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们,今天看看私募大佬动向哈~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陆续披露,私募大佬冯柳、邓晓峰最新持仓来了!
截至8月31日,冯柳管理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二季度进入12家A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市值约为154.45亿元。
具体来看,冯柳二季度新进太极集团和新城控股;增持安琪酵母、松井股份、同仁堂;减持海康威视、瑞丰新材、中炬高新、国瓷材料、东诚药业、泰坦科技;对龙佰集团的持仓数量保持不变。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冯柳的投资理念在市场上流传甚广,此前一次采访中,冯柳把自己的投资风格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买大家都知道它好的公司,投身大势之中,核心是把握宏观、把握牛熊、参与到风格牛市之中,这种能力最难得、要求也最全面,需要多因素多变量判断,回报也最高最快,但难点在于稳定,毕竟因子和变量都太多了,需要大师级的能力才能驾驭。
二是买别人不知道它好但你知道、或者是别人都知道它好但你知道其实更好的公司,这需要对个股有深入的研究,通常是专业人士、资深的基金经理等,这种能力需要积累和机缘,回报高且效率也不低,但难点在于积累与机缘都是高门槛,且不容易重复,毕竟你懂这个公司不代表也能懂另一个公司。
三是买大家都不知道它好的公司,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但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它好,所以它就没有相应的定价,如果还是不好,那也亏不了多少钱,而万一好了却可以挣到不少。这种方式从整体上看回报不高且效率最低,好处就是没有门槛,只要把心气放平就可以了,完全是一个碰运气的体系。
如果这是一个经常会发生变化和有意外发生的增量世界,那这种方式会比较容易有意外之财,如果是一个固化的存量环境,就会很沉闷且没有惊喜,而如果是一个减量的环境呢,那就会有点危险。
另一私募大佬邓晓峰的动向也浮出水面。
截至8月31日,邓晓峰管理的高毅晓峰2号基金二季度进入5家A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市值约为67.68亿元;晓峰鸿远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二季度进入2家A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市值约为37.54亿元。
具体来看,高毅晓峰2号基金二季度加仓紫金矿业、云铝股份、TCL科技、京东方A;对河钢资源持股不变。
晓峰鸿远集合资金信托二季度加仓紫金矿业、云铝股份。
这位投资老手历来低调,甚少对外接受采访,此前邓晓峰有过部分投资经验的分享。
在邓晓峰看来:
1.评估一家公司的时候,首先看容量和空间,然后根据公司的业务特点,判断公司的利润率水平,接下来再进一步判断公司的价值。本质上是两个维度:一是从需求的维度去判断,二是从竞争的维度去判断。需求的维度决定了你的容量,天花板和空间;竞争的维度决定了你的盈利水平。
2.投资要有前瞻性,在一些重大变化的行业中,市场没有真正看清楚方向、产业发展还没有真正明晰的时候要有前瞻性判断。因为中国市场空间很大,产业链非常丰富,但是投资者的共识却很单调,市场经常会出现无效空间,这就需要专业机构用相对逆向的思维,努力去发现机会。
3.好的机会往往出现在一些产业发生重大变化和价值转移的时候,或者新的产业在未来创造巨大的价值增量的时候。超额回报的来源,第一是跟上社会发展变迁,第二是找到变迁过程中的赢家。
4.市场是不断进化的,无论多好的策略,一旦被其他投资经理所认识到,形成市场共识之后,往往就不能再继续提供超额回报。
5.在二级市场,如果你认为这个产业的发展仍然有空间,赢家已经选出来了的话,不用担心没有投资机会。世界的发展永远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发生,竞争也会变得越来越残酷,持续成长的企业总会给你投资机会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准备好,对它商业的本质理解得够不够透彻,是否确定未来能真正地实现增长、带来股东回报,当机会到来时,你能不能够下决定?这是更有挑战的地方。二级市场不要担心买不到,只要担心买贵了或是买错了。
...
回到当下市场,A股升温引发资金迁移?大额存单转让市场开始活跃
随着股市持续升温,业内人士讨论也愈发激烈,有网友认为目前要谨慎,也有认为现在只是刚刚开始…
A股突破3800点之际,业内专家深度分析了目前资本市场的变化本质。
著名学者吴晓求指出,这轮行情并非无源之水,并非单纯由泡沫或资金炒作推动,而是改革红利的释放,是制度规则改革的重要体现。
吴晓求表示:“通过房子让存量财富增值保值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很多人还要花很多的力气想维护房地产市场,我看不出来有多大的必要性,因为的确中国的房子供应太大了,过去的价格太高了。
所以我不认为那是政策的重点,虽然很多人也会列举说房地产的产业辐射率有多么大。
一个现代社会居民部门的财富65%以上都在房地产上,这是不正常的。所以未来应该慢慢地,要过渡到将居民部门的财富放在金融资产,特别是证券化金融资产上,我认为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标志。”
不仅关于股市讨论激烈,最近大额存单转让市场也开始变得活跃!
过去很长时间以来,高利率大额存单“一单”难求,大量资金沉淀于稳健的理财品种。
近期随着A股赚钱效应扩散,一些转让社区出现不少利率超过2%甚至3%的产品。
其中,有持有短短几天就让利成交转让,也有即便到期日即将到来也想尽快出手,希望尽快搭上股市牛市快车。
转让市场活跃背景下,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抢到的大额存单。
与此同时,“存款搬家”也是多次登上社交媒体热搜。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分析,在资金逐利性驱动下,部分投资者将资金从低收益存款转入资本市场以博取更高的潜在回报率,或直接通过基金、融资等方式进入股市,或转向银行理财、保险等非存款类产品,整体呈现“存款搬家”现象。一些持有早期高息存单的投资者为快速变现参与股市,愿意通过让利转让吸引买家,进一步活跃了转让市场。
回顾历史,2005年以来,我国出现过五次明显的居民存款搬家,分别为2006~2007年、2009年、2012~2015年、2021年、2024~2025年。
从历轮存款搬家来看,低利率是推动存款搬家的因素之一,而资本市场表现是其核心驱动因素。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虽然7月份居民存款同比大幅减少,但大规模的存款迁移目前并未发生。
明明指出,长期视角下,居民资产配置的切换将是一个缓慢的变量,尤其是银行理财的主要负债本身大多为风险偏好最低的客群,其投资理财产品的核心诉求是对标存款收益,对股债市场的敏感性并不强,这部分资金流动性在两市场间并非完全自由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