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乌克兰战争已成为两个沙漏之间的较量:一个是乌克兰兵力捉襟见肘的军队还能坚持多久,另一只是俄罗斯经济还能维持入侵多长时间,而且还不会损害普京政权的稳定。

特朗普推动和平的难题在于,普京坚信乌克兰的沙漏会先见底,从而让他能够以胜利者的姿态强加条件,并在俄罗斯历史上与征服领土的沙皇们并列。
这正是为什么几个月来,俄罗斯总统始终回避特朗普提出的停火协议建议。这些建议包括领土妥协,美国方面原以为这会对莫斯科具有吸引力。
但克里姆林宫仍坚持最大化的要求,实质上是要让乌克兰沦为附庸,从而改变欧洲的力量格局。
特朗普为普京设定的最新谈判“最后期限”已经过去。与此同时,乌克兰的欧洲盟友仍在讨论是否派遣维和人员,来维持一个遥不可及的和平。
许多对特朗普斡旋方式持批评态度的政策制定者和分析人士表示,眼下缺失的是美欧联手推动的战略,用以加快俄罗斯那只沙漏的倒计速度,改变普京的盘算。因为按照目前的走势,他很可能赢得这场赌局。
俄罗斯的耐力
尽管受到西方制裁,俄罗斯经济在2023年和2024年依然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能源出口和高额军费带动的财政刺激。但压力与短缺正在加剧,经济增长势头开始减弱,油气收入大幅下降,财政赤字也在上升。
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正面临某种危机,以致于普京缩减战争目标。
“问题显然正在积累,但俄罗斯经济短期内不会撞墙。”位于柏林的卡内基俄罗斯欧亚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加布耶夫表示。他认为即便前景日益黯淡,这个经济体仍可以支撑俄罗斯的战争努力至少18到24个月,才会陷入严重困境。
加布耶夫表示,若西方坚定收紧制裁,并更有效地执行现有制裁,同时油价下降,也可能缩短这一时间。但他也指出,要彻底切断俄罗斯的石油收入非常困难。
目前,中国和印度已经成为俄罗斯石油的主要买家。印度表示,尽管美国在8月实施了二级关税,仍将继续购买。美国和欧洲至今对中国对俄罗斯的大量经济支持,也几乎没有采取惩罚措施——因为一旦爆发贸易战,中国具备强有力的反制能力。
即使俄罗斯财政急剧恶化,普京也不太可能将经济置于他的政治目标之上——包括他对恢复“俄罗斯应有地位和势力范围”的历史执念。
在遭遇国际制裁、融资受限的背景下,为了保障军费开支,预算削减可能会落在民用支出上。如果丰厚的签约奖金无法继续提供,军队征兵方式可能也将转向更具强制性的动员。
“普京并非完全无视经济后果,比如通货膨胀,这可能引发广泛的不满,”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俄罗斯问题专家玛丽亚·斯涅戈娃表示。
她指出,普京在经济和动员政策上都努力将俄罗斯社会大部分群体与战争隔离开来,这本身就是明证。
乌克兰日益激烈的无人机袭击行动正针对俄罗斯的炼油厂和输油管道,旨在削减俄罗斯的出口收入,并制造国内混乱。目前,这些袭击已经导致部分地区开始实行燃料配给。
“要维持战争期间的正常生活假象,正变得越来越困难,”斯涅戈娃说。“只要战争干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俄罗斯人就会感到不满。”
但她指出,在一个日益专制的国家,俄罗斯社会和精英阶层表达不满或采取行动的渠道越来越少。她估计,除非制裁大幅加码,否则俄罗斯还能再维持对乌战争三年。
乌克兰的坚韧
按照当前战场趋势,再过两三年,乌克兰的防御力量可能会被拉到极限。
尽管俄罗斯在2024年春夏对乌克兰东部发动的大规模攻势,仅取得了微弱的领土推进,但乌克兰军队面临着人员持续损耗的压力,无法像人口远多于乌克兰的俄罗斯那样轻易补充兵力。
莫斯科的军事目标并非单纯占领领土,而是要耗尽乌克兰的部队,直到基辅被迫屈服。普京只有在认为乌克兰不会在战场上崩溃,同时继续战争带来的国内政治风险不断上升时,才可能缩减目标、接受乌克兰及西方可以接受的协议。
西方持续提供武器与弹药,对于延长乌克兰抵抗能力至关重要,同时乌克兰本国的军事工业也正在加紧建设。
解决兵力短缺问题同样关键。在东部顿涅茨克地区,这场战争的主战场,乌克兰步兵数量如此稀缺,以至于俄罗斯小股士兵常能穿过乌军战壕之间的大片空隙。乌克兰主要依靠地雷、炮火,最重要的是无人机来打击俄军。
为弥补步兵不足,基辅不断提升无人机作战能力,但光靠“机器人军队”并无法保卫整个国家。
乌克兰正为不均衡的征兵制度付出代价。目前,大多数动员压力落在来自贫困乡村和省份的中年男性身上,而城市中产阶级和年轻人则受到庇护。
俄罗斯的征兵同样存在严重的阶层与地域偏差,但由于其规模更大、政权更专制,得以推行。而在乌克兰这样更民主的社会,这种不公则引发了广泛反感。
“步兵危机的根源是社会不平等。征兵办公室把农民从拖拉机上拉走,却不敢从律师办公室里把人带走。”乌克兰总统旅布拉瓦无人机部队负责人谢尔希·伊格纳图哈说。
像许多疲惫的前线老兵一样,他对大量身体健康的男子仍流连于基辅、第聂伯、敖德萨等城市的酒吧和夜店深感愤怒。
“我们应该像以色列那样,每个人都得上战场,”他说。
此外,乌克兰军队指挥系统中僵化的苏联式管理习惯,也造成了大量本可避免的伤亡,不仅削弱了士兵对军队高层的信任,也影响了公民参军的意愿。
过去两年,许多前线军官和军事分析人士都呼吁,乌克兰必须彻底改革兵源动员和部队管理机制。
“也许我们还没有到那个不得不变革的临界点,”乌克兰第47机械化旅营长奥列克桑德尔·希尔申说,他长期以来一直对军队高层持批评态度。
自从俄罗斯在2022年2月发起全面入侵以来,乌克兰屡次打破外界预期。即使面临兵力与弹药短缺,乌克兰依旧不断找到新的方式坚持战斗。
“我们最深层的资源,是求生的意志,这让我们能采取非常规的应对方式,”希尔申说。“去找到那条原本根本不存在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