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体量并非一切——中国的汽车价格战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一些出乎意料的赢家正在涌现。
自2022年价格战打响以来,包括Stellantis合作伙伴零跑汽车和手机制造商小米在内的一些较小玩家,在某些方面的表现超过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中型车企不能单纯依靠规模经济,于是利用技术和品牌等其他优势。
最新业绩显示,这一策略正在奏效。零跑汽车周二公布其首次半年盈利,净利润3000万元人民币(约420万美元)。小米的电动车新业务在第二季度运营亏损缩减至3亿元人民币,并预计今年晚些时候有望实现盈利。小鹏汽车也将净亏损减半至11亿元人民币,Bernstein分析师如今认为它可能在第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
它们在其他指标上的表现也不俗。数据显示,自2022年中国汽车价格战开打以来,小米、零跑和赛力斯的股价涨幅超过比亚迪,而小鹏的涨势与比亚迪大致持平。
咨询公司 Automobility 估计,市值126亿美元的零跑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在上半年达到3.7%,是2022年的两倍多。小米自2021年进军电动车领域,并于去年推出首款车型,上半年销量接近16万辆。自价格战打响以来,它们的股价分别上涨约200%和500%。相比之下,比亚迪在港上市的股票涨幅落后,仅为75%;其市场份额虽自2022年起有所提升,但近期已跌破30%,低于一年前的33.8%。
成功策略之一是技术优势。零跑、小米和小鹏均开发了自有辅助驾驶系统。它们的研发预算占比也高于大厂。今年上半年,小鹏研发投入占营收的12%,零跑接近8%;而据路孚特(LSEG)数据,比亚迪今年预计研发支出占比仅为6.6%。此外,它们不仅将技术用于自身产品,还对外授权——零跑授权Stellantis,小鹏授权大众。
品牌是另一大变量。小米的智能手机和电子产品早已让它在中国家喻户晓。另一家在激烈竞争中表现出色的车企赛力斯,则通过与华为合作取得类似效果。华为为其提供软件,并在全国数百家门店展示赛力斯汽车。据该集团赴港上市的招股书披露,今年4月,其AITO问界M8车型在24小时内获得3万份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