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险资对银行股的青睐持续升温,举牌动作频频引发市场关注。港交所披露易最新信息显示,8月8日成为险资举牌银行股的“高光日”——平安人寿与弘康人寿同日完成对邮储银行和郑州银行的第三次举牌,进一步凸显资本对银行板块的长期价值认可。而据统计,截至8月13日,年内已有7家上市银行被险资举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郑州银行均被“三度”相中,农业银行则获二度举牌,一场围绕银行股的资本博弈正愈演愈烈。
平安人寿“百亿加仓”邮储银行,三度举牌彰显信心
8月8日,平安人寿以场内增持1414.1万股邮储银行H股的方式,将其持股比例推升至该行H股股本的15.05%,触发第三次举牌。这一动作并非孤立事件:今年1月8日,平安人寿首次举牌邮储银行H股,持股占比突破5%;5月9日,其再度耗资逾1.1亿港元增持2329万股,持股占比突破10%,构成二度举牌。至此,平安人寿在短短7个月内,通过三次举牌累计增持邮储银行H股超20亿股,以区间成交均价计算,合计耗资超100亿港元。
截至8月8日,平安人寿以“实益拥有人”身份持有邮储银行H股29.89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2.49%,最新持仓市值近172亿港元。若将时间线拉长,其持仓规模与市场影响更为显著:2024年12月20日,平安人寿曾举牌工商银行H股,持股占比突破15%,并在2025年2月14日进一步升至17%;此外,其对农业银行H股的持股比例也从2月17日的5%逐步提升至6月17日的近14%,占总股本的1.21%。这种“集中火力、长期持有”的策略,反映出险资对国有大行稳健经营与高分红特性的深度认可。
弘康人寿“紧追不舍”,郑州银行H股年内涨幅近40%
与平安人寿同步,弘康人寿在8月8日以增持990万股郑州银行H股的方式,将其持股比例推升至该行H股股本的15%,触发第三次举牌。此前,弘康人寿已分别于6月27日、7月25日完成对郑州银行H股的首次和二次举牌,持股占比相继突破5%、10%。截至8月8日,其持有郑州银行H股3.09亿股,占总股本的3.39%,最新持仓市值约4.35亿港元。
值得关注的是,郑州银行H股年内表现强劲。截至8月13日收盘,其股价年内涨幅达39.5%,远超同期恒生指数表现。这一涨幅既得益于险资举牌带来的市场信心提升,也与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修复密切相关。业内人士分析,险资举牌通常伴随长期投资意图,其增持行为会向市场传递“低估值、高安全边际”的信号,从而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7家银行遭举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成“宠儿”
2025年险资举牌银行股的浪潮远不止于此。据统计,截至8月13日,已有7家上市银行被险资“相中”,其中招商银行、邮储银行、郑州银行均被三度举牌,农业银行被二度举牌,中信银行、杭州银行、浙商银行则各获一次举牌。
具体来看,招商银行H股成为平安人寿的“重仓标的”:1月10日,平安人寿持股占比突破5%;至7月29日,其持股数量已近7.4亿股,占招行H股总数的16%以上,占总股本的2.93%。中信银行则被瑞众保险“短暂青睐”——3月12日,瑞众保险举牌中信银行H股,持股占比突破5%,但随后于6月26日减持300万股,持股比例回落至5%以内。
此外,新华保险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于1月24日以43.17亿元收购澳洲联邦银行持有的杭州银行3.3亿股股份,持股比例达5.87%,成为该行重要股东;民生保险则在8月11日增持100万股浙商银行H股后,持股占比突破5%,触发举牌。若假设其未减持浙商银行A股股份,则合计持股将超10.6亿股,占总股本的3.88%,晋升为该行第七大股东。
险资为何“钟情”银行股?低估值与高分红成关键
险资频繁举牌银行股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银行板块估值长期处于低位。以H股为例,截至8月13日,邮储银行、郑州银行、农业银行等市净率(PB)均低于0.5倍,远低于历史均值,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其次,银行股分红稳定且慷慨。以招商银行为例,其近五年股息率平均超过4%,远高于同期国债收益率,符合险资对长期稳定收益的要求。
此外,政策环境也为险资增持提供了支持。2024年以来,监管层多次鼓励长期资金入市,优化险资投资结构,银行股作为“压舱石”资产,自然成为重点配置方向。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公司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增持银行股是基于对宏观经济、行业前景及企业基本面的综合判断。
市场影响:举牌潮或推动银行股估值修复
险资举牌对银行股的影响已初步显现。以邮储银行为例,其H股年内涨幅达28.6%,郑州银行涨幅更高达39.5%,显著跑赢大盘。分析人士指出,险资举牌不仅直接提升股价,还能通过改善股权结构、增强市场信心等方式,推动银行股估值向合理水平回归。
然而,举牌潮也引发部分市场担忧。例如,险资持股比例过高可能导致银行经营决策受外部影响,或引发“短线炒作”质疑。对此,多位业内专家表示,险资举牌通常以战略投资为目的,且需遵守监管对持股比例、信息披露等要求,整体风险可控。
展望后市,随着宏观经济逐步复苏、银行资产质量改善,叠加险资持续增持,银行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业绩”双击。而在这场资本与实体的深度融合中,如何平衡股东利益与银行独立经营,将成为监管与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