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跳的太快了,指数开盘20分钟就明显的上攻乏力。不过倒也提供了一波调仓的机会,立讯精密、工业富联等龙头领涨的消费电子板块明显开始“倒车接人”。
从中证消费电子的日K来看,从6月启动到现在指数一直都在拉升,并且多日均线处于明显的上行通道中,短中期趋势很难改变,很有可能会成为新主线行情。目前资金布局消费电子50ETF(159779)的意图也很明显,仅昨日单日就“吸金”超过3800万。
消息面上,英伟达计划砸下1000亿美元,与OpenAI共建10GW超大规模AI数据中心。按黄仁勋的说法,规模相当于500万块GPU,差不多抵得上英伟达今年全年的出货量。
但很多人只盯着算力基建的热闹,却没看透这条产业链最关键的赚钱逻辑——英伟达砸的每一分钱,最终很多都会变现到消费电子终端。因为巨额算力最终要通过消费电子硬件商业化落地,消费电子目前是市场公认的AI应用最先落地的场景之一。
而目前消费电子正处在“旺季+创新”的黄金共振点上。果链这边已经传来明确的旺信号,iPhone 17系列预售开启1分钟,成交量就超过去年全天,京东数据显示以旧换新销量更是去年同期的4倍。市场热度太高,苹果已经紧急通知供应商增产,这在近几年的新品周期里都算少见的盛况。
更关键的是AI终端带来的增量机会彻底打开了想象空间。IDC最新预测显示,2025年全球 AI眼镜出货量将达到1451.8万台,同比增长42.5%,而中国市场增速更是高达121.1%。而且咱们国产厂商已经拿下全球近四成的市场份额,这种级别的增长根本不是简单的换机周期能比的,完全是新赛道的爆发式增长。
可能还有人在担心技术门槛?看看最近的国产突破就知道多虑了。
阿里平头哥最新自研的 PPU芯片已经追平英伟达H20,96GB HBM2e显存、700GB/s带宽这些关键参数直接对标,完美解决AI终端的算力瓶颈。华为昇腾甩出的三年技术路线图,2026到2028年每年都有新芯片迭代,算力基本一年翻一倍——这种技术突破可不是实验室成果,而是能直接支撑智能眼镜实时交互、穿戴设备健康监测的硬实力。
从配置角度看,资金近期之所以开始抄入消费电子50ETF(159779),是因为它覆盖的寒武纪、立讯精密、工业富联等前十大权重股,完美串联起芯片、组装、终端品牌全链条,能够最大化布局AI算力投资向终端应用的价值传导。
目前英伟达砸下的千亿资金,OpenAI的硬件布局,果链的旺季爆发,再加上国产芯片的技术突破,这几大因素叠加在一起,已经为消费电子构建起了完整的上涨逻辑——消费电子50ETF(159779)后续β空间值得期待。
作者:三好金融民工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