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即将于8月8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这场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的盛会,将展示100余款新品首发亮相,数量较去年增长近一倍。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将同台展示,全方位呈现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护理、家庭服务等多元化场景的创新应用成果。
在此背景下,机器人概念股表现活跃,相关企业半年报业绩呈现向好态势。据统计,目前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概念股多达120只,其中已公布2025年半年报业绩数据的概念股中,净利润同比增长20%及以上或扭亏为盈的有18股。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技术突破成果显著
我国机器人产业在过去十年间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丰富的自有产品谱系。2024年我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三分之二,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零部件均已实现自主研发。我国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性、灵巧性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整体水平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在产业规模方面,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由2015年的7万套增长至2024年的30.2万套,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产量由2015年的3.3万套增长至2024年的55.6万套,确立了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的地位。今年以来,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火热,上半年行业融资事件已达到39起,披露金额合计近42亿元。
概念股业绩表现亮眼,机构关注度提升
在已公布半年报业绩的机器人概念股中,天奇股份、麦迪科技、埃斯顿、中京电子、爱仕达等预计扭亏为盈。部分概念股上半年净利润预计翻倍,包括瑞芯微、金力永磁、宁波韵升、瑞可达、美格智能。瑞芯微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2亿元至5.4亿元,同比增长185%至195%,主要受益于AI在端侧应用发展的需求推动。
机构调研活动频繁,埃斯顿今年以来累计获调研23次,居于首位。在最近一次机构调研中,埃斯顿表示将持续发展具身智能技术,加大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调研频次较高的还有麦迪科技、金力永磁、震裕科技、智微智能、瑞芯微等企业。多家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人形机器人业务的新进展,长盈精密表示公司人形机器人业务已有订单进入量产,中鼎股份表示相关产线已经调试完成并正在进行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