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新能源车龙头ETF(159637)场内价格涨超2%,成份股亿纬锂能涨超8%,震裕科技、格林美、威迈斯涨超7%,汇川技术涨超5%,当升科技、赢合科技涨超4%。
消息面上,在全球贸易波谲云诡的背景下,中国锂电出口延续强劲增长势头。海关数据显示,锂离子电池1-7月出口额411.43亿美元,同比提升26.2%。其中7月单月出口额70.47亿美元,同比增长31.66%,环比增长6.77%,表现尤为亮眼。
从技术路线上来看:1)磷酸铁锂电池LFP:7月出口6.2GWh,占比42.3%,同比增长76.1%,其高安全性、低成本特性在东南亚及商用车市场占比超80%;2)三元锂电池7月出口8.4GWh,占比56.6%,同比增长32.9%,凭借200-250Wh/kg能量密度优势占据欧洲高端车型70%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头部企业全球化布局加速。
宁德时代通过德国工厂(14GWh)投产及匈牙利、西班牙基地建设,欧洲市占率提升至43%,2025年海外收入目标占比超35%;
比亚迪刀片电池储能系统在欧洲渗透率突破15%;
亿纬锂能欧洲、澳洲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20%,中标储能项目总量达63GWh。
目前,中国锂电已占据全球60%市场份额,2025年Q1海外装车量中宁德时代(29.5%)、比亚迪(6.5%)增速显著,而日韩企业面临成本压力(如LG新能源磷酸铁锂正极依赖中国进口)。技术迭代方面,固态电池研发进入中试阶段,钠离子电池预计2025年底量产,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往后看,中国锂电在固态/钠电技术迭代窗口期,头部企业通过绑定国际车企、布局绿电供应链,有望持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至70%+。
另外有一件事也是锂电投资往后越来越需要关注的:锂电回收或进入爆发期。
数据显示,2018-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新增约400万台,根据动力电池普遍5至8年的使用寿命推算,这批电池将在2025年至2027年间集中退役。也就是说,2025年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超过百万吨,到2030-2032年,年退役规模更将达35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千亿元。
由于回收这个生意此前门槛比较低,因此小作坊非常多,市场比较乱,目前国内电池回收相关企业现存量近19万家,而工信部认定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白名单企业仅有156家。此前,小作坊通过减少环保设备、降低税收与安全投入等方式压缩成本,收购价可比正规企业高15%-20%。但随着碳酸锂价格回归理性,其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回收动力也随之减弱。与此同时,头部企业例如格林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通过先进工艺普遍可将回收率提升至95%以上,可以说是降维打击。因此,对于正规军来说,这一块市场就是一片待开拓的蓝海。
例如1)电池回收龙头格林美2024年以332亿元营收创下历史新高,当年回收拆解动力电池3.6万吨,同比激增31%,从黑粉中提取碳酸锂的回收率超90%,锂产量突破4000吨,技术与效益同步提升。2)宁德时代不久前启动“全球能源循环计划”,其副总经理蒋理透露,公司已建成全球最大电池回收网络,2024年回收废旧电池约13万吨,产出锂盐1.7万吨。3)比亚迪披露,通过自建的生产—回收—再生闭环,截至2024年底已回收超1万吨动力电池。
综上,锂电板块的细分赛道亮点还是很多的,在内卷逐渐偃旗息鼓、技术创新成为主流的背景下,无论是出海向外开拓还是电池回收向产业链环节挖掘新收益点,都是市场空间还很大的好生意。
截至2025/8/26,新能源车板块估值26倍,距离2020年以来的均值还有超37%的修复空间。布局工具上,看好产业链回暖的投资者可以关注新能源车龙头ETF(159637),跟踪标的为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不会出现风格漂移的问题。成份股囊括A股市场50只新能源车产业链上中下游龙头个股,是跟踪新能源板块行情的高效投资工具。截至2025/8/26,前十大成份股为:宁德时代、汇川技术、比亚迪、三花智控、长安汽车、华友钴业、亿纬锂能、天齐锂业、赣锋锂业、格林美。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融资融券业务具有财务杠杆作用,属于中高风险业务,投资者可能承担由于投资规模放大、对市场及个股走势判断错误等可能导致的投资损失扩大风险。投资者在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期间,如果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清偿债务,或上市证券价格波动导致担保物价值与其融资融券债务之间的比例低于维持担保比例,且不能按照约定的时间、数量追加担保物时,将面临担保物被强制平仓的风险。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仅代表撰文时市场表现,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所涉观点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引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和收益承诺。基金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其更新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请提前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涨跌幅如下:2014年(-7.64%);2015年(74.53%);2016年(-19.78%);2017年(4.30%);2018年(-38.16%);2019年(45.51%);2020年(101.83%);2021年(42.02%);2022年(-29.07%);2023年(-29.40%);2024年(-1.17%);2025年1-6月(5.16%)。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也不代表本基金未来表现。(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发布时间:2014-11-28)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