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习近平持续不断的清洗行动,使北京高层权力人数大幅收缩,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他的个人权威,于是出现了几十年来中共高层人数最为稀疏的一次聚会上。加美财经编译,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确认其中事实。

本周为期四天的中共中央全会中,中央委员会376名委员中,近六分之一未出席,其中很多人已经成为习近平纪律整肃行动的对象。
根据会后发布的官方公报,本次在北京召开的全会共有168名中央委员和147名没有表决权的候补委员出席,出席率为1970年代末以来最低。
这一届中央委员会于2022年开始,起初有205名中央委员和171名候补委员。
中共高层成员数量减少,客观上反映出习近平强化了权力集中,他已经是中共自毛泽东以来最有主导权的领导人。
自2012年上台以来,习近平用亲信充实领导层,排挤依靠前任上位的官员,甚至清洗了一些自己的旧部。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分析中心研究员尼尔·托马斯表示:“习近平本届任期内加快清洗高官的速度,是因为他已牢牢掌控了高层政治,可以自由推动他对中共‘自我约束、自我净化’的设想,不需依赖西方式法治。”
托马斯还说:“习近平似乎并不在意清除自己曾经提拔的官员所带来的声誉损耗。毕竟,在他执政十多年后,几乎所有现在的高层干部都是在他的任内获得的晋升。”
过去一年多来,有十余名未出席本周全会的官员已经失势,包括被开除党籍或因涉嫌腐败和其他违纪行为而接受调查的高级官员和军方将领。
为填补空缺,中共本周在全会上将11名候补委员晋升为中央委员。这是自2017年以来,中央委员会中期人事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当年也有11名候补晋升。
习近平自2012年底发起的反腐运动,已经演变为一波又一波的清洗,目的是确保官员效忠并保持警惕。去年中共共处分了89万人,比2023年增长约46%,为中共近20年来公布此类数据以来的最高年值。
本周全会的出席者约占现任中央委员会376人的84%。自1980年代初以来,仅在2017年习近平首个任期即将结束时的一次全会,出席率才跌破过90%。
过去三年里,已有至少二十多名中央委员或候补委员被正式立案调查、撤职或从公众视野中消失。据《华尔街日报》梳理官方公告和官方媒体报道发现,在去年的一次全会上,三名候补委员被晋升为中央委员,替代了辞职的前外交部长,以及因腐败等纪律问题被开除党籍的前国防部长和战略导弹部队前指挥官。
本周被晋升的11名候补委员,替代了包括去年底去世的中国海关总署署长,以及9月因腐败被判死刑缓期执行的前农业部长在内的官员。
另有八名军方高层也被换掉,这些军官因严重违纪及“职务犯罪”于上周被宣布开除党籍。八人中包括一名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一名普通委员。
中央军委由习近平担任主席,拥有对军队的最高指挥权。
自1949年中共建政以来,仅有四次中央委员会全会曾一次性晋升10名以上候补委员为中央委员,包括本周的这次。部分会议还正值中共历史上的关键转型时刻。
其中一次是在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期间,另一次是在后毛时期早期,中共当时正清理毛派意识形态,转向经济建设。
第三次发生在2017年,当时也是晋升了11名候补委员以填补被清洗官员的空缺,习近平开启第二个任期之前。
本周的全会还将中央军委普通委员张升民晋升为副主席。现在的中央军委成员仅有四人,由习近平担任主席,两名副主席,而在本届任期开始时是七人。
张升民取代了上周被宣布开除党籍的前副主席何卫东。何卫东还是政治局成员,他被开除后,政治局成员由24人减少为23人。全会并未公布何的政治局席位继任者。
一些关注中国政治的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中央委员会成员和候补委员仍可能有更多被移除,已有部分官员因违纪接受调查、突然被免职或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其中包括中共外交系统高层刘建超,他近期被免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职务。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刘建超7月底从海外出差返回北京后被带走问话,随后中共对他因涉嫌腐败和其他纪律问题展开调查。
还有分析人士统计,至少有十几位军方将领和军工系统官员,近期缺席重大活动或突然被撤职。
在本周晋升中央委员的候补委员中,有七人按排序本应优先晋升却被跳过,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预示着他们面临政治风险。
本次会议是中央委员会本届任期内的第四次全体会议,称为“四中全会”。
本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审议关于中国“十五五”规划的建议,这一安排突破了先例。过往第四次全会通常聚焦党内治理。
本次议题改变,是因为习近平将原定于2023年秋季召开的第三次全会推迟至今年夏季。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布鲁金斯学会分析人士乔纳森·兹因和艾莉·马蒂亚斯在会前撰文指出:“这些对政治议程的调整,进一步表明习近平正利用权力重构了中国政治的非正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