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随着A股冲关3500点,牛市的声音渐起。
先是券商一哥发声,有一点2014年底的味道,随后新财富策略明星广发刘晨明喊话,市场不缺钱,缺的是一个进来的理由,等待一个宏大叙事点火。
具体来看,中信证券裘翔团队指出,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氛围有一些2014年底的影子,包括:投资者在港股、小微盘和产业赛道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赚钱效应,新发产品开始温和回暖;非金融板块盈利预期趋近于底部,投资者耐心有所好转,信心还有待恢复;反内卷和提振内需成为政策目标的明牌,具体政策的出台和思路调整只是时间问题,“十五五”规划可能展示新的政策路径。
裘翔称,市场目前缺的只剩一个点火的催化,可能是中美政策超预期,或者科技产业新变化。
在更早前的中信证券资本市场论坛上,裘翔曾判断,预计从2025年四季度开始,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经济和政策周期上将再次同步,推动A股与港股迎来指数牛市。
广发证券刘晨明的观点同样乐观,他认为市场不缺钱,一方面,国内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居民存款搬家存在可能性;另一方面,美元持续贬值,年初至今美元指数跌幅超过10%,资金正在从美元资产溢出。资金面,已经存在两大蓄水池,但上半年没有给A股带来明显的增量资金。
刘晨明进一步分析,场外资金入市的理由有几个,第一,估值足够便宜,尤其是全球横向比较,具备很强的吸引力;第二,ROE确认往上走,今年三季度、四季度,如果ROE水平能快速往上,肯定能催生很多增量资金流回;第三、远期基本面(ROE)有很强的上行预期,比如一些不可证伪的宏观叙事推动远期ROE上行。
刘晨明举了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的例子,彼时金融创新、伞形信托、场外杠杆是具有标签意义的关键词,但是场外资金源源不断流入A股市场,并非当时基本面因素(A股ROE持续回落),而是一些新的故事(国企改革、一带一路、大众创新等),给远期REO的回升带来了希望。
关于今年未来A股的判断,刘晨明认为,经济周期类标的需要时间消化更多估值;稳定价值类需要财政进一步加力;景气成长类在下半年走强的概率最大。
中信证券的观点则是三条思路,一是具备超强产业趋势特征的行业,关注AI和创新药;二是业绩和估值匹配驱动的行业,关注通信和电子中的北美算力链、有色和游戏;三是带有一定主题和持仓博弈性质的行业,关乎军工和反内卷相关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