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11批国家药品集采文件发布,明确第十一批集采将于10月21日在上海开标。本次集采方案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充分遵循了“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文件提到,本次集采优化了价差控制“锚点”的选择,不再简单选用最低报价。
国泰海通证券对此认为,集采规则的优化,反映了医保局正在积极推动医药“反内卷”,内需市场有望持续改善。
业绩层面看,数据显示,2025年医疗器械指数预计归母净利润427.26亿元,同比增速或转正+25.91%。总体看,行业业绩已过低谷期,后续有望逐步修复。下半年至明年,随着政策明确反内卷、集采优化不再唯低价论、支持创新药械发展,产业发展拐点信号明确。
国信证券表示,器械板块有望迎来“政策优化+景气回升+业绩复苏”下的估值修复机会。2025年以来医疗设备招投标持续回暖,随着库存逐步消耗,部分企业2025Q3业绩有望反转。高值耗材过往受集采和关税影响压制业绩和估值,集采反内卷和关税缓和背景下估值修复机会大,出海潜力足。体外诊断受医保控费政策冲击较大,集采有望加速进口替代和龙头集中。家用器械中的热门单品国内市场规模快速提升,国产龙头出海布局方兴未艾,业绩呈加速复苏态势。
对于器械出海,中信建投观点认为,未来医疗器械板块中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来自国际化,越来越多中国医疗器械的改进式或突破式创新登上国际舞台;国际业务空间更为广阔,多家器械公司25年海外业务高增长、国际业务占比将超过国内,国际业务长期空间大的公司也有望迎来估值重塑。中国器械公司在全球的成长空间非常广阔,随着股东结构中国际投资人占比提升、估值有望向美股创新器械公司靠拢。
ETF层面,医疗器械指数ETF(159898)跟踪医疗器械指数,该指数主要覆盖医疗设备、医疗耗材、体外诊断等医疗细分领域龙头股,囊括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爱美客、新产业、回填医疗等股,表征A股医疗器械板块走势。从板块分布看,超8成成份股分布于科创板+创业板,科技成长特性突出。
自成立以来,医疗器械指数ETF超额表现较为突出。截至2025年二季报,今年以来(超额2.38%)、近一年(超额5.16%)、近三年(超额8.07%)多个阶段均较基准有不同程度超额表现,居同指数ETF前列。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