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4日晚间,一则重磅消息即将结束了长达近6年的合并大戏。
昨日晚间,中国船舶(600150.SH)发布了《中国船舶关于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事项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实施公告》等多个公告。
中国船舶在公告中表示,为确保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的实施顺利进行,中国船舶股票将自2025年8月13日(即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申报首日)开市起连续停牌,并将于刊登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申报结果公告当日复牌。
中国船舶表示,可以申报行使收购请求权的异议股东持股数量预计约为不超过1853.85万股。本次交易的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行权价格为30.02元/股。8月4日,中国船舶股票收盘价为34.04元/股,相较于本次收购请求权的行权价格溢价13.39%。
与此同时,中国重工(601989.SH)也发布了类似的公告。
为确保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的实施顺利进行,中国重工股票将自2025年8月13日(即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申报日)开市起连续停牌,直至终止上市,不再复牌。2025年8月12日为中国重工A股股票最后一个交易日。
中国重工表示,可以申报行使现金选择权的异议股东持股数量为不超过3.23亿股。本次交易的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的行权价格为4.03元/股。8月4日,中国重工股票收盘价为4.68元/股。
据了解,此次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的“南北船”合并大戏早在2019年就已拉开。
2019年10月,国资委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
2024年9月,中国船舶公布了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正筹划由中国船舶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随着后续一系列流程同意批复之后,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的合并之路,也将划上了一段句号。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船舶是中国船舶集团核心军民品主业上市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造船业务(军、民)、修船业务、海洋工程及机电设备等,旗下拥有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等业务。
而中国重工为领先的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等五大板块。
在业绩表现上,近期两大公司都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预计净利润合计达43亿元至49亿元之间,同比增长约121%至152%。
其中,中国船舶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8亿元至31亿元之间,同比增长98.25%至119.49%;中国重工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亿元至18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
东吴证券此前在研报中表示,截至2025年5月,中国船舶手持民船订单322艘、2461万载重吨,产能已排期至2029年,展望后续,301法案悲观情绪逐渐修复,此前抑制的需求有望逐步释放,南北船合并发挥协同效应,中国造船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将持续增强。
根据中国船舶、中国重工2024年年报披露数据,合并完成后公司手持订单占全球总量约15%,造船完工量占全球总量超14%,新签订单量全球占比超16%。两者合并后将减少同业竞争,提升中国造船资产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中国船舶制造全球影响力。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