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金融时报:贸易战中的“务实”只是一种自我伤害的机会主义,欧洲正在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特朗普

2025-08-26 00:00:13
加美财经
媒体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本文刊发在金融时报,作者马丁·桑德布是《金融时报》的欧洲经济评论员。他还撰写了《金融时报》关于全球经济政策辩论的新闻通讯《免费午餐》。

白宫照片

“这是屈辱”,“是经济上的投降”,还有人说这些言辞“仿佛来自成人电影行业”。

这些只是欧洲人对本国领导人对特朗普俯首称臣的部分反应。他们先是接受特朗普提出的北约国家应将国民收入的5%用于国防的要求,然后又支持了一项让欧盟比以前处境更糟的所谓“贸易协议”。

当特朗普重返白宫时,欧洲领导人似乎并不清楚该如何应对。如今,他们的战略选择已经清晰——不是对抗,而是迎合,还伴随着夸张地吹捧特朗普的“和平缔造者”与“交易高手”形象。

问题在于,这种丧失自尊的代价是否值得。

接触过决策过程的人普遍表示,“没人会那么天真”,相反,他们强调务实。

可以总结出三个核心说法。

第一,既然说好话不花钱,那就讨好特朗普。第二,这样的结果总好过其他选项(例如让乌克兰失去防卫能力,或全面爆发贸易战)。运气好的话,欧盟企业甚至还能从非欧贸易所受更高关税中获益。第三,政策制定者私下承认,欧洲对特朗普许下的很多承诺只是姿态——所谓的5%国防支出,以及在美国的巨额投资与采购计划,既不现实也无意兑现。但特朗普相信了,那就是“我们赢了”。

这样的做法毫无原则可言,无可争议;有原则的回应应当是反击。

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种策略连所主张的“务实”都谈不上。真正的务实应是减少依赖态度越来越敌对的美国。

所谓的“务实”,其实是机会主义。这不仅令人反感,更正在带来切实伤害,尤其是在欧洲内部政治层面。

特朗普深知,言辞从来不廉价。政治言辞塑造预期,建立权力。吕特和冯德莱恩对特朗普的讨好并非无关紧要,因为这意味着各国领导人正自愿接受他在国内已经强加的现实:一切成就都必须以违背事实为前提。

欧洲领导人也已默许特朗普把政治当作电视表演。他的发脾气、欺凌行为,以及对他人屈服的渴望,如今正在国际舞台上被正常化。

更糟的是,欧洲已经放弃了谴责特朗普违反国际条约的能力——例如世界贸易组织关于“最惠国待遇”的原则。

欧洲还屈从于这样一种观念:成果来源于大人物之间的个别讨价还价,而非通过民主协商和共识建立的艰苦工作。

但需要看到的是,这一系列选择欧洲付出了什么代价。欧洲已经丧失了本可以用来团结其他国家、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秩序、共同反对特朗普的所有政治资本。

不仅如此,欧洲还背叛了那些本希望欧洲在对抗特朗普时挺身而出的美国盟友。

更重要的是,欧洲正冒着失去政治灵魂的风险,让自己陷入一个境地:领导人无法公开说明自己真正的意图。

这是制造不信任的温床,是对民主的毒害,尤其对欧洲自由民主而言更是如此。选民如何支持那些领导人自己都不能公开承认的政策(比如那些对特朗普的承诺根本不是认真的)?

如果欧盟虚伪地接受经济学家理查德·鲍德温所称的全球化“怨恨主义”,又怎能反驳那些在国内靠这种观点起家的反欧盟势力?

因此,欧洲对特朗普的“低声细语”,实际上是把政治责任让位于特朗普式的“相信领导人”交易逻辑,这背后带有明显的威权主义倾向。欧洲领导人对所谓集体利益的“务实”防御,最终正在加速整个欧洲政治的“特朗普化”。

其实,完全可以走另一条路。

今年2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面对特朗普的斥责时,毫不示弱——从他上周的回访情况看,他并没有因此处境更糟。

如果欧洲其他领导人非得向白宫看齐,这才是他们该效仿的榜样。

来源:加美财经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