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均胜电子(600699.SH)中报逆势增长:Q2毛利率达18.4%创新高,智能驾驶+机器人业务超预期发展

2025-08-29 09:11:00
格隆汇
格隆汇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当市场还在争论零部件公司能否穿越周期时,均胜电子已经把智能驾驶的全栈能力与机器人Tier 1的量产订单握在手中,用两条高景气曲线为投资者打开了一个可验证、可放大、可持续的增长空间。

过去三年,市场用“周期底部”来形容汽车产业链。

市场始终在静候行业拐点的到来。然而,均胜电子(600699.SH)却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交出了一份韧性十足、超预期的中期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47亿元,同比增长12.07%;归母净利润7.08亿元,同比增长11.13%。

这份平稳向上的成绩单背后,隐含着两条鲜明的增长曲线。

一、安全垫:汽车安全毛利率持续爬坡,订单锁定业绩高增​​

支撑这份业绩大盘的基础,是公司在核心业务上的持续深耕与创新突破。

均胜电子在汽车安全业务领域继续巩固全球第二大供应商的地位,并积极参与零重力座椅、全新平台气体发生器以及光学增强安全带等新一代技术的开发。这些创新产品将进一步提升单车价值量,并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趋势相融合。

在智能座舱领域,公司推出沉浸式智能座舱JoySpace+概念,强化了中央计算与区域控制架构下的全域整合能力;在新能源管理方面,公司在800V快充及千伏级电源管理平台持续领先,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壁垒。双主业的协同推进,使均胜电子在“智能+安全”两条主线中都站稳了卡位。

若深入剖析营收与盈利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以下几点尤为值得关注:

1、毛利率的提升: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升至18.2%,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而第二季度单季度毛利率达到18.4%,创近年来最高水平。其中,上半年汽车安全业务毛利率达15.9%,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汽车电子毛利率同比提升约2.2个百分点至约21.5%。

毛利率的显著提升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供应链的系统性重构:欧洲工厂引入中国供应商对钢、铝、塑料粒子等大宗原材料进行比价,直接拉低单件材料成本;菲律宾气囊部工厂扩产,利用东南亚的人工与规模优势,提高核心、高成本占比零部件自供比例;欧洲原材料成本优化措施上半年全面落地。海外地区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约3.0个百分点至约17.8%,欧洲区域提升明显,美洲区域后续起效。管理层在业绩会上明确表示,未来降本增效措施持续推进,覆盖至北美、日本等成本敏感区域,毛利率修复具备持续性。

2、订单结构的变化,这进一步夯实了盈利抬升的可持续性。

上半年公司共锁定新订单312亿元,其中汽车安全174亿元、汽车电子138亿元,新能源车型订单占比继续稳定在60%-70%。头部自主品牌与造车新势力贡献的订单金额持续提升。另外,欧洲市场订单节奏受客户端订单开放节奏影响,下半年新获订单增速显著快于上半年整体水平,显示出海外需求的韧性。

值得一提的是,全年滚动订单与销售额已基本持平,订单转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3、财务质量的改善同样可圈可点。

上半年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为19.06亿元,继续保持净流入,为公司持续投入研发与产能扩张提供了充足弹药。过去三年公司累计分红8.6亿元,平均分红比例约35%,2025年启动2.22亿元回购并完成部分注销,直接增厚每股盈利。“稳健分红+适时回购”的组合策略,既回馈股东,也传递对未来现金流的信心。

利率的持续抬升、订单结构的持续优化、现金流的持续改善,共同构成了公司未来成长的“三重安全垫”。

二、核心“期权”:智能驾驶全栈突破 + 机器人Tier 1卡位

如果说安全业务的修复是“当下安全垫”,那么智能驾驶与机器人业务的齐头并进,则构成了均胜电子未来的“核心期权”。半年报里,公司首次把“智能驾驶全栈能力”与“机器人Tier 1卡位”放在同一页管理层讨论中。

据悉,公司已在智能驾驶领域已构建起涵盖算法、硬件与系统集成的全栈能力。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国内领先自动驾驶企业Momenta达成深度合作,这有利于公司在算法迭代与工程化落地上占据优势。双方联合开发的全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覆盖L2到L4场景,已经获得国内头部自主品牌超10亿元的项目定点,为其多款车型提供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域控制器,预计2026年量产。

与此同时,公司战略投资了智能驾驶芯片企业新芯航途,并基于其平台开发的高阶域控制器已成功完成上车测试。这意味着均胜电子不仅在算法端建立了合作优势,也在硬件层面构筑了差异化能力,形成软硬件一体化的全栈竞争力。随着定点项目逐步落地,智能驾驶业务将迎来快速增长阶段,与传统主业形成协同效应。

另一边,均胜电子在机器人赛道的布局亦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公司在2025年成立全资子公司宁波均胜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确立了“机器人Tier 1”的战略定位。

上半年,均胜电子在具身智能领域迅速达成多个关键里程碑。

从客户层面的维度看,均胜电子不仅获得国内客户的认可,更已切入海外头部玩家的供应链之中。根据产业调研消息,公司已进入特斯拉Optimus供应链,已实现机器人头部、颈部肩部、膝盖及手指批量供货,并共同探讨头部总成内部工步供货及下一代整头部新方案,这意味着获得全球顶级客户的背书。

根据公司业绩交流会,国内客户方面,公司与智元机器人合作,高能量密度电芯、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不同精度IMU、定制化鱼眼相机等关键传感器向智元陆续送样,基于英伟达Jetson Orin芯片的定制化集成域控解决方案优先供应智元;与银河通用实现主控板的批量供货,标志着量产落地。该公司在北美和欧洲部署24小时运营机器人提供末端物流和外卖配送服务,预计量达万台级。

在产品路径上,公司已完成机器人头部、胸腔及底盘总成的布局,方案中集成了全域控制器、能源管理模块及散热模块,并配套无线充电系统,实现高集成度与高效率的补能能力。全域控制器方面,公司基于英伟达Jetson Orin芯片推出高性能方案,未来将升级至Jetson Thor,为不同客户提供定制化算力支持。

主线与第二成长曲线的交叉协同效应凸显,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与机器人“大小脑”在硬件架构、软件中间件、功能安全标准上高度同源,研发摊销可在两个场景同步回收;同时,分布全球的生产基地,让公司具备“local for local”的快速响应能力,既满足车企出海,也满足机器人客户全球部署;还有,累计巨大的测试验证体系,可直接复用到机器人高可靠性需求检测之上。

市场对这一前景已给出积极反馈。多家券商在研究报告和路演纪要中均强调,均胜电子的人形机器人业务已经实现从0到1的突破,特斯拉头部总成的落地更是具备强烈的示范效应。由于人形机器人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头部客户验证和量产能力成为行业稀缺资源,能够率先实现突破的Tier 1厂商被认为将获得估值溢价。

均胜电子的智能驾驶与机器人业务尚处于早期投入期,还未全面兑现利润,但一旦量产落地并放量,将带来极高的增长弹性。这就像投资者持有一份期权,可以在未来特定条件下获得更大回报。

一句话总结:当市场还在争论零部件公司能否穿越周期时,均胜电子已经把智能驾驶的全栈能力与机器人Tier 1的量产订单握在手中,用两条高景气曲线为投资者打开了一个可验证、可放大、可持续的增长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有望于近期在港股上市,投资者普遍认为,这将为公司提供短期最具确定性的催化剂。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