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于路透,作者自1998年以来,杰米·麦吉弗一直从事财经新闻报道,曾在巴西、西班牙、纽约、伦敦工作,目前重新回到美国。他专长于全球市场、经济、政策和投资领域。
特朗普在贸易战中将“金砖”国家直接列为目标,对来自巴西和印度的进口商品征收超高关税,并指责这两个国家推行“反美”政策。华盛顿与巴西利亚和新德里之间的关系跌至谷底。但这种好战做法可能适得其反。
白宫周三表示,将对来自印度的商品额外加征25%的关税,理由是新德里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这使得大多数商品的关税总额达到50%,成为美国贸易伙伴中关税最高的国家之一。
巴西对出口美国的许多商品也面临50%的关税,并非因为贸易失衡,而是因为特朗普对盟友、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被控在2022年选举失利后密谋政变一事表示愤怒,称这是一场“政治迫害”。
关系恶化或许正是特朗普的意图:将这些国家逼到极限,从而不得不接受对华盛顿极为有利的贸易协议。这一策略似乎在日本和欧盟身上奏效过。
但对这些“金砖”经济体征收令人咋舌的关税,可能反而促使这些国家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增强这个原本动力、目标和团结都日渐不足的集团凝聚力。


最初的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在2009年举行了首次峰会,早在八年前,高盛前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就创造了这个代表新兴经济体的缩写词,称这些国家未来将挑战七国集团的主导地位。
南非于两年后加入,成为“金砖”中的“S”。如今,这个集团已扩大至11个国家,包括印尼、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以及9个“伙伴国家”,如马来西亚、尼日利亚和泰国。
这个集团在地理、经济、文化和政治上本就差异巨大,凝聚力一直令人质疑,成员之间的关系有时也颇为紧张,尤其是几个核心国家之间。
因此,印度总理莫迪周三宣布将访问中国格外引人注目,这将是他七年多来首次访华。
这可能表明,随着与华盛顿关系的紧张,新德里与北京之间的冷淡关系正在回暖。
同样在周三,巴西总统卢拉告诉路透社,他计划致电中国和印度领导人,讨论金砖国家对特朗普关税的联合回应。
卢拉表示:“我要尝试和他们讨论各自在当前局势中的情况……以便我们做出决定。”
他还说,“要记住,金砖国家中有十个成员是二十国集团的成员。”
虽然“共同的敌人最容易促成团结”,但金砖国家之间的差异,可能限制了这个阵线的牢固程度。
伦敦Eurizon SLJ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投资官斯蒂芬·任指出,即使不谈历史、政治和文化联系,金砖五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本身也很弱。各国之间的贸易仅占总量的14%。俄罗斯和巴西的金砖内部贸易比例可能较高,但中国出口中仅有9%流向金砖国家,远低于出口新兴亚洲的19%,以及出口美国的15%。
在经济、政治和军事层面上,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分量远超其他成员。
“金砖更像是纸上联盟,而非现实,”任说。

但也有迹象显示金砖内部贸易正在增强。去年中俄贸易额创下纪录,达2448亿美元。中国和印度是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两个买家。中国是巴西的最大贸易伙伴,占巴西出口的28%、进口的24%。中国大约70%的大豆进口来自巴西。
短期内,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会促使金砖国家在贸易、投资、货币使用等领域更加靠拢。各国可能认为这样做既符合经济利益,也符合部分国家的政治利益,从而更倾向于展现统一立场。
但这个统一阵线究竟能维持多久,仍是未知数。
这些国家,尤其是印度,可能会抵制更进一步地接受中国主导,而俄罗斯的“被孤立”地位也可能限制除大宗商品贸易外的进一步整合。
然而,在此期间,特朗普的关税炮火仍将持续对准金砖国家。各国的应对方式,或许将揭示全球联盟格局是否真的正在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