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8月15日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下一阶段将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报告强调要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精准把握政策实施力度与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状态,使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发展目标相匹配。这一政策导向体现了央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深度研判,以及对未来货币政策操作的明确指引。
物价回升成为政策重要考量
央行在报告中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因素。当前物价水平温和回升的积极因素正在增多,各项宏观政策加力实施将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支撑。近期中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等措施,为物价合理回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报告显示,整治过度竞争已初见成效,焦煤焦炭、玻璃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这表明综合治理"内卷式"竞争的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有助于促进产业链提质增效,推动企业经营和竞争行为更趋理性有序。货币政策在提升物价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多次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为物价企稳回升提供了货币金融环境支撑。
信贷结构优化支撑高质量发展
我国信贷投向结构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深刻演变,主要驱动因素已由重资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领域升级换挡。新增贷款结构从2016年的房地产、基建贷款占比超过60%,转变为目前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占比约70%。这一结构性变化反映了金融资源配置与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的高度契合。
科技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增强,2025年以来科技贷款服务延续量增、价降、面扩态势。截至6月末,科技贷款余额达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银行提供科技贷款服务的企业已达108.5万家,科技型企业平均获贷率为51.9%。6月新发放科技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90%,较年初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21个和0.44个百分点。
金融体系将继续围绕科技创新和扩大消费等支持主线,持续优化信贷结构配置。通过聚焦国民经济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信贷供给与经济结构调整更为适配,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