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格林美(002340.SZ)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大通、中信证券及中信建投国际。该公司已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目前A股市值近400亿元人民币。
格林美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关键金属资源回收及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领先企业,业务涵盖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材料制造等环节,构建了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产业模式。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93.9亿元、305.29亿元和332亿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175.61亿元。同期毛利分别为42.73亿元、37.36亿元和50.7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4.5%、12.2%和15.3%。期内利润分别为13.32亿元、11.62亿元和13.28亿元,期内利润率保持在4%左右。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利润为12.25亿元,经营利润率7%;期内利润8.43亿元,期内利润率4.8%。但毛利率出现波动,从2024年的15.3%降至12.5%,其中新能源材料板块毛利率同比下降3.58个百分点。
从业务结构看,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材料收入占总营收58.2%,其中三元前驱体收入68亿元(占比38.7%),四氧化三钴收入21.56亿元(占比12.3%),正极材料收入12.74亿元(占比7.2%)。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4.49亿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格林美在多个细分领域位居全球前列:按2024年出货量计,为全球第二大三元前驱体供应商,市场份额19.7%;全球最大高镍三元前驱体供应商,市场份额37.4%;全球第二大四氧化三钴供应商,市场份额20.2%。
公司在资源回收领域同样领先:按2024年回收量计,镍、钴、钨资源回收量居中国第一,退役锂离子电池第三方回收量国内第一,MHP权益产量全球前三。
海外市场方面,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分别为99亿元、91亿元、78亿元和55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33.8%、29.7%、23.6%和31.5%。
弗若斯特沙利文指出,作为正极材料最主要的下游应用场景,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从2020年的262.7GWh增至2024年的1386.1GWh,复合年增长率51.6%。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6054.8GWh,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27.9%。电动汽车仍是主要驱动力,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应用也将推动需求增长。
本次赴港上市募资将用于金属资源产能建设、海外研发与数字化投入、全球营销网络搭建及补充营运资金。公司表示,港股上市有助于提升国际形象,吸引海外投资者和人才,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