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国内色谱分离纯化装备领军企业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邦科技”)发布关于收到《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的公告,根据公告,汉邦科技在一场专利纠纷中提出的专利无效请求成功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这标志着汉邦科技自主创新技术赢得官方支持,在推动“国产替代”进程,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赢下关键一战。
在复杂外部环境下,在刚刚公布的半年报中,汉邦科技的营收实现稳步增长,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展现较强的经营韧性与创新活力。
专利维权胜诉,核心技术获权威认证
汉邦科技公告披露,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第588891号)明确宣告,思拓凡瑞典有限公司(英文名“Cytiva”)拥有的“分离介质浆料罐”(专利号:200980125060.3)专利权全部无效。汉邦科技作为无效宣告请求人获得成功。
据悉,该纠纷源于2024年9月,原告思拓凡瑞典有限公司认为汉邦科技的自动匀浆罐(STK系列自动匀浆罐)产品侵犯了其在中国申请的名称为“分离介质浆料罐”的发明专利,并发现上海耐利流体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耐利”)共同参与了相关产品的制造,要求公司与上海耐利立即停止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侵犯其发明专利权的产品,并赔偿思拓凡经济损失500万元、其他合理开支100万元。
针对本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于2024年9月向汉邦科技送达了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等资料。汉邦科技于2025年1月就案件所涉思拓凡瑞典有限公司专利权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专利法第46条第1款的规定,对无效宣告请求人就上述专利权所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进行了审查,经审查后宣告专利权全部无效。
根据招股书,汉邦科技与思拓凡还存在另外两起专利侵权诉讼。具体为原告思拓凡认为汉邦科技的自动轴向压缩层析柱(ACC系列自动层析柱)侵犯了其在中国申请的“柱装填方法”和“色谱柱”的两项发明专利,要求汉邦科技立即停止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侵犯其发明专利权的产品。
目前,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对两起专利侵权诉讼作出一审判决。对于“柱装填方法”专利侵权案件,法院认为汉邦科技不构成对涉案发明专利权的侵犯,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对于“色谱柱”专利侵权案件,由于“色谱柱”专利权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全部无效,因此也已驳回了思拓凡的起诉。
聚焦自主创新,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实际上,专利诉讼成功的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汉邦科技通过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已经成功形成一系列核心技术,包括制备色谱/层析柱线性放大技术、制备色谱系统集成及放大技术、色谱应用技术及相关解决方案、超临界流体色谱系统关键技术、多平台智能色谱管控一体化软件技术等。汉邦科技推出各类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小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产品,搭建了全面的色谱设备产品矩阵并为客户提供应用工艺解决方案,可以满足下游客户在原料药、化学药等小分子药物及各类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环节的设备需求,产品已销往国内外超过2,000家客户,在国内市场取得较为领先的地位。
自主创新能力源于研发方面的高强度投入。半年报显示,汉邦科技期内研发投入金额达2099.88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6.02%。期内,重点推进高效多肽合成与纯化仪器设备、大通量flash中高压一体机等前沿项目研发。
值得关注的是,汉邦科技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曾主持15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含6项国家级)。截至报告期末,汉邦科技获56项授权发明专利(境内43项、海外13项),自主掌握核心技术且产品性能达到先进水平。构建起坚实的技术壁垒。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正驱动色谱分离纯化装备市场需求持续扩容。作为国内该领域的领军企业,专利诉讼的成功不仅是对汉邦科技创新成果的保护,更有助于其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未来,汉邦科技有望凭借技术优势进一步把握行业机遇,加速推动色谱装备的国产化替代进程,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装备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