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开始,A股每年4月、5月均有一波“夏炒电”行情。
今年也不例外,电力指数早早从3月份开始上行,累计上涨近7%,成为A股同期领涨板块之一。
具体到个股来看,今日电力板块再集体大涨,部分个股刷多年新高。
其中,金龙机电、通业科技斩获20CM涨停,此前连续大涨接近翻倍的乐山电力、西昌电力等个股于近日回调后也重新开始反弹。
此外,长江电力、华能水电等市值巨无霸也呈现上行态势。
那么,如何看待电力板块接下来的市场表现?
01
电力与银行等一样,被资本市场视为偏防御性的红利板块。
一旦市场风险偏好走强,股价往往承压,反之亦然。
我们先以长江电力来进行复盘,本轮股价见顶时间发生在去年7月底,而此前近2年因大盘市场风险偏好一直偏低,逆势走出大牛行情。
到7月底,长江电力PE已飙升至27.8倍,给出了成长股才有的估值水平,随后通过下跌消化估值。后来又遇924行情,大盘风险偏好大幅回暖,一直波折持续到今年“两会”期间。期间,长江电力处于下跌趋势之中,估值一度回落至20倍。
“两会之后”,包括长江电力在内的电力龙头再度走强,可能是风险偏好收敛(从大市成交、市场情绪可观察)之下,市场切换至红利风格所致,且接下来有可能会持续。
5月7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以及证监会发布的一揽子政策总体在预期之内。其中,重点的降准降息政策,已经预告了大半年了,在人民币汇率近期走强以及4月PMI再度走弱大背景下落地了,也合乎情理。
节后官宣的一揽子政策与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相一致。彼时,定调宏观政策,重点是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次更强调落地,并无明显重大变化。
在扩内需方面,表示要扩大消费补贴范围,也比较符合预期。在地产方面,表态要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仍属于托而不举。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在7月下一次政治局会议之前,应该不会有大超预期的宏观、财政、房地产等重大政策,而降准降息这类预告过很久的政策已经落地,短期内也不会再度调整。
在政策落地后,A股接下来将直面5月、6月宏观经济数据压力。
从高频数据看,截止4月24日,中国自美国进口货物到港量下跌61.6%,而中国出口到美国货物到港量,环比下跌66.4%。这与4月制造业PMI下行相一致。
虽然中美宣布将于近日举行会谈,但可以预期的是,谈判过程会反复拉锯,持续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另外,关税税率也很难回到4月2日之前的水平。就像特朗普所言,从145%下调是合理的,但降到0,是不现实的。
而谈判期间,中美之间贸易仍实质处于“脱钩”状态,对于经济影响会持续显现。加之上证指数目前位于3350点上方,已经完全补上了定价关税重大利空的缺口,位置并不低估,大幅上行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且伴随着5月中旬数据披露,高位震荡或小幅下行可能会是大概率事件。
整体风险偏好料会下降,市场会延续红利风格。
而电力板块又属于公共事业,有明显红利属性。且核心企业还有一定成长性。
其中,华能水电、国投电力这些头部龙头,装机量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其中,国投电力在建3座水电站,装机量为393万千瓦,加之远期4座水电站规划,装机量合计新增超1100万千瓦。
总而言之,5月份市场偏保守防御的特点可能会愈发明显,业绩稳健增长的电力板块则有望成为市场风格切换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02
电力发电赛道,又分为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光伏等细分领域。
资本市场最为看好的还是水电,主要是经营门槛高,商业模式相对更好。
具体来看,中国水利发电主要集中在水能资源丰富的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上游,且水电站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水电行业是国家命脉,具备特许经营权,有准入门槛,构成了极高规模垄断优势。
并且水力发电成本偏低,因为水是可再生能源,生产中不存在可变燃料成本,也确保了长期可以获得稳定的资本回报。
目前,水电赛道核心龙头并不多,包括长江电力、华能水电、国投电力、国电电力、桂冠电力等,保持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
这比火电企业商业模式要好得多,因为后者成本大头是煤炭,价格呈现明显周期性,业绩无法持续保持良好增长,且市场格局要分散得多。此外,水电比光伏上游组件、发电等企业也要好得多,后者经营门槛低,竞争愈发激烈,周期属性强。
当然,水电企业也不是安枕无忧,电价上行趋势面临不小变数。
我们以华能水电为例来说明问题。2025年一季度,华能水电营收为53.85亿元,同比增长21.8%,归母净利润为15亿元,同比增长41.56%。
其中,发电量212.9亿千瓦,同比增长31%,系TB电站全容量投产。电价为0.2752元,比2024年一季度同期下降了7%。这其实就是一个风险点。
华能水电在财报里直言不讳,云南新能源装机量持续增长,省内以及外送需求有限,预计电力供需向平衡偏宽松转变。其次,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快建立,电力越来越市场化,稳电价、保收益会有更大压力与挑战。
那么,电价宽松周期才刚刚开始吗?
以史为鉴,电价是有周期的,曾在2015-2016年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在2013—2015年期间,宏观经济增速因调整结构下台阶,用电需求不振。另一方面,在前之前核准了大量火电等项目,后陆续在这几年里大规模投产。
供需不匹配之下,包括火电、水电在内的电价均出现大跌。比如,华能水电上网电价从2014年的234.77元/千千瓦时,大跌至2016年的183.12元/千千瓦时,累计跌幅高达22%。
经过这轮电力过剩之后,火电、核电等项目核准量持续下滑。而宏观经济开启复苏增长,用电需求保持稳定增长。
电力供需矛盾于2021年底以及2022年夏天达到最高。其中,2021年因外贸火热,经济复苏强劲,用电量大增10%以上,而供给因前期装机量增速偏低、以及遭遇干旱等因素跟不上,出现了罕见的“电荒”。
当时,为了解决“电荒”问题,国家发改委核准了大量项目,要求在2022年、2023年煤电各开工8000万千瓦。这批产能会在2025-2026年陆续投放。据华泰证券预测,2025-2027年将煤电新增69GW、61GW、45GW装机量。并且,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量仍在持续释放电力供给。
然而,用电需求端,料因关税冲击等保持偏低增长,电价可能在接下来几年面临下行压力。这从广东年度长协定价可看出一些端倪来——2025年长协电价在2024年(同比2023年下降15%)基础上再度下降15%左右。
因此,A股水电企业在接下来很难保持过去几年那样的“量价齐升”状态,业绩增长逻辑要更弱一些了。
03
当前,A股水电龙头估值水平并不低估。
据Wind显示,长江电力、国投电力、华能水电最新PE分别为21.3倍、18.16倍、19.7倍,位于最近10年估值中位数附近或估值上线区间。
未来,这些电力龙头恐怕很难像2024年7月之前那样出现以年度为单位的大牛市行情(当时持续拔估值、业绩量价齐升预期),因为业绩增长逻辑发生了一些变化。
不过,鉴于市场接下来倾向于切换至红利风格,电力股有望在历年5月“夏炒电”行情中受益。(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