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可转债市场表现亮眼。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7月18日,中证转债指数年内涨幅达到9.48%,不仅刷新多年高位,更显著跑赢上证指数和沪深300等主流指数。业内人士分析,近几年可转债背后以债基为主的机构资金持续涌入,可转债市场流动性得到有力支撑,也促进了行情的平稳运行。在当下低利率市场环境中,"固收+"策略配置需求显著增加,兼具债券属性和权益弹性的可转债,正成为资金青睐的优质资产。
作为可转债领域的投资专家,鹏华基金多元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王石千擅长通过权益和可转债投资力争增厚组合收益,打造出了鹏华可转债(A类000297,C类010964,D类022156)、鹏华双债加利(A类000143,C类013149)等多只“固收+”精品。近期恰逢二季报披露,王石千两只代表作再次凭借亮眼表现备受关注。
鹏华可转债、鹏华双债加利近1年业绩均超12%
据基金二季报,截至2025年6月30日,鹏华可转债A过去6个月、1年净值增长率分别为8.95%、12.8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4.47%、11.26%。 鹏华双债加利A过去6个月、1年净值增长率分别为5.52%、14.5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2.36%、4.75%。
拉长时间来看,据银河证券《公募基金长期业绩排行榜》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可转换债券型基金(A类)中,鹏华可转债A过去7年净值增长率为85.41%,同类排名3/22。据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年6月30日,鹏华双债加利A自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达111.5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60.48%。
王石千在管“固收+”产品,根据含“权”量和“转债”量不同,产品定位有所不同,力争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需求。其中,鹏华可转债成立于2015年2月,王石千自2018年7月起执掌至今,转债比例80-85%,股票15-20%,定位为高波“固收+”;二级债基鹏华双债加利成立于2013年5月,王石千管理至今超7年以上,主要投资于纯债、可转债和股票,股票10-20%,转债配置10-40%,定位为中波“固收+”。此外,一级债基鹏华丰利(A类160622,C类017820)成立于2016年4月,王石千自2018年4月管理至今,主要投资于债券和可转债,不能投资股票,转债仓位10-35%,定位为低波“固收+”。
据基金二季报,截至2025年6月30日,鹏华丰利A过去6个月、1年、自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22%、8.15%、84.6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0.74%、5.10%、70.28%。
在当下低利率市场环境下,"固收+"基金展现出了较高的投资性价比,不少产品迎来规模扩张。据基金二季报,截至2025年6月30日,鹏华丰利、鹏华双债加利、鹏华可转债规模分别为70.72、70.94、63.50亿元,相较于2024年底分别增加了33.03、38.23、4.14亿元,王石千在管基金总规模达到224.15亿元。
股市仍有结构性机会,股性转债表现可期
展望三季度行情,王石千也在近期的二季报中分享了观点。在他看来,债券市场收益率仍可能趋向下行,股市仍具备结构性机会,股性转债的表现可能会优于债性转债。
具体来看,王石千表示,债市方面,我国外需回落压力可能加大,国内宏观政策可能基本保持稳定,整体经济环比下行压力可能增加,债券市场收益率仍可能趋向下行;股市方面,国内经济和物价环比压力可能有所增加,关税豁免到期后面临再度谈判,市场不确定性仍存,但股票市场总体仍然会受益于低利率环境、风险偏好修复以及科技产业趋势,具备结构性机会;转债方面,转债市场的配置需求仍有增加可能,新增供给依然较少,转债估值易上难下的格局仍可能持续,股性转债的表现可能会优于债性转债。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具有时效性,个基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