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无惧回调!逆势上攻

2025-09-04 17:51:03
格隆汇
格隆汇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资金低位埋伏
发生了什么?

昨天的反弹,还以为调整到位了。

结果今天高位热门股全数下跌,带动指数普遍下行。

市场调整之际,储能电池逆势上涨,储能电池ETF(159566)这两天放量逆势涨4.51%

风格真的变了?


01

资金连续流入


A股今日集体下跌,截至收盘,上证指数1.25%深证成指2.83%,创业板跌4.25%,北证500.8%。沪深京三市全天成交额25819亿元,较上日放量1862亿元。

盘面上,CPO、液冷服务器、算力硬件股集体大跌,安工、稀土板块同样大幅调整,大消费板块集体走强,乳业、零售、旅游方向领涨。银行板块午后探底回升,农业银行盘中涨超5%创历史新高。

具体来看,通信板块波动异常剧烈,光模块(CPO)昨天大涨后今天却大幅下跌。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这三大热门股领跌。剑桥科技、长飞光纤、东山精密、华工科技10cm跌停。

全市场近3000只个股下跌,同样大幅重挫的还有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军工、有色金属等前期高标阵地,市场开启调整,可谓一个板块都没放过。

唯一保持强势的居然是锂电板块,储能、动力电池、固态电池等指数继昨日上涨后依旧保持活跃。天宏锂电、力佳科技获30cm,正业科技20cm,中伟股份、天玑科技、杭可科技涨近10%

近期锂电板块连续上涨,行业基本面迎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是储能下游订单爆发,上游电芯企业满产运作,电芯价格开始企稳回升。

今年以来,海外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令国内储能电芯企业订单激增,工厂开足马力进入满产状态,叠加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落地,有储能企业甚至表示加价也排不了单,出现一芯难求的局面。

根据SMM储能,93日方形铁锂储能电池280Ah/314Ah/100Ah报价较7月初价格提升0.003/0.004/0.005/h,价格已出现企稳回升。

其次还伴随着固态电池进展的发酵。

继固态电池中试线落地超市场预期后,近期部分固态电池龙头设备商中报订单再超预期,反映出固态电池产业链进展的速度

另外,以北美为代表的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潮刚刚起步,巨大的电力消耗配套电源系统的需求都有明显提升,国内相关电源、液冷、储能业务相关的公司有望深度受益,并迎来订单的高速增长。

几重催化之下,储能行业的新叙事勾勒出了清晰的图景,投资时点再度开启,资金甚至已经提前布局

资金近期持续净流入储能电池ETF(159566),近5日资金净流入1.26亿元,最新规模3.07亿元,居同指数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储能电池ETF(159566)标的指数自49日以来涨超55%,最新估值27.9倍,涨幅同类第一,估值同类最低。


02

拐点将至


上游电芯供应紧张,一线电芯厂纷纷满产背后,是上半年从国内外大储,再到海外户储,需求全面井喷。

1-6月,全球电池储能系统装机总量达86.7GWh,同比增长54%

国内大储正在成为行业“走量”的关键。

尽管政策(136号文)不再强制配储,但之后各省相继推出容量电价政策,深化电力市场化趋势,进一步激活独立储能需求,GWh项目络绎不绝。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222GWh,新增备案665GWh,同比增长120%,其中122GWh级项目。

从头部产能利用率和扩产节奏来看,也能匹配下游需求井喷的现象。宁德时代上半年的产能利用率就达到了接近满产(89.86%)的状态,然而20232024年的产能利用率均不到80%,可见一斑。

并且,新一轮锂电池扩产周期在几个头部玩家身上初见端倪。除了宁德时代,几个头部玩家譬如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都启动了新增产能建设。头部电池企业正在大幅增加资本开支,以应对技术迭代、加速出海并升级产能,这也喂饱了不少设备企业。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先导智能、海目星、赢合科技、利元亨等多家头部设备企业披露的新签及在手订单总额已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70%-80%

再看海外,海外大储是行业破除内卷和实现高盈利的关键。

“大而美”法案将大储ITC补贴退坡时间延迟至2034年,叠加中美关税有所缓和,带来一定程度的短期抢装发货;欧洲市场可再生能源装机提升带来消纳问题,新兴市场电网薄弱+电力短缺,这些因素都刺激了海外储能需求增长,吸引了国内储能企业积极出海谋求增量。

2025年上半年,我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规模达163GWh,同比增长246%,业务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头部企业接连获得储能大单。

以阳光电源为例,公司上半年储能业务营收178.03亿元,同比激增127.78%并且占总营收比重跃升至40.89%,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彻底改变了此前以逆变器为主的单一结构

这一转变得益于阳光电源去年在海外积极拓展储能客户,连签数个大单,公司上半年的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58.3%

今年,中东地区正成为全球储能增长的新引擎,也是中国企业主导的又一新战场。

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202516月,中国企业获得的中东地区订单达37.55GWh,占比23.44%;澳大利亚32.31GWh,占比20.17%;欧洲22.81GWh,占比14.24%;日本15.06GWh,占比9.40%

在中东市场,阳光电源、比亚迪和华为位居市场份额前三。其中,阳光电源在中东地区的市场份额高达48%

凭借规模化采购与本地化服务,公司能实现接近40%的毛利率,几乎两倍于国内储能系统的盈利水平。虽然比上年同期略微跌了0.16%,依然比其他两块业务更高,由于业务体量规模上升,公司整体毛利率(34.36%)也在逐渐往上靠。

随着国内外大量储能备案项目及订单的落地,预计储能装机量还将迎来更快增长。新产能未充分释放之前,上游电芯可能会继续保持紧张供应的局面,储能企业三季度排产都维持了15%20%的同比增长。

但并非上游所有电芯供应的紧张,仅仅指的是一线及部分二线电芯厂“满产”。由于储能电芯容量以及技术的不断迭代,壁垒进一步提高,三四线电芯厂已经失位于低端同质化竞争。

这一轮供给端压力测试,意味着一波市场化出清已经成形,头部玩家走出内卷化竞争,进入高质量发展,而这也许只是个开始。


03

尾声


结合市场表现来看,我国新能源行业已走过主题交易、需求爆发供不应求、供给过剩应力下行,三大阶段后,正处于盈利拐点的前夜。

盈利拐点普遍由新需求爆发或供给侧收缩带来盈利的回升,其中潜在能走出第二需求曲线的方向主要包括:储能、固态电池、AIDC配套。

目前,以北美为代表的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潮才刚刚起步,由于新一代算力芯片用电量出现数倍提升,为AIDC数据中心配套的电源系统的用量和要求都有明显提升,以阳光电源为代表的储能企业已经开始布局规划,中长期有望搭建新的成长曲线。

近几年锂电池产业链转向固态电池的队伍逐渐扩大,下游电动汽车、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领域明确支撑了固态电池未来市场空间,产业化进度正在提速。从上半年中试线落地,到核心设备企业营收和订单超预期,核心电池企业进展加速,进一步催化固态电池概念行情。

目前储能行业里的许多企业都已在布局这两个新兴产业带来的增量机会,这也使得相关ETF产品里涵盖了许多潜力标的,譬如跟踪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的储能电池ETF(159566)

储能电池ETF(159566)聚焦储能发电产业链,电池权重超过45%,与AIDC电源与液冷等相关公司的权重接近30%,与固态电池相关公司的权重接近36%,同时受益储能旺季+AIDC+固态电池催化。

相较于前两年,储能行业局面已经大为改观,出清的轨迹从电芯走向系统,整个行业也有望从增收走向增利。

拐点将至。(全文完)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