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全球首秀!普罗宇宙携“大白机器人”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突破应用场景边界,为智能制造产业注入新动能

2025-08-09 17:57:59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8月8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盛大开幕。当日,普罗宇宙携旗下新品大白机器人首发亮相。作为全球首款兼具柔性与精度的工业级具身智能机器人,该产品在工业场景智能制造领域实现了显著突破,打破了传统工业机器人在应用中的诸多局限,在为智能制造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8月8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盛大开幕。当日,普罗宇宙携旗下新品大白机器人首发亮相。作为全球首款兼具柔性与精度的工业级具身智能机器人,该产品在工业场景智能制造领域实现了显著突破,打破了传统工业机器人在应用中的诸多局限,在为智能制造发展注入全新动能的同时,也为工业自动化向“人机协同、柔性高效”方向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样本。

图源:普罗宇宙

核心能力升级 重构工业作业效能维度

普罗宇宙大白工业轮式人形机器人定位为新一代通用具身机器人,其核心技术架构融合端到端柔性工业大模型,并搭载首创的SPDAA并行化数采架构与InduThread-VLA算法,聚焦工业场景泛化能力提升,可快速适配不同工况,支持企业MES系统任务派遣,实现工厂级多机协同作业。

从实际应用表现看,该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大维度:

在作业精度方面,大白机器人具备亚毫米级操作能力,能够将重复定位误差控制在±0.05mm范围内,并支持自适应动态精度补偿。这一特性使其能够在精密装配、微小部件检测等对精度要求严苛的环节中,保障操作品质的稳定,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适应性表现上,该款机器人采用通用人形本体与模块化末端结合的设计思路,既能满足长时间连续作业需求,又可实现多场景快速切换,从而灵活响应柔性制造中工件规格与作业环境的变化,自如应对搬运、装配、检测、包装等多个工艺环节。

在工序增值上,其创新的子母分离设计实现了作业与自动上料的同步进行,有效打通了制造业线内物流闭环。结合跨工位自主协同能力及 MES 系统对接功能,可显著提升生产流程的整体效率。

软硬件配置协同 展现跨领域应用潜力

从硬件配置来看,大白机器人的设计针对工业场景的多元需求进行了优化。

其身高可在165-195cm区间灵活调节,作业高度覆盖0.7m-2m, 95cm臂展与7自由度手臂使其操作范围能够覆盖不同高度和角度的作业区域。300Kg的整机重量保障了作业稳定性,而最大单臂负载超7Kg、整机负载15Kg的性能,使其既能胜任重物搬运等高强度工作,又能依托±0.05mm重复定位精度完成精密零件装配。

移动与续航方面,采用四轮全向行走方式,行走速度约2.5m/s,可灵活穿梭于车间复杂环境。配备的48V、40Ah电池支持≥8h续航,且兼容交直流、插电、换电等多种充电模式,2小时充电周期可减少停机等待,保障连续作业需求。

软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是其核心支撑。依托端到端柔性工业大模型与SPDAA并行化数采架构、InduThread-VLA算法的深度融合,大白机器人能够快速适应不同工况。“超级大脑”负责全局规划,“智能小脑”实现细节操作,支撑高效多机协同;分布式学习能力则加速了新场景技能的习得,持续拓展应用边界。感知与定位层面,AI多模态3D视觉结合2D工业级定位技术,保障了该款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亚毫米精度作业的稳定性;同时支持视觉、力觉、语音等多模态交互,可与企业 MES 系统无缝对接,快速响应生产调度需求;开放的API接口也为企业根据个性化需求自定义作业流程提供了便利,实现灵活部署。

图源:普罗宇宙

凭借通用化设计与智能化技术特性,大白机器人展现出跨领域应用潜力。目前已适配消费电子、3C、汽车零部件制造、半导体及生物医药等高精度制造领域,同时在医疗、商服、科研等柔性场景中也具备应用可行性,成为连接多工序、协同多工位的智能生产与服务枢纽。

技术突破背后:研发实力支撑产品落地

作为专注于工业级通用具身机器人的创新企业,普罗宇宙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于2025 年1月在苏州工业园正式成立。其核心团队成员来自特斯拉、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以及清华、海外QS50院校,研发人员占比达90%。

依托高水平研发团队,公司构建了全栈技术自研体系,在机器人硬件设计、软件算法开发、智能控制系统搭建等关键领域均实现自主研发。其首创的SPDAA并行化数采技术架构,在精度、效率、稳定性等核心指标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目前,公司已成功实现工业级通用具身机器人的批量交付,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与技术实力,在3C电子、汽车制造、半导体等重点工业场景中与多家头部企业达成深度合作。

行业价值:推动工业自动化向全流程智能升级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增长极,据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技术创新层面,中国工业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2/3,展现出强劲的研发活力。

从产业规模来看,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生产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5 年的3.3万套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55.6万套,十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应用渗透方面,工业机器人已广泛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和236个行业中类,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更是跃升至全球第三位,智能化生产方式在各行业加速普及。

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大白机器人“高精度+强适应性”的技术特点,正推动工业自动化从“单一工序自动化”向“全流程智能化”演进。其“通用人形本体+模块化末端+智能大脑”的创新组合构建了新的工业具身智能体系,子母分离设计则打通了线内物流与作业环节的衔接,依托集群协同能力实现多机高效配合,让工厂实现从“设备堆砌”向“智能协同有机整体”升级,为工业场景效率提升奠定了技术基础。

从实际应用价值来看,亚毫米级精度可有效降低人工误差导致的产品不良率;“一专多能”的特性减少了设备重复投入,通过长效作业与快速场景切换有效降低综合成本;而与MES系统的实时数据交互,则助力企业从“经验决策”转向“数据驱动”,为柔性制造时代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在全球竞争中持续领跑增添了新优势。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