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随着匈牙利着手建设连接汽车工厂与西欧新市场的铁路,该国正转向在中国寻求融资。
哈萨克斯坦的情况也类似,该国国有石油生产商则计划首次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在肯尼亚,官员们希望尽快达成一项协议,让这个现金紧张的国家能够将美元债务转换为人民币贷款,以换取更多的偿还时间。
总体来看,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发展中国家正在尝试通过中国市场筹集资金,有些甚至是首次这样做。尽管人民币融资规模与美元相比仍然很小,但这种边际上的变化值得关注,尤其是在中国寻求扩大经济影响力、而美国贸易政策反复无常使投资者开始质疑美元持有之际。
安联环球投资新兴市场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经理Giulia Pellegrini表示:“投资者和发行人都有兴趣摆脱美元。他们正在寻找其他融资方式,以便更快、更低成本地获得资金。”
一些国家还发现,以人民币借款成本更低。对另一些国家而言,这是为中资支持的基建项目释放资金的一种方式。今年由主权和企业借款人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收益率为2.4%,大约只有美元债券的一半。
据彭博汇编的数据,截至2025年,目前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币计价债券发行量已超过150亿元人民币(约合21亿美元),创下历年新高,而2024年同期仅为35亿元。
当然,与美元债券市场相比,这一规模仍不值一提。发展中国家今年在中国以外发行的美元债券高达3440亿美元。美国市场依然是全球流动性最强、投资者最充裕的融资来源。
伦敦投资公司Ninety One新兴市场主权与外汇联席主管Grant Webster指出:“美元仍将远远是首选的硬通货。这种根深蒂固的市场结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改变。”
不仅仅是新兴市场发行人,今年各类借款人都转向中国市场,原因在于其融资成本较低,以及当局有意保持充裕流动性以抵消关税影响。同时,中国也在努力推动人民币在全球市场上的使用。
借人民币融资的国家包括财政状况承压的斯里兰卡和肯尼亚,以及正巩固对华关系的哈萨克斯坦和匈牙利。
就在本周,斯里兰卡宣布将获得一笔等值5亿美元的人民币贷款,用于一项高速公路工程。该国在2022年发生过严重的违约事件,之后很难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肯尼亚财政部长John Mbadi上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部分美元债务转换为人民币债务可将利率降低近一半。“这是一笔巨大的节省,”他说。
不过,阿伯丁投资公司投资主管Viktor Szabo认为,这些更像是象征性的个案,而不是趋势的体现。他指出,一些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项下的基础设施贷款中遇到困难,不得不经历复杂的重组。因此,很多借款国对进一步接受中资投资仍存顾虑。
对哈萨克斯坦和匈牙利而言,增加人民币融资与对华贸易增长是并行的。
哈萨克斯坦国有石油公司哈萨克石油天然气公司上周宣布,计划发行最多150亿元人民币的点心债。这紧随该国开发银行上月筹集20亿元人民币之后。
这家总部位于阿斯塔纳的银行表示,人民币交易变得越来越便捷、成本更低。自2023年以来,中国已超越俄罗斯成为哈萨克斯坦最大贸易伙伴。
“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企业正在发展与中国合作伙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该行在声明中表示。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也积极加强与中国的联系,政府正鼓励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中国企业投资。在6月和7月的几周时间里,匈牙利政府及其最大银行OTP银行均发行了人民币债券。
在此之前,欧尔班政府三年来已多次从中国获得高达10亿欧元的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OTP银行通常在欧洲市场融资,但表示亚洲投资者兴趣正在上升,因此转向中国以实现债券发行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