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最新提交的F13报告再次成为市场焦点。这份文件显示,英伟达对CoreWeave(CRWV)的持仓比例已经超过91%,几乎将其全部披露投资组合押在这家刚刚上市不久的AI云服务公司身上。对于一家科技巨头而言,这种极度集中的仓位配置,传递出极强的战略信号。英伟达的投资思路并不复杂,但非常清晰。它选择将核心资金重注在AI基础设施层面,尤其是CRWV,这等于把未来的GPU出货与云算力需求牢牢绑定在自身生态中。与此同时,公司在ARM、Applied Digital、Nebius、Recursion以及WeRide等公司进行小额布局,覆盖从芯片架构到数据中心、再到自动驾驶和AI医药等应用场景,这些仓位并不大,更像是为未来可能爆发的赛道预先埋下伏笔。英伟达并不是在进行单纯的财务投资,而是通过股权关系加固护城河,用资本力量锁定上下游关键节点,形成一个对自己高度依赖的AI生态。
对于CRWV,英伟达的押注显然有其逻辑支撑。作为一家专注于AI云算力的明星公司,CRWV背靠英伟达GPU资源,客户包括微软、Meta和OpenAI等行业巨头。2025年第二季度,CRWV营收同比大增206%,达到12.13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同时,公司不断签下长期大单,例如与OpenAI的120亿美元合同,确保未来算力需求持续释放。更重要的是,英伟达最新一代GB200和Blackwell GPU优先由CRWV部署,硬件与云服务之间的紧密绑定让两者的关系远不止投资者与被投企业,而是利益高度一致的生态伙伴。对英伟达而言,这样的投资既能带来账面浮盈,也能保障核心产品的市场应用落地。
不过,CRWV股价的表现也证明了这类新兴AI概念股的高波动特征。英伟达持仓消息曝光后,市场情绪瞬间被点燃,股价一度飙升20%,投资者将“英伟达信仰”直接映射到这家云计算新贵身上。但随着IPO禁售期结束,大股东和早期投资人集中抛售超过10亿美元股份,股价短短两天暴跌35%。随后,CRWV发布的财报再度给市场泼冷水:尽管营收保持高速增长,但单季亏损扩大,运营成本飙升四倍,令投资者对盈利能力产生担忧。股价再次承压,目前仍徘徊在100美元上下。
尽管如此,CRWV依然是市场上最受关注的成长故事之一。一方面,它几乎是AI算力需求最直接的受益者,背后有微软、Meta和OpenAI等客户加持;另一方面,估值高企、亏损扩大和股东抛售也让风险随时可能集中释放。对英伟达来说,这样的重仓不仅仅是押注一家公司的未来,而是押注整个AI基础设施的成长轨迹。它用行动告诉市场:在AI热潮中,谁掌握了算力,谁就可能掌握未来。英伟达通过CRWV试图构建一条属于自己的护城河,而这场豪赌能否延续胜利,还需要时间去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