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先声药业发布关于收购上海祥瑞和先为股权关连交易的补充公告。此前,该公司已于2025年8月26日披露该收购事项,本次补充公告进一步披露了卖方股权结构、标的资产评估细节及评估基准日合理性依据,同时也为市场解读此次收购的战略价值提供了关键信息。
收购核心细节:股权结构与标的评估清晰落地
公告显示,本次收购的卖方为2000年3月在中国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于NEEQ(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上市(股票代码:873821)。截至2025年9月5日(卖方股东名册最后查询日),卖方约98.80%权益由十大股东持有,其中上海百家匯、海南百家匯合计持有86.66%权益,两者最终由先声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任晋生先生通过StateGoodGroupLimited及南京百家汇科技全资控制,这一股权关联也明确了本次交易的“关连交易”属性,同时为后续业务协同奠定了股权基础。
标的资产评估方面,上海祥瑞资产采用成本法评估,以2024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北京祥瑞拟转让的部分设备市场价值经评估为1752.26万元人民币,评估过程中综合考虑设备重置成本、成新率(介乎15%-94%)及增值税因素,确保估值公允。而先为全部股权则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涵盖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15项资产负债科目:其中,mRNA车间建设相关的在建工程(设备安装工程)评估值达6124.62万元,较账面增值184.15万元(增值率3.10%),主要因计入合理资金成本;固定资产评估增值24.04万元(增值率31.89%),系设备折旧年限短于经济寿命所致;使用权资产及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租赁负债评估值均为0,因相关租赁协议已于评估基准日到期且无预付租金。最终,先为各项资产负债评估结果均经严格核查,确保定价依据的合理性。
对于选用2024年12月31日作为评估基准日,先声药业董事会解释,评估基准日至转让协议签署日(2025年8月26日)期间,上海祥瑞与先为的业务、外部市场环境均无重大变动,评估假设未发生实质性调整,标的资产亦无影响经营稳定性的期后事项,因此该基准日的评估结果仍能公平反映标的价值,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利益。
战略意义:三重协同筑牢生物医药业务竞争力
此次收购并非简单的资产整合,而是先声药业围绕生物医药核心业务展开的战略性布局,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技术、资源和业务三大协同。
首先,本次收购体现了双方的技术协同,强化mRNA等前沿领域产业化能力。先为旗下的mRNA车间建设项目是本次收购的核心亮点之一。公告显示,该车间主体工程已完成并进入试生产阶段,虽尚未通过GMP认证,但已具备产业化基础。先声药业作为国内创新药企代表,在抗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等领域拥有成熟的研发与商业化体系,收购先为后,可快速承接其mRNA车间资产,结合自身在药物研发、临床转化的经验,加速mRNA技术在疫苗、蛋白替代疗法等领域的应用落地。同时,上海祥瑞的设备资产可补充先声药业在生产端的硬件能力,形成“研发-生产-商业化”的全链条支撑,缩短前沿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周期。
其次,将有助于资源协同,有利于整合股东资源,降低业务拓展成本。从卖方股权结构看,除任晋生先生控制的主体外,卖方股东还包括珠海申宏格金医疗健康基金(含珠海国资、申万宏源等背景)、员工持股平台等。本次收购后,先声药业有望借助卖方股东中的产业资本资源,在供应链整合、政策对接(如海南自贸港医药产业政策)、融资渠道拓展等方面获得支持。例如,珠海国资背景的投资方在产业园区、政策优惠获取上具备优势,可助力先声药业在海南等地的业务布局;而员工持股平台的存在,也有助于保留先为核心技术团队,减少人才流失对项目推进的影响。
第三,体现了业务协同,有助于完善先声药业的“原料药-制剂-医疗服务”产业链布局。先声药业近年持续推进产业链一体化,本次收购的上海祥瑞资产(设备)与先为(含原材料、生产车间),可分别补充公司在“原料药生产设备”和“制剂生产基地”的缺口。例如,先为库存的儲液袋、濾器等原材料,可直接用于先声药业现有制剂生产;其在建的无菌制剂车间,未来通过GMP认证后,可承接公司高端制剂产品的生产,降低对外委托生产的依赖,提升供应链稳定性。此外,标的资产与先声药业现有业务的协同,也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成本优势与响应速度,助力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市场展望:利于长期价值释放
先声药业董事会在公告中强调,本次收购的定价依据公平合理,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利益。展望未来,若先为mRNA车间顺利通过GMP认证并投产,叠加上海祥瑞设备资产的高效利用,先声药业有望在前沿治疗技术与产业链协同上实现突破,为长期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