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新点软件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8月28日接待国泰海通计算机、北京博润银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新点软件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6人,为总裁黄素龙,副总裁何永龙,副总裁袁勋,建设BG徐国春,董事会秘书戴静蕾,财务总监季琦。调研接待地点为公司会议室。
据了解,2025年上半年新点软件实现营收6.70亿元,同比下降14.57%;归母净利润-0.62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加 162.73%,主要因政务收入下滑。不过公司毛利率较高,期间费用下降,销售回款较好。公司战略转型有成果,B端收入占比超一半,同时加大研发投入,AI业务收入0.9亿元。在人工智能领域获10项专利,AI应用拓展,产品升级。
据了解,在智慧招采业务中,新点软件通过多项智能化产品推动采购领域数字化转型;智慧政务业务推出“政务智能体”体系等;数字建筑业务推出两大智能平台,推进AI在相关场景应用。
据了解,公司领导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交流,涉及招采G端、央国企、政务AI进展,以及AI投入及毛利率情况。称在多领域均有成果或规划,拟投资1.62亿元用于相关研发项目,随着AI技术成熟,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提升趋势 。
调研详情如下:
一、介绍公司业绩情况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6.70 亿元,同比下降 14.57%;实现归母净利润-0.62 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加 162.73%。主要原因是政务收入下滑较多,减少了 1 个亿的收入,导致总体收入不达预期;报告期内的毛利率为 59.77%,总体稳定在比较高的水平;期间费用同比下降 9.14%,减少 5,132.16 万元,公司通过分灶吃饭、单元盈利战略牵引,持续提升内部经营管理质量和费用管控效率;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通过关注应收账款回款催办催收力度和事前部署,上半年销售回款较好,收回 9.07 亿元,同比下降 6.16%,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4 亿元,同比上升 7.08%,整体经营呈现良性健康状态,也为公司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公司这几年一直在做战略转型,包括客户群体从 G 端逐步转化为 B 端,收费模式从项目向运营模式转变,目前也看到一些成果,今年半年度实现B 端收入3.65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为 54.89%,B 端业务主要包括央国企、中小企业的招采业务、为投标人提供的工具服务,以及造价/算量软件等。
同时公司在新技术、新业务方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创新驱动公司业务发展,尤其是在 AI 方面的布局,目前在技术突破、产品研发、业务推广等方面都有实质性地进展。今年上半年合计确认AI业务收入0.9亿元,其中智慧交易为0.65亿元,智慧政务为0.25亿元。
公司积极拥抱大模型技术突破带来的发展机遇,推进新产品的创新研发与 AI 应用的有效落地。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已获得《基于深度学习的技术标辅助评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一种面向垂域大模型预训练的数据配比方法、装置及设备》《面向招投标领域大模型预训练的表格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等10项专利。AI应用已从基础的客服、问答场景,拓展至建立流程自动化、优化客户服务质量和辅助决策;产品包括 AI 助手和 AI agent 平台,同时将 AI 能力融入产品中,如智能问答、智能办理、智能问数能力,对三大领域原有产品智能化升级,提升客户体验、解决客户痛点。分业务板块来看:
智慧招采业务,通过 AI 物料治理、AI 编标、AI 公平竞争审查、AI 辅助评标等多项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加速推动央企、大型国企在采购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数字技术与公共资源交易行业深度融合,推出智能填报、智能编标、智能评审、智能问答、招标(采购)文件公平竞争审查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及服务;面向投标人,加大"AI+投标人服务"产品研发,提高工具的产品体验和服务价值。
智慧政务业务,公司推出"政务智能体"服务体系,结合三维知识图谱管理体系实现智能体精准意图识别,同时将智能体赋能于多模态大模型中,完成更多复杂任务,解决数字政府领域跨部门、跨行业中涉及的问题。一网通办方面打造的智能咨询、智能导服、智能申报、智能预审等产品,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群众办事效率;升级一网统管领域的智能客服、坐席助手、智能质检产品,解决群众反映不方便、部门处置缺规范、工单审核难把关等痛点;一网协同领域的智能公文、智能办公助手等,提升办公人员的办事效率。通过不断训练模型、以及向量知识库的沉淀,公司落地的大模型应用效果得到很多客户的认可,具有场景落地的先发优势,发挥标杆效应;同时具有成本优势,公司产品支持统筹建设、省市县快速接入,可以实现更低成本部署大模型应用。
数字建筑业务,基于数字住建基础平台,推出筑小服和住政通两大智能平台,为建筑企业配备智能助手,提升办事效率;在智慧工地应用方面,创新推进 AI 大模型在隐患排查等场景应用。
二、随后公司领导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一步交流,主要内容如下:
1、公司在招采G端AI进展情况?
答: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同期,公司联合多家公共资源交易机构发布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 AI 大模型白皮书(2025)》,为公共资源交易垂直领域大模型以及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构建提供参考价值,得到行业的高度认可。
在G端的AI产品重点从交易、服务、监管三个维度开展规划建设。在交易方面,已顺利完成智能填报、智能评审场景的落地应用;服务领域则实现了智能问数、专报编制、智能引导等产品发布;监管层面,根据《反垄断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法规的要求,为了规范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招标(采购)文件公平竞争审查服务已经在众多项目落地并验证。
2、央国企AI进展情况?
答:央国企是我们今年的重点工作,我们将通过深耕行业、AI赋能等方向推进落地。通过AI大模型技术,赋能招标采购全过程智能化管理,包括 AI 物料治理、AI 编标、AI 公平竞争审查、AI 辅助评标等多项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加速推动央企、大型国企在采购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比如在物料治理方面,通过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需求预测和库存水平优化,智能体包括:1)智能问答,使用大量的客户互动数据对智能体进行训练,确保智能体提供准确、有用的恢复,提高客户参与感和解决问题的效率;2)动态数据可视化,通过可视化工具直观了解库存数据及其变化情况;3)辅助决策,通过构建算法和客户行为分析,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库存策略。
我们选定能源、钢铁、港口、地方国企平台等行业或区域,通过深度挖掘行业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公司已为 27 家央企客户,170 多家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
3、 政务AI进展情况?
答:今年 5 月信通院牵头编制软件工程智能体技术应用和要求标准。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 2027 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治理能力等 6 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 70%;到 2030 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 90%。
公司以"业务运行数字化、数据要素价值化、服务成效可量化"为战略基调,深度融合 AI 技术,全面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数据要素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和云服务化研发。目前已完成产品布局和重要标杆落地,在政策的驱动下,政务AI有望全面提速。
4、AI投入及毛利率情况?
公司拟投资 1.62 亿元用于投资建设"行业大模型及数据要素运营平台技术与应用研发项目",旨在研究开发行业专属 AI 大模型及数据要素运营平台的核心技术和场景化应用产品,全面提升公司的技术竞争力和持续创新力。
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探索,公司通过不断优化算法缩短研发周期并提升交付与生产效率,公司综合毛利率可以不断提升,AI 对目前的毛利会有提升效果,但因为目前量还没那么大,没能产生很显著的规模效应,不过整体趋势是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