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连续狂飙!外资大举买入

2025-08-05 18:28:35
格隆汇
格隆汇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双击行情?

经过短期调整后,港股券商板块回勇。

香港证券ETF(513090)连续两日上涨,年内涨幅50.88%,大幅跑赢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

更值得关注的是,香港证券ETF(513090)上周吸金38.56亿元,成为全市场股票型ETF资金流入榜首。

这一数据表明,资金对券商板块信心仍在不断增强

不止中资,近期外资也在抢筹港股券商。

722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买入126.24万股中金公司H股,耗资2552港元,持股比例升至5.01%

另外一个外资大行巴克莱银行更以12.46%持股比例跃居中州证券第二大股东。

如何理解资金的行为,以及背后的逻辑?未来券商板块又会走向何方?


01

缘何资金涌入?


资金之所以涌入券商板块,是因为该板块叠加了有多重利好,有短期的业绩利好,也有中长期的政策面、资金面、行业面、基本面等等。

需要重点提及的,是近期持续释放的利好因素——半年业绩

Wind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包含A+H50家上市券商,板块总营收同比增长32.5%,归母净利润总额同比大增48.7%

其中,增速超过100%的有6家,50%-100%的有18家,合计占比约一半,头部券商,如中金、中信、华泰等表现出色,利润增速都远超营收增长,部分基数较低的券商如华西证券净利增超10倍。

细分业务方面,自营投资同比增长58.9%,投行业务增长41.2%,信用业务增长33.5%,资管业务增长18.7%

可以说,券商板块今年上演了王者归来的戏码。

而能够有如此强劲的表现,很大原因是过去数年的市场低迷,估值回撤幅度过大,加上行业积极变革,券商的基本面有了很大的反转。同时,股市回暖,交易量回升,IPO活跃,给券商的业绩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增长动力。

A股为例,20251-7日均成交额约1.58万亿元2024年同期增长约32%2025年初至8A股已累计超100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远超2024年同期水平。

同期的港股表现,也相当活跃,日均成交额1580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2%7月单月日均成交突破1820亿港元,创20233月以来新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港股的IPO市场

20251-7月,港股市场共有51只新股上市,累计募资1286亿港元,同比增长616%,接近2023-2024年两年募资总额,继续稳居全球IPO融资榜首。

A股再融资方面,表现也不错。

截至731日,A股上市公司通过多种再融资方式募集的资金总额达7632.4亿元,同比增长580.21%,规模大幅攀升,远超去年同期。共有39家券商参与年内再融资(定增和可转债)项目保荐,从再融资承销规模来看,募资规模超过500亿元的,包括中信证券、国泰海通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金公司、中银证券。

主力资金动向中,也可以有验证。

其中,公募基金对于券商板块的持仓占比Q13.2%升至Q24.8%北向资金7月单月净买入券商股186亿元券商板块融资买入额占比升至9.3%

如前文开头所述,外资机构也在抢购港股券商。


02

未来增长点有哪些?


当然,半年报业绩增长也好,主力配置比例增加也好,都已经成为“过去式”,投资更注重的,是“未来式”,那究竟券商板块的“未来式”,会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说一个最接地气的数据——开户人数

从月度对比来看,20251A股新开户总数为157万户,2月的284万户实现了近翻倍增长,3月突破了300万户,4月因关税摩擦市场震荡环比下降37.22%5月受假期影响进一步回落,6月有所回升,7月环比增长19.27%

20247月新增115万户开户数相比,20257月新开户同比增长71%,远超去年同期开户水平。结合2024年全年开户数据来看,196万户高于去年的8个月份。

开户人数的高增长,反映了股市回暖,股民参与热情高,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增开户数所带来的新的资金量、新增的交易额,是券商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开户数主要反映的是2C,那2B层面又有什么新增业务量呢?

以港股为例,目前市场比较关注的,有加大支持A+H上市中概股回流

不妨简单地算一笔账:

未来3年新增50-80A+H上市公司,按IPO承销1.5-2.5亿港元/再融资0.8-1.2亿港元/跨境顾问0.3-0.6亿港元/香港券商板块新增投行收入区间在100-300亿港元约占2024年港股券商总收入的15-40%

另外,每新增1A+H公司年均带来港股侧交易佣金800-1200万港元A股侧协同收入500-800港元50家新增计算年化新增佣金6.5-10亿港元

做市利差收入预计新增3-5亿港元/衍生品业务挂钩A+H股的权证/牛熊证发行量或增30%托管与财富管理新增机构客户预计200-300新增800-1200亿港元的资产托管规模,等等。

中概股回流方面,截至20258月,在美上市中概股总市值约1.2万亿美元,符合港交所二次上市条件的中概股约80-100家,总市值超8000亿美元。

即使保守估计未来3年可能有20-30家中概股选择回港上市二次上市带来300-500亿美元的融资需求,也会给行业带来超过10亿美元的新增收益。

回归后日均交易量预计增加30-50%按当前港股日均成交额1500亿港元计算,年化新增佣金约18-30亿港元每只回归股票年化做市收入约500-1000港元30只回归股票可带来1.5-3亿港元新增收入

如果用历史数据回测,100亿港元新增IPO规模可提升行业整体估值0.5-1PE头部券商PB有望提升20-30%

目前,200家企业排队,包括45A股公司,项目储备量相当可观。瑞银预计2025年港股IPO募资总额将突破2000亿港元

当然,这些项目不会单独判给某一方券商,而是国内外券商相互竞争,但随着中资券商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也有机会提升。


03

增量资金在哪?


除了基本面,流动性也是决定性因素,一定程度上属于更为直接的因素。

可喜的是,随着市场回暖,不管是A股还是港股,流动性都已经大为改善,新增资金量也相对充足。

A股方面国家正引导各类政策性资金入市,如社保资金2025年新增配置规模约3000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新增入市规模1800亿元,证金公司通过转融资向市场新增投放1500亿元,等等。

公募基金1-7月新发规模累计1.2万亿元,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升至89.3%;保险资金权益投资余额达3.8万亿元,占总投资比例上升至22.3%,险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实际运用率提升至18%

截止7月末,私募基金总规模达24.8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12.3%,其中证券类私募规模首次突破6.2万亿元,7月单月新增备案规模4200亿元,证券类私募单月增长1100亿元,创年内第二高。

北向资金1-7月净流入2865亿元,已达2024年全年的1.8倍;QFII/RQFII新增额度累计获批额度突破3000亿美元。

融资余额1.98万亿元,创10年来新高。

果再加回购、员工持股、散户资金等,新增资金量还会更大。

港股方面互联互通机制深化ETF纳入互联互通、人民币柜台交易等举措,也将持续提升港股市场流动性和国际吸引力。

与中外大型机构抢筹方式不同,内地投资者则通过ETF扫货港股券商,香港证券ETF(513090)连续获资金净流入,近20日吸金超112亿元,吸金额位居全市场股票型ETF第一。

香港证券ETF(513090)是全市场唯一跟踪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指数的ETF,成份股仅16只,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中信证券、香港交易所、国泰海通、中国银河、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国际等龙头股,前十大权重股合计权重占比超89%,弹性大。

香港证券ETF(513090)最新基金规模达226.07亿元,近一月日均成交额超174亿,近一月日均换手率达111%,市场交投活跃,支持T+0交易,综合费率0.2%/年,费率属于市场最低一档,持有成本低。

当然了,更大的流动性利好还在后面,美联储降息步伐越来越近,国际资本预计将持续流入新兴市场,港股作为离岸市场直接受益。

估值方面,以头部券商为例,虽然今年经历了大幅上涨,但仍有部分港股上市券商PB(市净率)低于1倍,具备安全边际和修复空间。


04

结语


综合来看,在政策支持、流动性改善业绩增长和估值修复的驱动下,港股券商板块已进入新一轮双击上升期。

短期看,市场交易量持续走高,中报预告超预期,仍然是当前券商板块的催化剂,后续还可以期待美联储降息、新增IPO等带来的新催化。

中长期看,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自营与两融业务稳健表现,财富管理转型成效,以及新兴业务如稳定币带来增长点券商未来的增长动力并不低。

当然,不同的券商公司,表现会有差异,例如头部券商倾向于强调稳健增长,中小券商则倾向于强调弹性大。

投资者可以保持关注,也可以做一些简单划分,以适应不同的策略要求。(全文完)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