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当下,研发实力已然成为企业构筑竞争壁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从2024年的企业经营数据来看,高达53.39%的上市公司,其研发费用相较于2023年实现了同比增长;同时,有46.92%的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2023年有所提升。
随着上市公司在研发费用上的持续投入,这种投入正逐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营成果,对公司归母净利润、存货周转天数等经营指标产生了推动作用。
比亚迪研发费用金额摘冠,基础建设企业突出
根据东财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5411家上市公司累计实现研发费用161671.70亿元,相比2023年同比增长3.07%。其中,有2889家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相比2023年增长,占比达到53.39%。
从研发费用规模来看,比亚迪以531.95亿元研发费用位列榜首,同比增幅达34.4%,成为新能源赛道“技术狂飙”的缩影。其研发投入覆盖刀片电池迭代、智能驾驶算法优化及高端车型平台开发,2024年推出的第五代DM技术将插混车型续航里程推向2000公里级别,印证了“技术为王”战略的成功。
建筑央企阵营中,中国建筑以454.59亿元研发投入稳居次席,较2023年微降1.3%。该企业聚焦智能建造、低碳建材等方向,其研发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已应用于雄安新区等国家级工程,推动行业向工业化、绿色化转型。中国中铁、中国交建等基建巨头研发费用同步收缩,反映传统基建领域技术迭代进入平台期,企业正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优化施工效率。
通信与能源领域呈现差异化投入策略。中兴通讯2024年研发费用240.31亿元,同比下降5%,其资源向5G-A、算力网络等新一代通信技术倾斜;中国石油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8%,重点突破页岩油高效开采、CCUS技术,支撑传统能源企业的低碳转型。宁德时代研发投入微增1.4%,在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持续加码,巩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地位。
表格:研发费用居前的10家企业
制作: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数据来源:东财Choice
生物制品等5行业研发占比领先,20家企业研发费用占比提升20个百分点
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军工电子、软件开发等行业成为科技赛道的领跑者,研发费用占比在15%以上。其中,生物制品部分企业研发占比超过30%,从创新药物的研发到生物类似药的突破,从基因治疗到细胞治疗的前沿探索,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投入。
相较之下,贸易、酒店餐饮、航空机场、专业连锁、旅游零售等行业在研发费用占比上相对较低,普遍不足0.5%。这一现象背后,是传统行业特性与发展模式的影响。
从研发费用占比来看,研发费用占比较2023年提升的企业达到2539家,占A股总数比重的46.92%。研发费用占比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的企业,达到了20家。
申昊科技以33.54%的研发占比提升幅度领跑A股,其研发费用占比从33.74%跃升至67.27%,近乎翻倍的投入力度彰显其押注智能巡检机器人赛道的决心。这家深耕电力、轨交领域的企业,正通过AI算法优化、多模态感知技术研发,试图打破国外企业在高端巡检设备的技术垄断。
同样大幅增长研发费用占比的企业还有康为世纪,研发占比从51.51%增长至78.84%,在分子诊断试剂与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双线并进中,这家生物科技企业正试图用“技术爆炸”抢滩基因检测蓝海。
航天南湖、中无人机等军工企业成为研发加码的主力军。航天南湖研发占比从19.34%提升至44.44%,在低空探测雷达领域,其研发的毫米波相控阵雷达已进入批量列装阶段,技术迭代速度较传统周期明显缩短。中无人机研发占比从6.48%增长至30.45%,在察打一体无人机领域,其正在突破AI自主决策、蜂群协同作战等前沿技术,试图重塑现代空战规则。
表格:研发费用占比提升居前的10家企业
制作: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数据来源:东财Choice
超52.51%的企业研发费用增长,归母净利润正向增长
研发投入像是企业发展的“燃料”,驱动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浪前行。2024年,在统计的2889家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的企业中,有1517家企业的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高达52.51%。这一数据,证明了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正向关联。
以赛力斯为例,2024年研发费用增长了38.89亿元。取得了归母净利润增速高达342.72%的成绩,远超乘用车行业的平均水平。这背后,是赛力斯在智能电动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增程式系统与智能座舱技术,让问界系列车型在高端新能源市场中脱颖而出。随着产品竞争力的提升,销量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进而带动了利润的大幅增加。
再以京东方A分析,其2024年研发投入增长了18.04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也达到了108.97%。京东方A在柔性OLED、Mini LED等显示技术上不断突破,不仅巩固了自身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还通过推出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拓宽了利润空间。
除了利润增长,研发投入还对企业的运营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数据显示,有1701家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出现下降,占比达58.88%。存货周转天数的下降,意味着企业的产品供需关系得到了改善,存货质量得以优化。这反映出企业研发成果能够推动产品销售,提升运营效率。
不过,也注意到,在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的企业中,仅有1251家企业的毛利率出现提升,占比为43.30%,未达到50%。这表明,虽然有一半的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但并未因此提升盈利质量。这或许暗示着部分产业存在内卷竞争的现象。
表格:研发费用增长金额居前的10家企业
制作: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数据来源:东财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