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你们随便卷吧!”中国企业大打价格战,消费者是最终赢家吗?

2025-07-21 18:16:05
超启
FX168编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1 1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从汽车到外卖、再到太阳能面板等多个行业,中国正经历激烈的价格战,这不仅压缩利润,还加剧通缩压力。尽管超低价交易可能吸引消费者,但对他们来说,这背后的代价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从汽车到外卖、再到太阳能面板等多个行业,中国正经历激烈的价格战,这不仅压缩利润,还加剧通缩压力。尽管超低价交易可能吸引消费者,但对他们来说,这背后的代价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自疫情以来,伴随着持续的房地产低迷,中国消费者愈发注重价格,追求性价比,削减非必要开支。为保持竞争力,汽车制造商推出大幅折扣并降价——在政府补贴的帮助下——进一步加剧了持续多年的价格战。

在“即时零售”领域,阿里巴巴、京东和美团正争相扩大配送网络,并承诺投入数十亿元补贴,用几毛钱就能买到奶茶等低价优惠来吸引客户。

这种趋势对一些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显而易见。

北京居民Li Kun正在关注一家中国电动车企小鹏的某款车型。他表示,在接到销售人员关于新补贴的电话后,他立刻被吸引。

“厂商竞争越激烈,对买家越有利,”Li Kun说,“你们随便卷吧!”

但如果购车后价格继续下跌,消费者就可能觉得像是一场赌博。北京居民Yu Peng计划升级他的汽车,他说:“作为消费者,你只能默默接受。”不过,他还是笑着说了句中国俗语:“早买早享受。”

隐性代价

这种残酷竞争也伴随着隐性代价。

一些中国消费者承认,为了降低价格,汽车制造商可能在安全和质量上偷工减料,召回和辅助驾驶功能评分低的问题时有发生。北京现在担心,价格战不仅损害企业和供应商,还会影响工资水平、税收和整体经济。

近几周,中国官方媒体加大对价格战的批评。本月,官方刊物《求是》警告称,这种“内卷式”竞争可能迫使企业削减必要的生产成本、牺牲质量,“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评论还批评一些地方政府提供不公平的激励措施。

周三,国务院承诺将通过更严格的成本和价格检查来规范所谓的“非理性”竞争,并引导竞争从拼低价转向拼技术和质量。

保持市场份额仍是首要任务

分析师表示,眼下维持市场份额仍然是许多车企的首要任务。

Jato汽车分析师Felipe Munoz表示,市场上品牌和车型过于饱和,不想失去市场份额的车企普遍认为短期内唯一能活下去的办法就是降价。

中瑞合资车企领克的销售经理Jim Ma表示,公司并不关注短期利润,而是致力于长期建立客户忠诚度。领克的新款插混车型配备迷你冰箱、旋转座椅和LED信息条。他补充说,竞争让买家更注重价格,但许多人仍看重安全、客户服务或特定设计,如儿童娱乐系统。

“我们的定价策略是让客户喜欢并选择我们的品牌,”Jim Ma说,“长期来看,当他们需要售后服务或换车时,我们希望他们仍然选择我们。”

波及海外

中国的价格战也在海外产生了连锁效应。一些海外消费者欢迎这种迫使全球汽车制造商提升产品的变革。

交通与环境倡导组织资深主管Julia Poliscanova表示,中国电动车弥补了欧洲品牌行动迟缓留下的空白。她说,虽然在欧洲的售价没有像在中国那么便宜,但通常仍略低,或者在同等价位上提供更好的续航或软件。

不过,随着欧洲与中国就电动车关税和最低定价展开谈判,政治因素也开始显现。Poliscanova说,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鼓励中国车企和电池制造商像几十年前的日本和韩国品牌那样,将供应链本地化以推动本地产业发展。目前,一些中国公司已开始着手布局,尤其是针对欧洲小型车市场。

Poliscanova还表示,欧洲消费者普遍更在意质量,而不是车企的国别,但也担心更广泛的经济影响。

“他们只是不希望,这导致例如他们邻居或附近村庄的人失业,”她说。

近几个月来,福特和沃尔沃等车企在欧洲裁员,部分原因正是与中国竞争加剧。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