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4.3万亿外资涌入中国债市,占比2.3%持续攀升

2025-08-14 06:48:44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外资机构对中国债券市场的配置策略正呈现明显的中长期特征。央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4.3万亿元,占比2.3%。其中,国债持有量2.1万亿元,占比49.6%,同业存单1.2万亿元,占比27.2%,政策性银行债券0.8万亿元,占比19.1%。当前外资配置呈

外资机构对中国债券市场的配置策略正呈现明显的中长期特征。央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4.3万亿元,占比2.3%。其中,国债持有量2.1万亿元,占比49.6%,同业存单1.2万亿元,占比27.2%,政策性银行债券0.8万亿元,占比19.1%。

当前外资配置呈现出自去年下半年起的再度提速态势。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信心下降,非美元资产偏好增加,推动了资产重新配置需求。中国债券市场与发达市场固定收益相关性较低,具备良好的分散化配置价值,持续吸引寻求多元化的投资者。

外资流入迎来新一轮增长契机

2018年至2022年期间,外资机构对中国债券持仓从2000亿美元升至6000亿美元峰值。经历两年略微回落后,2024年下半年起持仓再次回升。中国债券市场开放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投资渠道开通,2017年债券通"北向通"开通,为外资配置提供便利。

投资便利性显著提升,外资配置中国债券市场愈发方便,基本没有额度限制。近年来全球投资非美元资产趋势加速,成为推动外资增配的关键因素。各国央行仍在增持人民币与欧元资产,美元资产不确定性促使主权基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重新寻找非美元避风港。

中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全球政府债券指数、富时罗素世界国债指数,外资流入量激增。"债券通"机制推出进一步优化投资渠道,推动大量被动资金流入。外资在境内债市占比仍处低位,意味着未来仍有巨大增长潜力。

配置偏好或向信用债拓展

中国债券市场当前结构中,利率债占比约62.3%,信用债占比约37.7%。利率债主要由中央、地方政府及政策性银行发行,信用债主要包括国企和非国企发行的信用债券。外资机构仍偏好流动性最好的利率债,约3000亿美元配置于中国国债,1000亿美元配置于国开行等三大政策性银行债。

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债市仅始于2016年CIBM渠道开放,投资者会先买入熟悉、安全的品种。数百亿美元流向银行大额存单,反映出外资对不同债券品种的逐步认知过程。未来外资机构偏好或拓展至信用债及资产支持证券,境外客户已开始深入研究中国信用债及ABS等品种。

信用债具有绝对收益率优势,ABS具备多样化底层资产优势,预计将成为下一阶段外资增配方向。目前流入中国债券市场的外资大多是中长期配置,外资机构主力是大型央行、养老金、保险公司等专业性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债券纳入三大全球指数后,被动资金持有的指数基金往往是中长期配置。

中长期配置往往能享受低相关性、低波动性、资产配置分散化投资的好处。中国债券市场对外资机构具有规模大、开放度高、相关性低、波动率低等多重优势。在资金面出现收敛时,央行往往通过增加净投放方式进行呵护,为债券市场提供支撑。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