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昨天跳水今天就又V回,说明市场情绪不差、中期趋势难改,波动加大反而是调仓机会,尤其值得关注那些还在左侧低位的板块,下一步很有可能补涨上行。
比如,生猪板块。
照理说,9月入秋加双节,猪肉消费该起来了,但今年猪价却一路破底。根据猪好多网,9月19日的外三元生猪均价已经跌到13.01元/公斤了,相当于一斤才6块5毛钱。
为什么这么低?很简单:猪太多了。
我们的能繁母猪存栏长期维持在4000万头以上,远超农业农村部设定的3900万头均衡线。这就好比一个水池,进水一直大于出水,水位只能越来越高,价格自然撑不住。
但转折点可能正在到来。
9月16日,农业农村部和官方部门联合召集25家头部猪企开会,核心就一件事:压产能——
(1)到明年1月底,25家企业合计减少100万头能繁母猪;
(2)2026年生猪出栏量同比减少10%;
(3)配套惩戒措施:不达标就停补贴、停信贷。
这不是第一次喊“去产能”,但却是第一次如此具体、严厉、可执行。现在的政策重心已经完全从之前的“控二育”(控制二次育肥)转向了“控能繁”(从母猪源头控产能)。这说明监管层终于决定:不止要控现在的猪,更要控未来的猪。
母猪就是生猪的“产能发动机”。现在的能繁存栏量,直接决定了10-12个月后的猪肉供应量。如果现在不减产,明年的供给洪峰只会更猛烈,猪价可能连现在的位置都保不住。
目前头部企业如牧原、新希望、大北农等也已表态“不新增产能”,甚至主动降出栏体重、拒绝二育。但这不只是响应政策,更是现实所逼——目前生猪价格已跌至13.01元/公斤,同比跌超30%,很多企业其实已经在亏现金成本。
减产,已是生存问题。尤其是中小散养户,没有规模优势、资金链脆弱,更容易在面临亏损时迅速控制产能。
现在行业已进入市场化出清+政策驱动的双重去产能阶段。因此从投资的层面来说,左侧布局的窗口或许正在打开。尤其是像畜牧养殖ETF(516670)这类低费率工具,覆盖牧原、温氏、新希望等多家头部猪企,同时也纳入疫苗、饲料等产业链环节,是一个布局周期反转的分散化选择。
目前畜牧养殖ETF(516670)的管理费仅0.2%,全市场同类最低。资金已于近期持续流入该ETF,10日内净吸筹近1.3亿,说明已有聪明钱在暗中布局。
在周期底部区域,筹码比价格更重要。如果你也相信猪周期只会迟到不会缺席,那么现在要做的,不是追问“底在哪”,而是思考“左侧筹码拿够了没”。
作者:三好金融民工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