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天山北麓的伊犁河谷层林尽染,新疆尼勒克县第一中学的校园里,迎来了一批跨越天山的访客——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意人寿”)的志愿者团队。这片土地,自 1994 年起便承载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国石油”)的公益牵挂;如今,作为中国石油的下属单位,中意人寿带着“捡回珍珠计划”而来,既是为边疆学子送上新学期的温暖,更是对中国石油三十一载援疆传统的深情接续。
“中意人寿珍珠班”挂牌
爱心接力,珍珠圆梦
“捡回珍珠计划”是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发起的公益助学项目,专为品学兼优、家境困难的初高中生搭建求学桥梁。自 2014 年与该计划结缘,中意人寿便始终深耕其中,截至2024年末,已累计号召捐款近 350 万元,帮助 450 余名学生重返校园。
2025年以来,中意人寿进一步动员全国分支机构力量,号召超2660名内外勤伙伴与客户通过参与拍卖、义卖、捐款等方式凝聚爱心,最终捐赠善款77万余元,在新疆尼勒克、云南、甘肃三地学校设立“中意人寿珍珠班”,为103名“珍珠生”提供持续资助——新疆尼勒克县第一中学的“珍珠班”正是其中之一。
此次探访中,志愿者们不仅为学生们带来生活物资与学习用品,更深入学生家庭,倾听他们的新学期愿望。墙上贴满的奖状、简朴却整洁的学习角落、角落中背书的身影,这些艰苦环境中坚守的画面,让志愿者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捡回珍珠”的意义。正如一同探访的中国石油挂职干部、新疆伊犁尼勒克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兴茂在珍珠班开班仪式中所言:“‘捡回珍珠’的初心,是为无数寒门学子擦亮梦想的底色,让知识的火种在偏远角落生生不息。这份坚守,让‘珍珠’不再蒙尘,让希望有了翅膀。”
中国石油挂职干部、新疆伊犁尼勒克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兴茂在珍珠班开班仪式中致辞
能源报国,润泽边疆
中意人寿在尼勒克的公益探访,早已在31年前埋下伏笔。1994年,中国石油怀揣 “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以中央企业定点帮扶骨干力量的身份,首次踏上这片蒙古语中意为“婴儿”、象征希望的土地,并以能源报国之心扎根边疆。
三十一载春秋里,中国石油以“产业、民生、医疗、智力”为纲,为尼勒克绘就帮扶蓝图:累计投入超1.7亿元资金,推进50余个重点项目,选派12批次19名挂职干部扎根一线,解决当地发展难题。其中,在教育帮扶领域更是倾注大量心力——从援建石油希望小学,到改扩建两所重点学校;从推动教学硬件设施升级,到通过“益师计划”培育五千余名教师,全方位为当地教育发展赋能。这份坚守,为尼勒克学子播下了“教育改变命运”的种子,也为后续公益力量的接力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中国石油下属企业,中意人寿深知这份跨越三十余年的公益坚守背后,是石油精神所承载的责任与担当。此次在尼勒克设立“珍珠班”,正是一次将“捡回珍珠计划”与中国石油援疆传统的深度融合——从中国石油以“益师计划”厚植教育根基,到中意人寿以“捡回珍珠”守护学子梦想,石油企业的公益暖流在祖国边疆持续涌动、生生不息。
中意人寿探访团队走进“珍珠生”家中进行探访
践行责任,传承精神
对社会责任的坚守,早已融入中意人寿的发展基因,而这份基因的核心,正是对石油精神的继承与发扬。自成立以来,中意人寿始终以中国石油“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为指引,将企业责任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在助学、救灾、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持续发力,累计开展公益项目100余项,捐赠现金及保险保额超1.6亿元。
在“爱・我中意”这一公益品牌引领下,中意人寿的公益实践更是沿着石油精神的脉络不断延伸:为山区独居老人送去过冬物资,用贴心关怀延续“石油温度”;组织特殊病儿童参与夏日游园,以陪伴传递“石油温情”;发起健康骑行活动,以绿色行动践行“石油担当”;走访抗美援朝老兵,以敬意传承“石油情怀”…… 而“捡回珍珠计划”,无疑是中意人寿继承石油精神、深耕教育帮扶的代表性项目。
新疆尼勒克县第一中学中意人寿珍珠班共同创作“爱·我中意”主题画作
中意人寿志愿者团队与州、县、学校相关领导及基金会代表同“珍珠生”们合影留念
从天山雪水到伊犁河浪,每一颗“珍珠”都熠熠生辉。石油企业在尼勒克的土地上奏响了公益与教育振兴的和声,孩子们用各族语言道出的“谢谢”,既映照着当下的温暖,更点亮了边疆教育的明天。
未来,中意人寿将继续以“爱・我中意”为旗帜,深化与中国石油及各方力量的协同,在教育帮扶、乡村振兴等公益领域持续发力,在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共荣的道路上,书写企业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动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