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近期催化不断,同反内卷一起提振了新能源车龙头ETF(159637)的走势。从去年9月行情启动至今,新能源车龙头ETF跟踪的标的指数涨超45%,可以说动能和弹性都是很不错的(数据来源:Choice,2024/9/24-2025/7/22)。
对于新能源车而言,产业层面的催化包括:
新能源车板块苦内卷久矣,除了几个大龙头,其他产业链参与者几乎陷入了零和博弈,例如碳酸锂现货价格从峰值时的60万元/吨跌至6万元/吨,跌幅超过90%,再加上此前供需错位带来的结构性产能过剩,一直到去年9月,新能源车板块已经较21年高点跌去60%-70%了。
希望的曙光出现在去年这个时候,2024年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这是历次政治局会议中,首次使用“内卷”来描述行业竞争。随后,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提到,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为“反内卷”划定了具体行动路线。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与《求是》文章均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在国家定调的同时,锂电、新能源车领域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内卷”运动,在多方因素共振之下,碳酸锂价格重返7万(较6月低位回升了1万元以上);新能源车企紧急“叫停”价格战。
2024年9月以来,国内头部电池厂稼动率有所提升,头部几家电池厂2025年招标量有望大幅增长(2024年低基数);此外,2025年以来,头部锂电设备公司订单来看,海外订单仍在持续,国内显著好转,国内全年预期有望上调。
从排产端看,储能满产,动力爆款车型上市提前备货,锂电行业7月排产向上,旺季提前,供需格局进一步优化。
产业层面,随着头部电池厂如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全固态中试线逐步落地拉通,工信部固态电池专项迎来中期验收,25H2-26H1进入中试线落地关键期。
政策层面,2025年5月《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发布,规范了行业标准,同时新修订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化了安全标准,为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确立高层指引,也补齐了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中的政策标准。
海外层面,美国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 Scape、Solid Power等技术进展顺利,股价持续新高,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对于国内固态电池板块也起到积极联动作用。
2025年以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年内振幅高达27%,显示出强劲的动能和弹性。需求方面,2025年新能源车及储能需求整体向好,下游终端需求存在较强支撑。供给方面,三年过剩周期结束,行业供需扭转开启,2025Q3起几乎亏钱的材料企业(铜箔、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隔膜等)都有望进入盈利修复阶段。短期来看,关注Q2板块业绩,板块热度下可以进一步关注固态电池,本轮行情相对于22-24年会更加持续。
布局工具上,看好产业链回暖的投资者可以关注新能源车龙头ETF(159637),跟踪标的为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不会出现风格漂移的问题。成份股囊括A股市场50只新能源车产业链上中下游龙头个股,是跟踪新能源板块行情的高效投资工具。截至2025年7月22日,前十大成份股为:宁德时代、汇川技术、比亚迪、长安汽车、三花智控、亿纬锂能、华友钴业、赣锋锂业、天齐锂业、格林美。
(以上信息来源:公司公告,东财基金整理)
注: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融资融券业务具有财务杠杆作用,属于中高风险业务,投资者可能承担由于投资规模放大、对市场及个股走势判断错误等可能导致的投资损失扩大风险。投资者在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期间,如果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清偿债务,或上市证券价格波动导致担保物价值与其融资融券债务之间的比例低于维持担保比例,且不能按照约定的时间、数量追加担保物时,将面临担保物被强制平仓的风险。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仅代表撰文时市场表现,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所涉观点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引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和收益承诺。基金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其更新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请提前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涨跌幅如下:2014年(-7.64%);2015年(74.53%);2016年(-19.78%);2017年(4.30%);2018年(-38.16%);2019年(45.51%);2020年(101.83%);2021年(42.02%);2022年(-29.07%);2023年(-29.40%);2024年(-1.17%);2025年1-6月(5.16%)。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也不代表本基金未来表现。(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发布时间:2014-11-28)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