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从表面数据来看,美国劳动力市场似乎仍然繁荣:职位空缺数几乎与失业人数相当,仿佛“人人都有工作可做”。然而,深入观察数据背后,却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
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BLS)的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市场上的职位空缺数量持续高企,表面上显示企业招聘需求旺盛。然而,将“职位空缺”(openings)与“实际录用人数”(hirings)对比后发现,这些职位中有相当一部分从未真正被填补。
事实上,自2024年初以来,美国每月职位空缺数平均比实际招聘数多出约220万个。这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正面临一个持续性问题——所谓的“幽灵岗位(ghost jobs)”,即看似存在、实则无人招募或无意填补的职位。
“MyPerfectResume”职业平台本周发布的一份名为《幽灵岗位经济(The Ghost Job Economy)》的报告指出,美国的就业市场“在纸面上看似强劲,但其中的机会很多都是幻象”。
该平台职业专家贾思敏·埃斯卡莱拉(Jasmine Escalera)表示: “数以百万计的岗位让人以为机会充足,但其中许多都是虚假的。‘幽灵岗位经济’虚增了求职者的希望,浪费了他们的时间,也使政策制定者依赖的数据出现偏差。”
职位空缺自2022年3月触及峰值——超过1200万个、岗位与求职者比例高达2:1——后已逐步下降。
由于政府停摆导致最新官方数据延迟,目前可查的8月数据显示,职位空缺约为720万个,实际招聘人数为510万人。这意味着表面上供需大致持平,但就业创造力明显减弱。
当然,BLS的“职位空缺”数据代表的是存量(stock),而“招聘”代表流量(flow)。一份招聘启事可能会持续发布数月尚未招到人,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无意招聘。部分公司则会提前发布职位,以储备潜在候选人,为未来可能的岗位空缺做准备。
此外,职位空缺与录用人数的比例在过去几年有所下降——从招聘周期高峰时的1.8:1降至目前的约1.4:1,这表明“幽灵岗位”的数量正在减少。
造成“幽灵岗位”现象的原因复杂。
美国近年来收紧移民政策,导致劳动力供给下降。小企业主普遍反映,招聘难度创下自疫情以来新高。根据美国独立企业联合会(NFIB)本周的报告,多达88%的求职者不具备岗位所需技能。
与此同时,整体劳动力市场的活跃度下降。自2022年“离职潮(Great Resignation)”高峰以来,美国员工“主动离职率(quits rate)”已下降逾30%。这表明劳动力流动性减弱,求职者信心下降。
当前,美国政府停摆已导致官方就业数据停更。在这种情况下,ADP等民间机构的高频数据成为市场唯一的参考来源。然而,如果BLS的职位空缺数据因“幽灵岗位”而被高估,政策制定者的判断也可能被误导。
美联储官员一向密切关注职位空缺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以评估劳动力市场是否“过热”或“放缓”。若职位数据虚高,可能导致政策误判,从而影响利率调整节奏。
“幽灵岗位”问题已引发公众不满。美国求职者在Change.org发起请愿,要求政府限制企业发布无意招聘的职位,目前已获得近5万份签名。
埃斯卡莱拉指出: “对求职者而言,这是时间的浪费;对政策制定者而言,这是数据的扭曲;对企业而言,则是信誉的损害。”
“除非招聘信息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否则求职者将持续追逐‘不存在的工作’,而公众对劳动力市场的信任也将不断被侵蚀。”
虽然美国就业市场的表面数据仍显示“强劲”,但“幽灵岗位”现象的蔓延揭示出结构性问题——招聘数据的虚假繁荣与实际就业的疲软形成鲜明反差。
在劳动力短缺、技能错配与政策不确定性交织的背景下,美国就业市场或正处于“高位虚热”的阶段。未来,若数据失真持续,政策制定与市场预期之间的脱节恐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