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经济学人:从1.4万篇讲话、文章与声明中分析,习近平正处于最强硬、最自信的时刻

2025-10-27 22:00:12
加美财经
媒体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本文刊发于经济学人,加美财经编译,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确认其中事实。

这是特朗普重返总统职位以来最重要的一周外交活动。

在特朗普刚刚完成对美国多个重要亚洲盟友的旋风式访问之后,10月30日他将与习近平会面。

这将是六年来两人首次坐下来面对面交流。

这六年间,习近平发生了变化。《经济学人》对他自2013年以来的14000多篇讲话、著作和其他文字记录进行新一轮分析,试图深入了解他的思维方式。

如今,习近平显得更加自信、更少迟疑,是一位在谈判桌对面难以应对的强硬领导人。

他的“喉舌”不是Truth Social(注,指特朗普拥有的社交媒体),而是中共的机关报《人民日报》。

这份报纸详细记录他所有的言论和文章,并在网络数据库中发布。从2013年至今,相关内容累计超过2000万字(作为对比,中文圣经不到100万字)。

分析人士仔细研读这些海量资料以寻找线索。《经济学人》则采用计算机方法(见相关图表),使用算法将习近平的话语拆分成独立词语,并分析在历年讲话中出现频率的变化。这项分析并未涵盖他在执政期间“抽空”写下的130本书。

中国领导人传递出日益自信的语调。

习近平强调,中国如今是“强国”(2013年相关讲话占比7%,今年上升至23%)。中国正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门槛上(从0%上升到10%),他今年向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内的多位领导人重复使用这个说法。

这可能反映出他愈发坚定地认为全球力量正在朝中国倾斜。他还谈到中国“伟大事业”的复兴(从1%升至15%)。

随着中国影响力增长,他谈论台湾的频率也略有上升(从4%升至7%)。

可以明显看出,习近平正加速推动中国成为科技中心。从2013年至今,频率增长最多的词语是“高质量”,出现在40%的讲话中,而十年前仅为3%。这体现了他希望中国经济增长来源于技术创新。

他频繁提及“数字”(从1%增至14%)和“科技”(从17%增至27%)。尽管他也谈到电动汽车和无人机,但更关注的是人工智能。

今年,“人工智能”在他讲话中出现的频率达到13%,而早前几乎未曾提及。

他语气变得更加威严,也许也不足为奇。

使用频率下降最多的词是“希望”,从2013年的47%降至今年的24%。现在,他更倾向于“治理”(从11%升至29%)。

他“关心”的也比以前少了(从19%降至9%)。2013年,他曾对一位店主说,“人民能安心吃饭,就是我最关心的事”。

而今年则没有类似与民众交流的场景。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强调“奋斗”(从53%降至38%)或“信仰”(从21%降至8%),转而更强调“捍卫”(从2%升至17%)和“保护”(从35%升至49%)。

他现在看到的“中国问题”比以前少了(从52%降至36%),而“秩序”更多了(从4%升至17%)。

这也许反映出某种自负。

习近平如今不太强调“理解”(从24%降至5%),而更喜欢“指出”(从46%升至69%)。讲话中“讨论”的频率从16%降至6%,“意见”也从25%降至10%。

2013年,他在博鳌论坛对商界领袖说,“我愿听取你们的意见,和你们沟通。”

而今年,他主要与外国元首交流。

尽管“自我批评”在2013年也只占1%,但今年首次在他的讲话中彻底消失。

他的发言方式更像是一位处于权力顶峰的领导者。但自信与傲慢之间,往往只隔着一线。

来源:加美财经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