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金九银十”的传统消费旺季到来,生猪价格却走出反季节行情,意外跌至年内新低。
根据猪好多网,截至9月17日,外三元生猪价格已经探至13.32元/公斤,相当于6.66元每斤——不仅击穿部分上市猪企现金成本线,更创下近一年最低水平。
而且从最近半年的猪价可以看出,当前、也就是第六轮猪周期的猪价呈现出“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总体特征,这已经不是传统的猪周期了。
不过表面看,这是周期问题;深层次看,却是效率与产能的赛跑。
尽管今年官方部门对能繁母猪有所调减,但各大猪企的生猪生产效率却大幅提升,头部企业出栏量仍保持高增长。例如,从8月销售数据来看,牧原8月出栏700万头,同比增27%;温氏出栏324万头,同增37.88%,猪企合计出栏生猪1511.60万头,同比+29.79%。
但是销售猪价却环比下降超出5个百分点,而且根据最新的数据,9月涌益样本猪企计划出栏较8月实际出栏又会增加一部分。
这种供给强韧,但需求端却未能同步复苏的局面造成猪价持续下行,餐饮恢复慢、消费习惯改变、牛肉等替代品价格走低等因素,都在持续压制猪肉价格。
【政策频出,产能调控进入深水区】
对此,行业并非无动于衷。
自5月以来政策端连续出手:6月提出调减能繁母猪100万头,7月再提合理淘汰母猪、控体重、减二次育肥。9月16日,农业农村部再度召集25家龙头企业召开产能调控座谈会。
这是一场政策与市场的对话,更是一次产业意志的统一行动。
但产能去化需要时间——能繁母猪存栏下降传导到商品猪出栏需10个月。这意味着,即便现在开始大幅减产,效应也要到2026年一季度才能明显显现。短期来看,行业正在通过“降低出栏体重”来即时减少猪肉供应,这是目前最直接的应对策略。
【资本市场为何逆势布局?】
但尽管猪价低迷,猪企却表现出较强抗跌性。9月以来中证畜牧养殖指数上涨超4%,牧原股价一度创下2021年6月以来新高,金新农、傲农生物等月内涨超20%,说明市场在对远期猪价在进行“左侧博弈”。
数据显示,对生猪养殖概念布局较广的畜牧养殖ETF(516670),最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共3680日,其中有4天都在“吸金”,说明有资本已经提前开始布局板块反转行情。
从持仓上来看,这个ETF覆盖牧原、温氏、新希望等龙头猪企,养猪产业链权重超60%,跟踪其生猪板块纯度较高。
【左侧布局:在悲观中看见未来】
要知道,投资周期性的产业,最值得把握的机会往往出现在行业普遍亏损、产能开始出清之际。
目前能繁母猪已经开始被强制调减,猪价可能还没有见底,但股价一般领先猪价半年左右启动。这意味着,如果等待猪价彻底反转再入场,很可能错过行情第一波上涨,所以现在才是对行业进行左侧布局的最佳时刻。
畜牧养殖ETF(516670)管理费仅0.2%/年,为同类最低,适合长期持有、低位分批布局。一句话:“左侧思维、分步布局、保持耐心”,才是应对周期低谷的最优解。
作者:ETF红旗手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