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为赶在本周晚些时候恢复对利息收入征收增值税之前锁定更低的利率,中国的政策性银行掀起一轮发债潮。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正在发行四只期限最长达十年的债券,中国进出口银行也将定价两只债券,最长期限至2031年2月。根据彭博汇编的数据,这一天是自2012年以来政策性银行最繁忙的新债发行日。这些政策性银行是中国政府为推动政策目标而设立的金融机构。
财政部上周表示,自8月8日起,将恢复对政府和金融机构发行新债的利息收入征收增值税,结束自1990年代以来一直存在的免税政策。在此日期前发行的债券将继续免征此税,未来对这些已发行债券的“增发”也将享受免税待遇。
此项意外宣布的税收政策引发市场担忧,投资者可能会因额外税负而要求更高收益率以进行补偿。
华创证券分析师周冠男指出,这些发债机构赶在新规生效前发行债券,显然是为节省融资成本,特别是因为未来对旧债的再发行仍可享受免税优惠。
中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是国内债券市场上仅次于财政部的最大发行人。它们分别在农业、基础设施和外贸等领域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属于中央政府监管下的国有金融机构,其债券被市场视为“准主权债券”。
近年来,随着收益率不断下滑,这些银行越来越依赖债券市场来筹措资金。但目前这种市场对债务几乎“无限需求”的态势,正在面临增值税恢复和股市回暖的双重挑战。同时,北京遏制通缩的政策也激发了投资者对高收益资产的兴趣。
澳新银行驻上海高级策略师邢兆鹏表示,虽然近期这轮集中发债可以帮助政策性银行在短期内缓解税负带来的冲击,但“往后看,这些银行将很难再规避融资成本上升的问题。”
他还指出,随着新发债券的收益率可能在各期限曲线上升,债市情绪将趋于悲观,可能影响政策性银行债券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