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中国太保旗下高品质机构养老品牌—太保家园再迎重要里程碑,太保家园·上海静安国际康养社区、郑州国际颐养社区同日开业。此次双园绽放,标志着中国太保在养老运营服务方面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化的运营体系持续升级。目前,已有12个“家园”开业运营,为中国太保未来打造大康养“一体化”生态竞争优势打下坚实基础。
融合文化特色,满足多元养老需求,打造双城养老标杆
作为郑州社区8月试运营时第一位入住的居民,谢天增爷爷对今天的社区正式开业期待已久。谢爷爷尽管88岁高龄并且腿脚不便,心态却很年轻时髦,对养老生活有着自己的标准,郑州社区正是他操控自己亲手改装的炫酷电动轮椅、独自乘地铁来考察体验后,又说服子女后选中入住的。入住月余,谢爷爷还时常在自己的抖音号上直播,用亲身体验积极的“安利”郑州社区。这样被太保家园的硬实力、软服务吸引,化身为“家园推荐官”的居民还不止谢爷爷一位。在正式开业前,上海静安社区签约入住的长者就已超150位、郑州社区签约入住长者超100位。
此次开业的两个社区各具特色,注重让文化底蕴在太保家园里交融共生,为长者们编织起兼具文化归属感与新鲜感的养老生活。上海静安社区地处上海核心城区,以匠心雕琢海派风格下的品质康养生活。社区延伸一路之隔的岭南公园自然意境,以海派里弄半围合式布局为灵感,营造出长者们记忆中的“家”,并以全区适老化、家居个性化,进一步提升长者的生活品质。社区集医、康、养、护于一体,共有护理单元、记忆照护单元260余套房间、近500张床位,可为高龄自理、护理、康复、记忆照护等需求的老年人群提供对标国际的高品质康养服务。
郑州社区地处郑东新区,交通便捷,周边配套成熟。社区设计以《清明上河图》为灵感,以“礼乐和合”为理念营造仪门、虹桥、戏台、街市、汴河、书院等一系列生活场景,生动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精髓。社区拥有超700套房间、近1100张床位,涵盖一居室、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等多种房型,满足长者长居、短住多维需求。
多维度强保障,持续提升照护能力,守护长者健康
在开业活动上,太保蓝公益基金会还向上海市老年基金会静安区代表处、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各捐赠50万元,专项用于两地老年认知障碍关爱项目,包括认知症早期筛查、家庭照护者培训及社区友好场景建设等。认知症照护作为太保家园正在打造的核心特色,上海静安社区、郑州社区内均设有“乐忆家”认知症照护专区,为不同阶段的认知症长者提供认知训练、行为干预、生活照料的全周期照护方案。
此外,围绕长者的健康管理需求,两大社区还构建起专业化、多层次的照护体系。上海静安社区以“全人管理”为理念,由内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从预防到治疗全程护航长者健康。社区还积极落实静安区“五床联动”医养结合服务项目,与市北医院、临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服务协议,通过整合家庭病床、养老机构床位、医疗床位、康复床位和安宁疗护床位资源,建立医养联合团队,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疗协作,形成连续性的健康服务体系,打造“养老-治疗-康复”的闭环管理。
郑州社区构建起完善的四级诊疗系统,涵盖河南省、市、区各级医疗机构,配合社区自建的照护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深耕“保险+养老”联动,激活主业增长新动能
中国太保作为国内综合性保险集团,践行建设金融强国使命,近年来主动开展养老产业布局,为银发经济和养老金融贡献积极力量。随着上海静安和郑州两个社区的开业,中国太保已在全国13个城市落地15个太保家园项目,有12个社区投入运营,“颐养、乐养、康养”三位一体养老产品体系日益成熟。其中颐养、康养常住长者居民超过2500人。乐养方面,从2021年首个社区投入运营以来,4年来乐养型养老服务短住体验已累计超28万间夜。今年到目前为止,8个月养老服务短住体验就超过了7万间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银发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据悉,太保家园北京社区、三亚社区也将在2025年内正式开业运营。此外,太保家园在上海的三个社区目前均已投入运营,中国太保开创的“一城三园”模式将为上海推进“大城养老”提供更多可落地的实践样本。郑州社区的开业也将为郑州乃至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提供重要补充,为当地提供“专业养老+文化养老”的范例。
中国太保所探索的“保险+养老”模式也交出亮眼答卷。截至目前,太保家园接待保险客户、社会客户参观历年累计77万人次,对推动高净值客户增长产生积极作用。以太保家园养老社区为核心,让“提前锁定养老权益”的金融保障转化为长者可感知的品质生活,既破解了“养老规划难、服务落地难”的行业痛点,也为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太保方案”。下一步,中国太保将围绕“十五五”大康养发展规划战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太保“大康养”一体化生态,促进康养服务与保险主业的双向赋能,推动健康保险和养老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实现“增长共生、场景共融、价值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