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美联储会议前市场屏息以待,通胀数据或成“风向标”

2025-09-08 20:55:18
Dan1977
FX168编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本周,投资者的注意力将集中在即将公布的通胀数据上,而整体财报与经济日程则相对清淡,市场焦点聚焦于美联储即将召开的政策会议。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本周,投资者的注意力将集中在即将公布的通胀数据上,而整体财报与经济日程则相对清淡,市场焦点聚焦于美联储即将召开的政策会议。

上周,美国股市收低,疲软的8月非农就业报告再度印证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在显著降温。与此同时,美债收益率下行,因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9月16-17日的会议上100%概率降息。

财报与消费端信号

上周部分财报显示消费趋势正在发生变化:

Dollar Tree (DLTR) 报告显示,高收入消费者正在“降级消费”;

Lululemon (LULU) 财报则显示运动休闲风潮似乎正在退潮;

American Eagle (AEO) 的业绩说明,有力的广告营销在2025年仍然能够拉动销售。

本周财报更为清淡,市场关注的亮点将是 Oracle (ORCL)、Adobe (ADBE) 和 Kroger (KR) 的业绩。

除周四的通胀数据外,市场还将关注美国房贷利率的每周更新,以及周五发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这将提供更多关于美国人在就业市场放缓与通胀压力下的情绪变化。

通胀回升,美联储两难

美联储的“双重使命”是:实现最大就业与将通胀控制在2%。

上个月,美联储主席 Jerome Powell(鲍威尔) 表示,劳动力市场的疲软和进一步恶化的风险为降息提供了理由。然而,从最新的就业数据来看,美联储在控制通胀方面进展不大。

经济学家预计,8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升0.3%,同比上升2.9%,均较7月有所回升;核心CPI(剔除食品与能源)预计环比上升0.3%,同比上升3.1%,与7月持平。

Wells Fargo 经济学家 Sarah House 与 Nicole Cervi 上周五在报告中指出:“7月CPI表明,关税并不是美联储完成抗通胀任务的唯一挑战。顽固的服务业通胀与商品价格反弹共同阻碍了过去两年的通缩趋势,使通胀进一步偏离FOMC目标。”

他们还补充道:“从长远来看,更高的关税可能会持续,因为政府有权将关税提高至超出《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的范围,尽管该法案目前正面临司法审查。”

疫情后的通胀飙升至40年新高,远超决策者当时对就业市场的担忧。劳动力市场此前一直展现韧性,直到上周五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6月实际上减少了13,000个就业岗位——这是自2020年底以来首次出现就业收缩。

美国就业市场持续收缩

8月仅新增22,000个就业岗位,就业数据清楚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自疫情以来最为疲弱。

据 Bloomberg(彭博社) 报道,美国截至3月的就业增长可能远弱于官方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在夏季招聘低迷前就已显著放缓。非洲裔美国人找工作困难,以及应届毕业生求职受挫,都凸显了就业市场的疲软。

从行业角度来看,情况更加令人担忧。

BlackRock(贝莱德) 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 Rick Rieder 上周五在客户报告中指出,过去三个月,美国新增就业几乎全部来自医疗保健行业。若剔除医疗保健的增长,美国总就业增长在过去25年中首次转负(不算经济衰退期)。

Rieder 写道:“我们多月以来一直强调,医疗保健占据了过去两三年就业增长的很大一部分,但如今该行业出现明显放缓迹象,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似乎正在裂解。”

他预计美联储将在本月开始降息,但随着通胀压力升温,美联储可能采取“更平衡、更谨慎”的路径,未来数月每次仅降息 0.25个百分点。

Rieder 还指出:“失业率仍在4.32%的相对低位,这种描述准确但不完整。移民带来的劳动力供给显著放缓,劳动力流动性处于极低水平。”

他补充称,劳动力市场更像是一种“信心游戏”。工人的支出不仅取决于当下收入,也取决于他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虽然目前失业人数较去年同期仅多出31.3万人,但市场信心脆弱,若更多人预期失业人数将继续攀升,就可能拖累整个经济机器。对非医疗行业的就业者而言,前景更加暗淡。

📌 最终总结

通胀数据走高,使美联储9月议息面临两难:就业低迷与通胀反弹并存。

就业市场除医疗行业外几近停滞,6月数据修正更揭示潜在衰退风险。

投资者普遍预期美联储9月将降息,但幅度或趋谨慎。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