好的出发点,但部分开发者一味追求游戏可玩性反而对 Token/NFT/Crypto 社区等文化嗤之以鼻,认为只要做出好游戏简单套上 Token/NFT 等元素即可降维打击那些 crypto native 做游戏的创业者,我们认为这是不对的。许多传统游戏从业者在尝试 Web3 市场时,应当懂得 Web3 的游戏规则,而不应当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去对 Web3 玩法全盘否定。比较基本的问题如上哪条公链,是否需要做市商,如何建立和维护项目的社区等都应当在前期有所考虑和准备。作为蝉联了 14 年手机销售冠军的诺基亚,拥有多年的手机设计生产销售经验,但在智能手机时代却被苹果公司打败。同样的,传统游戏从业者如果过于坚持原有游戏开发路径依赖,经验也可能变为 Web3 游戏领域的绊脚石。 问题三:游戏大厂下场 Web3,走传统游戏 + Tokenomics 的模式(链改)是可行的吗? 这里的传统 Web2 游戏的 “链改” 是指,将传统游戏进行区块链经济化改造,结合如 Token/NFT 等要素使之成为区块链游戏。 在回答传统 Web2 游戏的 “链改” 方案前可以先思考另一个问题:这款 Web2 游戏为什么要进行 “链改”?比较遗憾的是在和开发者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往往是由于原有 Web2 游戏比较难做下去,转而硬着头皮进行链改,寄希望于搭上 GameFi 的热点来获得投资和市场关注。换言之,本身在 Web2 做的比较成功的游戏在当下则没有那么大的链改需求,即使有兴趣尝试区块链游戏领域也会另起炉灶小范围尝试,而非将原推进到一半的 Web2 游戏改为 Web3。 这个领域掘到金可以探讨的是韩国 Wemade 公司的 Mir 4 (传奇 4 )。2021 年 8 月 26 日,Wemade 推出链改游戏 Mir 4 ,一上线便受到全球新老玩家的追捧,在多个国家谷歌商店畅销榜稳居 TOP 5 ,高峰时全球同时在线人数超过 140 万,月活一度达到 623 万人。玩家可以挖黑铁兑换 Draco 币,Draco 币可以转换成能在 Exchange 买卖的 WEMIX Token 从而进行出售获利。虽然这波操作给其背后的公司 Wemade 股价带来了很大的利好,但对于游戏本身来说,其还是受到不少传统游戏玩家的强烈抵制。 不可否认的是,从公司公布的财报来看,Mir 4 确实带动了游戏收入的增加。Mir 4 在 4 Q2 1 净收入为 4247 亿韩元,约为 3.37 亿美金,由此 Wemade 经营情况有了大幅好转。但 Wemade 2021 Q4 的净收入暴涨,很大程度来源于 Wemix 代币抛售,且此项收入目前看来并不具有连续性。因为在随后的 Wemade 1 Q2 2、 2 Q2 2 财报中可以看出,公司 Web3 布局成本的增加并未持续给公司带来收入的提升。Wemade 在 2022 年一季度的净收入只有 3.22 亿韩元,甚至在二季度财报中,Wemade 合并营业亏损 332.58 亿韩元,净收入也进入亏损 316.42 亿韩元的状态。 数据来源:https://www.wemade.com/IrEn/EarningsRelease 而在 Wemade 官网最新发布的三季度财报中,公司并未抑制住亏损的势头,并由于财务性收入上的损失,使得公司净收入亏损达到 884.97 亿韩元。 数据来源:https://www.wemade.com/IrEn/EarningsRelease 从此也可以看出,市场对现阶段传统游戏链改,P2E 元素的粗暴植入和道具 NFT 化等模式并不买账。与其中途从传统游戏改为区块链游戏,最初就根据 Web3 生态特性和公链承载能力而设计的游戏可能在 crypto 生态中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问题四:“元宇宙” 游戏场景的普及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随着元宇宙概念掀起热潮,众多国内游戏企业纷纷布局元宇宙相关领域。而在线下交流中,许多公司也频频询问我们作为从业者,对于部分媒体中所谈到 “元宇宙” 的到来是否抱有很乐观的态度,是否有许多新的商业机会。对于这点我们对于 “元宇宙” 商业化长期是乐观的,但短期并不建议传统行业公司贸然入场。 现有对于元宇宙概念的布局主要分为四个板块:底层架构(如区块链、NFT)、后端基建(如 5 G、云化)、前端设备(如 AR/VR、可穿戴设备)、场景内容(如游戏内容)。目前约四成中国上市游戏企业先后已有不同领域的元宇宙业务布局,包括腾讯游戏、网易游戏、世纪华通、中手游等代表性游戏企业。除内容布局外,部分企业在 XR、人工智能、云化领域也有显著投入。游戏企业外,部分企业也在技术侧为中国游戏产业元宇宙的发展提供支撑,如元境、Unity 等,通过与游戏企业的深入合作推动中国元宇宙的发展。 尽管热情高涨,但媒体中所报道的元宇宙新闻与实际行业的发展情况往往有较大出入,将未来 10 年 20 年可能发生的场景描绘成为 3 - 5 年即将到来的事物。Sandbox(SAND)和 Decetraland(MANA)作为元宇宙游戏概念的龙头,在 2021 年火爆过后归于平静。对于这两者来说,其获得的资金支持和团队人员配置应当超过市面上 95% 的团队了,但其并未成为我们所期待的 Web3 Roblox 或 Minecraft,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当前的底层技术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当然元宇宙的终极形态到底是怎么样,不是我们现在规划出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探索、不断演化的一个结果。要想实现这一结果还需要跨过三个难点: 难点一,底层算力支持。元宇宙游戏拥有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因此其内容量非常大,对算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现在游戏所谓的客户端的分工模式可能达不到云宇宙游戏对算力的大量要求。举例来说,在《堡垒之夜》与 Travis Scott 联袂举办的巨型音乐会中,活动方宣称共有 1250 万名观众参与其中。但是,这些观众并不处于同一个分区内。他们其实被分散在无数个虚拟音乐会场景中,每个分区大约容纳 50 位观众,观众彼此之间并未能实现完全同步。虽然目前的技术能力较当时已有很大提升,但面对数十万甚至百万的同时在线承载力依然有提升空间。 难点二,跨行业技术融合。元宇宙游戏不仅涉及游戏方面的技术,还有数字孪生、信号捕捉、人工智能、AR/VR 等多个行业多项技术的融合。这也会派生出未来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复合型、跨行业型人才的需求会不断增长。 难点三,开放生态以及虚拟要素的构建。元宇宙游戏会在上下游涉及多个行业和公司,对多样化的流媒体都会产生影响。而这也需要各行业和公司之间能够共同搭建开放生态,为广泛的可访问性和互操作性建立新的标准和协议。另一方面,对于监管来说也需要针对元宇宙生态建立新的治理规则,包括内容审核、知识产权保护、隐私保护、金融管理等各项标准。 纵观下来,目前最接近元宇宙的公司可能并非 Meta 或 Roblox,而是拥有多年社交和游戏经验的腾讯。在 2021 年的腾讯年度游戏发布会上,腾讯对元宇宙相关的战略布局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腾讯将整体布局可以解释为 “超级数字场景”,这也是 “早期” 元宇宙所呈现的趋势。这些趋势包括通过扩展内容、社交互动和增加线下活动来模糊现实和虚拟世界之间的界线。尽管腾讯无论从生态还是技术水平上都有着先天的优势,但目前腾讯并未大踏步走向元宇宙,而是提出了偏向产业经济的 “全真互联”,让虚拟经济技术更多的服务于实体产业,值得期待。无论怎样,以当下的发展进度来看,元宇宙的普及场景都需要至少 5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见证到。 问题五:MMO 类游戏是不是下一轮 GameFi 市场爆点? 市场中许多人在 Web3 领域看好 MMO 品类游戏的原因也很明显,因为资产和交易是此类游戏的重点,而将虚拟资产 NFT 化/Token 化进行交易天然符合 Web3 的属性,满足了许多加密原生玩家需求。 但在看过市面上的许多 MMO 类游戏的一个感触是,做好一款 MMO 游戏其实是很难的。2021 年底出现的许多 Ponzi GameFi 游戏可以套模版在三个月的短时间搭建完成并快速上线, 2022 年的许多 P2E 游戏 6 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设计开发运营。但一款好的 MMO 游戏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的设计打磨,并在运行中不断调整参数从而达到游戏内经济、人物道具/属性等方面的动态平衡。作为 MMO 领域的优秀前辈,北美的魔兽世界、中国的梦幻西游、日本的最终幻想 14 无不是经过 10 年以上不断打磨,中间进行了多次经济模型、玩法的调整迭代才形成稳定的生态圈和游戏人群。一个创业团队从零开始六个月内完成一款 MMO 游戏是有比较大难度做成的,而过长的周期又会增加团队成本负担。 此外另一个现象是,即使是传统的 MMO 类游戏,其在整体品类游戏的占比也在逐渐下降。MMO 内玩法多样,但也往往存在替代品,比如希望玩 PvP 的可以直接玩 MOBA 或 FPS,喜欢养成的可以直接玩养成类游戏,MMO 的逻辑是需要先进行角色养成,而后再进行 PvP、刷副本、经营等玩法体验,大而全的游戏设计就会使得细分玩法很难纵深。 另外一个好的 MMO 游戏必须要增进玩家之间的互动,不能做成一款玩家在同一服务器上玩的单机游戏。即需要设计出一套市场机制,同一玩家的角色成长必须借助其他玩家的产出交换才能持续。而这种市场机制设计会比直接的 PvP 或休闲游戏等模式难度高出许多。 因此,相较于 MMO 模式,我更看好 “小而精” 或 “新而奇” 的游戏模式会成为下一波 Web3 游戏的增长点,这点还有待观察。 问题六:Web3 游戏内经济模型设计可能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Web3 去中心化的特性本身就有市场经济特点,也是众多 Web3 native 玩家反对游戏项目方过多干涉/调控游戏经济系统的原因(违背了去中心化的初衷)。但从过往成功的 Web3 游戏 Axie Infinity 以及 StepN 来看,项目方对于游戏中心化的调控似乎不可或缺。由此,我们观察到市场上有两种对于 Web3 游戏内部经济设计的观点。 观点一:好的 Web3 游戏至少在早期,不能放任完全的市场经济模式将游戏内经济/代币模型交由玩家/社区自行设计、交易,而应当采取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模式。即项目方既要设计和控制好游戏内的主要经济循环保证游戏的整体平衡,也要将部分管理权限交给玩家/社区提升参与感。 梦幻西游就是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梦幻币的产出消耗由网易进行控制,但极品装备/召唤兽/珍宝可以放归市场玩家自行交易。 计划经济:在梦幻西游的角色成长过程中,当需要提升角色伤害/防御修炼值时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梦幻币,由此形成玩家做任务赚取梦幻币,提升角色数值花费梦幻币的经济循环。类似修炼系统的设计在梦幻西游比比皆是,由此网易严格控制梦幻币的产出端与消耗端,游戏内部也比较难出现通胀实现经济系统平衡。 市场经济:装备/召唤兽/珍宝/兽决则可以由玩家自行刷副本等任务产出后自行交易,物品在游戏藏宝阁内甚至可以进行法币交易。 对于 Web3 游戏的早期,项目方运用些中心化的调控方式来维持游戏稳定无可厚非,以下为推荐的几种方式供项目方参考: 控制代币释放与新玩家入场速率的比例。为避免短期内大量新玩家入场而导致的需求增加代币价格暴涨,项目方可以通过邀请码的方式来控制新玩家的入场速率。从而整体维持游戏代币价格和经济系统稳定。 时间税和锁定门槛。项目方可以根据玩家获得 token 的预期,来设定一个提取收益的税率,该税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少。例如获得的 token 直接卖掉要交 20 % 的收益税,十天后再卖就是 10 %。此外项目方也可以锁定玩家获得的 token 收益,并设定一个固定的门槛才可提取,以此降低游戏 token 的集中抛压。 设立 DAO 金库。项目方可以将部分游戏 token、市场手续费或交易滑点等协议收入存放到固定地址,作为游戏金库供玩家根据议事规则决定怎么去使用 DAO 金库里的资产。加强玩家对于游戏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建立货币内循环的闭环。区分治理代币和消耗量大的游戏代币,因为治理代币的获取难度要比后者大得多,而且治理代币需要有在关键阶段被消费的场景。对于游戏货币建立更加多样的消耗和获取机制,使得分发的游戏货币能够在游戏内有能消耗的场景,例如引入升级制度和提升游戏角色属性能力来增加消耗场景。 观点二:游戏内经济系统甚至物品的设计产出应当交由玩家,即纯粹的去中心化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在 2021 年 9 月的 Loot 生态中得到实践并引发市场关注。不同于传统 Web3 游戏项目,创作者设计创作 NFT 卖给收藏者,Loot 收藏者也会参与到游戏生态的建设中。尽管 Loot 生态在后续的表现欠佳,但在 2023 年全链游戏进入视野时 Loot 又成为了人们的讨论话题。(有意思的是, 2022 年底大火的 MAGIC 平台生态也是由 2021 年的 Loot 衍生出的项目) 图片来源:Twitter: tandavas.eth @tandavas 其实纯粹的市场经济模式游戏并非仅仅伴随区块链游戏的产生才出现。2021 年 9 月 Amazon 历经五年研发的《New World)》就是利用这一理念进行运营,取消商人 NPC 放手让用户自产自销,玩家所需材料都得亲自去采集并制作。但不幸的是系统很快发生通缩,玩家不敢乱花钱,使得游戏内商品价格不断贬值,经济系统难以维持。 尽管如此,一个去中心化的游戏内经济系统也会有着更大的叙事空间。依赖项目方中心化设计调控的游戏往往前期简单,但在后期则会遇到诸多问题影响游戏平衡。项目方的强调控能力需要实时在线,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而一个纯粹的去中心化市场经济模型游戏在早期比较难以启动和运行起来,因为许多重要游戏要素和系统都依赖玩家自行填补构建。但当游戏内部经济循环搭建完成后,逐渐形成的正向飞轮会吸引更多玩家入驻和参与建设,从而达到由难到易的过程。 对于上述两种观点,目前的市场中都有许多 Web3 游戏在进行着实践,可以持续关注项目发展情况和市场反应。 问题七:GameFi 当中的 Ponzi 经济模型要完全否定吗? 虽然市场当中尤其是传统游戏开发者对 GameFi 的金融属性诟病较多,但我们理解 Ponzi 其实是个比较中性的事,早期用来启动游戏吸引 Web3 用户无可厚非。在控制好新用户/新资金进入与代币释放速率的比例的前提下,保持游戏经济的总体平衡避免 token 价格快速暴涨暴跌,这也有利于项目的长远发展。 Web3 游戏性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淡化其资产交易属性,弱化 Token/NFT 价格波动的重要性,其与传统网络游戏相比的优势又体现在哪里。就如 DeFi 发展的过程当中许多优秀项目在早期通过高 APR 吸引 LP 进行流动性挖矿,Web3 游戏也可以在合理控制的情况下运用金融方式吸引早期用户。 但另一方面,这里的 Ponzi 并非不计后果的抬高收益率吸引新资金模式。好的 Ponzi 标准是资产通胀率和用户增长率保持一致。当资产通胀率高于用户增长率就会出现死亡螺旋,而如果用户增长率高于资产通胀率则会引发货币价格暴涨,影响游戏内经济系统稳定。 通货膨胀率 =(现期物价水平 - 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上述公式为消费指数折算法,其中基期就是选定某时刻的物价水平作为一个参照,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价水平通过与基期水平作一对比,从而通货膨胀率。 用户增长率 =(现期玩家数量 - 基期玩家数量)/基期玩家数量 注:代币供应量不加控制即会产生图中阴影部分大量抛压 上图中 token 红色线的斜率代表了通货膨胀率,Player 蓝色线的斜率代表了用户增长率。项目方可以关注玩家数量的变化,重点关注玩家激增期间的动态调整,控制玩家的增长速度和货币供应量。货币过度超发是不可取的,随着玩家数量的增加,货币供应应该放缓。建议对游戏币总量实行固定分配制度,由官方制定每日或每月发放的代币总量,然后根据比例进行宏观调控,控制通胀率,使代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与用户增长率保持动态平衡从而延长游戏的寿命。因为一旦新玩家的数量跟不上货币供应量,就会迅速导致货币贬值,无处消费,从而引发加速退出的恶性死循环。 问题八:Web3 游戏流量及发行平台应当注意什么? 游戏发行在传统游戏行业是个很清楚的商业模式,共识度很高。作为 Web3 游戏赛道火热的一个创业方向,不少平台项目获得了很好的融资成绩。我们请教过部分 Web3 游戏平台的创业者选择这个方向的原因,因为单款游戏应用产品失败率较高,而平台作为流量入口,后续可以持续合作新上游戏应用,游戏成功的同时也会带给平台巨大流量。 目前在市面上可以看到主要三种模式的流量及发行平台: 轻量级游戏发行平台 - 如 MAGIC(TreasureDAO)生态平台。此类平台会搭建多种小游戏生态,让平台 token 可以在各种小游戏之间流通使用。2022 年 11 月开始大火的 Beacon 游戏在短期内就为 Magic 生态平台带来巨大流量,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 Magic 后续其他游戏产品的期待。 数据来源:https://dune.com/treasuredao/the-beacon 轻量级游戏的开发难度和成本低,与区块链的适配性也会更好些,好的轻量级游戏也能带来巨大流量。Magic 适时的结合了 Arbitrum 作为底层公链,降低了许多 Web3 游戏所面临的高 gas 费和延迟等技术问题。这点也值得许多其他平台参考借鉴。 不过现在也有许多此类平台小游戏原创比例很低,大部分是复制 Web2 传统小游戏然后进行资产上链炒作或买流量。不否认这种模式短期内会有好的流量表现,但单纯的依赖复制,原创度较低也往往造成产品护城河低,热度长期难以维持。另外也遇到过一些开发者想要通过 Web3 小游戏出海赚取广告费补贴 token 价格的思路,但这个方向恐怕也难以达成。因为该模式如果可行即可以直接在传统游戏出海赛道赚取法币广告收入了,无需绕道 Web3。广告补贴模式目前看到做成的一款产品是 Pi Network,但其就是另一套玩法了而非游戏。 强生态位发行平台 - 如 Gala Games 平台。Gala 作为最早火起来的龙头 Web3 平台产品,占据着很好的生态位。许多优质游戏 CP 都期待与 Gala 进行合作,这是许多其他平台所不具有的优势。不过有点遗憾的是 Gala Games 中的许多优质游戏还处于开发中,面向玩家开放的目前仅有 Spider Tanks 一款游戏,期待后续的优秀产品登陆。 公会发行平台 - 如 YGG/GUILD 公会平台。最早随着 Axie Infinity 的崛起,也带起了诸多 Web3 游戏公会。与前两者不同,公会往往聚集了许多 Web3 玩家,也往往更贴近游戏社区风向和市场偏好。而对于开发者来说,公会也更容易给到更加及时和真实的游戏反馈,使其可以快速调整方向应对变化。在游戏冷启动方面,公会平台也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 目前的 Web3 游戏市场当中可以感受到游戏平台不少,但好 Web3 的游戏产品不是很多。当然如果平台本身拥有自研能力或优质 CP 资源,能够不断推出优质游戏产品,这个问题也许会好许多。此外,一款 Web3 游戏火爆后很可能自己会再衍生上下游生态产品,而非只是寻找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如此一来,又会挤压其他平台产品的生存空间。这点也是腾讯和任天堂护城河会强于许多其他游戏开发商的原因。这些问题都值得流量及发行平台开发者持续关注。 问题九: 3 A 游戏在 Web3 目前来看可行性高吗? 3 A 游戏的定义标准一直比较模糊,通常认为是指高成本、高研发时长、高体量的游戏,在具体游戏的等级的划分中可能存在分歧。但可以看到的是,传统 Web2 游戏市场当中 3 A 游戏开发已经进入到比较难的阶段。 2021 年 2 月 10 日育碧公司 CFO Frederick Duguet 表示育碧在未来将不再以 3 A 游戏为重心。CD Projekt RED(CDPR)筹备数年的 3 A 游戏大作《赛博朋克 2077 》也在 2020 年 12 月发售后由于质量未达到玩家期待使得其口碑和销量一路下滑。 公平而论,《赛博朋克 2077 》的框架场景设定宏大,与公认的开放世界优质游戏《塞尔达荒野之息》《荒野大镖客 2 》《上古卷轴 5 》相比也毫不逊色。而真正使其作品还未完全成型就中途发售的原因就是 3 A 的长制作周期与成本。《赛博朋克 2077 》的发售价格为 60 美元,与开发成本低许多的《精灵宝可梦 钻石重制版》同样价格。发售后《赛博朋克 2077 》的销量仅有 1300 万份,约 7.8 亿美元的销售额。去掉零售商、发行商、平台抽水,开发商到手 2.6 - 3 亿美元的营收。CDPR 曾官方表示其 2077 的开发团队超过 400 人,按国外游戏开发者平均年薪 15 w 美元计算光薪水一年就要支付 6000 万美元。2077 如果等做完善后再发售很可能会让开发商入不敷出。 《赛博朋克 2077 》游戏画面 《精灵宝可梦钻石重制版》游戏画面 CDPR 尚且如此,何况小的游戏开发公司。这就是 3 A 游戏的问题,高昂的开发成本和长制作周期无异于让公司在进行一场赌博。而 Web3 游戏中的 3 A 游戏往往宣传大于实际, 2021 年宣传 3 A 的 Web3 游戏大作 Star Altas 最终在发布了几次令人振奋的 demo 视频后产品最终也不了了之。Illuvium、Bigtime 是这些产品中发展比较好的,尤其近期 Illuvium 的开放世界内测版本出来后还是让人对 3 A 链游有所期待。但另一方面,目前的 3 A 链游基本上还是仅有 PC 端,如果同步移动端又是不小的成本。但放弃移动端在当前无异于放弃至少一半的市场,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 数据来源:Newzoo Global Games Market Report 2022 3 A 游戏的开发制作适合实力较强的游戏公司或创业团队,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小的创业团队适合尝试的赛道了。我们认为 25 年会有 1 - 2 个 3 A 级 Web3 游戏跑出来,这不仅是从供给端的角度考量,也是市场对于一款 3 A 级 Web3 游戏的期待。 另一方面,独立游戏可以和 3 A 游戏一样好(甚至更好),而且大的营销和制作预算并不一定意味着游戏质量和受玩家欢迎程度。目前最成功的独立游戏《我的世界》,在这款游戏以 25 亿美元的惊人价格卖给微软之前,其背后的小公司已售出 5400 万份盈利颇丰。因此,对于大多数创业团队来说,尝试 “小而精” 的方向可能会比 “大而全” 更好切入 Web3 当中。 问题十:下一轮 Web3 游戏的市场爆发点可能是什么? 引用 StepN 团队在 2021 年 Solana Hackerson 上的一句话:“一个好的 Game-Fi 项目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游戏,其次是一个运行流畅的应用程序,然后是一个有意义的代币经济学”。对于未来 Web3 的游戏的增长点市场一直有不同猜测,从早期的 P2E、MMO 到发行平台,而目前我们认为下一轮游戏赛道可能的增长点为全链游戏。 全链游戏(Fully On-chain Game) 不同于许多之前的 Web3 游戏仅将资产上链,全链游戏的逻辑都以智能合约的形式 100% 存储于链上,是真正的链上自主世界 - Onchain Autonomous World。但碍于现有公链的计算速度与成本,全链游戏的发展速度一直进展缓慢,而随着 OP/ZK Rollup 技术的发展 Layer 2 生态的完善这一问题也会有所改善。回顾我们在 2018 年看 NFT, 2019 年看 DeFi,也许未来真正大火的 Web3 游戏不同于传统游戏赛道的任何一种游戏品类,全链游戏则可能填补这部分空白。 如前文提到的,现有的游戏类似于 Web1 的互联网时代,玩家参与游戏的过程更偏向于读取而非写入。而区块链的特性可以在游戏中融入更多的可组合性和互操作性。大量玩家可以无国界地直接参与核心游戏系统的创造和发展,将游戏带入玩家共创的 2.0 时代。过往许多 Web2 游戏依旧依赖于传统游戏设计观念和逻辑,而全链游戏可能打开新的路径。 以 Dark Forest 为代表,Opcraft、Curio、Topology 都可以归于这个赛道。2021 年 9 月大火的 Loot 生态虽然 NFT 价格下跌许多,但其依然给市场很高的叙事想象空间。上述全链游戏虽然可玩性还不是很高,但随着 Gas 费在技术发展过程中逐渐降低,其链上可承载的内容的复杂性也会逐渐升高。V 神在 2019 年时提出金融与游戏会是区块链最先落地的两个场景,随着 DeFi 与 NFT 的大火,全链游戏也可能成为下一步市场的发展方向。 数据来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v=XhMCsvoCkQQ&list=PLNK 7 oFq 6 eaEwzgXeL 6 omjG 06 q 6 TpP 8 _Jd&index= 4 最后,将多款全链游戏在 2022 年伦敦活动中进行公开 Demo 演示的视频附在 “阅读原文”,供参考。 视频:Autonomous Worlds Residency: Demo Day (Winter 2022) 注:文中提及项目,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当下观点,不能代表 Zonff Partners,文中所发布信息及观点有可能因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3
TopGoal是如何跨越技术围墙 打造足球元宇宙“元”体验?
go
lg
...
Phone、Android手机和PC/
Steam
。基于此,TopGoal Multiverse Footballcraft项目将推出所有支持版本,以便玩家可以从他们喜欢的任何设备访问游戏。 元宇宙的潜力比我们想象的更高,归根结底,元宇宙将呈现我们未来线上与其他人互动和交流的一切。在足球游戏技术和足球游戏制作流程的基础上,只有游戏创作者才是解锁元宇宙潜力的关键。TopGoal 将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基于区块链的足球元宇宙。现实足球世界将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与数字世界无缝连接,可组合性、互操作性和可沉浸式将在TopGoal元宇宙内实现,这将会为足球原有的体验方式带来革命。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2-27
游戏将可能成为数字资产生态中10亿用户的用例
go
lg
...
字发行之后,这种情况就不复存在了,而
Steam
和 Origin 等平台成为了游戏的中心化市场。 游戏开发商意识到,他们可以在可下载内容(DLC)中出售原始游戏的扩展版本,而不是发布完整的游戏。当出版商渴望获得更多利润时,微交易便进入了市场。在过去的十年中,游戏中最有争议的变现方法大概是战利品箱,它实际上是卖给那些希望为自己的游戏角色获得随机升级的新手的彩票奖券。 本链接中的视频可以帮助你了解玩家如何看待游戏工作室的各种变现手段。 在过去的 15 年里,人们对游戏变现一直褒贬不一。以前,你可以购买一个游戏并完全拥有它,而不需要其他再购买其他产品或扩展包。但是,游戏发行商的单位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尤其是对于多人游戏,他们需要在维护服务器、管理用户、发布功能和建立关键机制等方面需要持续支出大笔费用。 这些费用加在一起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少有用户能够负担得起,而最终游戏也将因此消亡。这也是《堡垒之夜》等新时代游戏过渡到订阅模式的部分原因。此外,微软的 Xbox 和索尼的 PlayStation 等生态系统也有自己的捆绑式平台订阅套餐。 你可以把游戏平台理解为数字城镇,用户在这里聚集、互动、游戏、交易。与 21 世纪初游戏需要通过故事情节进行的线性体验不同,这些数字产品现在是包装成了游戏体验的社会消费品。 每次在游戏中引入新的金融原语时,我们都会遭到抵制,因为这样一来用户的权力就会被开发者夺走。这就好比,当你在一家餐厅吃饭时,每次吃一口菜都要付钱——而现在的微交易工具非常类似。尤其是在 Web3 原生游戏中,「进入门槛」一般是购买一张 jpeg,而这可能是你一个月的工资。 为了让维系这些数字世界的游戏玩家和开发者得到公平的待遇,我们需要寻找服务于双方的金融原语。在游戏中投入大量时间的玩家已经将游戏当成了「家」,但游戏几乎没有原语能让创作者和玩具拥有所有权,或让他们直接从游戏中获利。 也许,创作者靠游戏内体验谋生的想法有些牵强。很多人的行为已经告诉我们,大多数游戏爱好者之所以花时间管理社区,不是为了通过交易赚取收益,而是想要建立彼此之间的关系。 但这就好比说,由于维基百科的存在,Substack 不可能成功。今天的 Web3 游戏正努力维系着金融基础设施和资产验证之间的平衡。如果这些原语要发挥作用,我们必须通过这些基础设施来为用户和创作者赋能——这就是 UGC 的意义所在。 了解用户原创内容 大多数传统的发行商生产率都有限,原因在于,高质量的内容创作必然相当耗时,无论是写书还是制作电影。团队成员需要时间来寻求灵感,并要找到将思想转化为可消费内容的动力。当内容产出以后,它还面临着受众小的风险。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大电影都愿意讲述普世的情感,如恋爱和分手,或主角白手起家的英雄故事——这些作品对大众更具亲和力。如果你对传统的印刷或有线电视出版商有所研究的话,你会发现他们的观众通常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倾向。 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这种关系,内容不再由中心化的出版社制作,而是由任何用户共同创作和消费。由于互联网极大地降低了传播成本,内容创作的主体也逐渐扩充至了那些渴望建立受众的用户。 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在社交网络上创建内容的成本甚至低至零,但同时却能吸引越来越多用户的注意。只要在平台上时不时插入一两条广告,你就收获了一台印钞机。 将制作内容的成本转移给用户,同时增加用户在这些平台上花费的时间,这两项操作将让新时代的社交媒体具有无限商机。与传统媒体相比,它能以最低的运营成本获得用户关注。当你花时间浏览 TikTok 时,ByteDance(该应用背后的公司)可以毫不费力地为你创建一个无休无止的信息流。 他们的成本只限于内容审核和维护服务器,比如 Facebook 花了 5 亿多美元请埃森哲帮助管理内容。据估计,社交网络上每天都有 1.5-3 万名版主在筛选内容。 在游戏方面,其他玩家的游戏视频在网络上逐渐兴起。如果你不是一名游戏玩家,这可能听起来很奇怪,但游戏玩家往往喜欢看别人玩,特别是在有弹幕和评论区的情况下。Modest Pelican 和 Girlfriend Reviews是我最喜欢的两个游戏评论员。 Twitch 是现今游戏相关内容事实上的流媒体平台,所有观众加起来每年要花相当于 2500 年的时间观看 Twitch 上面的内容。 但是,单纯看别人玩并不能提供持续性的乐趣,所以一些游戏允许创作者建立并向他人出售资产,范围从开发一个简单的赛车游戏到一个需要复杂策略才能获胜的游戏不等。突然间,玩家可以做的事情不再局限于开发者提供的东西;相反,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无限创造不同游戏的全新分支。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发布一本书和发布一份 Microsoft Word 之间的区别,并观察创作者能够想出怎样独特的故事。游戏工作室拥有围绕角色的知识产权和游戏者所处世界的代码,他们还负责创建游戏初始的用户群。 《反恐精英》和《帝国时代》等游戏允许玩家在游戏中创造独特的关卡和挑战;《堡垒之夜》有一个创意模式,允许用户建立属于自己的世界和角色;Far Cry 5 的街机模式包括由社区成员创建的自定义游戏关卡。与 MOD 不同,游戏中的 UGC 通常只需要基础的专业知识,并且通常由游戏的设计机制作为支持。早在 2012 年,用户就已经开始讨论了。 从游戏到平台 UGC 是新游戏的一个强大杠杆,有两个核心功能。首先,他们延长了用户参与游戏的时间。具有渐进式故事情节的线性游戏玩法虽然有趣,但在故事结束之后玩家就没有动力继续游戏了。与此不同的是,在线模式,比如 GTA 5 中的模式,延长了游戏的寿命和盈利能力。这就是为什么 Rockstar 开发的的 GTA 5 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娱乐产品,它在全球的销售额超过了 60 亿美元。 其次,它允许游戏中最活跃的贡献者继续投资。当玩家在数字王国内建立独特的世界之后,他们就会对这个游戏产生情感依恋。随着游戏成为创意表达的新渠道,游戏玩家从其他玩家那里得到的正向反馈将作为他们努力的肯定。本质上,用户原创内容的发展将帮助游戏内的一部分用户从被动的参与者转变为主动的创作者。 大多数游戏都曾设计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如《刺客信条》或《使命召唤》),并最终过渡到 UGC 阶段。最近,像《堡垒之夜》这样的游戏已经体现出一种模式,即用户很少参与战斗,他们更愿意参与定制内容。 大型多人游戏所带来的随机性成功吸引了很多用户,他们喜爱体验游戏中各种不可预测的玩法。每个游戏环节都有不同的内容,这就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反馈回路,用户会因为对这些神秘内容的期待而更多地参与游戏。 Minecraft 和 Roblox 是这一准则的例外;它们已经超越了平台的范畴。一个已经成为平台的游戏通常有相对较少的 IP,并且可以有流动的故事情节,这都取决于谁在构建它。在这些游戏中,用户在原创游戏体验上花费的时间比游戏工作室开发的故事情节或关卡要多。《堡垒之夜》正处于向平台过渡的特殊时期。据报道,现在用户在游戏中大约有一半的时间是在与 UGC 互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渡成为一个平台是大多数游戏的圣杯,并以独特的方式开辟了变现途径。例如,《堡垒之夜》在过去几年中与 100 多个品牌进行了合作。此外,成为了 UGC 平台的游戏能够将用户手中的一部分收益转至创作者。 2021 年,Roblox 有超过 170 万独立用户在平台上创作内容。其中,超过 8600 人的收入超过 1000 美元。此外,约有 74 名开发者每人净收入超过 100 万美元。不过,收入的增长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游戏在过渡为平台之后可以吸引来更多的关注及参与。2021 年,Roblox 的用户平均在 Roblox 上感受了 40 次不同的体验。 同年,该游戏上线了超过 1900 种游戏体验,在某一年产生了至少一百万小时的参与。其中,超过 350 种游戏体验产生了 1000 万小时以上的参与。Roblox 成年用户中有一半会进行交易,每 10 人中就有 1 人参与过超过单次 100 美元的交易。 他们已经从独立的媒体消费商品(如电视节目)变成了用户来创造大部分体验的平台。 用户原创内容所面临的挑战 对于希望发展成为交易平台的游戏来说,UGC 是一个强大的杠杆。但是,它可能并不总会像预期的那样发挥作用。即使是
Steam
这样的大型游戏市场,也难以维持足够长时间的创作者奖金。2015 年,早在 NFT 或版税出现之前,
Steam
就有一个创作者工作室部门,为几款游戏的 MOD、皮肤等创作者支付了超过 5000 万美元的费用。 当时只有 25% 的版税支付给了创作者。该计划在四个月后不得不关闭,理由是「意外的用户行为」。 Roblox 和 Fortnite 是创造全新作品形式的强大平台。在十几二十年前,游戏玩家几乎很难将自己的时间和技能转化为收入。而今天,开发者在 Roblox 上每花一美元,平均能赚到 0.29 美元。也许这看起来很低,但《堡垒之夜》的创作者只赚取他们为该平台创造收入的 5%。 来自 Roblox 的developer economics页面 这并不是说这些作品背后的游戏工作室在偷窃创作者的成果,他们需要为维护游戏、支付开发费用以及来自 Xbox、苹果或谷歌的平台费用投入大笔的资金。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很高兴看到他们的努力能创造收益。在用户看来,他们最反感的是支付所需的门槛限制。例如,由于交易成本较高,《堡垒之夜》需要 100 美元的最低限额。嵌入 Web3 原生钱包并使用 Stripe 等工具以 USDC 进行支付,可以将支付门槛降低一小部分。 等式的另一部分是今天版权的执行机制。我们很难自动验证并审查哪个用户首先创造了某个体验。人工干预或许可以帮助解决这类问题,但可能需要数周的时间。此外,游戏平台还可能会面临侵犯版权的风险。 最近,Roblox 为音乐版权侵权支付了 2 亿美元的和解费。此后,他们与几个大型工作室开展了合作,从而在游戏体验中嵌入已知的曲目而不至于侵权。 你可能想知道为什么我们在一个陌生的游戏中如此关心版权和支付问题,这是因为这些虚拟世界在未来就是创作者的工作场所。仅在 2021 年,Roblox 就向平台上的创作者支付了超过 5 亿美金。与 OnlyFans 同年向其平台上的创作者支付的 16 亿美元相差甚远。但这表明,开发、培育和维护游戏体验可能是未来的一种就业形式。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支付导轨和版权管理必须由不涉及人为干预的工具来完成。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今天在区块链生态系统中谈到的许多原语都适用于此。 游戏的过度金融化 几周前,我向 Tegro 的创始人 Siddharth Menon 提问说,哪款游戏是 Web3 中最「有趣」的游戏。他回答说,用户来 Web3 游戏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乐趣,还有一半的原因是为了赚钱。 「对我来说,能够提供乐趣的游戏机制是一个已解决的问题。它并不是什么新鲜产物,而且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然而,web3 游戏对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于是我们必须设计出一款融合有开放经济(有着适当经济激励)和乐趣的游戏。游戏不仅需要为玩家设计,还需要为投资者和交易者设计。——Siddharth Menon 这就是为什么 Web3 游戏在传统游戏玩家看来是颇有争议的行业。如今,这个行业俨然是为投机者而非玩家而建立的。 我曾经在我那篇关于聚集理论与 Web3 的文章中提到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相较于传统的基础设施,Web3 极大地简化了用户的归类和支付验证比传统的基础设施要简单得多。例如,假设你必须向一千名 Delaware LLC 的用户支付 100 美元,前者就会方便很多。 吸引用户加入,收集他们的银行信息,进行必要的反洗钱/了解客户的检查,以及管理付款的任务都是你们的职责所在。如果这个过程是使用区块链上的稳定币进行的,那么风险将被转移到受严格监管的第三方实体(如交易所),而你将无需再自己履行这些责任。 这在 UGC 中尤其重要,因为你将实现两大改变。一方面,作为一个平台,你可以使用游戏内资产来奖励那些在早期阶段积极贡献的用户。另一方面,你可以为这些资产开辟一个市场,让用户可以将他们辛苦赚来的游戏内资产变现。 在这些新的交易方式中,工作室将不再需要支付大量成本来激励创作者。Amy Wu 在最近的一次谈话中很好地解释了这种现象: 在维护游戏的过程中,内容的重复性是最大的挑战之一。UGC,再加上 Token 激励和流动市场,是吸引新一代创作者的重要工具,否则他们根本就不会去关注 Web3 游戏。在生成性内容和包括 Token 在内的创作者激励措施方面的进展都尚处于早期阶段,极具前景——Amy Wu 理想的情况是,那些花时间玩游戏或创造游戏体验的用户会与那些没有时间或技术来玩游戏的用户交换他们收到的资产。我对这一点持怀疑态度,所以我们联系了来自Super Gaming(印度最大的游戏工作室之一)的Roby John来就这一观点发表看法: 用户之间的交易并是什么新鲜产物。当我在开发的游戏中帮助部落首领将某些顶级部落玩家拥有的物品交易并转移给他们部落的其他初级玩家时,我就注意到了这一点。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完全弄清楚这件事,而在我弄明白其中的逻辑之后,我在 2017 年将其变成了 MaskGun 本身的一项功能。今天,区块链驱动的所有权可以更容易地做到这一点,而不需要客户支持或工具的干预。 当然,这剥夺了我作为客户支持人员在游戏战争之前在部落之间交易虚拟 AK-47 和 SCAR-H 的兴奋感。 在没有基础设施让玩家之间进行交易的情况下,Roby 不得不自己促成一些交易,他的私信当中全是下图这样的消息。我们正处于移动游戏资产的 Craigslist 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两个主要因素:首先是盈利动机,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行为,并激励他们更多地参与到游戏及其体验中。然而,这可能会让游戏工作室付出代价,他们可能不会因此而看到即时的收入。在过去,当用户直接从他们那里购买资产时,开发商就会挣钱。现在,由于留存率的提高和获客成本的降低,这种情况已经改变。 其次,由于游戏玩家之间会进行数字资产交易,游戏工作室可能会赚取更多的版税,而不是在用户直接从工作室购买资产时赚取即时收入。例如,Yuga Labs 和 Nike 通过用户群的资产交易各自获得了超过 1 亿美元的版税收入。 Axie Infinity 这样的游戏是尝试替代模式的先锋,而像 Epic 和 Ubisoft 这样的大型工作室则犹豫不决,不愿意用不同的模式破坏掉现有的用户群,这为新进入者创造了颠覆现有工作室的机会。 版税并不是游戏最近发现的一个突破性功能,现今的技术堆栈可以很容易地使更多的开发者在用户每次交易应用内资产时赚取一部分收入。然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这些链上原语与复杂的金融原语生态系统存在着相似性。 今天,大多数新的 Web3 游戏和 NFT 的推出,都是在 Crypto 原生人群中找到其早期用户群。这些用户习惯于在 DeFi 中存储数十亿美元,并在 NFT 上花费同样多的钱。这些用户对金融原语的熟悉度为游戏工作室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使它们可以利用 Web3 技术为他们的用户提供更多价值。 来自Variant fund的创作者经济先驱者Li Jin,在我们与她讨论这个问题时,把这方面的情况讲述了出来: 在游戏中使用 Web3 原语,不仅给创作者带来了拥有其努力成果的信心,而且还优化了他们创造财富的速度和手段。创作者经济的先驱者Li Jin表示,这可能会导致未来创作者使用带有 DeFi 原语的游戏内资产实现加速增长,例如将收入流 Token 化,针对定制艺术进行贷款,甚至筹集投资——Li Jin 用户被新的 Web3 原语所吸引,不单单是因为其趣味性,还是为了赚取收入。他们愿意为跨链的资产搭桥,参与秘密仪式,并加入到新项目中。伴随着他们收入的增加,他们开始关注如何利用无需权限资产来增加利润。 用户用游戏中的 NFT 进行贷款,发行衍生工具来炒作其价格,并成立 DAO,以大额折扣收购游戏中的资产。这些行为通常不是游戏开发者所预期的或想要鼓励的行为。 虽然开发者可能不希望游戏内资产的价格因 NFT 借贷平台的清算级数而崩溃,但在区块链上建立无许可和可组合的工具有好处也有风险,我们很难预测结果是好是坏。 我们咨询了世界上最大的游戏公会之一 YGG 的 Gabby Dizon,以探讨这些想法:在无权限资产之上建立用户原创内容,大大改善了现有的 UGC 模式。它不仅允许玩家社区创造新的内容,还能以原始游戏开发者之前从未想过的方式复合网络效应。它还为制作 UGC 的创作者提供了更公平的价值转移和所有权获取方式。 简单来说,用户以往只能在受限环境中进行特定的行为,而如今却有机会获得对产品本身更多的控制权,但这样一来他们就可能会做出不可预料的行为——你只能在二者之间进行权衡。这类似于 DAO 的工作模式,不过更有意思一些。 引导 UGC 经济发展 向 UGC 平台过渡的 Web3 原生游戏通常遵循类似的发展路径: · 所有游戏一开始都会推出一个足以吸引数千名用户的主要产品。 · 一旦有足够的用户在玩游戏,下一步就是引入稀缺的资产,这些资产只有通过长时间玩游戏才能获得。这些工具通常会给他们的持有者在赚取积分或赢得比赛方面带来一点优势。 · 不想花时间玩游戏的交易员和玩家可以以自由市场决定的价格获得这些工具。 · 在这个阶段,游戏被激励推出他们的游戏内市场,以阻止诈骗者并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交易环境。 · 如果市场有足够的流动性,而且交易是有序发生的,开发者可以引入像 Robux 或 Fortnite 的 V-bucks 这样的原生资产,其经济效益将因游戏而异,但可以用来激励用户在游戏中产生内容。 但为什么要费尽心思用链上工具奖励用户,让他们可以进行交易或贷款?将资产所有权传递给用户有两个好处。首先,它允许用户想象并创造出资产的新用途,超出开发者最初的意图,如建立一个借贷市场或创建一个游戏中的 DAO。 用链上工具奖励用户的第二个原因是,它有助于在发布用户原创内容之前确定游戏中资产的公平价值。通过事先实施,它减少了平台被专门为接收空投而设计的垃圾体验所淹没的可能性。这一挑战目前在 DeFi 和 NFT 原生产品中普遍存在,使创始人无法确定其用户群的实际规模,因为大多数用户可能只是为了获得空投而使用产品。 虚拟土地的价格已经明显下降,但 Decentraland 的表现仍然优于其同行(见 Metaland 的 Dune 页面) Sandbox 和 Decentraland 处于 Crypto 领域 UGC 的最前沿。他们用原生 Token 激励创作者,并为交易者和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合作的平台。但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除非你有足够大的用户群对使用产品的乐趣感兴趣,否则生态系统很难持续下去。交易者通常购买地块或开发体验,以期待获得未来的利润。 但就像中国的鬼城一样,除非有真正的人期待在这些虚拟世界中度过时光,否则这些资产的价格很快就会崩溃。 如果 UGC 在建立时注重游戏者的动机建设,那么它们很可能会更强大。Web3 原生游戏如果能在盈利方面得到补偿,那么它减少一些乐趣也无可厚非。我们在 P2E 经济中看到的大部分用户都是为了它所产生的额外收入而来。像这样的用户可能会有一个进化的弧线。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将赚到足够的钱来购买游戏中的资产并进行交易。 有了足够的利润,游戏者可以把资产租给其他玩家,类似于公会模式。在他的巅峰时期(就对游戏的商业价值而言)——玩家将有足够的技能来建立独特的游戏体验,围绕它形成并一个社区,从而获得被动收入。 玩家大多数 Web 3 原生工作室目前都错过了游戏玩家的发展,他们从赚取与游戏时间直接相关的收入发展到积极创造和管理游戏体验。 我们经常认为 DeFi、DAO 和 NFT 中的原语对普通人来说没有价值。为了实现这些原语的价值,它们应该被整合到游戏中,并吸引来大量的用户群体。 一个有潜力的游戏创造者可以通过建立 DAO 从他们的同行那里筹集资金,而贡献者可以获得体验的收益份额。这类似于传统开发商收购和开发财产的方式,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工作室专门在 Sandbox 这样的 Web 3 原生虚拟世界中创造经验。 这在今天看来可能很牵强,但考虑到 2021 年有超过 70 名开发者在 Roblox 上赚取了一百万美元以上(还有 7 个超过 1000 万美元),一切都有可能。 随着围绕着 Web 3 原生 UGC 的生态系统的发展,我们将见证对链上最活跃的钱包进行定向营销。这将有利于试图扩大规模的游戏为那些在不同游戏中建立了良好体验的创作者提供折扣属性和类似的激励措施。 就像民族国家为企业家提供激励措施一样,游戏和协议也会通过游戏中的互动来锁定那些最活跃的钱包。 创造力上的鸿沟 目前,大多数 Web 3 游戏的重点是交易而不是创造力。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我们需要向培养创造性的表达方式转变。社交网络大约在十年前就实现了这种转变,并使其成为了更令人愉悦的消遣场所。 Web 3 游戏平台在做到这一点后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 随着创作者收入的增多,他们变得不再关注资本,而更关注自己的影响力。对这些人来说,创造性的表达成为首要任务。这虽然听起来不太现实,但考虑到就在去年,一个用户从《堡垒之夜》的创作者支持计划中获得了 500 万美元。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用户为游戏创造了超过 1 亿美元的收入。 考虑到像 Z 世代和千禧一代这样的年轻一代往往难以负担像房地产这样的传统资产。而且以我们现在的技术,还不可能开发太空资产,我们的所有权和价值感往往存在于数字资产当中。将纽约的实体房屋与 Decentraland 的虚拟财产相比较并不公平。然而,那些早期进入数字领域的人有可能获得可观的利润,在未来十年更是如此。 与以前不同,互联网允许我们公平地获得机会。然而,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新事物,如 ICO 和 NFT,正在榨取散户的资产。在游戏行业,仅仅作为早期采用者并不足以获益。创作者需要建立用户想要的东西,以防止数字鬼城的出现。 大多数游戏的挑战是平衡社区和盈利动机之间的关系。「资产所有者」的盈利动机会可能导致非常糟糕的决策,正如我们在协议和 DeFi 原语中看到的那样——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循序渐进的在游戏中引入 UGC 的部分原因。同时,一个有粘性的社区对于一个可持续的市场来说十分重要。 监管机构需要认识到游戏是工作渠道而不仅仅是为了娱乐,也许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游戏中形成创作者联盟。投资者可能将游戏中的体验视为 SaaS 产品。最后,最关键的在于,创作者也需要了解如何使用他们新发现的「所有权」。 这让我们回忆起我们在 2016 年是如何思考人们可以怎样利用智能合约。我们将给你们留下这个基于印度未来主义的有趣游戏的预告片,我们已经关注了一段时间了,它可能与我们刚才写的内容有一定的关联。 下周见,我们将对过去两个季度的风险投资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2-27
2023年加密赛道全景展望 10亿用户在哪爆发?
go
lg
...
的一个卡牌游戏,但是现在如果你看一下
Steam
上对这个游戏的评论,这些评论都是关于 SBF 的,告诉他不要把数字货币和其他肮脏的东西带到他们喜欢的游戏中,他们只是想玩游戏这些评论反映出,游戏之所以能赚钱,是因为它能让人们感到快乐。无论是付费网游,还是竞技类的 Moba 和 FPS,其初衷都是为了帮助人们寻找快乐,是为了逃避现实世界的烦恼,而不是白天工作,晚上在游戏中挖金子的折磨。这并不是说挖金矿或带来代币经济是错误的,但游戏首先应该为消费者服务,如果消费者能在这里获得快乐,他们就会愿意消费,这就会带来“正外部性”,然后才是后面的代币经济。Web3 可以改善一些事情,比如玩家对数据的所有权,用代币快速冷启动,以及用 BFT 来验证装备或物品的稀有性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根本问题。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先让游戏变得有趣,然后再加入 Web3 元素。 回到最初的问题,游戏赛道的下一个周期会是什么?在我们看来,大多数无人问津的 AAA 级游戏,里面有一些代币经济,但没有好的数值设计,也不有趣,在这个熊市中会逐渐消失。 一个游戏是否有吸引力,总是取决于它是否足够有趣。元宇宙所强调的沉浸感和现实映射以及 NFT 和代币经济所带来的庞氏模式和经济效益只是对游戏性的补充,而游戏本身的“可玩性”才是一款游戏真正的硬实力所在。在下一个周期爆发的 Web3 游戏应该是在原有 Web2 游戏的基础上,以足够的乐趣吸引玩家,以正向现金流为基础,采用轻量级的代币模式,将代币作为股权来分享红利,而不是与用户行为强绑定。除了合规性之外,与股票相比,代币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可以作为游戏玩家的充值行为激励。但是,玩家和投资者应该分工合作,让喜欢沉浸在虚拟世界的玩家继续做他们的“英雄梦”,而想获得资本利益的投资者不必强迫自己玩游戏,只需要做出决策,就可以获得利益。至于数据属于谁,90% 的玩家并不关心。如果暴雪从中国市场撤出,把所有的数据还给玩家,这有什么好处?这只是一个可以记住的瓮,如果你有选择,你想要的就是继续玩下去。 游戏产业分为三类:基础设施、分销平台和游戏本身。在关注游戏的同时,我们也在关注游戏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更接近于元宇宙的概念,因为他们更关注的是创造一种新的互动方式,而不是创造一个游戏,让人们的思维在以前不存在的维度上得到拓展。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投资了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如提供原生区块链游戏开发引擎的 Fragcolor,建立链上 AR 互动的 Anima,Matrix World,以及提供多链元宇宙解决方案的 ChapterX. 像 SecondLive 这样的元宇宙项目已经积累了数十万的用户。Decentraland 和 Sandbox 是以元宇宙为名的沙盒游戏。**单纯的虚拟土地链接不会吸引大多数玩家的共识。改变世界的是那些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有想象力的体验的产品。**我们知道,目前的物理基础设施和技术与《头号玩家》和《失控》中描绘的 VR/AR 世界相去甚远,但 Web3 应该在未来的新虚拟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NFTFi 当 DeFi 和 GameFi 还在讨论协议的可行性和代币经济模式时,NFT 已经通过 PFP 在文化市场上打开了一个缺口。PFP 带来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播已经在全世界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也在圈内形成了巨大的共识。在过去的两年里,和 BAYC/Punk 这样的蓝筹股的 PFP 资料图片聊天,就像和别人喝咖啡时摸到了手中的劳力士。然而,PFP 之夏再也没有到来,2022 年 6 月 Opensea 交易量的断崖式下跌,凸显了 NFT 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当人们发现蓝筹股以外的 PFP 化身在下跌周期中缺乏流动性导致价格快速下跌时,迫切需要一个类似 AMM DEX 的 NFT 长尾市场的解决方案。在这个周期中,对 NFT 流动性解决方案的探索从未停止,但 Opensea 的订单模式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Opensea 每月 ETH 交易量(来源:Dune) 我们可以看到明确的市场需求,但总是很难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在 Opensea 崛起并迅速占领市场后,NFT 市场的竞争集中在版税和利润分配上,如 LooksRare 和 X2Y2. Blurry.io 的出现通过整合聚合购买和交易数据等功能进一步优化了交易体验,这迫使 OpenSea 做出改变,但仍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Sudoswap 试图利用 AMM 的优势,但分割池的流动性设计降低了总的流动性,高门槛和复杂的设计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碎片化方案和 NFTX 碎片化方案似乎通过将非同质化代币转化为同质化代币来解决问题,但 APE 推出后,投资者意识到参与代币的人和参与 NFT 的人是两类不同的人群,高贵的蓝筹在碎片化后瓦解了其社会属性,不如直接发行代币容易。 再次,NFT 的流动性解决方案需要满足长尾市场的需求。仅仅关注每一个缺乏流量的小画面,是很难产生更大的价值的。然而,随着 NFT 市场的日益细分,仍有必要解决 PFP 以外的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如游戏、音乐和艺术。目前的订单模式不足以维持市场的运作。 钱包 虽然 EOA 钱包和 AA 钱包的趋势不可逆转,但其他钱包也不会就此止步,MPC 钱包发展如火如荼,在 EIP4337 落地之前,格局可能已经形成,新是抢占市场的黄金时间。钱包有两条可能的路径,第一条是从应用出发,反向发展用户,形成面向应用的生态圈,把用户留在生态圈内。另一种是从 B 端服务入手,提供 SDK,让更多的应用接入钱包系统,然后迅速发展自己的客户群,一旦拥有庞大的用户量就可以形成网络效应,最后就可以挖掘出集群的价值了。 数据工具 随着去中心化应用的快速发展,链上数据的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Nansen 和 Dune Analyst 成为很多分析师日常使用的工具,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看到了很多数据产品,从链上数据索引到集成空投和铸币日历。 这个工具的本质还是交换率流,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在细分领域占领市场,第二部分是迅速扩展到其他领域,然后成为流量聚集点。Bytedance 的核心竞争优势不是 TikTok,而是它的推荐算法和用户流量,有了这个方案,他们可以复制上百个同类产品,在细分市场上获得很大的份额。数据工具也是如此,开发团队需要考虑背后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是强大的数据挖掘还是链上标签采集的广度。 我们投资的足迹网络,最初专注于专门为 DeFi 打造数据分析,但在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后,他们转战 GameFi,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 Web3 游戏数据分析工具。你可以看到实时全面的游戏上链数据,只需点击一下就可以实时监控你想关注的内容。 然而,数据分析工具的商业模式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从大量的数据分析工具的短暂寿命中看到了这个问题。ToB 还是 ToC,这是个问题。一旦部署了链上协议,就没有什么变化的余地,但分析工具与它们分析的对象相比,不必不断迭代,也不必花费大量的服务器成本。Nansen 是第一个通过高单价模式尝试 C 端收费的公司,这依赖于他们帮助用户通过信息差距获得利润的能力。但当牛市结束,熊市来临,大家都在亏损,“商品销售”的损失甚至远远超过了用户会员的成本,用户的活跃度也随之断崖式下降。像 Massari 和 Theblock 这样结合了媒体和数据分析的产品,由于其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在行业内拥有建立媒体影响力的话语权。他们更像是 ToB 产品,在不断输出行业报告的同时,通过合作伙伴和资源强化自己,然后获得利润。广告也是一种很好的商业模式,但需要大量的用户和访问率,这点上 CoinMarketCap 和 Coinecko 可以作为参考。说到数据分析工具,我们更喜欢小而美的产品,一开始可能只需要解决单一需求,但一旦你建立了这个利基,其他领域就可以扩展。DeFiLlama 在与 TVL 深耕一年后,转而进入 DEX 聚合领域,看到他们在公链上发力的消息也不会感到意外。 社交 社交是一个巨大的话题,当我们谈论它时,我们需要定义什么是 Web3 社交。现代社会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与人交流的即时信息,表达思想的社交媒体,以及可以展示生活中一切的视频网站都是社交的内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些都发生在产业链上,但目前的基础设施显然无法容纳,所以如果我们只是改变利益分配的环节,让现有的 Web2 社交平台开始发行代币,那么他们是不是 Web3 社交呢? 我们不想预设 Web3 社会化的产品形式,我们只讨论几个方面:数据所有权、产业链上的数据量以及数据产生的价值。这些方面的进展意味着社会化正从 Web2 走向 Web3. 数据所有权是定义 Web3 是否发生社交的标志。 如果 Twitter 发行的数字货币(或 DOGE 币)可以用来捐款,或者广告商用它来支付广告费,我们可以认为这是 Twitter 在努力进行数字化转型,但这不是 Web3 的社交。原因是,Twitter 上的所有内容仍然存储在一个集中的服务器上,审查员也有权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封锁用户的账户,因此,如果我们必须定义 Web3 是什么,我们认为社交化数据应该存在于区块链上,用户对账户数据有绝对的控制权。这是业内顶尖团队正在努力构建的社交化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所有的平台包括基于比特币闪电网络的 Nostr、基于以太坊的 Farcater 和基于 Polygon 的 Lens Protocol 都在努力重新建立一套数据规则,这将在成熟的区块链上建立社交化协议,实现去中心化和抗审查。基于这些协议产生的内容也是基于区块链的,而数据和账户所有权属于用户自己。在这些协议的基础上,社区开发了一些前端程序,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这些协议。我们相信这是 Web3 社交的开始。 在数据所有权确立后,Web3 将需要大量的数据来建立护城河。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比特币的发展历程,“共识”是其多年来生存的重要因素,这也是 BTC 与其他相同代码的分叉币相比的最大优势。在获得技术基石后,Web3 社交的关键是迅速扩大用户和共识。此刻,代币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激励用户或帮助建立更好的应用商业模式的一种方式。构建前端也是获得用户的一个关键部分。如果你测试一个建立在 Nostr 或 Lens Protocol 之上的产品前端,你会发现,与成熟的 Web2 产品相比,它们还太年轻。这只是时间问题,基础设施还在建设过程中,在呈现出初步的竞争格局后,抢占用户的竞争点将转移到入口端,届时,不管是游戏、交易所还是钱包,都将成为社交的入口。此外,由于协议和用户自有账户的互操作性,应用切换将变得更加容易,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与其他社交协议不兼容的应用门户将被用户抛弃。 在获得大量的数据后,如何进行挖掘并产生价值,将是后 Web3 时代最有价值的话题。Web2 的数据价值主要体现在定向广告上。目前很难对 Web3 的价值给予预测,但毫无疑问,它将导向几万亿级别的产品。 回到最初的问题,什么是 Web3 社交?我们今天只能描述 Web3 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会有什么样的东西,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然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Web3 社交还处于建设基础设施的阶段,而投资于基础设施的成功几率要比寻找客户产品的成功几率高得多。 AI ChatGPT 的流行,让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的结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业内大多数人工智能 + 区块链项目的重点是用人工智能来解决区块链的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而不是应用层产品。 很难预测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在未来将如何结合,但目前有一些潜在的案例和应用正在开发或讨论。 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可以结合的一个领域是 DeFi 和金融交易。人工智能算法可用于分析市场趋势,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交易,有可能导致更有效和有利可图的交易。此外,人工智能可以用来检测 DeFi 系统中的欺诈行为,并帮助维护这些去中心化网络的安全。 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的另一个潜在用例是创建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DAO 是由区块链上编码的计算机程序管理的组织。人工智能可以用来优化和管理这些组织,使决策和治理更有效率。 在隐私和数据安全领域,也有一些有趣的发展。人工智能算法通常在大量数据上进行训练,其中可能包括敏感的个人信息。区块链技术可以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以确保它们只用于其预期目的。这在医疗和金融等领域非常重要,因为这些领域的隐私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已经有几个项目在探索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的整合。例如,Ocean Protocol 是一个由区块链驱动的数据交换平台,旨在为交换有价值的数据提供一个安全和可信的环境,并支持 AI 算法的开发和部署。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加密货币的普及也在推动智能合约的发展。人工智能算法可用于开发和执行这些智能合约,以确保它们以安全和可靠的方式运作。 总之,整合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将可能导致一系列新的应用和一个更高效、安全和可信的金融系统。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将会有更多有趣的应用和发展。 如果 AI 要相互交易,他们会用法定货币还是数字货币进行交易?我问 ChatGPT 这个问题,它回答说,与传统货币相比,用代币对数据访问进行量化定价是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数字货币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可能更纯粹,它只是作为未来人工智能互动的账户单位,帮助 AIGC 产品获得用户。 结语 在所有的轨道上观察,我们展望了在下一个周期可能产生大规模用户繁荣的场景。回到最初的讨论,当下一个牛市来临时,应用可能不仅仅是公共区块链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相反,这时巨头应用开始自立门户,与 Web2 的垄断战争不同,对互操作性和可组合性的强调将发挥作用。我们期待着这样一个世界:用户拥有自己的数据,以极低的成本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移动,自由社交,自由游戏,不必担心高门槛、高收费,也不必担心自己的资产安全。这样一来,Web3 肯定能承载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人们也会花更多的时间在互联网和元宇宙上,在这个虚拟世界里许多想法都可以实现。此时,Web3 将迸发出无可比拟的价值。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2-24
网易2022Q4业绩电话会议记录
go
lg
...
直接转化为销售额的大幅增长。 我们的
STEAM
课程又实现了四分之一的强劲增长。第四季度,我们与我的世界教育版合作,成功推出了有道文学的丰富更新。有道文学是一款在线学习应用,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旨在培养全面的技能。有道文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丰富的结合文学、传统文化和故事的引人入胜的学习资料,以及全球标志性建筑的工具。该应用程序令人印象深刻的订阅率和续订率证明了学习者和家长的高度积极接受。 此外,我们通过引入冠军级别 [音频不清晰],一个黄金锦标赛的世界冠军,加强了我们的有道黄金课程。我们的冠军班是综合学习任务的一部分,涵盖从入门级到高级的所有内容,并在冠军级课程中达到顶峰。这一新产品是网易取得的巨大成功,在第四季度同比增长超过 50%,同时保持了显着的保留率。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专注于技术创新,并利用我们的尖端技术确保我们的智能设备和学习综合等产品的长期成功。 现在,让我们看看我们的云音乐业务。2022 年,我们取得了创纪录的财务业绩,同时增强了我们受音乐启发的产品和差异化的音乐生态系统。2022年云音乐总净收入为人民币90亿元,同比增长29%。由于稳定的销售增长率和优化的成本结构,我们继续看到强劲的毛利率增长,今年和第四季度分别达到 14.4% 和 17.8%,分别高于去年的 2% 和 4.1%,继续努力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为音乐爱好者带来更广阔的音乐聆听立体声。我们 2022 年的总 MAU 为人民币 1.894 亿元,同比增长 4%,我们的付费率从 2021 年的 15.8% 上升到 2022 年的 20.2%,这得益于我们高质量和年轻的用户社区, 最近,我们与主要唱片公司签署了多项许可协议,例如为全国知名明星制作音乐的 Being Music,其中包括五月天和日本流行音乐唱片公司 Pony Kenyan。此外,我们与日本最大的音乐品牌之一 Avex 续约。在整个 2022 年,我们还与其他领先的亚洲唱片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包括 SM Entertainment、YG Entertainment、Antra Entertainment Group、China Record Group、风华秋实、摩登天空和悦华 [ph] Entertainment。 通过不断扩展我们的音乐库,我们正在努力为我们的音乐爱好者社区提供更广泛的选择。数字专辑,尤其是华晨宇和 (G)I-DLE 等知名艺术家的数字专辑,在第四季度取得了可观的销量,证明了高质量的听众基础、深入的用户参与度以及用户为我们的云音乐平台上的优质内容付费的意愿不断增强. 同时,我们平台上 2022 年最畅销的 10 大数字专辑涵盖了中国流行、K-Pop、西方流行、中国民歌和另类摇滚等不同音乐类别,展示了我们年轻和多元化用户群的个性化音乐品味。我们坚定不移地致力于营造一个鼓舞人心的环境,鼓励和授权音乐家进行创作,我们推出了几个新论坛来支持这一努力。 我们推出了 Music Talk 在线专栏,让音乐家可以就有助于创作的专业话题交流想法。我们还开设了原创音乐区和本地区,以帮助音乐爱好者探索新的音乐内容并扩大独立艺术家的曝光率。到2022年底,我们平台注册的独立艺术家人数已经超过60万人。 我们的内部音乐工作室也取得了坚实的进展,推广了包括再见莫妮卡在内的一批热门歌曲,[音频不清晰]并展示了我们有机地制作优秀音乐内容的能力,这是我们平台独一无二的众多原因之一。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先考虑产品创新和内容创作,以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社区。 继续 [音频不清晰],在第四季度,我们的自有品牌消费品牌通过多元化渠道推出了更多受欢迎的产品,增加了我们集中的类别,如宠物用品、家庭清洁产品和家居家具。推出了洗洁精、沐浴香氛、春节礼盒等人气单品。我们将继续专注于原创设计,为消费者提供愉悦的生活方式选择。 纵观我们的整体业务,我们很荣幸在环境、社会和治理实践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得到认可。我们最近被添加到 2020 年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中,并继续在 MSGI 和可持续分析方面获得出色的 ESG 分数。 此外,我们致力于多元化和平等,这让我们第二年入选彭博性别平等指数。我们仍然致力于继续推进平等、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工作,并建设一家让人们受到应有的尊重和尊严的公司。 我们相信,一个真正包容的工作场所将充满创造力、创新和发展,这会激励我们不断前进。2022 年,我们在每条业务线继续保持强劲表现,并在我们经营的每个主要垂直领域取得新进展。 我们广泛的产品和服务组合正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覆盖受众,随着我们朝着我们的全球抱负前进,并凭借坚实的基础,我们在我们的业务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在 2023 年取得更大的成就超越。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创新、多元化和扩大我们的影响力,为我们的用户和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社区创造价值。 威廉的评论到此结束。我现在将对 2022 年年度业绩进行非常简短的回顾,重点是第四季度。鉴于今天电话会议的时间有限,我将简要介绍一些财务要点。我们鼓励您通读我们今天早些时候发布的新闻稿,了解更多详情。 我们 2022 年的总净收入为 965 亿元人民币或 14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0%。第四季度,总收入为 254 亿元人民币或 37 亿美元,同比增长 4%3。2022年,我们的收益及相关增值服务净收入为人民币746亿元,较2021年增长10%。尽管2021年基数较高,但我们收益及相关增值服务的净收入总额在2020年继续同比增长一季度,达到人民币191亿元,同比增长2%。增长主要是由于我们现有游戏(如梦幻西游 Online 和梦幻西游手机游戏)以及我们去年年中推出的新大片《暗黑破坏神:不朽》的收入贡献增加。 来自手机游戏的收入继续占我们游戏业务的最大份额,占我们第四季度总净收入的 66% 和全年的 67%。有道 2022 年净收入达到人民币 50 亿元,第四季度同比增长 9% 达到人民币 15 亿元,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新服务和智能设备的销售额增加。 网易云音乐全年净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29%,第四季度同比增长26%,达到24亿元。增长主要是由于会员订阅和数字专辑销售的贡献。 全年创新业务及其他总收入为人民币79亿元,同比增长7%,第四季度,该板块实现净收入人民币24亿元,同比增长3%,主要是由于收入增加严选的贡献。我们的总毛利率在第四季度相对持平,为 52.2%,而 2021 年同期为 53%。 更详细地查看我们第四季度的利润率,我们的游戏和相关增值服务的毛利率为 59.1%,而去年同期为 60.9%。轻微减少主要由于与若干授权游戏有关的一次性特许权使用费所致。智能设备业务利润率的提高推动有道第四季度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 50.7% 上升至 53.3%。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新智能设备的强劲销售,其毛利率更高。 音乐的毛利率在第四季度继续改善,从去年同期的 4.1% 攀升至 17.8%。利润率的显着提高主要是由于强劲的管道增长以及内容投资效率的提高。 对于我们的创新业务和其他业务,第四季度毛利率为 31.5%,略高于去年同期的 30.5%。第四季度的总运营费用为人民币 88 亿元,占我们总净收入的 35%。仔细观察,我们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占净收入总额的百分比同比基本稳定,第四季度和全年分别为 13.5% 和 13.9%。 第四季度,我们的研发费用占总净收入的百分比也保持稳定,为 16.1%,而去年同期为 15.8%。从全年来看,研发费用占全年净收入的百分比从 2021 年的 16.1% 略微提高至 15.6%。我们仍然致力于投资于内容创作和产品开发。从长远来看,我们还看到了研发投资的杠杆作用。 第四季度我们的其他收入为人民币 3.43 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 30 亿元。上一季度基数较高主要是由于处置一项投资产生的一次性收益以及汇率波动产生的财务收益。 全年有效税率为 20.7,第四季度为 20.2。作为一般性提醒,我们的有效税收范围是按权责发生制列示的,并且根据适用政策和我们的运营情况,我们每个法人实体在不同时间段递延税收抵免。 我们第四季度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收入总计人民币 48 亿元或人民币 6.98 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非美国通用存托凭证基本收益为 1.08 美元或每股普通股 0.22 美元分享。此外,我们的现金状况依然强劲。 截至年底,我们的净现金头寸约为人民币 956 亿元,而 2021 年底为人民币 856 亿元。根据我们的股息政策,我们很高兴地报告,我们的董事会已批准派息 0 美元每普通股 0.054 美元或每 ADS 0.27 美元。 最后,我们在此期间继续回购股票。根据我们之前于 2023 年 1 月 9 日完成的高达 30 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已根据该计划回购了约 3400 万美元的美国存托凭证,我们的董事会宣布了一项新的高达 50 亿美元的公司股票回购计划自 2023 年 1 月 10 日起,不超过 36 个月的公开市场交易中的 ADS 和普通股。 同时,根据网易高达 1500 万美元的有道 ADS 购买计划,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网易以约 2200 万美元的总成本购买了约 270 万美元的有道 ADS。 感谢您的关注。我们现在想打开您的问题的电话。接线员,我们进入问答环节。 问答环节 爱丽丝叶 [外语] 管理层能否评价一下国内的游戏格局?那么随着国内目标审批流程的正常化,我们不会将更多资源重新分配给国内游戏开发,或者我们会把更多资源放在专门针对中国玩家的内容上吗?还是你们真的会保留投入更多资源到海外游戏开发的策略?谢谢。 丁磊 许可流程已经开始正常化,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所以我认为过去我们一直对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有着同样的关注。所以方向没有真正的改变。我们将继续把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并重。谢谢。 Yang Bai 您能否评论一下海外游戏市场的竞争格局?网易出海游戏目前与其他出海龙头游戏公司有哪些优势和差距,网易当年在出海市场继续取得长足进步。国内外能形成怎样的协同效应?是否有任何正在开发的产品可以与我们分享?谢谢。 丁磊 我们目前观察到,海外游戏其实差别很大,但西方游戏玩家,他们更喜欢PC游戏和主机游戏。对他们来说,手机游戏更多的是休闲类型。对于日本市场,我们认为玩家会同时接受PC游戏和手游。对于中国市场,显然他们更倾向于玩手游。 所以在内容创作方面,PC游戏和手机游戏在设计和开发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这是一个挑战,但我非常有信心网易会找到解决方案,创造出对中国市场和国际观众都具有吸引力的游戏。谢谢。 孔林肯 所以我的问题是关于 Justice 手机。所以我们坐这个游戏已经获得批准。那么管理层能否提供 Justice 手游的开发进度和发布时间方面的最新消息,这款游戏与 PC 版相比如何?我们也看到了这款游戏的影响 [音频不清晰]。谢谢。 丁磊 谢谢。所以,是的,我们在 1 月份获得了许可证批准,现在我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测试阶段,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年下半年向您介绍这款游戏。就我们的手机游戏版本而言,我认为我们更注重游戏体验,因为我们正在努力打造与众不同的游戏,努力创造能够吸引不同类型游戏玩家的游戏,无论是角色扮演游戏玩家还是角色扮演游戏玩家。 我们认为我们已经通过 AI 等先进技术在传统 MMO RPG 用户体验之上取得了许多突破,旨在为我们的游戏用户创造更加个性化的体验。我认为这是一款建立在我们 20 年 MMO 经验之上的游戏,除此之外,我们还提供了更多创新体验。所以,我认为这对我们的游戏玩家来说是一款非常激动人心的游戏。谢谢。 Natalie Wu 我的问题,最近一个派对记录得相当成功。只是想知道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成功?事实上,我们注意到网易在过去几年中更频繁地成功推出新事物,或者应该说,这可能会出现在公司中,变得更高。 这让我们想知道,是将聚会视为随机的单一标题成功更简单,还是我们完善的开发和运营技能的结果。只是想知道您的管道中是否有任何类型的新游戏迫使每一方都符合我们的预期。 另一个关于游戏寿命的问题。实际上,您的一些游戏像 PJ 一样享有相当长的寿命,但有些游戏的名称为几个月 [ph]。只是从管理的角度好奇是否有一个好的方法让我们对未来的游戏寿命有更好的判断,比方说,我们应该如何考虑派对的寿命?谢谢。 丁磊 是的,所以任何派对都是我们最近推出的非常成功的游戏之一,这是您与朋友和家人玩得开心的游戏类型。所以我们认为,您担心的事情可能不会发生,因为我们从错误中吸取了教训。所以我们希望这是一款能够继续为我们的游戏玩家带来欢乐的游戏。 我们将在游戏上投入更多资源,以确保该游戏的寿命。说长寿,至少需要10年,像FWJ这样的游戏,已经跑了二十多年了。所以我们希望在我们所有的游戏中复制相似类型的长寿。谢谢。 亚历克斯·潘 谢谢,管理层回答了我的问题。我的第一个问题与 Naraka:Bladepoint、Xbox 上的控制台性能以及我们未来的 PS4、PS5 和移动版本以及国际发布计划有关。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我们未来 22 年的整体利润率趋势,考虑到我们有有道和严选。他们正在提高利润率并获得业务,我们正在海外市场投资更多的研发和 G&A。非常感谢。 丁磊 所以我们的 Naraka:Bladepoint 于去年 6 月推出,我们的 Xbox,我们很高兴加入了 FCP 计划。所以自从我们现在再次在中国看到大量的游戏玩家,我们一直在根据他们的反馈优化使用体验,我们一直在与我们的蒙特利尔办公室不懈地合作,以确保我们能够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好的体验。用户。 基于这些努力,我们的 PS5 版本有了更多——甚至更好的版本。所以我们正在对 PS5 版本进行测试。在手机游戏方面,我们也正在经历 - 我们正在经历该游戏的测试阶段,我们希望 - 我们非常有信心手机游戏将复制相同水平的使用体验就像在原始 PC 版本上一样。谢谢。 查尔斯·杨 对,亚历克斯。而且,对于你关于利润率前景的第二个问题,未来两到三年,我们的游戏利润率将保持相对稳定。你说得对,对于我们的海外工作室来说,他们正处于投资阶段,我们海外 seize 游戏工作室开发的游戏可能要到 2025 年及以后才会进入市场。 然而,我们确实拥有非常强大且规模庞大的现有游戏组合,这些游戏组合为现金流、盈利能力和利润率提供了非常非常强大的支持。而我们旗下的云音乐、有道等,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亏损收窄趋势。 我们非常有信心再给他们六到八个季度,两家公司都非常非常乐观地实现自我维持和收支平衡。所以总而言之,我认为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里,我们的利润率将稳定并略有改善,2025 年以后会出现积极的惊喜,然后主要由我们目前正在开发的海外游戏的商业发布来填补阶段。 Felix Liu 好的。让我自己翻译。感谢管理层回答我的问题。您提到了中国有关游戏许可的监管前景有所改善。我们当然很高兴看到这一点。在您已经提到的许可收益之外。如果我们看看今年下半年,也许是 2024 年,你能给我们一些剧透吗?谢谢。 丁磊 好的。我敢肯定今年和明年以及未来很多年,我们将继续看到网易推出更多游戏,推出新游戏。主题创新是永恒的,我们将继续专注于创新我们的游戏玩法和游戏质量。你已经看到我们 - 我们有信心,我们将继续能够年复一年地向市场提供强大的大片游戏。 去年,我们有惊人的大片 America Play Point [ph]。今年我们有《蛋仔派对》。所以这些突破在 Barbecue Games 的工作类型中同样成功,我们在与家人和朋友一起玩的休闲游戏中同样成功。因此,我非常有信心您会继续看到来自网易的不同类型的令人兴奋的创新游戏。谢谢。 玛格丽特石 再次感谢您今天加入我们。如有其他疑问,欢迎直接联系我们或财经通讯。祝你有美好的一天。谢谢。
lg
...
老虎证券
2023-02-24
上一页
1
•••
36
37
38
39
40
•••
42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最新重量级表态!美财长贝森特:下轮中美贸易谈判料有“相当大的突破”
lg
...
外汇市场重大信号!美国政府停摆后美元怎么走?预测最准分析师这样说
lg
...
【黄金收评】究竟发生了什么!?金价惊人巨震近78美元 接下来如何交易?
lg
...
中美突发!中国对美国提出严正交涉 向驻香港总领事提出“四不”要求
lg
...
美国政府关门导致非农“跳票”,美联储陷入数据盲区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33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