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录
市场概览与高盛观点
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高盛认为,当前AI驱动市场虽然估值偏高,但尚未形成非理性泡沫,整体基调偏向审慎乐观。然而,高盛同时警告,市场的乐观情绪高度依赖于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一旦“基建热”放缓,可能会对股市估值形成显著压力,极端情况下甚至导致美股回调15-20%。
高盛策略师指出,投资者常问:“我们是否过于乐观了?”这一问题反映出市场对快速上涨的担忧。继2024年标普500大涨32%后,受AI推动的相关股票在2025年至今再上涨17%,预期市盈率已升至22倍,历史百分位高达96%。
AI股票估值分析与历史对比
高盛通过详细分析认为,市场目前虽然乐观,但尚未达到非理性水平。长期盈利增长预期约为10%,略高于9%的历史平均水平,但远低于2000年科技泡沫时期16%和2021年市场高点的13%。
时期 | 长期盈利增长预期 | 市值前五科技股平均PE |
---|---|---|
2000年科技泡沫 | 16% | 50倍 |
2021年市场高点 | 13% | 40倍 |
当前2025年 | 10% | 28倍 |
市值排名前五的科技巨头包括英伟达 (NVDA.US)、微软 (MSFT.US)、苹果 (AAPL.US)、谷歌 (GOOG.US)与亚马逊 (AMZN.US),目前平均预期市盈率为28倍,明显低于历史峰值。这表明,即便最耀眼的明星股,估值也保持相对克制。
AI交易的“中场战事”:基建狂欢与增长瓶颈
高盛报告将AI交易划分为不同阶段,当前市场仍处于“第二阶段”——基础设施建设狂欢期。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等大型云服务商的资本支出为市场提供了强劲动力。2025年资本支出总额预测已经上调1000亿美元,达到3680亿美元。
这笔巨额投资推动了半导体、电力设备及技术硬件供应商的利润和股价上涨,但高盛提醒,随着资本支出增速不可避免放缓,当前股票的估值存在风险。市场对未来增长的极度乐观预期已显著高于近期盈利轨迹。
关键风险:资本支出放缓或引发15-20%回调
高盛明确指出,当前AI交易市场核心风险在于对科技巨头资本支出的依赖。分析师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及2026年资本支出增速将显著放缓。一旦增速拐点出现,相关股票估值将面临压力。
在极端压力测试场景下,如果科技巨头资本支出回落至2022年水平,标普500指数2026年的预期销售额将下降约30%。估值模型显示,这可能导致标普500指数估值倍数下调15-20%,短期收入与长期盈利增长预期均将受损。
下一步去向:市场等待盈利故事
随着基建热潮趋于顶点,AI交易的“第三阶段”——由AI实现收入增长的公司能否接棒成为市场关注焦点。高盛观察显示,投资者对“第三阶段”公司兴趣有限,尤其是软件行业。原因在于,AI可能颠覆现有定价模式,压缩利润空间,导致赢家与输家分化明显。
“市场可能会要求看到AI对这些公司近期盈利产生切实、有形的影响后,才会真正拥抱它们。”高盛分析师指出。至于更长远的“第四阶段”,AI驱动的生产力提升仍处于初期,尽管58%的标普500公司在财报中提及AI应用,但量化贡献仍有限。
编辑总结
整体来看,高盛对AI驱动市场持审慎乐观态度。市场虽然高估值,但远未达到非理性水平。当前阶段以基建投资为主,未来能否平稳过渡到盈利增长阶段将是关键。投资者需关注科技巨头资本支出的变化,以评估市场潜在回调风险。同时,AI对软件和服务公司的长期影响尚需验证,市场分化可能加剧。
常见问题解答
问:高盛认为当前AI市场处于哪个阶段?答:高盛认为市场仍处于“第二阶段”,即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狂欢阶段,主要依赖大型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如亚马逊、谷歌和微软。
问:AI相关股票的估值是否存在泡沫风险?答:高盛指出,目前市场虽高估,但长期盈利增长预期仅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远低于科技泡沫时期,因此尚未形成非理性泡沫。
问:科技巨头资本支出放缓会产生哪些影响?答:资本支出减速可能压制相关股票估值,并在极端情况下导致标普500指数预期销售额下降约30%,估值倍数下调15-20%。
问:市场对“第三阶段”AI公司的兴趣为何有限?答:投资者担心AI可能颠覆软件行业定价模式,降低准入门槛,从而压缩利润空间,使赢家与输家分化明显,需看到切实盈利增长才能重拾信心。
问:AI市场长期发展趋势如何?答:高盛认为“第四阶段”AI驱动生产力提升仍处于初期阶段,尽管58%的标普500公司已在财报中提及AI,但实际量化利润贡献仍有限,长期潜力待市场验证。
来源:今日美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